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 工业革命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二 工业革命 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2-18 20:4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蒸汽的力量” ,所选用的教材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或加教学评价)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蒸汽的力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第二册专题五第三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的出现,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本专题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也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说学情
只有了解了学情方可实现“以学定教”、有的放矢。初中对工业革命这一历史事件有一定了解,但主要侧重于史实的叙述而非理性的分析,而高一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历史思维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给本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性好,有助于老师运动多种教学方法展开教学。(1)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是(查同中学生心发展情况)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掌握不够 ,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世界市场的形成这个目中所涉及的知识学生可能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了解瓦特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及贡献;
②了解工业革命中机械化历程;
③记忆工业革命的历程和对世界的影响,认识它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 动力;
④培养学生识读经济图表的能力,注意搜集生活中有关科技促进经济发 展的材料。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导致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关注科技发展的方向,培养崇尚科学、不断创新的精神。
科技没有国界,科技成果是人类对自然认识改造经验的结果,而现实世界中科技的竞争十分激烈,树立重视科技发展的观念,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5、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A 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和成就
B 英国发展经济,成为世界工厂的措施
C 世界市场形成和成熟
难点:世界市场成熟过程中,如何认识列强在进行殖民扩张争夺的同时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一些基本准则,如何从文明史的角度认识工业革命的巨大影响。
教法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采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同时综合运用图片法、视频法、史料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力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升华。在学生预习,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教学过程
首先展示两张图片,导入课题。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入今天所教内容。先说第一个目“大工业”狂飙时代。按照四个问题的思路走:第一什么是工业革命,也是其定义。第二为什么革命,革命的原因,解释英国首先兴起工业革命的原因条件。第三怎么革命,即革命的进程。介绍珍妮纺纱机、瓦特的蒸汽机、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富尔顿的汽船。第四,革命产生的影响。
(1) 结合所给的材料分析,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变化。让学生对其影响的内容有更深刻的印象,提高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素养。
(2)表格、图表:让繁琐的知识简明化,让不同史实间的对比更具针对性。
(3)运用启发式谈话法,老师由浅入深的设置几个问题,层层推进,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教学。
(4)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5)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设计意图: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
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接下来要讲的“世界市场的形成”做铺垫。
接下来讲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和措施,其中穿插一思考题,通过这则材料使学生了解英国贸易的特点和成为“世界市场”的原因。
世界市场的形成:首先解释其定义,原因和形成标志,以及成熟的标志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
(6)根据这一课题留下课后思考,下节课大家进行讨论,题目是:工业革命如何让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
之后的时间让学生一起来做课后小练,联系的题数根据下课时间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