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第2节 消化和吸收
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
二、说学情
学情分析
本节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七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探究活动的相关知识,这个时期的学生有激情,动手能力差,自主学习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本节课的设计符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心理特点。
三、说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
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
六、说学法
七、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总体思路
(一)创设情境,体会甜味,引入课题
(二)实验探究,交流合作
(三)学以致用,回归生活
(一)体验甜味,引入课题
让学生咀嚼老师课前准备好的馒头块,细细体会馒头味道的变化,说出感觉。
(学生说出感觉:馒头会变甜)
(二)实验探究,交流合作
1.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1)馒头的变甜与牙齿的咀嚼有关。
(2)馒头的变甜与舌头的搅拌有关。
(3)馒头的变甜与唾液有关。
馒头变甜可能与口腔中的哪些因素有关?
(二)实验探究,交流合作
2.小组讨论,制定计划:
(1)馒头变甜如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的话,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学生根据书上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设计,教师引导。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是否加入2ml
唾液
是否加入等量的馒头块或碎屑
是否搅拌
水浴温度
水浴时间
试管
因素
1号(模拟口腔环境)
2号 (探究与唾液有关)
3号(探究与牙齿的咀嚼有关)
4号(探究与舌的搅拌有关)
(二)实验探究,交流合作
2.小组讨论,制定计划:
(二)实验探究,交流合作
2.小组讨论,制定计划:
(2)各小组代表说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及设计的根据,各组共同讨论可行性。
学生重点说清楚:本小组实验设计的原理是什么?如何控制变量?采用怎样的方法?预测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是否加入2ml
唾液
是否加入等量的馒头块或碎屑
是否搅拌
水浴温度
水浴时间
试管
因素
1号(模拟口腔环境)
2号 (探究与唾液有关)
3号(探究与牙齿的咀嚼有关)
4号(探究与舌的搅拌有关)
2ml 唾液
2ml 唾液
2ml 唾液
2ml 清水
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
等量的馒头块
馒头碎屑
搅拌
搅拌
搅拌
不搅拌
37℃
37℃
37℃
37℃
5---10分钟
5---10分钟
5---10分钟
5---10分钟
(二)实验探究,交流合作
2.小组讨论,制定计划:
(二)实验探究,交流合作
2.小组讨论,制定计划:
(二)实验探究,交流合作
3.小组合作,实施计划:
讨论可行后,我让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进行实验:
(1)多大的馒头块做实验最适宜?
(2)怎样才能尽快获得较多的纯净唾液?你有更好的方法吗?(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收集唾液有比教材更好的办法,提醒学生思考、创新。)
(3)实验装置在37℃左右的温水中保持多长时间最适宜?
(二)实验探究,交流合作
4、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1)找代表说出实验现象,并分析出现现象的原因:如哪个装置中的馒头有了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找有代表性小组的实验进行共同分析
(二)实验探究,交流合作
4、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二)实验探究,交流合作
4、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二)实验探究,交流合作
4、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二)实验探究,交流合作
4、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试管编号
滴加碘液后,
试管内颜色变化
淀粉消化情况
1号
不变蓝色
完全被消化
2号
变深蓝色
没有被消化
3号
变浅蓝色
部分被消化
4号
变浅蓝色
部分被消化
馒头变甜与唾液有关。
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有关。
馒头变甜与舌头的搅拌有关。
(三)学以致用,回归生活
(1)为了让唾液、牙齿、舌头在口腔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平时吃饭时要注意什么?(细嚼慢咽)
(2)为什么吃凉食不利于消化?(酶在37摄氏度左右活性最强)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