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2-17 22:0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探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使学生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去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②通过模拟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情感目标
①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②通过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让学生了解保护色在人类的某些领域的仿生应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自然选择;生物进化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引导——探索——归纳——应用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在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绝灭?新的生物种类又会不断产生?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同学们知道几种有关这方面的学说?你又赞同哪种观点?请交流讨论。
2、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
(1)、分析实例:18世纪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蛾体色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雷鸟的的体色能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这对它的生存有何意义?
(3)、请举出几种生活中常见到的具有保护色的动物。试解释这些动物的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
(4)、何为自然选择?谁提出的?对于他,同学们有什么了解吗?
(5)、为什么长颈鹿祖先的颈有的长有的短?
(6)、你认为环境变化(食物和生存空间)在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7)、用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长颈鹿形成的原因。
(8)、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谁在进行选择?
(9)、你能总结出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吗?有哪些?
3、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共同归纳:
(l)自然界中大多数生物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过度繁殖)
(2)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即要保证生物必需的食物和生存的空间。生物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生物之间为了获得生存所需要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的斗争,称为生存斗争。(生存斗争)
(3)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同时将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被淘汰。(遗传和变异、变异的长期积累、变异是不定向的)
(4)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环境的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所以目前在地球上生活的各种生物大多是适应环境的。自然界的环境有各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环境对生物的差异进行选择,形成了适应不同环境的生物,同时,也产生了生物的多样性。 (适者生存、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小结:生物的变异是生物进化内在原因;环境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
自然界中的野生动物都经过了长期的自然选择,他们对环境都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而饲养动物一旦脱离人工饲养的环境就难以生存,家养动物的不同品种是怎样形成的呢?达尔文认为,家养生物的不同品种,是经过人工选择而产生的。
4、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探究实验: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1)、实验目的
① 通过活动理解什么是保护色以及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②. 通过活动同时理解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③. 了解动物与环境的相对适应性。
(2)、原理
颜色本身没有保护作用,当置于不同的背景下,颜色的作用才能显现出来。生物的体色是生物的性状,生物的不同体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材料
各种颜色的大彩纸,各种颜色的小彩纸片,黑色和白色磁钉各2个,磁性黑板、白板各1块。
(4)、步骤
1. 把黑、白两个磁钉吸附在黑板上面,让学生回答磁钉的数量,有学生回答2个、3个、4个,“为什么黑色磁钉在黑色的板面上不容易被发现?学生回答:“因为黑色是保护色。”
2. 把黑色和白色磁钉吸附在白板上,黑色磁钉很容易被发现,相反白色不容易被发现。引导学生思考:哪一种颜色的小磁钉在哪一颜色的板上容易找到,或不容易被发现,从而理解保护色的含义。
3.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6人一组,选择一张大彩纸作为“生活环境”,在上面均匀地撒上4种颜色的小纸片各20片,象征4种不同体色的动物。其中3个学生为“捕食者”,从大彩纸上捡起小纸片,“捕食者”不能特意去寻找,注意速度要快,每“猎”一次“猎物”交给后面的同学记录。另外3个学生记录猎物的体色、数量和被猎的先后顺序。
各组统计:幸存者中各种颜色的小纸片的数量。
假若幸存者都产生3个后代,而且体色与幸存者相同,就在每一个幸存者的下面各放同样颜色的小纸片3张,将幸存者和它们的后代混合、重复上述实验,每轮记录各种颜色的小纸片数量。
(5)、结果分析
经过几代的选择,幸存下来的“猎物”的体色与背景相近。
5、巩固训练,自我检测
(1).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是 ( )
A.长期吃树上的叶导致的B.经过多代自然选择的结果
C.在某一代短颈个体灭绝D.人工选择导致的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变异是不定向的B.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变异永远是有利的D.适应环境的变异是有利变异
(3).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 )
A.多代自然选择的结果B.环境中化学气体导致的
C.动物自身调节的结果D.集体变异导致的
(4).家养动物与同种野生动物相比,会有很大的变异是由于( )
A.家养动物营养好B.家养动物受到了人的训练
C.人工选择导致的 D.家养动物数量少
(5).下列不属于保护色的是( )
A.冬天的雷鸟 B.青蛙 C.尺蠖 D.金环蛇的花纹
(6)、20世纪40年代以来,开始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一些细菌感染及炎症,颇见成效。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效果逐渐下降。于是人类又不断开发新的抗生素,但都是开始有效,以后越来越差,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  )
A.抗生素的生产质量越来越差
B.致病微生物会自然产生抵抗抗生素的变异
C.致病微生物产生并遗传下来抵抗抗生素的变异
D.抗生素选择了致病微生物中能抵抗该抗生素的变异
(7).导致生存斗争的原因是( )
A.生物之间相互排挤或残杀 B.有利变异的个体和不利变异的个体互相竞争
C.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有限 D.生物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8).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 )
A.生存斗争 B.人工选择 C.自然选择 D.遗传和变异
(9)、按照达尔文进化学说,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  )
A.生活在地穴水井中盲螈,因为长期不用眼睛失去视力
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不断伸长所致
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进行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点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10)、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眼睛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
B.桦尺蛾的工业黑化现象是因为煤烟熏黑的
C.北极熊为了适应冰雪的环境,产生白色的变异
D.长颈鹿的颈和前肢很长是因为经常伸长颈和前肢去吃高处的树叶
6、梳理总结,反思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