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对外开放 课时练习 (有答案 )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对外开放 课时练习 (有答案 )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09 23:0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下3.9《对外开放》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中国步入改革开放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邓小平的这一讲话主要强调了( )
A.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
B.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C.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
D.赶超先进国家的重要性
2、据环球网报道,2020年世界十大国际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中,中国已经占据3席,分别是香港、上海和北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地区是( )
A.环渤海地区 B.上海浦东 C.闽南三角地区 D.海南经济特区
3、2021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三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更好地迈上现代化新征程,实现新发展格局下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一直是行业内外热议的话题。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是逐步形成的,其突破口是( )
A.建立经济特区 B.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C.开放沿海城市 D.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4、经济特区是在国内划定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国内其他地区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特殊政策的特定地区。我国开始设立经济特区是在( )
A.1978年 B.1979周年 C.1980周年 D.1984周年
5、在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要进行战略转型,中国正致力于打造一个新的框架,以作为其经济战略“双循环”的基础。下图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数据表,这种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当时我国(  )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
6、“1984年广东的出口额超过1000亿元,比1978年增长238%。”“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国有企业改革的启动
7、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写道:“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反映的是(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8、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B.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D.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9、邓小平说,特区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以下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 )
A.厦门 B.汕头 C.深圳 D.珠海
10、“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正式宣布党中央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决定,海南迎来……和2009年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跨越式发展的第三次机遇。”海南岛是何时成为经济特区的(  )
A.1980年 B.1988年 C.1990年 D.2001年
11、1980年,经济特区的稳定,实现了我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的历史大跨越。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1984年,我国采取在沿海开放多个城市的举措来扩大对外开放。这一举措是( )
A.增设沿海经济特区 B.设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
C.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D.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2、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对这个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B.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13、“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这次变革的总设计师是 ( )
A.邓小平 B. 江泽民 C. 胡锦涛 D.习近平
14、中国对外开放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被誉为“对外开放排头兵”的是 ( )
A.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 B.1985年开放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C.1990年设立的上海浦东开发区 D.1992年开放的长江沿岸城市
15、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一部分。右图是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的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开平碉楼。江门位于下列哪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
A.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B.环渤海经济开放区
C.闽南三角地区 D.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二、解答题:
16、材料一“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邓小平
材料二 1980年一-2005年深训经济发展变化情况简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政策”首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

(2)据材料二说明深圳经济发展的变化。

(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我国逐步形成了由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大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等7个经济开放区构成的对外开放地带。进入90年代,我国掀起对外开放的大潮。党和国家决定开放上海浦东,设置上海浦东开发区,使之成为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并以此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地区的新飞跃……我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材料三 1978—201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情况
(1)材料一邓小平同志的题词对创建经济特区进行了肯定,请你说说创建经济特区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从地理位置上看,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依照怎样的步骤进行的?
(3)材料三反映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出口货物总量呈现一种怎样的发展态势?出现这一发展态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A 4、C
5、 B 6、C 7、D 8、C
9、C 10、D 11、C 12、C
13、A 14、A 15、D
二、解答题:
16、(l)广东;福建
(2)经济呈现持续增长并不断加速
(3)经济特区对我国进一步开放起示范作用;经济特区为我国的进一步开放积累了经验;经济特区有助于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等。
17、(1)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3)逐年增长,且在进入新世纪后增长迅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