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文言文《小石潭记》、《岳阳楼记》专练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下文言文《小石潭记》、《岳阳楼记》专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2-18 10:4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下文言文《小石潭记》、《岳阳楼记》专练
一、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写下此诗。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⑴沿溯阻绝( ) ⑵佁然不动( ) ⑶其岸势犬牙差互(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⑴不见曦月 ⑵虽乘奔御风 ⑶往来翕忽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译文: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
4、《早发白帝城》由《三峡》化出,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2分)

5、[甲][乙]文中划线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描写方法上有何相似的地方?
6、下面句中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⑵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二、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2)伐竹取道 伐:
(3)佁然不动 佁然: (4)其岸势犬牙差互 差互: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心乐之 (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 (其: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 (乃:于是,就)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三、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②罅(xià):裂缝。③掉:摇动。
1、下列句中加点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 B.似与游者相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疾趋,度石罅 必为有窃疾矣 D.山行之极观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B.或以钱币乞之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皆以美于徐公
3、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翻译:
(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翻译:
4、以上诗文部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3分)
(1)《次北固山下》: (2)《小石潭记》: (3)《观第五泄记》:
5、根据诗文内容填写下表。(2分)
诗 文 语 句 表达的感情
《次北固山下》 乡书何处达 (1)
《小石潭记》 心乐之 心情快乐
《观第五泄记》 (2) 依依不舍
四、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3分)
(1)水尤清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以其境过清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如鸣珮环,心乐之。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二段描写 ,第三段探寻水潭源流。第四段突出了潭上气氛,全文抓住了小石潭 的特点。(4分)
4、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5分)
五、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季文子相①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②,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③以子为爱④,且不华国⑤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节选自《国语·季文子以德为荣》)
【注】①相:辅佐。②上卿:古代最高的官衔。③其:表推测,“也许,大概”的意思。④爱:吝啬。⑤华国:使国家有光彩。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其 父 兄 之 食 粗 而 衣 恶 者 犹 多 矣
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并写出一个含“临”字且义项相同的成语。(2分)
把酒临风 临: 成语:
3、下面各项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 ②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
B. ①则有心旷神怡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C. ①或异二者之为 ②无衣帛之妾
D. 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5、甲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抱负?(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6、季文子在思想上与范仲淹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3分)
六、
《岳阳楼记》(文章见课本)
1、解释下加点的词.(2分)
①沙鸥翔集 ②不以物喜
2、 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 “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 “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两种“乐”有何不同?( 2 分)
七、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 、下面一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人持汤抚灌(《 送东阳马生序》 )
B .朝而往,暮而归(《 醉翁亭记》 ) 朝服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 )C .前人之述备矣 属予作文以记之
D .山间之朝暮也(《 醉翁亭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
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2 分)
( 1 )薄暮冥冥 ( 2 )多会于此
( 3 )春和景明 ( 4 )不以物喜
3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①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 微斯人,吾谁与归?
4 、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 分)
答:
5 、《 岳阳楼记》 中写到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我们的当今社会有没有像古仁人那样为了他人或工作,不计得失、默默奉献的人物?请举出一例,并对他(她)的精神作简评.( 2 分)
八、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现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具: (2)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开:
(3)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去: (4)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偕:
2、第②段说“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览物之情”的“异”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
3、用现代汉语把下面句子的意思生动形象地表述出来。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下面一则链接材料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什么联系?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链接】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答案:1、⑴sù ⑵yí ⑶cī (3分。每小题1分)
2、⑴太阳与月亮 ⑵即使 ⑶轻快敏捷的样子(3分。每小题1分)
3、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⑵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共4分。每小题2分)
4、《早发白帝城》用猿声衬托行船的快和作者的心情,《三峡》用原声带哀转久绝表现峡谷幽长的特点,渲染了秋天三峡的萧瑟气氛。(共2分。每点1分)
5、[甲]文中句子写出三峡水流湍急、水势险恶的特点。[乙]文中突出了小石潭的清澈。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共3分 每要点1分)
6、⑴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轻松喜悦之情。
⑵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压抑、忧伤的思想感情。
二、1、.(1)向西 (2)砍伐 (3)呆呆的样子 (4)参差不齐2.A
3.(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三、1.(2分)D 2.(2分)B 3.(4分)(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瀑布在青色的石壁间飞泻,震撼着山谷。 (每句2分,意对即可)4.(3分)(1)平(或:绿) (2)清 (3)伟(或:疾) (每处1分)5.(2分)(1)思乡之情 (2)而犹不忍去 (每处1分)
四、1、(1)尤其(格外)(2)大约(大概)(3)凄清(冷清)2、(1)好像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感到很高兴。(2)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参差不齐(互相交错),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3、潭中景物(水、石、树、鱼) 幽静(清幽、幽邃、幽深、寂静、凄清、冷寂)4、示例:作者由“乐”变“悲”。作者遭贬失意来到山水中寻求解脱,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景物感到高兴;看到潭上凄清的环境,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孤寂悲凉的心境。
五、1、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
2、面对;成语示例:如临大敌 临危不惧 临危制变 临危授(受)命 居高临下
3、C
4、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示例:季文子与范仲淹都有忧国忧民的思想。季文子身为国相,心系百姓,体恤民生疾苦。因为“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者犹多”,自己就“妾不衣帛,马不食粟”。这是季文子忧国忧民思想的具体体现。
六、1、①群鸟停息在树上(或停歇) ②因为。说明本题2分。
2、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身处偏远江湖就为国君担忧。说明本题2分。
3、前者是个人因“物”因“己”而乐;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 “乐”而乐。说明本题2分。
七、1、(2分)B2、(2分)(1)迫近 (2)在,到 (3)日光 (4)因,因为
3、(4分)① 这就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②(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或“除了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4、(2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2分)无固定答案。
八、1.(1)具:通“俱”,全,皆。(2)开:放晴。(3)去:离开。(4)偕:全,都。
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3.(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着长江流水,水势浩大,宽阔的毫无边际;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天气景象千变万化。
4.范仲淹:表达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强调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无私奉献。
孟子:强调君王应该重视百姓,关心百姓的生活疾苦,以百姓为先为本,和百姓同甘共苦,即民本思想。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