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第一单元1.3《虎丘记》配套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第一单元1.3《虎丘记》配套课件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9 21:2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袁宏道
虎丘记
千人石
虎丘剑池
预习检测
说一说:虎丘山得名的缘由?
袁宏道,字
,号

代公安人,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与兄长
、弟弟
合称“三袁”,被称为“
”,其中以袁宏道的成就最高。“公安派”在文学上主张“
”。
忆一忆:
中郎
石公

袁宗道
袁中道
公安派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课文结构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虎丘景观
中秋游览盛况
夜游斗歌
游览感受
连一连:
下迨蔀屋(

雷辊电霍(

尚识余言(

属而和者(

荇藻凌乱(

妍媸自别(

填一填:

gǔn
yánchī
zhì
zhǔ

xìngzǎo
交衢(
)
觞客(
)
靓妆(
)
樽罍(
)

Shāng
jìng
zūn
léi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掌握课文重要词语意义。
(重点)
2、结合课下注释翻译第二自然段,理解本段内容。(难点)
1、重读——对理解文意有帮助作用的词句应重读
①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②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③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④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读一读:
2、连读——铺排文字要连读
①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
②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③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④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
探究课文
①石光如练
②一切瓦釜
③才三四辈
④妍媸自别
⑤呕者百千
⑥竹肉相发
⑦属而和者
⑧分曹部署
一、自我探究:积累重要实词意义
练:洁白的绢
粗俗的歌声
辈:人
美丑
歌唱
竹肉:箫管与歌喉
连续
安排
二、合作探究翻译本段
原则:信、达、雅
技巧:留、换、删、换、调、变
1、本段按照什么顺序来写?
之初
已而
未几
比至夜深
刚开始安设筵席时,唱歌的人成百上千,声音如团聚在一起的蚊子,没法分辨识认。等到分批安排,争相以歌喉比高低;雅乐和俗乐各各陈献后,美和丑自然区别开了。
第一层
不多时,摇头顿脚按节拍而歌的,
只不过几十个人而已。
第二层
一会儿,明月升到天空,月光照在石上犹如洁白的绢绸,所有粗俗的歌曲,不再发出声响,跟随着唱和的,只有三四个人,一支箫,一寸管,一人慢慢地打着歌板唱着,管乐伴着歌喉,声音清脆浏亮,使听的人深受感动。
第三层
等到夜深,月亮西斜,树影散乱,于是连箫板也不用,一个人登场,四围的人屏住声息,声音如细而直上的毛发,响彻云端,每吐一字,声音悠长几乎长达一刻之久,飞鸟听了为之回翔盘旋,壮士听了感动得流下眼泪。
第四层
3、试概括第二段段意
写中秋之夜,虎丘游人斗歌的场面。
歌唱时间
歌者人数
歌唱环境
歌唱效果
歌唱方式
布席之初
未几
已而
比至夜深
呕者百千
分曹部署
妍媸自别
混唱
数十人
对唱
摇首顿足
才三四辈
明月浮空瓦釜寂然
清声亮彻
听者魂消
和唱
月影横斜四座屏息
飞鸟徘徊壮士下泪
独唱
一夫
学完本段,请同学们谈谈
自己的感悟?
写作
生活
人生
学业
1、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比喻)
B.
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比喻)
C.
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拟人)
D.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反复)
D
课堂演练
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三句,作者以比喻兼夸饰的描绘,分别从游人密度之大、歌者数量之多、饮酒场面之盛三个角度,生动描绘出虎丘中秋游客如云的盛况。
B、第②段月夜赛歌场面的描绘,作者用“布席之初”“未几”“已而”“比至”几个标志时间推移的词语连带出一幅幅动人画面;场面由喧闹而转向幽静,突出了赛歌的紧张而快乐。
B
3、翻译句子
1、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
2、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不久,明月高悬在空中,山石反射着月光,如同白练,所有粗俗之乐,都悄悄停了下来。
接着唱和的人只有三四个了,他们伴着一只箫,一只笛,一人舒缓地敲着歌板歌唱。管乐和人的歌声一起发出,清幽嘹亮,使听众陶醉不已。
再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