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部分区2021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语专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部分区2021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语专题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0 18:4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论语专题
北京市西城区2021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1题。(共5分)
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适卫,冉有仆①。子曰:“庶②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
注释:①仆:御车。②庶:人口众多。
短文中画线的句子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请用自己的话概述,并举例谈谈你对这一思想的认识。
11.(5分)
参考答案:
思想:要在老百姓富裕的基础上实施教化。
认识:略
【评分参考】思想2分,认识3分。
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1题。(共6分)
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
曰:“滔滔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②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
【注释】①滔滔:比喻世上的纷乱。②怃然:怅然若失的样子。
(1)解释文中“知津”的含义。(2分)
(2)根据文意,简要回答孔子“怃然”的原因。(4分)
11.(6分)参考答案:
(2分)含义:知道天下出路或知道人生方向
(4分)原因:世道纷乱;不被理解,甚至遭受讥讽;前途渺茫
【评分说明】“含义”,若只答“知道渡口”,1分。“原因”,“不被理解,甚至遭到讥讽”2分,其余两点各1分。
北京市东城区2021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2题。(共6分)
1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
在《论语》中,孔子常把“君子”与“小人”进行对比请你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出“君子”有哪些特点。
12.参考答案:
团结他人;重义轻利;胸怀坦荡;成人之美;与人和睦相处,而不盲目附和。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1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根据要求,完成第 12 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玷,管氏亦有反玷。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
②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论语·宪问》)
③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
以上三则语录都涉及了孔子对管仲的评价,请简述孔子批评管仲和褒扬管仲的原因,并概括孔子品评人物所遵循的原则。(5分)
12.【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批评管仲的原因∶不节俭,不知礼(每点1分,共2分)。褒扬管仲的原因∶ 尊王攘夷,保存了华夏文明,造福百姓(2分)。孔子品评人物遵循的原则∶坚持"两点论",客观全面、一分为二地品评人物;遵循"重点论",看事功重于看小节(1分)。
北京市房山区2021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2题。(共6分)
1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
②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论语·阳货》)
③(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论语·季氏》)
(1)请指出“一言以蔽之”中的“一言”指什么,并解释其所指内容的意思。(2分)
(2)请综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读《诗经》对我们的意义,并择其中一点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4分)
12.(1)【参考答案与赋分建议】“一言”指的是“思无邪”,(1分)其意思是“(《诗经》的)思想主旨纯正无邪”。(1分)
【评阅建议】意思对即可得分。
(2)【参考答案与赋分建议】读《诗经》,可以借其纯正的思想提升我们的境界、陶冶我们的情操,(1分)可以激发我们的心志,助我们观察、融入、评论(参与)社会生活,(1分)可以帮我们提高处世立言的能力。(1分)启示从略。(谈启示占1分)
【评阅建议】意思对即可得分。
北京市朝阳区2021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共6分)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论语·颜渊》)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论语·季氏》)
12.颜渊在评价孔子时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请简要分析以上三则章句,说说孔子是如何循循善诱的。(6分)
12.(6分)答案要点r
(1)孔子面对子张问“达”,通过诱导,先让了张说出自己的理解,德后用“闻”与“达”一对概念的分析,来告诉弟子何为真正的“达”。
(2)孔子面对颜回问仁,先正面告诉其仁之“州”,通过反间的方式,启发诱导弟子进一步发问,从而从反面张口。在一问一答中让弟子理解仁的内涵。
(3)孔子既询问关心孔鲤的学峰和学礼,也言明学诗和学礼的重要性,从而让孔鲤受到启发,按受教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