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 地球的绕日运动(课件+教案+导学案)(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3.2 地球的绕日运动(课件+教案+导学案)(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21 09:27:24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下4.3地球的绕日运动
第2课时导学案
课题
地球的绕日运动
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分析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和原因。2.了解地球上五带划分规律并分析其出现的天文现象。过程与方法:1.观察演示实验和模拟演示实验,增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2.通过模拟实验和绘图,增强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3.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培养整理,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逐渐形成地理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读图、绘图活动,培养地理审美情趣。3.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宇宙观,认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认识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导学方法】
问题导学、归纳整理、对比分析
【课前预习】
1.
说说当地夏季天亮时间大约是几点,冬天天亮时间大约是几点。不同季节天亮的时间相同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在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
,全球各地
。3.
当某地所在纬度的纬线处于昼半球的部分比处于夜半球的部分长时,该地就
长于
。反之,则
。4.
有些地方有时太阳会整日不落,这种现象称为
现象;有时太阳会整日不出,这种现象称为
现象。5.
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各地
长于
。6.太阳直射
(纬线),北极圈(北纬66.50)及其以北地区出现
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
现象。
学习探究
【新知导入】
观察北京市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时间:思考: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时间差异吗?
【合作探究】
活动一、观生活探昼夜长短变化1.
思考:不同季节天亮的时间相同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请分析:北纬40°地区昼夜长短的年变化(1)该地区哪两个月的白昼最长?白昼平均约为多少小时?(2)该地区哪两个月的白昼最短?白昼平均约为多少小时?(3)该地区白昼最长和最短的日期与你居住的地方相同吗?3.根据提示制作演示学具,探究昼夜长短规律。(1)如图
4-22A,用纸板剪一个圆盘,画上经纬网。(2)如图
4-22B,剪一块透明薄膜,其中圆的半径与图
4-22A
中圆的半径一致,并画上夜半球、昼半球和太阳平行光线。(3)将图
4-22B
覆盖在图
4-22A
上,并用线在
P
点处将两图串接起来,使图
4-22B
可围绕
P
点转动。(4)根据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转动图
4-22B,依次将阳光直射点对准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逐一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所在部分的纬线长短情况。
(5)北半球什么时候昼长于夜,什么时候夜长于昼?哪一天昼最长,哪一天夜最长?什么时候昼夜平分?南半球和赤道上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又怎样?4.
观察二分二至太阳光照图,分析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变化等规律。观察总结:不同时间赤道上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怎样的?5.
我国科学家去南极考察一般选在什么时间比较好?活动二、横向思维划五带1.思考:同一天中,不同时间太阳高度

不同;同一地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
,一年中获得热量也
。2.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每一个热量带上有什么特殊的现象出现?请在图中标出划分界限的纬度,以及产生的特殊现象。3.
归纳总结地球绕日转动会产生哪些意义?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①当杭州为白昼时,美国纽约为黑夜
②杭州一年内出现昼夜长短变化现象③杭州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比冬季大
④太阳东升西落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2.引起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原因是(

A.
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B.
地球斜着身子不停地绕日公转C.
地球一刻不停地自转
D.
地球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3.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及某日太阳光照图,此时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及北半球的节气是(

地球公转示意图
太阳光照图A.a
夏至
B.b
秋分
C.c
冬至
D.d
春分4.全年昼夜等长的地方是(

A.
赤道
B.
北回归线
C.
南回归线
D.
北极5.北半球的夏半年是(

A.
秋分日至春分日
B.
夏至日至冬至日
C.
冬至日至春分日
D.
春分日至秋分日6.下列城市冬至日黑夜时间最长的是(

A.
海口
B.
北京
C.
哈尔滨
D.
杭州7.读如图的经纬网略图,判断一年中甲、乙两地的太阳高度角(

A.
甲始终大于乙
B.
甲多数天大于乙
C.
两地仅有一天是相等的
D.
两地有两天是相等的8.如图为2020年6月21日的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图反映的北半球的节气是冬至B.
图中②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短夜长C.
当日①②③④四地中白昼最长的是③D.
此时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②9.如图是太阳直射点运动示意图,其中a、b、c分别表示三条纬线。据图分析可知(
)
A.
纬线a是南回归线B.
当直射点在①时,杭州市的节气是夏至C.
当直射点在纬线a、b之间移动时,杭州市昼夜平分D.
造成直射点在纬线a、c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10.国庆节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是()A.
最大
B.
最小
C.
由大变小
D.
由小变大11.
如图中甲图是太阳直射点一年当中回归运动示意图,乙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读图乙可知,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填“顺”或“逆”)时针,公转周期是________。(2)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做回归运动的原因是________运动,甲图太阳直射点位于③点时,对应乙图A、B、C、D中的________。(3)当地球公转到乙图所示D位置,太阳直射点到④点时,我国新疆昼夜长短及其变化状况是________。A.昼最长,夜最短
B.昼最短,夜最长
C.昼夜等长
D.昼短夜长(4)当新疆物体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时,太阳直射点位于甲图①②③④中的________。(5)每年的6月中考时,地球位于乙图A、B、C、D中的________附近。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根据自己的观察得出答案。不同季节天亮的时间不相同,因为地球的公转。
2.
赤道
昼夜等长
3.昼

夜长于昼
4.
极昼
极夜
5.昼

6.
23.5S
极夜
极昼
合作探究:
新知导入:产生昼夜差异的原因就是因为地球的公转
1.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除赤道外,地球上各地白昼的时间夏季要比冬季长些。
2.(1)6、7月份即夏至日前后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白昼平均约为16小时。
(2)12、1月份即冬至日前后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白昼平均约为10小时。
(3)根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回答。(例如:北纬30°,相差1个小时,最长白昼约为14小时。)
3.(5)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的昼长大于夜长,太阳直射23.5°N时最长,直射23.5°S时,最短。太阳直射赤道时,昼夜平分。南半球和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相反。
4.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5.一般在北半球的冬季,因为这个季节南半球的南极洲正处在夏季,并且有极昼现象。
二.1.不同
热量
不同
不同
3.
会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四季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这一节课,我们收获了……
1.通过演示模拟我们知道了因为地球的公转,一年中会出现昼夜长短的变化。
2.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知道了地球上不同地区获得的热量不同,划分了五带。
课堂练习:
1.C
2.B
3.A
4.
A
5.D
6.
C
7.A
8.D
9.B
10.C
11.
(1)逆;一年;
(2)公转;C;
(3)B;
(4)④;
(5)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7张PPT)
4.3地球的绕日运动(第2课时)
浙教版
初中
新知导入
日期
3.21
6.22
9.23
12.22
升旗时间
6:16
4:46
6:03
7:33
降旗时间
18:27
19:47
18:10
16:53
北京市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时间
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时间差异吗?
交流讨论
合作探究
活动一、观生活探昼夜长短变化
说说当地夏季天亮时间大约是几点,冬天天亮时间大约是几点。不同季节天亮的时间相同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是因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除赤道外,地球上各地白昼的时间夏季要比冬季长些。
合作探究
请分析:北纬40°地区昼夜长短的年变化
1.该地区哪两个月的白昼最长?白昼平均约为多少小时?
2.该地区哪两个月的白昼最短?白昼平均约为多少小时?
3.该地区白昼最长和最短的日期与你居住的地方相同吗?
读图分析
合作探究
我们北纬30°,相差1个小时,最长白昼约为14小时。
6、7月份即夏至日前后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白昼平均约为16小时。
12、1月份即冬至日前后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白昼平均约为10小时。
展示交流
合作探究
1.如图
4-22A,用纸板剪一个圆盘,画上经纬网。
2.如图
4-22B,剪一块透明薄膜,其中圆的半径与图
4-22A
中圆的半径一致,并画上夜半球、昼半球和太阳平行光线。
3.将图
4-22B
覆盖在图
4-22A
上,并用线在
P
点处将两图串接起来,使图
4-22B
可围绕
P
点转动。
实践操作
合作探究
4.根据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转动图
4-22B,依次将阳光直射点对准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逐一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所在部分的纬线长短情况。
5.北半球什么时候昼长于夜,什么时候夜长于昼?哪一天昼最长,哪一天夜最长?什么时候昼夜平分?南半球和赤道上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又怎样?
合作探究
观察发现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在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太阳直射赤道
合作探究
当某地所在纬度的纬线处于昼半球的部分比处于夜半球的部分长时,该地就昼长于夜。反之,则夜长于昼。
观察发现
有些地方有时太阳会整日不落,这种现象称为极昼现象;有时太阳会整日不出,这种现象称为极夜现象。
合作探究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情况刚好相反。
观察发现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1.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6月22日前后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2.北极圈(北纬66.50)及其以北地区出现
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合作探究
自主探究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1.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12月22前后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2.北极圈(北纬66.50)及其以北地区出现
极夜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合作探究
归纳整理


北半球
南半球
春分日至秋分日
秋分日至
次年春分日
夏至日
冬至日
春分日、秋分日
昼夜等长
昼最长
夜最长
昼长
>
夜长
昼长
<
夜长
夜最长
昼最长
昼长
<
夜长
昼长
>
夜长
昼夜等长
昼夜长短的变化小结
合作探究
细致观察
夏至日光照图
冬至日光照图
春分日和秋分日光照图
观察不同时间赤道上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怎样的?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合作探究
我国科学家去南极考察一般选在什么时间比较好?
链接应用
一般在北半球的冬季,因为这个季节南半球的南极洲正处在夏季,并且有极昼现象。
合作探究
观察当地的昼夜长短变化,并记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四天的日出和日落或天亮和天黑时间,比较一年中白昼长短变化,看看是否与表
4-1(依据日出、日落测算)所列的数据相符。
我们杭州地处北纬30度,夏至日昼长为14小时,早上约5点日出。相反冬至日为10小时,早上约7点日出。
链接应用
合作探究
活动二、横向思维划五带
同一天中,不同时间太阳高度不同,热量不同;同一地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不同,一年中获得热量也不同。
在地球上不同地区,一年获得热量有没有差异呢?
合作探究


00



线



线
23.50
23.50
66.50
66.50






天文特征
气候特征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有太阳直射现象
终年炎热
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四季分明
有极昼极夜现象
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终年严寒
有极昼极夜现象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900
900
探讨交流
合作探究
感受差异
热带景观
合作探究
寒带景观
合作探究
四季变化明显
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
地球绕日转动会产生哪些意义呢?
四季的变化
五带的划分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课堂练习
1.下面四个节日中,我国黑夜最长的一天是(

A.
劳动节
B.
中秋节
C.
元旦
D.
国庆节
2.当太阳直射在23.50N时,我国正处于----(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小张的家乡刚好在北回归线上,他的家乡一年可以观察到(

A.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B.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C.每天都有太阳直射现象
D.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C
B
A
课堂练习
4.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23.5°S)的时候,舟山地区的昼夜长短是(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D.白昼最长
5.如果地球只有自转而不绕太阳公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的直射点会在两条不同的纬线之间移动,但移动的范围很小B.没有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
C.正午太阳高度角将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D.只有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没有四季变化
B
D
课堂练习
6.我们居住的房屋主卧室通常朝向南,主要依据是(

A.房屋设计者的习惯
B.使用者方便的角度
C.美观的角度
D.更好的采光
7.为使北半球的底层住户能在全年见到阳光,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哪一天的楼影来计算(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D
D
教学板书
地球的绕日运动
昼夜长短的变化
五带的划分
二分二至昼夜长短情况
作业布置
1
2
思考:中国科学家到北极考察的时间应该怎么选择?原因是什么?
记录自己家乡二分二至的日出、日落时间,计算白昼和黑夜的时间。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下4.3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地球的绕日运动
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分析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和原因。2.了解地球上五带划分规律并分析其出现的天文现象。过程与方法:1.观察演示实验和模拟演示实验,增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2.通过模拟实验和绘图,增强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3.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培养整理,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逐渐形成地理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读图、绘图活动,培养地理审美情趣。3.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宇宙观,认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认识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难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北京市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时间:提问: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时间差异吗?追问:产生昼夜差异的原因就是因为地球的公转。
读材料,回答问题:由于北京春夏秋冬四季白昼和黑夜的长短不同导致的。
激趣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讲授新课
活动一、观生活探昼夜长短变化1.说说当地夏季天亮时间大约是几点,冬天天亮时间大约是几点。不同季节天亮的时间相同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总结:这是因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除赤道外,地球上各地白昼的时间夏季要比冬季长些。2.请分析:北纬40°地区昼夜长短的年变化(1)该地区哪两个月的白昼最长?白昼平均约为多少小时?(2)该地区哪两个月的白昼最短?白昼平均约为多少小时?(3)该地区白昼最长和最短的日期与你居住的地方相同吗?
我们北纬30°,相差1个小时,最长白昼约为14小时。3.引导学生做一做:(1)如图
4-22A,用纸板剪一个圆盘,画上经纬网。(2)如图
4-22B,剪一块透明薄膜,其中圆的半径与图
4-22A
中圆的半径一致,并画上夜半球、昼半球和太阳平行光线。(3)将图
4-22B
覆盖在图
4-22A
上,并用线在
P
点处将两图串接起来,使图
4-22B
可围绕
P
点转动。(4)根据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转动图
4-22B,依次将阳光直射点对准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逐一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所在部分的纬线长短情况。
(5)北半球什么时候昼长于夜,什么时候夜长于昼?哪一天昼最长,哪一天夜最长?什么时候昼夜平分?南半球和赤道上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又怎样?4.出示二分二至太阳光照图,分析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变化等信息。(1)(2)规律认知:当某地所在纬度的纬线处于昼半球的部分比处于夜半球的部分长时,该地就昼长于夜。反之,则夜长于昼。有些地方有时太阳会整日不落,这种现象称为极昼现象;有时太阳会整日不出,这种现象称为极夜现象。(3)出示夏至日光照图:补充:北极圈(北纬66.50)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特别提示: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情况刚好相反。(4)出示冬至日光照图:总结:北极圈(北纬66.50)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5)引导学生总结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6)观察不同时间赤道上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怎样的?(7)链接应用:我国科学家去南极考察一般选在什么时间比较好?为什么呢?提示补充(8)观察当地的昼夜长短变化,并记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四天的日出和日落或天亮和天黑时间,比较一年中白昼长短变化,看看是否与表
4-1(依据日出、日落测算)所列的数据相符。活动二、横向思维划五带1.同一天中,不同时间太阳高度不同,热量不同;同一地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不同,一年中获得热量也不同。在地球上不同地区,一年获得热量有没有差异呢?2.探讨交流五带的划分及其特征:3.出示图片感受五带的景观变化: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地球绕日转动会产生哪些意义呢?
1.想一想,说一说2.读图分析:(1)6、7月份即夏至日前后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白昼平均约为16小时。(2)12、1月份即冬至日前后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白昼平均约为10小时。3.实践操作:按照要求做一做:4.观察发现:(1)在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2)学会如何辨别图中的昼长和夜长;极昼和极夜现象(3)分析交流: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6月22日前后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4)分析交流: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12月22前后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5)自主完成与交流展示(6)观察发现: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7)思考交流:一般在北半球的冬季,因为这个季节南半球的南极洲正处在夏季,并且有极昼现象。(8)分析、思考交流:我们杭州地处北纬30度,夏至日昼长为14小时,早上约5点日出。相反冬至日为10小时,早上约7点日出。想一想,说一说分析归纳,参与交流3.感受热带、寒带、温带的自然景观,体会不同地区获得不同的热量4.交流展示:会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习生活化的科学知识采用案例式,问题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并联系自己身边的昼夜变化动手实践,获得真实、第一手的资料学会分析光照图的方法,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由易到难,学会怎样分析光照图中的昼夜长短变化及时补充昼夜长短的定义,引导学生规范的读图,科学的总结知识逐步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网络和分析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其归纳总结的意识链接生活,学习生活化的、有趣的科学知识问题引导学生说一说,将内容细化到图中,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记忆利用景观图片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五带划分的特点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这一节课,我们收获了……1.通过演示模拟我们知道了因为地球的公转,一年中会出现昼夜长短的变化。2.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知道了地球上不同地区获得的热量不同,划分了五带。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