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语文模拟卷(四)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0分)
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用来祈福消灾的。①随着绘画技艺的不断丰富和表现形式的不断普及,年画逐渐成为老百姓( )的装饰品。每逢春节,②张贴年画已大多数成为我国地区过年的习俗。
在各地年画中,江苏苏州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和四川绵竹年画最负盛名,③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的称号。
桃花坞木版年画构图丰满,zào
xíng夸张,色彩鲜艳,线条流畅,不失清雅,富有装饰性和朴实感,具有强烈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
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______________。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内容与农民的生产、生活( ),④充分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体现了我国北方农民的性格与情操,fǎn
yìng了他们在劳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与健康的审美情趣。
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构图讲求对称,主次分明,夸张、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1.下列对文中两个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qǐ chèn B.qǐ chèng
C.qí chèn
D.qí chèng
2.下列对文中两处注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造型 反映
B.造型 反应
C.造形 反映
D.造形 反应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2分)( )
A.喜闻乐见 相辅相成
B.喜闻乐见 息息相关
C.家喻户晓 相辅相成
D.家喻户晓 息息相关
4.文中①②③④处均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2分)( )
A.①处修改为“随着绘画技艺的丰富和表现形式的普及”。
B.②处修改为“大多数张贴年画已成为我国地区过年的习俗”。
C.③处修改为“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D.④处修改为“充分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5.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已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②其中一大题材便是我们常见的胖娃娃
③吸取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等形式
④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
A.③②④①
B.③④①②
C.③①②④
D.③④②①
6.黄石某中学九年级(2)班开展“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4分)
【任务一】根据两个示例,再设计一项活动。(2分)
示例一:开展一次“节约粮食”的征文比赛
示例二:举办一次“粮食在哭泣”的图片展
你的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内容。(2分)
据统计,美国每年约有6
000万吨、价值1
600亿美元的农产品遭丢弃;日本从2016年开始,每年丢弃的可食用的食物,将近643万吨;我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聚会浪费达38%,学生盒饭有三分之一被扔掉;英国仅扔掉的面包皮(烤糊的一层)就达12亿个,这些面包皮折合成整面包,会有5
900万个之多;南非居民平均每年浪费900万吨食品,其中44%的食物浪费为水果和蔬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每空1分,共8分)
人格乃人生之至宝。拥有她,你才会听到风声雨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拥有她,你才会关心家事国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她让你心怀梦想:“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她让你心无惧怕:“____________________,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她让真君子洁身自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她让好女子不让须眉:“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独立之人格,智慧之依傍,人生从这里启航!
二、古诗文阅读(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10分)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孝文时,季布为河东守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至,留邸一月,见罢④。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者闻之,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
【注释】①嫚:侮辱。②瘳(chōu):(伤、病)痊愈。③使酒难近: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④见罢: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⑤股肱: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季布为河东守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B.季布为河东守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C.季布为河东守/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D.季布为河东守/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季布是一个刚直不阿、见微知著、性格急躁的人。
B.季布认为秦王朝对匈奴用兵,引起了陈胜等人造反,带来了巨大创伤。
C.选文写了季布两件事:支持吕后讨伐匈奴和劝说孝文帝要明辨是非。
D.有人说季布很勇敢,但爱好喝酒,容易接近,皇帝因此晋升其官职。
1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
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1-12题。(共5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这首七言律诗通过叙写诗人被俘后的遭遇,抒发了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B.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拟人形象,对仗工整。
C.诗人巧借“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地名,与心情形成对比,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炙烤竹片,水分蒸发如汗,称之为“汗青”,这里代指史册。
12.把“人生自古谁无死”改为“人生自古固有死”,这样对抒发感情有什么影响?(3分)
原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直抒胸臆,语气强烈,更充分有力地表明了诗人为国捐躯、舍生取义的意志和决心;改后是陈述语气,没有以上效果。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共10分)
从小学生“读书等身”说开去
①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
②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改进教育方式,十几年来,开展每日午读、亲子读书会、阅读节等活动,让孩子们爱上了阅读。小学6年的时间,一个孩子竟能读1
700本课外书。阅读不仅让孩子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成绩,还锻炼了口才和思维,跟爸爸妈妈在家里相处也变得更加融洽。
③有感于读书给孩子带来的变化,玉峰实验学校的一位家长突发奇想,让孩子与读过的书合一张影,结果发现书堆起来,跟孩子身高一样高。如果要解码该校一些小学生“6年读1
700本书”的奧秘,或许正源于学校通过改进教育方式,让这里有了更多“读书等身”的孩子,其实现路径就是挤时间读书——“只要每天坚持花20分钟时间,就能在小学6年读完1
700本书。”
④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只2.1%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6.3%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比较多,37.8%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一般,41.5%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成年国民阅读数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忙没时间”。但小学生实现“读书等身”,也只要每天坚持花20分钟时间啊。显然,“忙”只是托辞,没有坚持才是真相。
⑤古人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抗战名将彭雪枫常告诫自己:“如果不抓紧时间学习,我会输给工作的。”在戎马倥偬的岁月里,他不论行军作战多么艰苦,都坚持每日读书,常常手不释卷、挑灯夜战。他的名言是“知识之在于我,向来是如饥似渴的”,座右铭是“苦读苦读一百个苦读”,约法三章是“每日决学两小时”。今天我们各方面条件都比过去优越得多,即使工作再忙,其实也不难发现有一些碎片时间。比如在公交、地铁等车时,在银行排队时,或者睡前20分钟,都能成为自己专享的读书时间。
⑥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写作上了。”对读书人而言,就是应该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时间碎片。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是拿手机刷屏,还是读电子书或者手不释卷,是对我们读书习惯与学习定力的考验。如果在碎片化时间看碎片化信息,那么浅表、庸俗就会无形放大;如果在这期间读有价值的东西,那么我们的修养和才干就会不断累积。所以,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其价值和意义就在这里,同时读纸质书和读电子书也并不相悖。
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早已为我们指出了读与写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新时代,人人都想“下笔如有神”,取得像大文豪们那样“著作等身”的成就。然而,梦想不会从天而降,还需先静下心来,多挤点时间,“读书破万卷”,才能厚积薄发,梦想成真。作为普通人,纵然我们做不到“著作等身”,但只要每天坚持读书,也能做到“读书等身”。
(有删改)
1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阅读让孩子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成绩,锻炼了口才和思维,与家人相处也变得更加融洽”。
B.玉峰实验学校“读书等身”的事例,意在告诉读者学校改进教育方式的必要性。
C.第④段中的事例阐述了成年人读书少是因为没有坚持,反面论证了论点。
D.第⑦段论述了读与写的关系,指出“读书等身”比“著作等身”重要。
14.仔细阅读第⑤段,分析本段的论证思路。(3分)
示例一:先引用名言讲道理,再举抗战名将彭雪枫挤时间读书给予佐证,然后将我们和彭雪枫对比,论证了我们缺的不是读书的时间,而是读书的决心。
示例二:先引用名言强调抓紧时间读书的重要性;接着列举彭雪枫勤读的例子,告诉我们要抓紧时间,坚持每日读书;最后告诉我们:一些碎片时间,是可以成为读书时间的。
15.本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请从文中找出两个有针对性的现实问题。(2分)
第④段针对成年人读书少的现实问题,第⑤⑥段针对有一些碎片时间、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拿手机刷屏的现实问题。
16.根据本文观点,说一说在今天这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可以怎样读书。(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坚持每天阅读;②合理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③要读有价值的东西;④静下心来挤时间读;⑤读书形式可以多样化;⑥多读书,读好书。
(二)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7-20题。(共15分)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们静静地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子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澄澄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的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⑧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17.下列对这篇散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这篇散文回忆了种橘树、采摘橘子及父亲教育“我”读书要惜时的事。
B.这篇散文中“我”对父亲先是热爱,然后是埋怨,最后是理解和感激。
C.这篇散文以父亲为线索贯穿全文。
D.这篇散文语言形象生动,情真意切,有着浓郁的抒情意味。
18.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文中画线的语句。(6分)
(1)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是叠词,语言表达亲切、灵动,富有音韵美;形象地写出了花蕊
多而密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体会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记叙顺序的角度看,去掉第①②段将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请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两段运用倒叙手法,交代发现橘林的过程,自然引出下文;有悬念效果。
20.从题目、内容、情感、语言、写作技巧多角度分析本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技巧。(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
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讧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只管摇头不是。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21.上面文段摘编自名著《儒林外史》,关于这部名著,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被老舍称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
B.《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
C.《范进中举》中的范进是参加每三年举行一次的殿试而中为举人。
D.《儒林外史》中反面人物有范进、严监生等,正面人物有王冕、严贡生等。
B
22.根据以上文段,概括严监生的形象特点,并结合文段中有关细节描写进行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儒林外史》刻画了许多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但作者真正批判的对象并不是他们。请你谈谈作者真正批判的对象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50分)
24.根据下列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50分)
每个人都有一双眼,每双眼里都有一个世界。每个人都信赖自己的眼,以为自己眼里的世界就是世界本来的样子,以为别人看到的也是一模一样的世界。
就是同一个世界,不同的人还是看到了完全不同的景象:朴实的人看到生计,精明的人看到机会;困窘的人看到绝望;浪漫的人看到希望,商人看到利益,官员看到愿景……
而你,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世界,……
请以“不一样的世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③不少于6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语文模拟卷(四)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0分)
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用来祈福消灾的。①随着绘画技艺的不断丰富和表现形式的不断普及,年画逐渐成为老百姓( )的装饰品。每逢春节,②张贴年画已大多数成为我国地区过年的习俗。
在各地年画中,江苏苏州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和四川绵竹年画最负盛名,③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的称号。
桃花坞木版年画构图丰满,zào
xíng夸张,色彩鲜艳,线条流畅,不失清雅,富有装饰性和朴实感,具有强烈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
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______________。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内容与农民的生产、生活( ),④充分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体现了我国北方农民的性格与情操,fǎn
yìng了他们在劳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与健康的审美情趣。
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构图讲求对称,主次分明,夸张、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1.下列对文中两个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qǐ chèn B.qǐ chèng
C.qí chèn
D.qí chèng
C
2.下列对文中两处注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造型 反映
B.造型 反应
C.造形 反映
D.造形 反应
A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2分)( )
A.喜闻乐见 相辅相成
B.喜闻乐见 息息相关
C.家喻户晓 相辅相成
D.家喻户晓 息息相关
B
4.文中①②③④处均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2分)( )
A.①处修改为“随着绘画技艺的丰富和表现形式的普及”。
B.②处修改为“大多数张贴年画已成为我国地区过年的习俗”。
C.③处修改为“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D.④处修改为“充分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C
5.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已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②其中一大题材便是我们常见的胖娃娃
③吸取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等形式
④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
A.③②④①
B.③④①②
C.③①②④
D.③④②①
B
6.黄石某中学九年级(2)班开展“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4分)
【任务一】根据两个示例,再设计一项活动。(2分)
示例一:开展一次“节约粮食”的征文比赛
示例二:举办一次“粮食在哭泣”的图片展
你的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①举行一次“反对浪费”的演讲比赛;②编辑一期“善待口中食”的手抄报
【任务二】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内容。(2分)
据统计,美国每年约有6
000万吨、价值1
600亿美元的农产品遭丢弃;日本从2016年开始,每年丢弃的可食用的食物,将近643万吨;我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聚会浪费达38%,学生盒饭有三分之一被扔掉;英国仅扔掉的面包皮(烤糊的一层)就达12亿个,这些面包皮折合成整面包,会有5
900万个之多;南非居民平均每年浪费900万吨食品,其中44%的食物浪费为水果和蔬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各国粮食浪费严重(或全球粮食浪费问题日趋严重)。
7.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每空1分,共8分)
人格乃人生之至宝。拥有她,你才会听到风声雨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拥有她,你才会关心家事国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她让你心怀梦想:“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她让你心无惧怕:“____________________,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她让真君子洁身自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她让好女子不让须眉:“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独立之人格,智慧之依傍,人生从这里启航!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忽复乘舟梦日边
莫听穿林打叶声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英雄末路当磨折
二、古诗文阅读(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10分)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孝文时,季布为河东守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至,留邸一月,见罢④。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者闻之,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
【注释】①嫚:侮辱。②瘳(chōu):(伤、病)痊愈。③使酒难近: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④见罢: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⑤股肱: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季布为河东守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B.季布为河东守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C.季布为河东守/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D.季布为河东守/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C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季布是一个刚直不阿、见微知著、性格急躁的人。
B.季布认为秦王朝对匈奴用兵,引起了陈胜等人造反,带来了巨大创伤。
C.选文写了季布两件事:支持吕后讨伐匈奴和劝说孝文帝要明辨是非。
D.有人说季布很勇敢,但爱好喝酒,容易接近,皇帝因此晋升其官职。
B
1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
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1-12题。(共5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这首七言律诗通过叙写诗人被俘后的遭遇,抒发了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B.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拟人形象,对仗工整。
C.诗人巧借“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地名,与心情形成对比,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炙烤竹片,水分蒸发如汗,称之为“汗青”,这里代指史册。
D
12.把“人生自古谁无死”改为“人生自古固有死”,这样对抒发感情有什么影响?(3分)
原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直抒胸臆,语气强烈,更充分有力地表明了诗人为国捐躯、舍生取义的意志和决心;改后是陈述语气,没有以上效果。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共10分)
从小学生“读书等身”说开去
①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
②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改进教育方式,十几年来,开展每日午读、亲子读书会、阅读节等活动,让孩子们爱上了阅读。小学6年的时间,一个孩子竟能读1
700本课外书。阅读不仅让孩子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成绩,还锻炼了口才和思维,跟爸爸妈妈在家里相处也变得更加融洽。
③有感于读书给孩子带来的变化,玉峰实验学校的一位家长突发奇想,让孩子与读过的书合一张影,结果发现书堆起来,跟孩子身高一样高。如果要解码该校一些小学生“6年读1
700本书”的奧秘,或许正源于学校通过改进教育方式,让这里有了更多“读书等身”的孩子,其实现路径就是挤时间读书——“只要每天坚持花20分钟时间,就能在小学6年读完1
700本书。”
④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只2.1%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6.3%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比较多,37.8%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一般,41.5%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成年国民阅读数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忙没时间”。但小学生实现“读书等身”,也只要每天坚持花20分钟时间啊。显然,“忙”只是托辞,没有坚持才是真相。
⑤古人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抗战名将彭雪枫常告诫自己:“如果不抓紧时间学习,我会输给工作的。”在戎马倥偬的岁月里,他不论行军作战多么艰苦,都坚持每日读书,常常手不释卷、挑灯夜战。他的名言是“知识之在于我,向来是如饥似渴的”,座右铭是“苦读苦读一百个苦读”,约法三章是“每日决学两小时”。今天我们各方面条件都比过去优越得多,即使工作再忙,其实也不难发现有一些碎片时间。比如在公交、地铁等车时,在银行排队时,或者睡前20分钟,都能成为自己专享的读书时间。
⑥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写作上了。”对读书人而言,就是应该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时间碎片。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是拿手机刷屏,还是读电子书或者手不释卷,是对我们读书习惯与学习定力的考验。如果在碎片化时间看碎片化信息,那么浅表、庸俗就会无形放大;如果在这期间读有价值的东西,那么我们的修养和才干就会不断累积。所以,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其价值和意义就在这里,同时读纸质书和读电子书也并不相悖。
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早已为我们指出了读与写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新时代,人人都想“下笔如有神”,取得像大文豪们那样“著作等身”的成就。然而,梦想不会从天而降,还需先静下心来,多挤点时间,“读书破万卷”,才能厚积薄发,梦想成真。作为普通人,纵然我们做不到“著作等身”,但只要每天坚持读书,也能做到“读书等身”。
(有删改)
1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阅读让孩子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成绩,锻炼了口才和思维,与家人相处也变得更加融洽”。
B.玉峰实验学校“读书等身”的事例,意在告诉读者学校改进教育方式的必要性。
C.第④段中的事例阐述了成年人读书少是因为没有坚持,反面论证了论点。
D.第⑦段论述了读与写的关系,指出“读书等身”比“著作等身”重要。
C
14.仔细阅读第⑤段,分析本段的论证思路。(3分)
示例一:先引用名言讲道理,再举抗战名将彭雪枫挤时间读书给予佐证,然后将我们和彭雪枫对比,论证了我们缺的不是读书的时间,而是读书的决心。
示例二:先引用名言强调抓紧时间读书的重要性;接着列举彭雪枫勤读的例子,告诉我们要抓紧时间,坚持每日读书;最后告诉我们:一些碎片时间,是可以成为读书时间的。
15.本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请从文中找出两个有针对性的现实问题。(2分)
第④段针对成年人读书少的现实问题,第⑤⑥段针对有一些碎片时间、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拿手机刷屏的现实问题。
16.根据本文观点,说一说在今天这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可以怎样读书。(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坚持每天阅读;②合理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③要读有价值的东西;④静下心来挤时间读;⑤读书形式可以多样化;⑥多读书,读好书。
(二)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7-20题。(共15分)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们静静地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子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澄澄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的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⑧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17.下列对这篇散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这篇散文回忆了种橘树、采摘橘子及父亲教育“我”读书要惜时的事。
B.这篇散文中“我”对父亲先是热爱,然后是埋怨,最后是理解和感激。
C.这篇散文以父亲为线索贯穿全文。
D.这篇散文语言形象生动,情真意切,有着浓郁的抒情意味。
D
18.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文中画线的语句。(6分)
(1)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是叠词,语言表达亲切、灵动,富有音韵美;形象地写出了花蕊
多而密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体会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我”来说,橘子花的香味使“我”想起了父亲的教导,它一直留在“我”的心中影响着“我”;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19.从记叙顺序的角度看,去掉第①②段将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请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两段运用倒叙手法,交代发现橘林的过程,自然引出下文;有悬念效果。
20.从题目、内容、情感、语言、写作技巧多角度分析本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技巧。(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说花“开在心里”,情感有对父亲的热爱和感激、对故乡淳朴的民风和温馨和睦的家庭的怀念,语言形象生动,叙事有起伏,写景营造了诗情画意的氛围,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读者。
四、名著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
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讧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只管摇头不是。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21.上面文段摘编自名著《儒林外史》,关于这部名著,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被老舍称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
B.《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
C.《范进中举》中的范进是参加每三年举行一次的殿试而中为举人。
D.《儒林外史》中反面人物有范进、严监生等,正面人物有王冕、严贡生等。
B
22.根据以上文段,概括严监生的形象特点,并结合文段中有关细节描写进行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财如命的吝啬鬼形象。严监生临死前因点了两茎灯草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咽气,入木三分地揭示了其爱财如命的性格。
23.《儒林外史》刻画了许多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但作者真正批判的对象并不是他们。请你谈谈作者真正批判的对象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说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士人形象,真正批判的对象是封建科举制度,批判它对人心灵的毒害,成为蒙蔽、扭曲士人灵魂的工具。
五、作文(50分)
24.根据下列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50分)
每个人都有一双眼,每双眼里都有一个世界。每个人都信赖自己的眼,以为自己眼里的世界就是世界本来的样子,以为别人看到的也是一模一样的世界。
就是同一个世界,不同的人还是看到了完全不同的景象:朴实的人看到生计,精明的人看到机会;困窘的人看到绝望;浪漫的人看到希望,商人看到利益,官员看到愿景……
而你,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世界,……
请以“不一样的世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③不少于6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5张PPT)
2021中考语文三轮复习
模拟适应测试
2021年湖北省黄石市
中考语文模拟卷(四)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0分)
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用来祈福消灾的。①随着绘画技艺的不断丰富和表现形式的不断普及,年画逐渐成为老百姓( )的装饰品。每逢春节,②张贴年画已大多数成为我国地区过年的习俗。
在各地年画中,江苏苏州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和四川绵竹年画最负盛名,③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的称号。
桃花坞木版年画构图丰满,zào
xíng夸张,色彩鲜艳,线条流畅,不失清雅,富有装饰性和朴实感,具有强烈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
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______________。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内容与农民的生产、生活( ),④充分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体现了我国北方农民的性格与情操,fǎn
yìng了他们在劳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与健康的审美情趣。
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构图讲求对称,主次分明,夸张、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1.下列对文中两个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qǐ chèn
B.qǐ chèng
C.qí chèn
D.qí chèng
C
2.下列对文中两处注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造型 反映
B.造型 反应
C.造形 反映
D.造形 反应
A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2分)( )
A.喜闻乐见 相辅相成
B.喜闻乐见 息息相关
C.家喻户晓 相辅相成
D.家喻户晓 息息相关
B
4.文中①②③④处均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2分)( )
A.①处修改为“随着绘画技艺的丰富和表现形式的普及”。
B.②处修改为“大多数张贴年画已成为我国地区过年的习俗”。
C.③处修改为“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D.④处修改为“充分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C
5.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已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②其中一大题材便是我们常见的胖娃娃
③吸取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等形式
④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
A.③②④①
B.③④①②
C.③①②④
D.③④②①
B
6.黄石某中学九年级(2)班开展“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4分)
【任务一】根据两个示例,再设计一项活动。(2分)
示例一:开展一次“节约粮食”的征文比赛
示例二:举办一次“粮食在哭泣”的图片展
你的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①举行一次“反对浪费”的演讲比赛;②编辑一期“善待口中食”的手抄报
【任务二】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内容。(2分)
据统计,美国每年约有6
000万吨、价值1
600亿美元的农产品遭丢弃;日本从2016年开始,每年丢弃的可食用的食物,将近643万吨;我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聚会浪费达38%,学生盒饭有三分之一被扔掉;英国仅扔掉的面包皮(烤糊的一层)就达12亿个,这些面包皮折合成整面包,会有5
900万个之多;南非居民平均每年浪费900万吨食品,其中44%的食物浪费为水果和蔬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各国粮食浪费严重(或全球粮食浪费问题日趋严重)。
7.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每空1分,共8分)
人格乃人生之至宝。拥有她,你才会听到风声雨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拥有她,你才会关心家事国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她让你心怀梦想:“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她让你心无惧怕:“____________________,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她让真君子洁身自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她让好女子不让须眉:“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独立之人格,智慧之依傍,人生从这里启航!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忽复乘舟梦日边
莫听穿林打叶声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英雄末路当磨折
二、古诗文阅读(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10分)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孝文时,季布为河东守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至,留邸一月,见罢④。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者闻之,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
【注释】①嫚:侮辱。②瘳(chōu):(伤、病)痊愈。③使酒难近: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④见罢: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⑤股肱: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季布为河东守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B.季布为河东守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C.季布为河东守/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D.季布为河东守/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C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季布是一个刚直不阿、见微知著、性格急躁的人。
B.季布认为秦王朝对匈奴用兵,引起了陈胜等人造反,带来了巨大创伤。
C.选文写了季布两件事:支持吕后讨伐匈奴和劝说孝文帝要明辨是非。
D.有人说季布很勇敢,但爱好喝酒,容易接近,皇帝因此晋升其官职。
B
1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
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1-12题。(共5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这首七言律诗通过叙写诗人被俘后的遭遇,抒发了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B.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拟人形象,对仗工整。
C.诗人巧借“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地名,与心情形成对比,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炙烤竹片,水分蒸发如汗,称之为“汗青”,这里代指史册。
D
12.把“人生自古谁无死”改为“人生自古固有死”,这样对抒发感情有什么影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直抒胸臆,语气强烈,更充分有力地表明了诗人为国捐躯、舍生取义的意志和决心;改后是陈述语气,没有以上效果。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共10分)
从小学生“读书等身”说开去
①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
②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改进教育方式,十几年来,开展每日午读、亲子读书会、阅读节等活动,让孩子们爱上了阅读。小学6年的时间,一个孩子竟能读1
700本课外书。阅读不仅让孩子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成绩,还锻炼了口才和思维,跟爸爸妈妈在家里相处也变得更加融洽。
③有感于读书给孩子带来的变化,玉峰实验学校的一位家长突发奇想,让孩子与读过的书合一张影,结果发现书堆起来,跟孩子身高一样高。如果要解码该校一些小学生“6年读1
700本书”的奧秘,或许正源于学校通过改进教育方式,让这里有了更多“读书等身”的孩子,其实现路径就是挤时间读书——“只要每天坚持花20分钟时间,就能在小学6年读完1
700本书。”
④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只2.1%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6.3%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比较多,37.8%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一般,41.5%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成年国民阅读数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忙没时间”。但小学生实现“读书等身”,也只要每天坚持花20分钟时间啊。显然,“忙”只是托辞,没有坚持才是真相。
⑤古人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抗战名将彭雪枫常告诫自己:“如果不抓紧时间学习,我会输给工作的。”在戎马倥偬的岁月里,他不论行军作战多么艰苦,都坚持每日读书,常常手不释卷、挑灯夜战。他的名言是“知识之在于我,向来是如饥似渴的”,座右铭是“苦读苦读一百个苦读”,约法三章是“每日决学两小时”。今天我们各方面条件都比过去优越得多,即使工作再忙,其实也不难发现有一些碎片时间。比如在公交、地铁等车时,在银行排队时,或者睡前20分钟,都能成为自己专享的读书时间。
⑥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写作上了。”对读书人而言,就是应该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时间碎片。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是拿手机刷屏,还是读电子书或者手不释卷,是对我们读书习惯与学习定力的考验。如果在碎片化时间看碎片化信息,那么浅表、庸俗就会无形放大;如果在这期间读有价值的东西,那么我们的修养和才干就会不断累积。所以,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其价值和意义就在这里,同时读纸质书和读电子书也并不相悖。
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早已为我们指出了读与写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新时代,人人都想“下笔如有神”,取得像大文豪们那样“著作等身”的成就。然而,梦想不会从天而降,还需先静下心来,多挤点时间,“读书破万卷”,才能厚积薄发,梦想成真。作为普通人,纵然我们做不到“著作等身”,但只要每天坚持读书,也能做到“读书等身”。
(有删改)
1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阅读让孩子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成绩,锻炼了口才和思维,与家人相处也变得更加融洽”。
B.玉峰实验学校“读书等身”的事例,意在告诉读者学校改进教育方式的必要性。
C.第④段中的事例阐述了成年人读书少是因为没有坚持,反面论证了论点。
D.第⑦段论述了读与写的关系,指出“读书等身”比“著作等身”重要。
C
14.仔细阅读第⑤段,分析本段的论证思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先引用名言讲道理,再举抗战名将彭雪枫挤时间读书给予佐证,然后将我们和彭雪枫对比,论证了我们缺的不是读书的时间,而是读书的决心。
示例二:先引用名言强调抓紧时间读书的重要性;接着列举彭雪枫勤读的例子,告诉我们要抓紧时间,坚持每日读书;最后告诉我们:一些碎片时间,是可以成为读书时间的。
15.本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请从文中找出两个有针对性的现实问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段针对成年人读书少的现实问题,第⑤⑥段针对有一些碎片时间、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拿手机刷屏的现实问题。
16.根据本文观点,说一说在今天这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可以怎样读书。(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坚持每天阅读;②合理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③要读有价值的东西;④静下心来挤时间读;⑤读书形式可以多样化;⑥多读书,读好书。
(二)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7-20题。(共15分)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们静静地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子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澄澄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的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⑧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17.下列对这篇散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这篇散文回忆了种橘树、采摘橘子及父亲教育“我”读书要惜时的事。
B.这篇散文中“我”对父亲先是热爱,然后是埋怨,最后是理解和感激。
C.这篇散文以父亲为线索贯穿全文。
D.这篇散文语言形象生动,情真意切,有着浓郁的抒情意味。
D
18.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文中画线的语句。(6分)
(1)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体会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是叠词,语言表达亲切、灵动,富有音韵美;形象地写出了花蕊多而密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对于“我”来说,橘子花的香味使“我”想起了父亲的教导,它一直留在“我”的心中影响着“我”;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19.从记叙顺序的角度看,去掉第①②段将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请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两段运用倒叙手法,交代发现橘林的过程,自然引出下文;有悬念效果。
20.从题目、内容、情感、语言、写作技巧多角度分析本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技巧。(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说花“开在心里”,情感有对父亲的热爱和感激、对故乡淳朴的民风和温馨和睦的家庭的怀念,语言形象生动,叙事有起伏,写景营造了诗情画意的氛围,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读者。
四、名著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
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讧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只管摇头不是。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21.上面文段摘编自名著《儒林外史》,关于这部名著,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被老舍称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
B.《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
C.《范进中举》中的范进是参加每三年举行一次的殿试而中为举人。
D.《儒林外史》中反面人物有范进、严监生等,正面人物有王冕、严贡生等。
B
22.根据以上文段,概括严监生的形象特点,并结合文段中有关细节描写进行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财如命的吝啬鬼形象。严监生临死前因点了两茎灯草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咽气,入木三分地揭示了其爱财如命的性格。
23.《儒林外史》刻画了许多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但作者真正批判的对象并不是他们。请你谈谈作者真正批判的对象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说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士人形象,真正批判的对象是封建科举制度,批判它对人心灵的毒害,成为蒙蔽、扭曲士人灵魂的工具。
五、作文(50分)
24.根据下列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50分)
每个人都有一双眼,每双眼里都有一个世界。每个人都信赖自己的眼,以为自己眼里的世界就是世界本来的样子,以为别人看到的也是一模一样的世界。
就是同一个世界,不同的人还是看到了完全不同的景象:朴实的人看到生计,精明的人看到机会;困窘的人看到绝望;浪漫的人看到希望,商人看到利益,官员看到愿景……
而你,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世界,……
请以“不一样的世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③不少于600字。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