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人教版选修1
这三幅图表揭示了什么主题?
虎代表英国,熊代表俄国,肠代表德国,蛙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日代表日本。
列强瓜分中国简表(1897-1899年)
国别 租借地或割占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 山东
俄国 旅顺和大连 长城北和新疆
法国 广州湾 两广和云南
英国 “新界”和威海卫 长江流域
日本 台湾和澎湖列岛 福建
导入:
假如你是19世纪末的一位知识分子,面对此种现象,你会做出怎样的反应?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一些知识分子群体,他们又做出了怎样的反应呢?
第2课 维新变法的兴起
课标要求: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分析其特点。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王韬和郑观应
早期改良思潮
结合课本及所学知识,思考早期改良思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一、早期改良思潮
(时间、条件、代表人物、思想主张、作用、局限)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
的产生;
2.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影响;
3.洋务运动弊端明显,需要寻找新出
路。
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
时 间:
代表人物:
条 件:
19世纪60、70年代
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准备,起了
承上启下的作用。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局限:
作用:
主张:
1.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同外国人
“商战”。
2.学习西方先进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
主立宪。
变什么?
(核心主张)
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天赋定理人人得之,
人人皆可平等自立。
----康有为《孟子微》
康 有 为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
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
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
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
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焉。人主尊为
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
国,咨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
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伏乞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
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
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
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代内阁学士阔普通武作)
结合课本知识,康有为从事了维新活动的哪些实践
活 动 意 义
著书立说: ※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上书请愿:公车上书
创办报刊: 《中外纪闻》
组织学会:强学会
理论基础
实践基础
舆论基础
组织基础
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三、梁启超与《时务报》
梁 启 超
西方之言曰:人人有自主之权。何谓自立之
权?各尽其所当为之事。各得其所应有之利,公
莫大焉,如此则天下平矣。
----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时务报》第9期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
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
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严 复
(1854-1921)
中国启蒙思想家、翻译家,
字又陵,福建人,福州船政学堂
第一届毕业,留学英国海军学
校。1880年(清光绪六年)任北洋
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总办。中
日甲午战争后,译《天演论》,
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论
点,号召人们救亡图存。
天行者以物竞为功……物各争存,宜者而
立者强,强皆昌,不立者弱,弱乃灭亡。
----严复《天演论》
国者,斯民之公产也;至侯将相者,通国之
公仆隶也。
---- 《严复集》
代表
人物 活动地点 主要
著述 刊 物 主要
思想
上海
1.变法图强 2.伸民权、设议
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3.改革
科举制度,培养人才4.发展
近代工业
“冲决君主之网罗”
反对发对君主专制、
反对封建思想观念
用进代论理论阐述维新
变法主张
反对发对封建君主专制,主张维新
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湖南
天津
《天演
论》
《仁学》
《变法
通议》
《国闻报》
《时务报》
共同
主张
严复
谭嗣
同
梁启
超
康有为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
这种宣传方法有什么利弊得失?
材料一
材料二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
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
康有为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
这种宣传方法有什么利弊得失?
材料一
材料二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
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
“托古改制”:把传统的儒家学说与维新思想相结合。
康有为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
这种宣传方法有什么利弊得失?
材料一
材料二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
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
“托古改制”:把传统的儒家学说与维新思想相结合。
既体现了康有为高超的政治智慧,又暴露了康有为
等维新派的软弱性。
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不是直接移植外国资本主义的
政治学说,而是借发挥孔子的政治思想,利用传统的儒
学权威来宣传变法道理。其原因何在?
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不是直接移植外国资本主义的
政治学说,而是借发挥孔子的政治思想,利用传统的儒
学权威来宣传变法道理。其原因何在?
答:
⑴儒学传统思想对中国影响深刻;
⑵民族资产阶级软弱保守性,不可能打出鲜明
旗帜;
⑶由康有为出身经历、文化底蕴决定,特别由
其所处时代决定;
⑷康有为为减少改革阻力,采取此策略。
众所熟知,由于康、梁等人士的推动,维新思潮在19世纪末最终演变成为一场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政治运动。
请回答:
①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②康、梁等人士为维新变法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有哪些?
四、公车上书与强学会
﹡公车上书:
(1895)使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强学会:
维新派政治团体
(康有为等先后在北
京、上海两地发起)
公车上书的原因:
1895年春,《马关条约》草案电传回北京,正在
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闻讯,立即发动各省
举人联名上书,要求拒签和约。18省举人群集在宣武
门外达智桥松筠庵谏草堂,康有为主动请缨,代各省
举人起草了一篇万言书,这就是“公车上书”。
松筠庵
谏草堂
你怎样看待康有为领导下的“公车上书”?
“下诏鼓天下之气,
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
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
治。”
--康有为
你怎样看待康有为领导下的“公车上书”?
“下诏鼓天下之气,
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
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
治。”
--康有为
标志着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
运动。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1895年,强学会成立。当时有名的官员翁同龢 、
孙家鼐、李鸿藻都列了名,刘坤一、张之洞、王文韶
等都捐了5000两银子入会。李鸿章得知强学会成立
后,表示赞赏,自愿捐3000两银子入会,但康有为拒
绝。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1895年,强学会成立。当时有名的官员翁同龢 、
孙家鼐、李鸿藻都列了名,刘坤一、张之洞、王文韶
等都捐了5000两银子入会。李鸿章得知强学会成立
后,表示赞赏,自愿捐3000两银子入会,但康有为拒
绝。
维新变法思想进一步扩大,包括地主阶级
在内的很多阶层都受其影响。
康、梁维新思想传播的影响:
1.启发明智——为维新运动奠定一定社会
2.组织力量——为维新运动奠定领导基础
基础
3.制造舆论——为维新运动作了舆论准
4.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备,减少改革阻力
当堂训练
1、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形成是在
A、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后
B、洋务运动开始之时
C、洋务运动开展过程中
D、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
2、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批评洋务派学习西方是“遗其体而求其用”,其用意是
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反对洋务运动
C、进行政治改革,实行君主立宪
D、挽救清朝统治危机
3、使维新思想发展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是
A、公车上书 B、创办《万国公报》
C、强学会成立 D、创办《时务报》
B
C
A
4、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其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
A、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
B、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根基
C、有利于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传播
D、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5、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场政治运动的关键是
A、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B、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D、维新派得到了光绪帝的支持
C
A
当堂训练
参考答案提示:
同: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观念,都主张维新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异:①梁启超强调实行君主立宪,改革科举制度,发展近代工业;
②谭嗣同侧重抨击“君为臣纲”,具有民主革命的思想色彩;
③严复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提示:利在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减少改革的阻力;弊在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特点: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