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2讲 议论文之结构完整
框架类型一:“总分总”式结构
总分总式结构被称为作文的万能结构,尽管这句话有点夸张,但也充分说明了这种结构广泛的适用性。从某种程度上说,学会总分总式结构,作文谋篇布局就有了坚实的依托。
【例1】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在“英雄与我同在”主题网络云班会上的发言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①很高兴在本次网络云班会上发言。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
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冲淡了新年的喜悦,带来的是惊慌失措和生死离别。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挺身而出的是你们——一群最美的逆行者,真正的英雄。知识渊博,专业过硬,悬壶济世,心怀悲悯,你们用自己的身躯筑起抗疫的堤坝,你们用实际行动在诠释“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②“岂曰无衣?身着白衣,心有锦缎。”
③“我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心有锦缎的84岁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再次临危受命,第一时间赶往防疫最前线;“我愿用渐冻的生命,与千千万万白
衣卫士一起,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却在
最前线奋战30余天;“我把命都交给你了,还在乎这一头长发”,10余位姑娘为
了穿防护服更方便,毅然相互剪去长发……世界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
身而出的英雄。你们是血肉之躯,筑起的却是长城堡垒;你们身处五湖四海,却
因疫情汇聚一堂;你们在刀尖舞蹈,却也在绽放光芒。
④“岂曰无衣?天下山河清影在,人间风雨此宵同。”
⑤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许多建筑工人来到武汉,日夜奋战,和时间赛跑,抢建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令世界惊叹中国速度;无数快递小哥日夜奔劳,只为尽快将医疗物资送到病患手中;无数志愿者主动请缨,自愿照顾隔离观察者。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生命开路者,不可使其困领于荆棘!哪有什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过是无数人都在发自己的一分光,然后萤火汇聚成星河。谢谢你们,为我们拼了命,从此身边有情,心中有光,眼中有英雄。
⑥“岂曰无衣?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⑦在战疫的烽火中,涌现出许多年轻的身影。2003年,全中国守护着90后;2020年,90后守护着全中国。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是“00后”。还有社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公安民警等。你们不是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而是因为责任担当、使命召唤、党和国家需要。以青春之名,担青春之责,面对时代的洪流,响应时代的号召,用热血谱写壮丽的青春之歌,用必胜的信心开辟希望的原野。
⑧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千万英雄为人民,千万英雄出人民,作为最美逆行者,你们用热忱和赤诚驱散阴霾,浇灌祖国的未来,新雷将响彻九州,疾病肆虐过的土地下,是即将破土而出的春天。
⑨英雄与我同在!同学们,建议大家举起你的右手,向逆行的英雄,敬礼!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
亲民中学×年级×班:×××
2020年×月×日
【模板建立】
【策略收获】
在议论文写作中,总—分—总结构不但应用广泛,而且相对容易把握。
议论文写作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三大部分,在内容的展开
上,常见的模式为总分总,其中分析问题为“分”,首尾部分为“总”。开头的
“总”要么是提出话题,要么是提出论点;结尾的“总”一般是重申观点或深化
论点。
较为复杂的是中间部分:可以是分论点并列,可以是不同角度的论据并列,可以
是对照式并列,可以是递进式延伸,还可是逻辑式展开。不过,我们应该注意的
是,不管是怎样的“分”,都应该在“总”的统摄之下,并为“总”服务。
中国古代话本中常出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句话,意思其实就是依次引出
不同人物各自的情况。在记叙文或散文写作中,开头总述或引出话题后,往往需
要以不同素材,从不同角度展示情况,最后再形成某种结果。
采用总分总结构写作,难的不是结构本身,而是怎样对“总”进行合理、巧妙地
切分。一般来说,内涵丰富的内容适宜横向并列展开;而现象性话题,适宜纵向
挖掘。
总分总结构在表达上要适当做出某种标志,尤其是在“分”的部分,要有相对一
致的句式或相互照应的词语来表现“分”的关系,让文章显得思路清晰,也让读
者一目了然。
“总分总”
式结构
模板变式
方法要领
并列式
文章主体部分从几个并列的方面论证中心论点,不分主次、平行地论述。
对照式
文章提出中心论点之后,主体部分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观点。
递进式
文章的各个层次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原因到结果,或从一般到特殊。
框架结构二:“起承转合”式结构
这种起承转合式结构,常见于律诗、小说等的写作中,尤其在考场议论文中运用比较广泛。它不但能为考生打开思路,而且能提升文章内容的深度,是考生写好考场作文必须要掌握的一种结构。
【例2】
英雄与我同在
在“英雄与我同在”主题网络云班会上的发言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高兴能够作为代表在亲民中学“英雄与我同在”主题网络云班会上发言。我发言的题目就是“英雄与我同在”。
①这是一个注定不明媚的春天,新冠肺炎疫情肆意蔓延;这更是一个注定不寒冷的冬天,英雄逆行,为国征战;而你我居家以待,通过网络云班会凝神聚气与英雄共纾国难!
②冬季的黑夜尽管漫长,但永远遮挡不住春日的煦暖阳光——请相信,英雄与你我同在,我们终将迎来疫情的终结,迎来春花的盛开,迎来书声琅琅的校园时光。
③回望几个月来抗击疫情的历史,除了坚守在抗疫一线的专家和医护人员,
更有数不清的普通人助力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你我,也有幸成为网络志愿者,
宣传抗疫,勠力同行。在此,我不禁骄傲高呼:英雄与我同在,我见证了这个新时
代!
④十夫楺椎,众喣漂山。普通人的力量汇聚一起,必将星火燎原。
⑤从坚持将咖啡送到疫情结束的咖啡店团队,到助力物资捐赠与调配的留
学生团体,再到自发组织守护社区的年轻志愿者们……我们从他们身上汲取力
量,感知到这“聚是一团火”的温热,做好自己,就是为国助力,带给这个社会光
和温暖。
⑥法拉第有言如斯:“像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平凡
的个体亦能成就非凡的英雄之事。不论是独顶资金压力坚持为医护人员送外卖
的餐厅老板,还是载着五吨蔬菜只身赶往火神山工地的退伍老兵,抑或是将家中
一万八千只口罩毅然捐出的普通农民工,都向我们展示着一个个平凡人身上的
超凡力量。
⑦英雄与我同在,便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萤光汇聚成星河,做好自己,为
国争力,砥砺前行。
⑧同学们,今日的网络云班会,我们礼赞的英雄应该不单单是奋战在一线的
医务人员,还包括你我在内的每一位同向同心同力同行的坚决抗疫者。当英雄
成为普遍的存在、十四亿人尽尧舜时,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请相信:
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⑨一场疫情,凝聚了中国人的内心;一场战斗,鼓舞了中国人的斗志;一场磨
砺,更美丽了中国人的梦想。“宜将剩勇追穷寇”“万紫千红总是春”,同学
们,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英雄,合力战胜疫情,建设更加美丽多彩的神
州!
⑩居家遥巡八万里,心念轩辕纾国难。英雄与我同在,同在这美丽的新时代,
让我们且行且珍惜。
最后,建议大家向每一个与你我同在、不甘平凡又归于平凡的英雄致敬!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亲民中学×年级×班:×××
2020年×月×日
【模板建立】
【策略收获】
起承转合这种结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想灵活运用它,就要掌握好几个
关键环节的写作技巧。
首先,“起”,即文章的开头。就议论文而言,“起”的任务是点明中心论点。
我们可以用“曲笔”含蓄地引出观点,可以直接亮明观点,也可以引述现象,在
批评或否定中提出观点。
其次,“承”,是对“起”中观点的论述。可以直接对观点进行阐释;可以引入
作文题材料(或典型事例)对观点进行证明;也可以将中心论点分解为分论点,分
别进行论述。目的是论述观点的正确性,让读者相信自己的观点或实践自己的
主张。
再者,“转”,即换一个角度或方面论述,如“承”是从正面论述的,“转”可从反面论述;“承”是表层的理解,“转”可以进行深层剖析。“转”的价值在于辩证、全面、深入,令人信服。
最后,“合”,即文章的结尾。议论文的“合”,可以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也可以是对“起”中观点的强化等。
在熟练运用此模板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追求思维的梦化,灵活运用,突破创新。
“起承转合”
式结构
模板变式
方法要领
起
正起式
从正面起笔,提出自己的观点
反起式
从反面起笔,提出自己的观点
承
反承式
引述反面事例,论证自己的观点
分承式
承接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论述
承转交
替式
变化思路进行论述,使“承”“转”交替出现
转
反转式
从反面论述自己的观点
正转式
将前文所说道理,引向深入
合
总结式
在文末总结、提炼全文内容,或将其深化、升华
框架结构三:“引议联结”式结构
写读后感时,我们往往会先简单叙述一下书中的内容,然后抒发自己对其中人
物、故事的看法,随后会联系自身或周围的人,谈一下书的内容带给我们的启
示,最后总结看法。
其实,这种结构正是议论文的一种典型结构——“引议联结”。由于材料作文
的命题材料需要我们读懂并从中找到生发议论的点,所以“引议联结”结构成
了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和新材料作文写作的金牌模板。显然,在如今的命题形
势下,熟练掌握“引议联结”结构很有必要。
【例3】
深读五四 接力复兴
①观看完“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视频,静默沉思,我的心中不免产生了一个疑问:爆发在百年前的五四运动,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
②它是一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因为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高校的3
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游行示威。“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等拉起的横幅里隐含着人们太多的愤怒:愤怒于正义公理的缺失,愤怒于北洋政府的衰颓,愤怒于内忧外患的现实。“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发自肺腑的呐喊声里承载着人们太多的期盼:期盼着主权的独立,期盼着领土的完整,期盼着国家的复兴。
③它是一股推动社会前行的力量。五四运动,不仅拯救了中华民族、捍卫
了民族尊严,而且凝聚了民族力量。这力量,承载着曹子建“捐躯赴国难,视死
忽如归”的英勇无畏、大义凛然;传递着陆放翁“位卑未敢忘忧国”“一身报
国有万死”的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情;这力量,唤醒了沉睡的中国,唤醒了东
方威武的雄狮;这力量,让中国走出了百年的梦魇,走上了改革富强之路。
④它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
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也在不断发展和丰
富着。王进喜、时传祥的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王选、张瑞敏的不惧风险、勇
立潮头,黄大年、南仁东的无私奉献、锐意创新,这些刻着时代烙印的精神财
富,正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走上新的征程,步入新的人生。
⑤如今,我们不再需要走上街头,为民族危亡去呼喊,为华夏苦难去抗争。
身处明净的教室中,在墨韵书香间,我们吟诵经典,体悟哲思;在山碧水幽处,我
们探寻自然,发掘妙趣。这份幸福不就是那些缔造、传承和发展五四精神的人
所给予我们的吗?
⑥耳畔再次回响起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
话,“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有决心为青年跑出一个好成
绩,也期待现在的青年一代将来跑出更好的成绩”。
⑦是的,我愿意参加这场接力跑!我愿用追求,让事业之树常青;我愿用开拓,让青春之花常开;我愿用生命去感受大江的波澜壮阔、高山的雄奇瑰丽……
【模板建立】
【策略收获】
“引议联结”结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想灵活运用该模式就需要掌握好几个关键环节的写作技巧。
“引”——引用材料,简要评点。引用不是照抄,而是选择原材料的关键句或闪光点,或概述,或摘要,取其精要,并据此提出自己的观点。
“议”——分析材料,提炼观点。即针对前面提出的观点,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使观点确立起来。
“联”——联系典例,纵横拓展。“联”是文章的关键,要由材料生发开去,既
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从历史或现实中选取典型事例,或集体
或个人,或反或正,多角度、多层面阐述中心论点;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
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结”——总括议论,收束全文。结语可归纳升华,可激励劝勉,也可呼吁号召,
但一定要精练有方,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或拓展。
运用引议联结结构时,可以根据所写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如可以根据命
题材料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引述方法;联系典例时可以根据论述的需要采用灵
活的论述方式。
可以根据论述和表达的需要将“引”和“议”合二为一;也可以根据思维的发展省去“议”的环节,从而将“议”的内容融会在整个论述过程中。总之,文虽有格,但无定法,据法活用,方为正道。
“引议联结”
式结构
模板变式
方法要领
引用材料式
从材料的某一点、某一句话或对整个材料的概述引入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单项比联式
抓住一个角度联系典型事例,层层深入地阐述观点。
多向比联式
在联系实际时,选取多个典型事例论证、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联系典型事例,或对比,或并列,从不同方面阐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