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满分——第1节 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满分——第1节 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02-18 21:5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篇 生命科学
第一章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第1节 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考点梳理
1.生物与非生物
自然界中的物体可分为生物体和非生物体两大类,分类的依据是有没有生命活动。
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长;②营养作用(需要食物);③遗传和变异;④应激性(对刺激作出反应);⑤新陈代谢;⑥繁殖。其中能否进行新陈代谢是区别生物体与非生物体的基本特征。
2.生物体的分类
微生物(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种子有包被——被子植物
有种子植物
种子无包被——裸子植物
植物体
有根、茎、叶分化——蕨类
无种子植物 有茎、叶,无根——苔藓
无茎、叶分化——藻类
生物体
鱼类
两栖类
脊椎动物 爬行类
鸟类
动物体 哺乳类
节肢动物
无脊椎动物
软体动物等
科学家根据生物的形态和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是生物的7个分类等级。种是分类的最低等级,也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生物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间的共同特征越少。
3.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生物
(1)放大镜:原理是使用凸透镜,当u<f时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显微镜:原理是玻片标本经过目镜和物镜二次成像后,在照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倒立、放大的虚像。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倍数的乘积。
使用过程: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
【注意】 用低倍镜观察时先动粗(粗准焦螺旋),后动细(细准焦螺旋)。
换用高倍镜观察时只能动细,不能动粗。
(3)临时装片的制作:取载玻片→滴清水或生理盐水→取材→液中展平→盖上盖玻片→吸余液→染色→蜡封→贴标签。
高频考点及真题演练
高频考点一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考题一 (2011·湘潭)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湘江水,发现有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可以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 )
A.有细胞结构 B.呈球形
C.呈绿色 D.体积微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和非生物区别的理解。作为生物,应具有生长,新陈代谢、繁殖等生理特征,而有细胞结构正是生物特征之一,呈绿色、呈球形、体积微小不是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答案:A
真题演练1 (2010·绍兴)上海世博会上出现的下列“明星”,属于生物的是 ( )
【尝试自解】
高频考点二 生物的分类
考题二 (2011·湖州)如图是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的图示。例如,A类动物是以卵为分类依据进行归类的。
(1)蟒蛇属于五类脊椎动物中的_________类动物。
(2)图中C类动物是以_________(选填“终生用肺呼吸”或“胎生、哺乳”)为分类依据
进行归类的。
解析:第(1)小题主要考查脊椎动物的分类,属于识记知识。脊椎动分成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而蟒蛇属于爬行类。
第(2)小题考查分类依据的确定,C类中奶牛和山羊都属于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同时也是以肺呼吸,这时突破点就在蟒蛇与奶牛、山羊的区别,因此C是以胎生、哺乳为分类依据进行归类的。
答案:(1)爬行 (2)胎生、哺乳
真题演练2 (2010·义鸟)若图中的a、b分别代表蕨和西瓜两种植物,阴影部分代表它们之问的共同点。则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 )
A.由细胞构成 B.能进行光合作用
C.有根、茎和叶的分化 D.能利用种子繁殖
【尝试自解】
高频考点三 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考题三 (2011·德州)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如果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该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
A.10×和40× B.10×和l0× C.5×和l0× D.5×和40×
解析: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相反,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放大倍数一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答案:C
真题演练3 (2009·临沂)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下述四个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 ( )
①转动遮光器,使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④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尝试自解】
高频考点四 临时装片的制作
考题四 (2011·金华)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时,盖上盖玻片的操作方法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图中撕下的洋葱表皮已经展平在清水中,箭头表示盖上盖玻片的方向,椭圆表示载玻片中央的清水) ( )
解析:盖好盖玻片是制作洋葱表皮装片的基本要求。正确操作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的一边呈45°先接触水滴,再缓缓放下盖玻片,避免产生气泡。 ·
答案:A
真题演练4 (2010·十堰)下列材料和用具中,哪些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所应该用到的 ( )
①生理盐水 ②清水 ③稀碘液 ④消毒牙签 ⑤刀片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尝试自解】
中考命题方向及模拟
本节是一块轻知识重实验操作、方法技巧的重要模块。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本节的考查由单一知识点向综合分析、判断多个知识点的考查发展。命题重在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此专题内容考查的形式以选择题为主,还有实验分析题、改进题,联系图表分析问题等。
模拟预测题1 把病毒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 ( )
A.能生长 B.具有细胞
C.能繁殖后代 D.能使其他生物致病
模拟预测题2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目镜和玻片标本污点都没动,说明污点在什么上 ( )
A.目镜 B.载玻片 C.物镜 D.反光镜
模拟预测题3 有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使用不同的显微镜镜头组合(如下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装片。请回答下列问题:
目镜
物镜

15×
40×

10×
40×

10×
10×

15×
10×
(1)__________同学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体积最大。由于他所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位于显微镜视野的左下方,于是他试图将该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你认为应该如何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右上图是甲同学绘制的口腔上皮细胞结构示意图。请你判断该细胞示意图画得是否正确?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是一个立体结构,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则是该细胞的某个平面图。甲、乙两位同学在显微镜下分别观察两张同种动物组织的细胞装片(细胞形态结构相同),结果甲同学看到装片中的组织细胞呈圆形,乙同学看到装片巾的组织细胞呈长方形。
请你推测该种动物细胞的立体形态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统复习,全面提升自我,请完成同步训练)
同步训练2 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1.下列哪种现象揭示的生物共性不同于其他三种 ( )
A.一粒油菜籽长成油菜植株
B.蝌蚪长成青蛙
C.蘑菇长大
D.种瓜得瓜
2.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的植物类群是 (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3.下列哪项和鱼类的水生生活无关 ( )
A.身体呈流线型 B.用鳃呼吸
C.用鳍游泳 D.体温不恒定
4.可以用作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是 ( )
A.种子植物 B.蕨类植物
C.藻类植物 D.苔藓植物
5.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一次实地考察中,观察到了下列几种动物。有关这些动物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②的幼体既可用鳃呼吸又可用肺呼吸
B.①与②③④⑤的主要区别是身体背部没有脊椎
C.④具有筑巢、孵卵、育雏等行为
D.⑤与②③的主要区别是体表被毛,体温恒定
6.当显微镜视野过暗时,应该怎样调亮 ( )
①选用大光圈 ②选用小光圈 ③选用平面反光镜 ④选用凹面反光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小芸习惯用右手写字,下图中能表示她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正确方法是 ( )
8.观察右图,阴影部分表示四种植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
A.都无种子
B.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都有根、茎、叶
D.种子外都无果皮包被
9.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过程中的两个视野,从视野甲到视野乙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
A.移动装片,转动粗准焦螺旋
B.转动转换器,转动细准焦螺旋
C.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细准焦螺旋
D.调节光圈,转动转换器,转动粗准焦螺旋
10.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发现很多细胞破裂了,引起的原因可能是 ( )
A.染色剂碘液浓度过高
B.染色剂碘液浓度过低
C.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浓度过高
D.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浓度过低
11.下列是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的四个动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
12.下图是制作临时装片时的几个步骤,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②①③ D.③④②①
13.某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看到物像如图①所示,若要使观察的物像达到如图②所示效果,他应将装片向__________移动。当他画出其中的一个细胞,在画细胞核时,不能涂抹或用阴影表示,而应该用疏密不同的__________表示。
14.在做“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实验时,由于操作上的一些失误,造成实验效果不明显。请分析产生下列后果的可能原因。(写出一条即可)
(1)在明亮实验室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发现无论怎样转动反光镜视野都很暗:________。
(2)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发现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_________________。
15.李静饲养黄粉虫作为观赏小鸟的饲料,黄粉虫原是粮仓中的有害昆虫。她在饲养中发现,铺在养虫盒子里的泡沫塑料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黄粉虫会吃泡沫塑料吗?
实验一:她把黄粉虫分为两组进行喂养,甲组只喂麦麸和菜叶,乙组加喂塑料餐盒片。发现黄粉虫确实会吃塑料餐盒。
实验二:她又对塑料餐盒片和乙组黄粉虫的粪便做了实验,现象如下:
实验内容
静电吸附
燃烧
浸水
气味
塑料餐盒片


漂浮

粪便
不能
不能
下沉
腐败臭味
请回答:
(1)黄粉虫在分类上属于_______(选填“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
(2)实验一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的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图是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制作的几个步骤,请回答:
(1)图中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
(2)图A标示盖玻片的放置,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再轻轻放平,这样可以_______。
(3)图中步骤_______表示染色过程,染液是______________。
(4)如果D过程中滴的水过多,材料和玻片容易浮动,你如何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一黑边圆形物,轻压盖玻片,该物变形并移动,该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一章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第1节 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真题演练l 答案:B
解析:生物的基本特征是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标准,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有很多,我们可以选择最基本的是否具有新陈代谢能力来判断。国宝熊猫具备新陈代谢能力,所以国宝熊猫属于生物。
真题演练2 答案:D
解析:本题中要比较的是蕨和西瓜两种植物,阴影部分是指两种植物的共同点。因此,蕨和西瓜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内都有叶绿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有根、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蕨是用孢子生殖的,而西瓜是种子植物,借助种子进行繁殖,故选D。
真题演练3 答案:B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显微镜使用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使用显微镜是解题的关键。
真题演练4答案:A
解析: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只有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中才能正常存活,要想观察到正常的细胞就必须将其放入生理盐水中。取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要用消毒牙签。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是无色的,为了观察清楚细胞核.需用稀碘液进行染色。
模拟预测题1 答案:C
解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故首先可判定B选项错误;有些非生物如钟乳石、珊瑚等也存在个体增大现象,因此A选项也不对;而“能使其他生物致病”更是不能成为生物的主要特征。
模拟预测题2 答案:C
解析:排除视野中的污点首先要分析污点可能存在的位置,污点可能存在于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上,反光镜与污点无关。如果移动目镜和玻片标本污点都没动,说明污点不在目镜和玻片标本上,此时,可以判定污点在物镜上。
模拟预测题3答案:(1)甲 将装片往左下方移动 (2)不正确 口腔上皮细胞不可能有细胞壁和液泡 (3)圆柱体
解析:(1)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体积越大,甲的放大倍数为600倍,放大倍数最大,因此甲观察到的细胞体积最大。由于显微镜中成的物像是上下、左右颠倒的像,所以口腔上皮细胞位于左下方,就该将装片往左下方移动。 (2)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该细胞内部结构没有细胞壁和液泡。 (3)从数学角度分析,一个表面是圆形,另
一个表面是长方形,那么它们组合成的立体结构最可能的就是圆柱体。
同步训练2
1.答案:D
解析:从生物的基本特征分析,油菜籽长成油菜植株,蝌蚪长成青蛙,蘑菇长大都属于生长现象;而种瓜得瓜属于遗传现象,因此答案是D。
2.答案:A
解析:藻类植物结构简单,单细胞或多细胞,即使是多细胞的也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根、茎、叶有发达的输导组织;种子植物则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3.答案:D
解析:流线型体形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鳃的结构特点适于在水中完成气体交换;鳍是便于划水和保持平衡。因此,前三项都与水生生活相适应。体温不恒定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鱼的代谢缓慢,体内产热少,保温能力差,与水生生活无关,陆地上也有大量的变温动物。
4.答案:D
解析:苔藓植物为多年生植物,全年均受大气污染的影响;苔藓叶片大多为单层细胞,污染物质可从叶的两面直接侵入叶细胞,每个叶细胞所受的平均浓度皆大于其他高等植物;且苔藓植物体形小,生长缓慢,一旦受到污染.不易恢复,容易观察。因此可用作监测环境污染的指示植物。
5.答案:A
解析:青蛙的幼体蝌蚪只能用腮进行呼吸,医此A选项是错误的。该题只要对这几种生物的分类明确,再根据每一类生物的特点就能找出正确答案。
6.答案:C
解析:显微镜视野的亮暗是通过光圈和反光镜来调节的。当视野较暗时,可以将小光圈换成大光圈,以及选用凹面镜替换平面反光镜的方法可以使视野变亮。
7.答案:B
解析: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两眼要求必须同时张开,左眼观察右眼记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同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来观察,然后再记录,这是不科学的,特别是观察的实物是运动的,那么记录下来就不准确。
8.答案:B
解析:这几类植物都属于绿色植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其中,水杉和小麦是种子植物,其余两种是无种子植物,苔藓没有根。因此答案是B。
9.答案:C
解析:从视野甲到视野乙的操作首先是要移动装片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然后再用高倍镜观察。易错之处是不移动装片而直接用高倍镜观察。
10.答案:D
解析:生理盐水浓度越低,越容易引起口腔上皮细胞吸水破裂。
11.答案:B
解析: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着物镜,以防镜头碰触玻片,因为那样易损坏镜头并压碎玻片。
12.答案:D
解析:考查临时装片制作的先后顺序,滴水→取材→展平→盖上盖玻片。
13.答案:右下 细点
解析:我们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因此移动物像时,物体实际的移动方向和物像的移动方向应该是相反的。生物体画图时,颜色的深浅用细点的多少来表示,点多表示颜色深,不能用笔涂抹或用阴影表示。这是生物绘图中最基础的知识。
14.答案:(1)光圈太小或者使用高倍镜对光(写出一条即可) (2)洋葱表皮细胞未在载玻片上展平或者洋葱表皮撕得太厚(写出一条即可)
解析:(1)使用显微镜时,选择平面反光镜、小光圈,或反光镜方向不当,或使用高倍镜,都会使视野变暗。(2)制作洋葱临时装片时,撕取的洋葱表皮要尽量薄,往载玻片上放时要充分展平,不然容易导致观察到出现细胞重叠现象。
15.答案:(1)无脊椎动物 (2)黄粉虫可能会吃塑料盒 (3)黄粉虫能消化泡沫塑料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生物分类对实验结果的推论,以及从实验中分析实验目的的能力。从分类角度来看,黄粉虫属于昆虫,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数量最多的动物类别。从实验的设计以及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测实验一的假设可能是:黄粉虫吃了塑料盒后又将此消化了。
答案:(1)D→C→A→B (2)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的一边呈45°先接触水滴,再缓慢放下盖玻片避免产生气泡 (3)B 稀碘液 (4)可以在盖玻片一侧用吸水纸吸取 (5)气泡
解析:(1)临时装片制作的基本步骤是:擦→滴→取→盖→染。所以正确顺序是D→C—A—B。
细胞有一定形态结构,轻压不会变形。气泡是带黑边的圆圈,轻压会变形,会移动,所以该物是气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