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阶段联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阶段联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4-11 20:5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
杭州市2020学年第二学期四校4月联考
高一年级化学学科 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K-39 Fe-56
Cu-64 Ba-137 Al-27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1-15题每题2分,16-25题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
A.NO B.NO2 C.SiO2 D.Al2O3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冰水混合物和水银都是纯净物 B.氢原子和重氢原子是两种不同核素
C.氯化钠固体和氯化钠溶液都是电解质 D.稀硫酸和氢氧化铜悬浊液都属于分散系
3.用NaOH固体配制30%的NaOH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的是( )
A. B. C. D.
4.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反应吸热的是( )
A. 铝片与稀H2SO4的反应 B. Ba(OH)2.8H2O与NH4Cl
C. 灼热的木炭与CO2的反应 D. 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
5.下列物质与俗名对应的是 ( )
A. 重晶石——BaCO3 B. 熟石膏:CaSO4·2H2O
C. 小苏打:Na2CO3 D. 芒硝:Na2SO4·10H2O
6.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15的Si原子:Si B. Cl-的结构示意图:
C. CO2的结构式:O-C-O D. 次氯酸的电子式:
7.下列物质中,不能由金属跟非金属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 )
A. Fe3O4 B. Na2O2 C. Mg3N2 D. CuS
8.下列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2存在氮氮叁键结构很稳定,所以氮气不能支持任何物质的燃烧
B.氨气溶于水能使酚酞显红色,水溶液可以导电,但氨气不是电解质
C.铵盐受热均易分解且一定有氨气生成
D.常温下可以用铁制容器盛装浓硝酸,原因是浓硝酸与铁不反应
9.美国科学家制成了用C60 作车轮的“纳米汽车”(如图所示),
每辆“纳米汽车”是由一个有机分子和4个C60分子构成,直径约
6到9纳米。“纳米汽车”可以用来运输单个的有机分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60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C60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且发生物理变化
C.C60与碳纳米管互为同素异形体
D.用激光笔照射该“纳米汽车”分散在蒸馏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光线通过时出现明亮的光路
10. Li?SOCl2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该电池的电极材料分别为锂和碳,电解液是LiAlCl4-SOCl2。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4Li+2SOCl2===4LiCl +S +SO2↑,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还原产物包括LiCl和S B.SO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还原剂只有Li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NaOH溶液和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
B.向某溶液滴加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
可确定原溶液中无NH4+
C.检验溶液中的Na+:取一根洁净的铂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无色,然后蘸取少量试液,置于火焰上灼烧,若火焰呈黄色,则含有Na+
D.配制100 mL 0.1 mol·L?1氯化钠溶液:称取0.585 g氯化钠固体,放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线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干燥的Cl2可储存于钢瓶,说明Cl2不与铁反应
B.单晶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C.Cl2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是因为Cl2的氧化性
D.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中
13.现有4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和Q,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Z、Q在同一周期,相关信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元素 相关信息
X 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一半
Y 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之和为零
Z 单质为淡黄色固体,常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
Q 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
A.常温时,X单质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
B.Y与Q可形成YQ4分子
C.Y、Z、Q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减弱
D.第4周期且与Q同主族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呈固态
1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NaHC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CO32- +2H+=CO2↑+H2O
B.足量的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O2+Ca2++2OH-=CaCO3↓+H2O
C.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Ca2+ + HCO3- + OH- =CaCO3↓+H2O
D.碳酸氢铵溶液中滴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NH4+ + HCO3- +2OH- = CO32-+NH3·H2O
15.证据推理是逻辑推理能力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培养证据推理的能力,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B.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浓氨水,能产生白烟,则蘸有浓硝酸的玻璃棒靠近也能产生白烟
C.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则铁与水反应也生成Fe(OH)3和H2
D.氯气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SO2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16.如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该图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因为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所以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
D.断开反应物中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
成物中化学键放出的能量
17.对于如图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将铜片换成铁片,则锌片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B.如果将稀硫酸换成葡萄糖溶液,也能使电流表指针偏转
C.装置中电子流动方向“锌电极→电流表→铜电极→锌电极”,
形成闭合回路
D.银锌纽扣电池的放电反应:Zn+Ag2O+H2O===Zn(OH)2+2Ag,
其中Ag2O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18.把在空气中久置的铝片5.0 g投入盛有50 mL 0.1 mol·L-1盐酸的烧杯中,该铝片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v(H2)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可用如图所示
的坐标曲线来表示,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O→a不产生氢气是因为表面的氧化物隔离了铝和稀盐酸
B.b→c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温度升高
C.t=c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D.t>c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溶液中H+浓度下降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熔沸点均依次减弱
B.N2、CO2和CH4都是由分子构成,它们中都存在共价键,都是共价化合物
C.BCl3中各原子最外层均未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CO2和H2O,既破坏了离子键,也破坏了共价键
20.下列关于可溶性盐CaCl2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具有强氧化性,可作漂白剂
B.可溶性盐CaCl2O中只含离子键不含共价键
C.能与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反应而变质
D.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O?+Cl?+2H+=Cl2↑+H2O
21.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标准状况下,22.4LH2O的质量约为18g
B.136g KHSO4固体中含有H+的数目为NA
C.含0.4 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
D.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3NA
22.将1 mol X和3 mol Y在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混合,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X(s)+3Y(g) ?2Z(g), 10 min时测得Y的物质的量为2.4 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 min内,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 mol·L-1·min-1
B.第10 min时,Y的反应速率为0.03 mol·L-1·min-1
C.10 min时, X的转化率为20%
D.反应时,向容器中通入He,容器内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23.为确定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可通过加热分解得到的CO2质量进行计算,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气体可以是空气,反应前和反应后均需通一段时间空气
B.装置B、C之间缺少CO2的干燥装置
C.没有a装置会导致所测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高
D.a装置内应装碱石灰,目的是为了尾气处理
24.玻璃仪器内壁残留的硫单质可用热KOH溶液洗涤除去,发生如下反应:
3S+6KOH 2K2S+K2SO3+3H2O; (x-1)S+K2SK2Sx (x=2~6);S+K2SO3 K2S2O3
已知3.840 g硫单质与60.0 mL 1.00 mol·L?1热K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只生成K2Sx和K2S2O3,
则x为( )
A.2 B.3 C.4 D.5
25. 下列实验中,依据实验操作及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操 作 现 象 结 论
A 取久置的Na2O2粉末,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盐酸 产生无色气体 Na2O2没有变质
B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再滴加KSCN溶液 有气体生成,溶液不呈血红色 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2+
C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蔗糖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炭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D 向5 mL KI溶液中加入1 mL相同浓度FeCl3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溶液变血红色 KI与FeCl3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
26.(6分)
(1)写出漂白粉有效成分的化学式 ;
(2)写出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比较碳元素与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C____Si (填“>”“<”或“=”),用有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证明以上结论 。
27.(10分)
(1)高温时,2NO2(g)?2NO(g)+O2(g),因此氨气与氧气反应难以生成 NO2.根据下列数据计算,当 4mol NO2分解时,反应会   (填“吸收”或“放出”)   kJ 能量。
NO2(g) N(g)+2 O(g)
NO(g) N(g)+ O(g)
O2(g) 2 O(g)
(2)在恒容绝热容器内发生反应2NO2(g)?2NO(g)+O2(g),下列能说明已达平衡的是   。
a.单位时间内,每生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O,同时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O2生成
b.气体混合物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c.气体混合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容器内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e.密闭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改变
f.混合气的密度不再改变
(3)一种新型催化剂能使NO和CO发生反应:2NO+2CO?2CO2+N2。已知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可提高该反应速率。为了验证温度、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 t/℃ NO初始浓度/mol·L-1 CO初始浓度/mol·L-1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1
Ⅰ 280 1.20×10-3 5.80×10-3 82
Ⅱ 280 1.20×10-3 5.80×10-3 124
Ⅲ 350 a 5.80×10-3 82
①表中a=________。
②能验证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规律的是实验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编号)。
③实验Ⅰ和实验Ⅱ中,NO的物质的量浓度c(NO)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表示实验Ⅱ的是曲线_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
(4)通过NO传感器可监测汽车尾气中NO的含量,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已知:O2-可在固体电解质中自由移动。
①NiO电极上发生的是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②外电路中,电子是从____________(填“NiO”或“Pt”)电极流出。
28. (8分)某盐A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某研究小组按如图流程探究其组成:

请回答:
(1)写出A所含的元素 ,
(2)写出红棕色固体C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受热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检验A中阳离子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
29.(12分)
Ⅰ.为探究SO2气体的还原性,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述装置中通入过量的SO2,为了验证A中SO2与Fe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取A中的溶液少量,分成两份,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①: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发现紫红色褪去;
方案②: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发现不变红,再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上述方案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无水FeCl3在空气中易潮解,遇水水解,加热易升华。实验室可用下列装置制备。
(1)反应开始后,装置D硬质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
(2)装置F中所盛的试剂为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HCl,并能减少Cl2的溶解
B.E装置中冷水的作用是冷却,使FeCl3冷却沉积
C.若氯气不足则会产生FeCl2
D.向烧瓶中加入足量的AgNO3和稀硝酸,可确定生成的MnCl2的质量
30.(4分) 某课外兴趣小组为研究金属铜与强酸的反应,将m g铜粉分为两等份,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有关计算。
(1)取其中一份铜粉投入30 mL浓度均为 1 mol·L-1硫酸和硝酸混合液中,微热使反应充分进行后,生成一氧化氮气体448 mL(标准状况)。则m为 g;
(2)用NaOH溶液吸收氮氧化物是防止NOx污染的一种方法。
原理为2NO2+2NaOH=NaNO3+NaNO2+H2O,NO+NO2+2NaOH=2NaNO2+H2O。
取另一份铜粉溶于过量的硝酸溶液,假设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生成的混合气体能被a mol NaOH溶液刚好完全吸收,试确定a的取值范围: 。

2020学年第二学期四校4月联考
高一年级化学学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1-15每小题2分,16-25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C A C D A D B B C C D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B D C D B D C B D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
26.(6分)
(1)Ca(ClO)2(1分)
(2)2Al+2NaOH+ 2H2O=2NaAlO2+3H2(2分,未配平扣1分)
(3)>(1分)CO2+H2O+SiO32-=H2SiO3↓+CO32-(2分,未配平扣1分)
27.(10分)
(1)吸收(1分) 226(2分)
(2)bcde(2分,选对2-3个得1分,选错不得分)
(3)1.20×10-3(1分) Ⅰ、Ⅲ(1分) 乙(1分)
(4)氧化 (1分) NiO(1分)
28. (8分)
(1) Fe S O(2分,写对2个得1分,有错不得分)
(2)Fe2O3 (2分)
(3)2FeSO4Fe2O3+SO3↑+SO2↑ (2分,未配平扣1分)
(4)取少量试样配成溶液,滴入KSCN溶液,若不变色,再滴加少量氯水,出现血红色,证明有亚铁离子(2分)
29. (12分)
Ⅰ.
(1)SO2+2H2O+2Fe3+=2Fe2+ + SO42- + 4H+(2分,未配平扣1分)
(2)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1分,答出吸收二氧化硫才得分)
(3)方案1 (1分) 过量二氧化硫能溶于水,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2分)
Ⅱ.
(1)出现棕黄色的烟 (2分)
(2)浓硫酸 (2分)
(3)CD(2分,选对一个得1分,选错、多选不得分)
30.(4分)
(1)3.84(2分) (2)0.03≤a≤0.06(2分,正确一个数值得1分)
高一化学学科 试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