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1 19:2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下第四单元检测题(二)(答案)(满分120)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缅(miǎn)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
B. 最使我彷(fáng)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
C. 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chá),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D. 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mò)了。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悲愤? 诬篾? 反动派? 不修边幅? 偷偷摸摸
B. 暸望? 激变? 显微镜? 推之四海? 多多益善
C. 狡辩? 阻碍? 电磁波? 论资排辈? 名人逸事
D. 襁褓? 枷锁? 世界观? 分崩离析? 朝气篷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做事情只要做到光明正大,心底无私,就不怕别人说三道四。
B.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世界持续暴发,我们没有袖手旁观,已经对相关国家展开了援助。
C. 钟南山院士没有一点架子,是那样的平易近人。
D. 爸爸妈妈的一次争吵使他们两个人分崩离析,我感到非常伤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随着互联网中微博这一交流方式的发展和兴起,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纷纷开通微博,及时公布有关信息,更好地接受人民的监督。
B. 关注校园欺凌现象的电影《少年的你》获得了2020年金像奖“最佳影片奖”,去年电影上映之时就引发了社会各界关于如何防止校园欺凌不再发生的讨论。
C. 2020年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12周年,也是国际护士节,曾亲历汶川大地震的护士佘沙主动请缨援助武汉,24岁的她说:“尽管我是汶川人,但是我要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D. 《标准汉语》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最后一次讲演》巧用对比,在严厉声讨反动派的无耻罪行和卑劣行径的同时,也高度颂扬了李先生为民主与和平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B. 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他写的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
C. 顾拜旦,美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
D. 王选,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被誉为“当代毕昇”“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2002年,王选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________________。
①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
②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
③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
④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⑤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
A. ③①④②⑤ B. ③②①④⑤ C. ⑤④③②① D. ⑤③④②①
7.综合性学习(6分)
最近,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校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班会活动的通知》。为积极响应号召,学校准备在近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这一活动。假若你被推荐为这次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项任务。
(1)请你为这次主题班会写一段开场白。要求:突出主题,语言简洁得体。(3分)
(2)班会活动设计中,有一个人人参与的分享环节——推荐精忠报国的英雄。你最崇敬的英雄是谁?请向同学推荐。(3分)
我最崇敬的英雄是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是:
二.现代文阅读(45分)
(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①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一缕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谅解是一滴清凉的甘露,能催生埋藏在人们心田的种子。这生动地道出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②确实,谅解非常重要。我国先哲们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圣人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这种以己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同样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谅解精神。
③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④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善于谅解他人分不开。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了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古今中外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做出一番事业呢?
⑤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谅解呢?首先,我们需要彼此沟通。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个人的思想认识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冲突。因此,当自己与他人产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其次,我们需要换位思考。这就需要我们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别人。再次,我们需要忘却前嫌。忘却,是谅解的良方。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谅解,才是真正的谅解。
⑥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退让。对于那些有损民族、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做坚决的斗争。
⑦所以,我们要学会谅解,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微词典】和煦(xù):温暖。
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简要回答)
9.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10.仔细阅读第④段,具体说说本段的论证过程。
11.从全文的论证过程看,为什么不能将第⑥段删去?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中国文化的冲击与延续
①中国文化的延续性,并不是从来没有遭遇过冲击,关键是冲击过后依然能够保持本色。
②秦国统一,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完成统一。中原的核心地位,包含了多种因素,土地、人民、文化是关键要素。秦国统一之后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政策,无疑有利于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而统一之后的中国文化体量,骤然增大。可以说,就文化的内在紧密性而言,亚欧大陆西端的任何帝国,从波斯帝国到亚历山大帝国以及后来的罗马帝国,都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
③此后,对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中国文化的冲击,主要来自北方。《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汉朝的一位宦官名叫中行说,他投降匈奴后,努力劝说匈奴不要使用汉朝的纺织品,这样就能减少对汉朝的需要,拥有更主动的战略优势。其实,互通有无是贸易的本质,任何文明区域都需要外来商品的补充。农业地区与游牧地区具有互补性,而冲突发生便会带来文明破坏。总体上说,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效率较高,军事防范也有效果。然而一旦中国自身出现内在问题,遭受北方打击的可能性便会提高。
④从文化的内在精神而言,会表现为文化韧性。与此同时,不可忽略中国文化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外在特征。体量庞大,自然增加了被征服的难度。从黄河到长江,这构成了中国文明的战略纵深。
⑤冲突过后,中国文化获得新生力量,延续与发展继续。中国文化以中原为基本区,通过文化辐射扩大影响,各地情况或有不同,但动辄几百年上千年的历程,说明文化融合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式。以中国东北地区而言,唐宋时期,东北地方与中原的文化冲突激烈,契丹、女真都对中原政权构成巨大威胁。但到清朝统治中国之后,东北的汉化日益深入,最终在清朝完成了汉化的全过程。
⑥在民族与文化的问题上,中国传统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在文化的差异上,强调环境与条件的作用,于是凡文化都是人的文化,只要是文化,都可以交流融合。“二十四史”的“四夷传”,无不表现为夷夏同源的观点,而这无疑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因为中国文化一直处于发展之中,体量逐渐增大,文化的韧性也在加强,延续性于是不断呈现。
⑦近代之后,中国遭遇了三千年未有的变局,来自西方的冲击带来最深刻的变化。然而,著名的历史学家陈寅恪认为,来自西方的文化,最后一定会实现中国化。心中装有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史,才会有如此坚定的文化自信。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陈寅恪的判断正在被不断证实。工具理性的竞争当然会竞争下去,文化的韧力依然是保持延续性的基础。
(摘自《新华文摘》2020年第5期,有删改)
12.下列关于“中国文化的延续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秦统一后中国文化体量增大,形成了内在紧密性很强的中原文化。
B.中国文化极有韧性,因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增加了被征服的难度。
C.文化融合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式,有的融合甚至经历上千年。
D.中国文化一直处于发展之中,文化的韧性在加强,延续性不断呈现。
13.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效率的中央集权带来有效的军事防范,但这种体制的负面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
B.东北地方与中原的文化冲突自古就有,契丹、女真一直都对中原政权构成巨大威胁。
C.中国对文化的交流融合,主张求同存异,强调文化的差异主要是环境与条件的作用。
D.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文化将会依然保持延续性,最终会实现西方文化中国化。
14.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②段用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与秦帝国对比,是为了说明他们没有像中国一样的中原文化。
B.第③段中运用举例论证,用《史记·匈奴列传》的材料证明“农业地区与游牧地区具有互补性”这一观点。
C.第⑥段中引用“四夷传”中夷夏同源的观点来证明中国人非常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强调文化的交流融合。
D.本文具有一般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谨准确,朴素平实,既清晰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也给人文化的厚重感。
(三)在鲁迅逝世九周年纪念会的演讲(每小题4分,共15分)
闻一多
有些人死去,尽管闹得十分排场,过了没有几天,就悄悄地随着时间一道消逝了,很快被人遗忘了。有的人死去,尽管生前受到很不公平的待遇,但时间越过得久,形象却越加光辉,声名却越来越大。我想,我们大家都会同意,鲁迅是经受得住时间考验的一位光辉伟大的人物。因为他给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
鲁迅生前所处的环境异常危险,他是一个被“通缉”的“罪犯”!但是他无所畏惧,本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精神,勇敢、坚决地做他自己认为应做的事,在文化战线上打着大旗冲锋陷阵,难怪有的人那么恨他!
鲁迅住在十里洋场的上海,他和洋人,和大官打过不少交道。但他对帝国主义,对买办大亨,对当权人物,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宁可流亡受苦,也不妥协。鲁迅之所以伟大,之所以能写出那么多伟大的作品,和他这种高尚的人格是分不开的,学习鲁迅,我想先得学习他这种高尚的人格。
有人不喜欢鲁迅,也不让别人喜欢,因为嫌他说话讨厌,所以不准提到鲁迅的名字。也有人不喜欢鲁迅,倒愿意常常提到鲁迅的名字,是为了骂骂鲁迅。因为,据说当时一旦鲁迅回骂就可以出名。现在,也可以对某些人表明自己的“忠诚”。前者可谓之反动,后者只好叫作无耻了。其实,反动和无耻本来就是分不开的。
除了这样两种人,也还有一种自命清高的人,就是像我自己这样的一批人。从前我们住在北平,我们有一些自称“京派”的学者先生,看不起鲁迅,说他是“海派”。就是没有跟着骂的人,反正也是不把“海派”放在眼里的。现在我向鲁迅忏悔:鲁迅对,我们错了!当鲁迅受苦受害的时候,我们都正在享福,当时我们如果都有鲁迅那样的骨头,哪怕只有一点,中国也不至于这样了。
骂过鲁迅或者看不起鲁迅的人,应该好好想想,我们自命清高,实际上是做了帮闲帮凶!如今,把国家弄到这步田地,实在感到痛心!现在,不是又有人在说什么闻××在搞政治了,在和搞政治的人来往啦,以为这样就能把人吓住,不敢搞了,不敢来往了。可是时代不同了,我们有了鲁迅这样的好榜样,还怕什么?纪念鲁迅,我想应该正是这样。? (有改动)
【微词典】奴颜媚骨(nú yán mèi gǔ):形容卑躬屈膝谄媚讨好的样子。媚:谄媚。? 忏悔(chàn huǐ):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15.为什么说鲁迅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请联系全文内容简要回答。
16.请结合文章内容,解释下列句中下划线的词语。
①当时我们如果都有鲁迅那样的骨头,哪怕只有一点,中国也不至于这样了。
②鲁迅生前所处的环境异常危险,他是一个被“通缉”的“罪犯”!
17.司马迁曾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本文哪几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与之相近,请用“_______”在文中画出来。除了鲁迅,历史上这样的人物并不少,请举出一例,并说说理由。
人名:________。理由:_
18.有人不喜欢鲁迅,为什么“倒愿意常常提到鲁迅的名字”?
19.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三.作文(50分)(任选一题)
1.同一条路,有时觉得很长,有时觉得很短;同一件事,有时觉得很有趣,有时觉得很无趣。有时觉得自己可以做到一切,有时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到。以上的话带给你什么联想与思考,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演讲稿,题目自拟。
当下的同学们正值人生花季,绚烂无比。正所谓心中有梦,肩上有责,脚下有路。请以“我的青春寄语”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演讲稿,题目自拟。
答案
八下第四单元检测题(答案)(满分120)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B 2.C 3.D 4.D 5.C 6.A
7.(1)示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千百年来,我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精忠报国的英雄。他们前仆后继,不畏牺牲,救民族于危亡之际;他们发愤图强,无私奉献,为国家的强盛做出了巨大贡献。正是这一代代英雄的引领,才有我们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才让我们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缅怀英雄,分享英雄的感人故事,铭记英雄的先进事迹,将英雄的爱国情怀和报国精神传承下去,争做国家的栋梁之材。
(2)示例:岳飞? 国难当头,他挺身而出,以雄才大略支撑起半壁江山,以精忠报国的品质构建起不败的神话。铮铮铁骨,浩然正气,赢得万世传颂——“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精忠报国”的英雄除了岳飞、文天祥、苏武、秋瑾等,还应该包括为祖国强盛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如钱学森、李四光等。)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90.0分)
(一)8.中心论点:我们要学会谅解。论述的两个方面:①论述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谅解的重要性)。②论述了我们怎样才能学会谅解。
9.论证方法:引用论证。
作用:引用孔子和韩愈的言论来论证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先哲们早就认识到谅解非常重要),增加了论证的力度。
10.作者首先详举了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魏征的典型事例,然后又略举了齐桓公谅解管仲和蔺相如谅解廉颇的事例,从正面论证了谅解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最后,从反面举例进一步论证了谅解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谅解的重要性。
11.因为它强调了谅解是有原则的,这个观点使文章的论证更符合逻辑,也更严密,所以不能删去。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2.A? 13.B? 14.A
(三)在鲁迅逝世九周年纪念会的演讲
15.①他给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留下了宝贵的遗产;②他在文化战线上,与敌人勇敢地斗争;③他具有高尚的人格【条】。
16.①“骨头”指人的品质,这里指鲁迅勇敢坚强的品质【深】。
②“罪犯”一词运用反语,写出了敌人对鲁迅的痛恨,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鲁迅在文化战线上与敌人的斗争十分激烈【深】。
17.有些人死去,尽管闹得十分排场,过了没有几天,就悄悄地随着时间一道消逝了,很快被人遗忘了。有的人死去,尽管生前受到很不公平的待遇,但时间越过得久,形象却越加光辉,声名却越来越大【内容】。? 文天祥? 文天祥被捕后决不归降,视死如归,至今让人赞颂【正】。
18.①骂鲁迅,一旦鲁迅回骂就可以出名;? ②可以向南京国民政府表示忠诚【条】。
19.时代在变化,鲁迅在文化战线上与敌人勇敢地斗争,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鼓舞着“我们”,“我们”不会再害怕什么,“我们”要大胆地与敌人做斗争。纪念鲁迅,就是要学习鲁迅的精神和品格,与敌人勇敢地做斗争【实】。
三.作文(50分)(任选一题)
1.同一条路,有时觉得很长,有时觉得很短;同一件事,有时觉得很有趣,有时觉得很无趣。有时觉得自己可以做到一切,有时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到。以上的话带给你什么联想与思考,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演讲稿,题目自拟。
2.当下的同学们正值人生花季,绚烂无比。正所谓心中有梦,肩上有责,脚下有路。请以“我的青春寄语”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演讲稿,题目自拟。
第2 22页,共2 22页
第1 11页,共2 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