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1.2《过节和观灯》课堂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1.2《过节和观灯》课堂课件(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9 21:0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过节和观灯
沈从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及各自特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教师指导。
3、情感价值观:了解中国传统习俗,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小组展示
中国的传统节日各有哪些特色呢?
除了上述介绍的节日,我们还熟悉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小试身手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已酉端午
?
(元)贝琼
?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
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
月下穿针拜九宵。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
粽子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
女郎织女会鹊桥。
过中秋,吃月饼,
十五圆月当空照。
重阳节,要敬老,
踏秋赏菊去登高。
转眼又是新春到,
全家团圆真热闹。
传统节日
从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可以看出中国民俗文化有何特点?
一、丰富的内容;
二、复杂的来历;
三、悠久的历史;
四、地域的差异;
五、厚重的内涵。
回顾近三年的考纲变化,我们发现考纲增添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内容,同时,今年的东北三省一模、三模中出现了关于传统节日的考题。
根据诗句判断是哪一个传统节日有何技巧?
别称
民俗
时间
意象
课堂小练
1、下列对联中涉及到的我国传统节日依次是(

①立马千山矮,迎春万木荣
②芳草美人屈子赋,冰心洁玉大夫诗
③冒雨先寻菊,
迎晴便插萸。
④天上冰轮满,人间彩灯明。
A.
清明节
重阳节
端午节
中秋节
B.
春节
芒种节
重阳节
中秋节
C.
春节
端午节
重阳节
元宵节
D.
清明节
端午节
端午节
元宵节
C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17年高考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4、很多古代诗句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5分)2019年东北三省一模
(1)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2)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3)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4)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5)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1)
(2)
(3)
(4)
(5)
七夕节
元宵节
重阳节
除夕
清明节
5、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2014年高考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春节:
江边柳线迎春绿
门上桃符耀眼红
门上桃符
耀眼红
江边柳线
迎春绿
端午:
青艾驱瘴千家乐
碧波竞舟十里欢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过中国的传统节日意义在哪里呢?
作业:
1、整理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
2、完成课后小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