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1)
一、教学目标:
1、根据周长的含义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培养学生交流、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现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二、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
周长是小学三(1)班几何知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小学三(1)班第二学期数学新教材《周长》一课中有这样一道题,要求学生量一量各种平面图形的边的长度,再算一算这个图形的周长。当遇到这样一个练习时,
通常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进行计算,还会让学生交流各种算法。其实我们觉得教材中的这个知识点正是一个可以开掘的沃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绝好材料。简单的作为一道练习来处理未免可惜了。根据二期课改的课程理念,数学应该是教“活课程”,而不是“死课本”。所以我们深入研究了教材,从这道练习中挖掘更有价值的学习内容。
2.学生实际
周长是小学三(1)班几何知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小学三(1)班第二学期数学新教材《周长》一课中有这样一道题,要求学生量一量各种平面图形的边的长度,再算一算这个图形的周长。当遇到这样一个练习时,
通常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进行计算,还会让学生交流各种算法。其实我们觉得教材中的这个知识点正是一个可以开掘的沃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绝好材料。简单的作为一道练习来处理未免可惜了。根据二期课改的课程理念,数学应该是教“活课程”,而不是“死课本”。所以我们深入研究了教材,从这道练习中挖掘更有价值的学习内容。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1、小丁丁正在绕操场跑步,他跑了一周。跑道的长就是…(周长)
什么是周长?这个图形的周长在哪里?
三角形的周长就是…(三条边的长度和。)
那么平面图形的周长就是什么呢?
(所有边的长度和。)
2、比一比,看谁的计算速度快。
重点分析3号图形,怎样的图形求周长可以用乘法计算?
思考回答。
计算周长,发现方法。
复习上节课学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为本课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作铺垫、准备。
二、探究新知
1、算一算,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2、谁能重点介绍2号图形的算法?
算式:4+4+4+4=16cm或4×4=16cm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呢?两个“4”分别表示什么?
讨论:(1)求正方形的周长只需要什么条件?
(2)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是怎样的?
由学生得出公式:边长×4。
为什么乘4呢?
填一填书上第61页正方形周长公式。
3、3号图形的周长是怎么计算的?
算式:8+8+4+4=24cm
8×2+4×2=24cm
8乘2表示什么?4乘2又表示什么呢?
2×(8+4)=24cm
括号里的算式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是怎样的?
交流:2×(长+宽),为什么乘2?
填写书第60页:长方形周长公式
4、算一算下面长方形周长。
6CM
4CM
2CM
5、出示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独立计算。
反馈交流。
同桌讨论。
书上填写。
反馈交流。
小组讨论。
书上填写。
计算周长,
交流核对。
齐读课题。
在得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之前,在理解周长的情况下,让学生们自己尝试去做,预设学生各种求周长的算式,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得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从而得出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2×(长+宽)
,正方形的周长=4×边长。
三、拓展练习
1、解决实际问题:
(1)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26米,宽14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2)科技园中长方形展板长是90厘米,宽是60厘米。需要多长的彩边?
2、游戏:拼一拼,算一算。
要求:每个人手上都有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们的边长是这样的。请你用它们拼一个新图形出来。要求是2个图形不能重叠,然后计算新图形的周长,但是不能用尺哦。
哪组拼出的新图形最多,拼的又快又好。
独立计算。
小组合作,
拼拼算算。
练习过程中可能会有学生没有运用今天所学习的周长公式,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求学生以后用公式做比较简单。
四、课堂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自由回答。
培养总结和质疑的能力。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8+8+4+4=24cm
4+4+4+4=16cm
8×2+4×2=24cm
4×4=16cm
2×(8+4)=24cm
长方形的周长:2×(长+宽)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