教学设计方案
学科:数学
课题: 连加
日期: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收集、汇总信息,解决加法的问题。
2.进一步理解连加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会用两种形式的竖式计算连加运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信息的收集并汇总。
2.会用两种形式的竖式计算连加运算。
教学难点:会用两种形式的竖式计算连加运算。
二、制定依据:
(一)教材分析
这一教时继续让学生从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并进行汇总,同时明确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完成答案,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
教学时,让学生小组合作到单独完成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
对应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
评价关注点
一、常规积累(2分钟)对应目标:复习旧知
口答:
5+5+5= 3+6+8=
1+2+3+4=
口算
说特征
复习铺垫
二、开放式导入:(4分钟)对应目标: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春天到了,我们要去春游了。小亚他们学校也组织郊游,请看。(出示电脑课件)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从画面上你们知道些什么?
观察、读图
同桌互相说说
让学生经常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让孩子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不断旺盛成长。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从而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
有序观察
三、核心过程推进:(20分钟)对应目标:1、2
1. 信息汇总:
一年级1、2、3班一起坐车去郊游,
1班 29人
2班 29人
3班 28人(图片信息)
问题“每人发一只面包要多少只面包?”(文字信息)
师:小朋友收集信息很仔细。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们会吗?用什么方法解决?
师:仔细看看这个算式和以往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小结:象这样算式是连加。计算时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加减混合计算的策略:先用两个竖式算2次,再用一个竖式算2次。
2. 计算策略的讨论
反馈:说说你是如何计算的?
板书:
2 9 5 8
+ 2 9 +2 8
318135-19055 8 8 6
师:看着课件把连加的计算过程和同桌说说。
师:还可以用竖式这样计算:
计算时也是先算个位再算十位。
追问:为什么要向十位进2?
个位满20向十进2
2 9
2 9
+ 2 8
127076208 6
师:小亚他们一共需要几个面包?
收集信息
反馈
学生回答: 29+29+28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练习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练习情况。
同桌互相说
生:要86个面包。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进一步掌握连加的运算可以用一个竖式计算。
用一个竖式计算连加
四、拓展延伸(9分钟)对应目标:1、2、3
1. 课本第41页/2 ,实物投影核对。
2. 笔算 课本第41页/3
(写在方格纸上)
反馈:说说你是怎么在做的?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通过操作,训练了技能,领会了数学思想方法。
会用两种形式的竖式计算连加运算。
五、课堂总结(2分钟)对应目标:知识梳理
1. 师:今天我们学到了在计算连加时2种列竖式的方法。说说这2种方法,要注意什么?
2. 如果是连减呢?
归纳
小结
帮助学生回顾全课,帮助记忆。
教学反思:
作业设计:练习册
附板书设计:
板书: 连 加
方法1:
2 9 5 8
+ 2 9 + 2 8
1994535-19055 8 8 6
方法2.
2 9 先算个位再算十位。
2 9 个位满20向十位进2
+ 2 8
157289576208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