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 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学案(知识梳理+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1】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 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学案(知识梳理+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2 15:2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历史中考知识梳理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模块知识清单
专题一: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专题二: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专题三: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专题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专题五: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专题六: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专题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专题五: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时间坐标: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隋朝
隋统一
开凿
唐朝
贞观
开元
安史
唐朝灭亡
建立
全国
大运河
建立
元年
元年
之乱
五代十国
581年
589年
605年起
618年
627年
649年
713年
741年
755年
907年
考点一:隋朝统一
科举制度
大运河开通
一.隋朝统一
1.隋朝的建立:杨坚(隋文帝),581年,定都长安
2.历史地位:开皇之治
3.隋朝的统一
(1)时间:589年,灭陈统一全国。
(2)意义: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为其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4.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隋文帝统-?-南北后,采取措施发展经济,使得社会安定,经济繁荣,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5.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
(1)隋文帝时人口增长很快,垦田面积扩大,赋税收人增加,长安、洛阳等地修建了许多大粮仓。
(2)到隋文帝末年,全国粮食和布帛的储备可供朝廷几十年的开销。
(3)工商业也得到发展。
二.科举制度的创立
1.正式形成和创立者:606年,隋炀帝开进士科,确立了科举制度。
2.科举制优点:公开考试、平等竞争。
3.作用: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了中央,为统治者吸收、笼络人才拓宽道路。
4.影响: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
5.科举制度完善
(1)得到完善的朝代:唐朝科举制度得到完善。
(2)唐朝科举常设的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3)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校舍,增加学员;而武则天开创了殿试和武举。
三.大运河的开凿
1.时间:605年
2.目的: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控制,促进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3.运河的中心及起止点: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
连接五大水系: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4.全长及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作用: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唐朝建立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1.唐朝建立
(1)原因:隋朝末年,隋炀帝暴虐无道,终于导致农民大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王朝陷于瓦解。618年,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3)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国号为“贞观”,他就是唐太宗。他在为20多年,开创了唐朝盛世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2.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根本原因:吸取隋亡教训。
措施
①轻徭薄赋
②知人善任,重视纳谏:“房谋杜断”、?魏征等。
③加强中央权力:完善三省六部制;精简机构。
④完善科举制度: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明经科和进士科。
轻徭薄赋
(1)原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
(2)措施
①多次减免租税,保证农民的土地和耕作时间。
②他还大力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
(3)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开元年间),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人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形成所采取的措施
(1)重视选拔人才,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熟悉吏治的姚崇为相。
(2)重视农业生产。
(3)整顿吏治,严格执法。
经济发展概况
(1)农业:唐朝时期农业发展,生产工具改进,出现了曲辕犁和简车,全国耕地和人口大大超过前代。
(2)手工业:纺织业显著发展,陶瓷业发展很大,邢州的白净、越州的青瓷、巩县的“唐三彩”都负有盛名。
(3)商业:唐朝都城长安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著名的国际性都市。
四.文成公主入藏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1.文成公主入藏
(1)原因:松赞干布多次向唐朝请求通婚,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人藏与他成亲。
(2)和亲的意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为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和发展藏族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
(3)受藏民爱戴的原因: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许多工匠,还带有谷物、果品、菜种、茶种、蚕种、药材,以及医学、农学、工程技术、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书籍。在汉族工匠的帮助下,吐蕃的丝织业、酿酒业、造纸业等发展起来。带去的释迦牟尼像至今仍保存在拉萨大昭寺里。藏族人民称文成公主为“阿姐甲莎”。
2.
鉴真东渡
(1)东渡的艰辛历程:六次东渡,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到达日本。
(2)鉴真的贡献:传播了中国文明,如唐的建筑技术、医药知识、绘画等;传授了佛法,增进了中日友谊。3.鉴真的地位:日本药学界奉他为始祖。
3.玄奘西游
(1)玄奘西游的艰苦经历:战胜千难万险,到达天竺。
(2)玄奘的贡献
①弘扬了中华文明。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情况,尤其是佛学介绍给天竺人民。
②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把从印度带回的657部佛经全部译成汉文。
③《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
专题五中考预测
一.选择题
1.下面既是我国唐朝时期主动对外开放的最大港口,又是清政府被迫开放的口岸城市是(?
?)
A.广州
B.泉州
C.上海
D.福州
2.?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
A.“贞观遗风”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3.民族团结、民族友好一直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事件体现这一主题的(?
?)
①昭君出塞
②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人藏?③岳飞抗金④清朝册封达赖?、班禅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科举制度的起止朝代是(?
?)
①隋朝
②唐朝
③明朝
④清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朝为田含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与这首诗有关系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B.科举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6.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它正式创立于(?
?)
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武则天时期
7.?唐太宗时期,轻徭薄赋,戒奢从简,虚心纳谏,为政宽容,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史称(?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开皇之治
8.现今,国家公务员招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下列皇帝中亲自出题面试,首开殿试之举的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9.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主流,下列能体现这一历史发展主流的事件是(?
?)
A.文成公主人藏
B.鉴真东渡
C.玄奘西行
D.郑和下西洋
10.唐朝是一个开拓进取、兼容并蓄的时代。下面有关唐朝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国运鼎盛、政局安定、制度创新
B.不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考做官
C.体现了唐大宗“车轨同八荒,书文混四方”的追求
D.整个社会激荡着为国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
11.秦、隋都是我国历史上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朝代,其所创立的新的政治制度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属于秦、隋新创立的政治制度有(
)
①分封制
②中央集权制度?
③科举制
④军机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2.?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的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它的发明对世界历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是何时印制的(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3.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那么“书圣”“画圣”“诗圣”分别是指(
?
)
A.王羲之、吴道子、李白
B.王羲之、吴道子、杜甫
C.张旭、顾恺之、李白
D.张旭、顾恺之、杜甫
二.材料分析题
1.翻开中国古代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创新是贯穿古代史的一条明显主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商君列传》记述?战国时的一次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二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
材料三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1)材料一中的“商君"在当时哪个国家实行变法?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的内容是历史上哪个朝代推行的改革措施?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历史作用?
(3)材料三反映的选拔人才的创新制度是什么?这一创新制度完善于哪一?朝代?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D
4.B
5.D
6.B
7.C
8.D
9.C
10.A
11.A
12.D
13.B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秦国;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2)北魏;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3)科举制度;唐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