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八下第25课诗词鉴赏专练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课标八下第25课诗词鉴赏专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2-18 10:4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课标八下第25课诗词鉴赏专练
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的作者是 ;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 。。
2、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
3、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居室中领悟到了什么?
6、诗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_ 。
二、《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3分)
3、全诗最精彩的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两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
,以“雨打萍”比喻 (2分)
2、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2分)
3、(1)诗中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3分)
(2)诗中尾联句直抒胸臆,请你从内容上作简要分析。(2分)
4、诗歌首联叙写了诗人一生中经历的哪两件大事?(2分)
5、有人认为作为英雄人物的文天祥,在诗中感慨“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显得消极悲观,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四、《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才匕篇,兼怀子由。
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不多。天上官闭,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高处不胜寒。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婢娟。
1、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2、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词开篇发问,起笔不凡。“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个句子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4、“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得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5、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理解。
6、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答:                                   
五、阅读张养浩的《山坡羊》,做第7题。(2分)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用简洁的语言赏析画线句子。
2、划线句子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形象地描绘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2 分)
3、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今:国富民殷,社会和谐。
请就两种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理解。(3 分)
答案、一、1、刘禹锡 白居易
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3、C
4、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5、示例供参考: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6、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二、1、咏史诗(1分)。特点:借史实抒情。(2分)
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2分)。
3、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三、1.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 (2分,意思对即可)
2.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2分,言之有理即给分。)
3、(1)、比喻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像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和遭遇。(2)人难免一死,为挽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史册,诗句表明诗人一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
4、①寒窗苦读,进入仕途;②烽烟四起,艰苦抗元。
5、不赞成,诗人的惶恐、零丁是当时所处环境的真实体现,但作者并未因此而消沉、退缩,而是呐喊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震撼古今。
四、1、交待时间、地点有作词缘由,领起全篇。
2、反映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事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3、写诗人对明月产生的疑问,实则表达了作者在“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独自徘徊的困惑心态。
4、“弄”的意思是“做出”,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
5、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是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6、“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五、1、要点:一个“聚”字和一个“怒”字,分别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形象地表现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
2、(2分)视觉和听觉各1分。
3、(3分)示例:这是一组古今社会现实的对比。(1分)古代,国家兴盛时,统治阶级却依然盘剥百姓,大兴土木,修建宫廷,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百姓当然辛苦;国家衰亡,战乱频繁,百姓自然也辛苦。如今,人民当家作主,国富则民殷,如“两免一补”、“医疗保险”等多项民生政策的出台,惠及千家万户,百姓生活幸福,自然不再辛苦。(2分)(此题开放试题,学生只要谈到古今社会对比,如今人民当家作主,应该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