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设计 应用”领域的课程,特别强调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学生可使用胶泥、彩泥等材料进行立体动物的制作。学生们可以分别 选择自己熟悉和喜欢的动物进行大胆的表现和创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用雕塑材料直接进行基本形体——球体、半球体等形体的塑造,对于学生的立体造型 能力是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不同的材料和美术工具的使用,已有了一定的掌握。对事物、物体的形和色有一定的了解,能根据自己的感受、观察用橡皮泥、黏土大胆地表现,他们对美的事物很感兴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动手能力较弱。
学习目标:1.了解小动物的特点,学会用夸张、概括、简化的方法捏制动物。2.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探究、发现用橡皮泥捏制小动物的方法。3.对小动物以及用橡皮泥捏制小动物表现出喜爱和感兴趣,知道如何保护小动物。
教学重点:
用橡皮泥捏制小动物
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简单的手法捏制小动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上新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先观看一段动画,请同学们认真地观看上面都出现了那些小动物? (播放录像)
师问:录像中都出现了那些小动物?
生答:鹦鹉、孔雀、天鹅、老虎…….
二、出示课题、讲授新课
1、师: 这些小动物在一起像不像一个快乐的动物乐园?
生:像.
教师板书课题:我喜欢的动物
2、下面请同学们看白板上的这些小动物
出示:马
问:生活中的马和艺术作品中的马颜色有什么不同?
出示:羊
问:生活中的羊和艺术作品的羊造型有什么不同?
出示:河马
问:艺术作品中抓住了河马的那些特点?
出示:乌龟
问: 艺术作品中乌龟的那些地方比较夸张? 你觉得生活中的乌龟可爱?还是艺术作品中的乌龟可爱?
师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小动物,今天老师就来教同学用胶泥捏艺术作品中的小动物。同学们想不想学?
三、教师讲解并示范捏动物
1、先用大块的胶泥捏出小动物的身体。
2、然后用别的彩泥捏出小动物的眼睛、鼻子…….等细节部分。
3、添加动物身上的花纹。
4、适当的添加周围的环境。
教师完成胶泥小公鸡,并展示
现在老师捏出的这只小动物是什么?
下面我们再一起回顾下刚才老师捏小公鸡的步骤
(师生口述、师点击屏幕,出示制作步骤)
出示:1、先捏动物的身体
2、然后捏动物的眼睛、鼻子、耳朵等细节部分
3、添加动物身上的花纹
4、适当的添加周围的环境
问:同学们都会了吗?想不想动手捏个小动物?
四、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下面同学们四人一组,一起完成今天的动物乐园,我们一起比赛看那一个小组捏的小动物最多最有趣。
(播放音乐)
五、展示、评价
学生相互走动,观看别组完成的制作。(提醒学生只能用眼睛看,不能用手碰!)
师问:同学们刚才已经相互参观了自己捏的动物乐园,你认为哪个组捏的最好最有趣,为什么?
六、小结本课、拓展
问:通过今天的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今天同学们学习了用胶泥捏小动物,那么同学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小动物、爱护我们的大自然,从我们做起,从身边做起。
这节课我们用橡皮泥制作了不同的小动物,同学们都做的非常棒!我们除了用橡皮泥来制作小动物,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呢?课后同学们可以收集一些能够制作小动物的材料,自己在制作些不同材料的小动物。
教学反思: 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学习,教学《我喜欢的动物》时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有意识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如何让一个泥团变成有头、四肢和尾巴等的小动物。所以在讲解时我特意举了几个典型例子,并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示动物图片,讲解加教师亲手示范捏制动物的形式,使学生直观、清楚的了解小动物的特点和捏制的方法,当然在教学中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师示范时因时间关系没有让学生清楚的看到捏制时的细节部分。点评时只选择较为优秀的作品进行讲评,却忽视了鼓励半成品和动手能力差点的同学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