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游击队歌
歌曲背景:
《游击队歌》作于1937年年底。当时,作者在救亡演剧一队工作。写此歌时,住在山西临汾八路军办事处。首次演出时,受到八路军总司令部高级将领的热烈欢迎。
1938年春天,贺绿汀参加抗日救亡演剧队,在山西省洪洞县八路军高级干部会议的晚会上首次演出了《游击队歌》。
简介作曲家贺绿汀。
湖南邵阳人,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主要作品有独唱曲:《嘉陵江上》,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合唱曲《游击队歌》、《垦春泥》等
贺绿汀
1903—1999
创作背景:
《游击队歌》是贺绿汀在1938年抗战时期创作的一首抗战歌曲。“八一三”事变爆发后,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做抗日宣传工作,通过与指战员接触,他对我军游击战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他住在一个冰冷的煤仓里,但是他不畏严寒,在一夜之间连词带曲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抗战歌曲《游击队歌》,歌曲随即传遍了全国各地。
唱歌
游击队歌
贺绿汀词曲
歌曲描绘了游击战士怎样的音乐形象?
二次欣赏
分析歌曲
拍号:
节奏:
旋律:
风格:
四四拍子
密集、活跃、富于变化
轻快、流畅、充满活力
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
再次欣赏
划分结构
两个
乐段
请仔细看歌谱。A段采用了什么节奏形式?
每个乐句都是弱起
开始
请同学们击拍跟着老师分句学唱歌谱。
随伴奏录音,请同学们演唱歌曲。
随伴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
作品分析1:
《游击队歌》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作品分析2:
A段(第1~8小节)采用了弱起节奏形式及小鼓军号角式的明亮音调。它巧妙地、恰到好处地塑造了击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豪迈的英雄形游象。
作品分析3
B段的第一乐句的节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显得沉着、坚定。其旋律线先抑后扬,并在句尾出现离调。这一切与前段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展现了游击战士坚定、勇敢、豪迈、乐观的精神面貌。
作品分析4:
B段的第二乐句再现了A段的第二乐句,从而与第一乐段形成统一。在这里,无比清晰地表达了游击战士抗战到底的决心。
拓展练习:
请聆听混声四部合唱歌曲《游击队歌》。
对比不同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