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基础运用专题
北京市西城区2021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1.语言基础运用(5分)
①《衣尚中国》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的又一个优质文化节目。②服饰是生活的必须品,也是承载文明的艺术品。③《衣尚中国》节目聚焦于中华传统服饰艺术,旨在探寻服饰背后的美学精神,唤醒观者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增强受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④不仅节目借助了歌、舞、剧等习见的文艺样式,还通过街舞、说唱、圆舞曲等舶来的艺术形式阐释服饰文化,在表达形式上有所创新。⑤《衣尚中国》的成功再次表明:一个优秀的文化节目既要________,又要________。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③两句中的“节目”都不可以删掉。
B.②句中加点词语“必须”应为“必需”。
C.③中画线的两个短语的顺序不能互换。
D.④句中“不仅”一词所处位置不正确。
(2)在⑤句中的横线上填写两个结构一致的短语,使语意连贯、完整。(2分)
21.(1)(3分)A
(2)(2分)
答案示例:聚焦传统文化 创新表达方式
【评分参考】2分,每点1分。
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1.语言基础运用(5分)
一年前,4万多名医护人员逆行出征,驰援荆楚,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遗憾的是,樱花盛开时节,他们身处武汉却无缘赏樱。今年3月13日和14日,武汉大学①进行为期两天的“抗疫医护赏樱专场”,邀请全国各地援鄂医护人员及家属前来观赏。为迎接“最可爱的人”,武汉大学拱门高架,②平铺红毯,专人接待,③赠送勋章。此外,武汉大学还特别为医护人员“送上一朵小红花”。“小红花”是樱花标本书签,采自3月7日自然掉落的樱花花瓣。经过④近一个多星期的制作,满满的春意被封进书签中永久保存。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处动词“进行”与宾语搭配不当,可改为“开设”。
B.②处将“平铺红毯”改为“红毯平铺”,语意更连贯。
C.③处把“赠送”改为敬辞“惠赠”后,表达更得体。
D.④处“近”和“多”意思矛盾,应删去其中一个词语。
(2)请以对联形式为武汉大学举办的这次赏樱活动写一条宣传语。(3分)
北京市东城区2021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2.语言基础运用(5分)
①2020年12月31日,在北京冬奥会倒计时400天之际,以霞光红为底色,寓意着日出东方,代表着热情和希望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图标正式发布。②此次发布的体育图标,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设计理念遥相呼应。③两者均为印章风格,都选择了篆刻形式,北京这座“双奥之城”既是留给世界独特的文化印记,也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传承。④可以说,方寸之间,气象万千。⑤古老的艺术和现代的设计完美结合,让更多传统与现代共同创造新的时尚。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句中的“倒计时”前可加入“开幕”一词。
B.②句中的“遥相呼应”可改为“殊途同归”。
C.④句中的“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使用的是“对偶”的修辞。
D.⑤句中的“古老”与“现代”应互换位置。
(2)文段中③句有语病,请做修改,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纸上。(2分)
22.(1)A(3分)
(2)两者均为印章风格,都选择了篆刻形式,既是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留给世界独特的文
化印记,也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传承。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1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五、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5分。 22.语言基础运用(5分)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诚哉斯言!认识一个人,需要全面观察他的所作所为,认真探究他如此作为的心态,仔细审视他作为之后的原因。人的作为总是有其因由的,如果只看"表现",就有可能受骗,所以要看其动机。干好事,是实心实意为他人,还是为了骗取信任和荣誉?干了坏事,是出自本心,还是不得已而为之?_ ,善而不赏;无心为恶,___。这有一定的道理。正因为如此,还得考察其人有所作为之后的心情。实心实意做了好事的,绝不会张扬、得意;不得已做了坏事的,事后则会不安地检讨、自责。这无疑是评价一个人的重要依据。
(1)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每处限4 个字。(2 分)
请根据语境修改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使其更加准确、连贯。要求; 保留原有信息,将修改后的语句写在答题卡上。(3分)
22.(1)【答案示例及评分标准】有心为善 恶而不罚(每处 1分,共 2 分)
(2)【答案示例及评分标准】认真探究他如此作为的原因,仔细审视他作为之后的心态。(3分)
北京市房山区2021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2.语言基础运用(5分)
①自2020年7月23日起飞,“天问一号”的火星之旅历经夏秋冬春四季轮回。②而华夏民族叩问天地的壮阔诗篇,早在2300年前就已经起笔。③“天问一号”探测器的命名,来源于屈原所作长诗《天问》。④无论是对宇宙秘密的提问,还是对神话传说的发问,抑或对历史真相的追问,贯穿屈原《天问》的主线,无疑是对【甲】的独立探寻,对【乙】的理性质疑。⑤从《天问》长诗问天,到“天问一号”巡天,华夏民族对星空的热望、对未知的求索历经千年而其命维新。⑥我们有理由相信,屈原“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仰天长问,终将在“天问”计划的星辰大海征程中找到答案。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③句如果放在第①句前面,从名称来源谈起,内容衔接会更顺畅。
B.第④句中“还是”和“抑或”后面的内容可以调换,不影响句意表达。
C.第⑤句中的“求索”若改为“探索”或“摸索”,与“未知”搭配更恰当。
D.第⑥句划线的“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其第一句后的问号应改为逗号。
(2)请将“权威”和“真理”两个词语分别填入第④句的【甲】、【乙】两处,使上下文连贯顺畅。(2分)
22.⑴(3分)B(A项,应是第③、④句之间衔接更顺畅。C项,可以改为“探索”,但不能改为“摸索”。D项,两个疑问句主语不同,所以第一句后面的问号不能改为逗号。)
(2)【参考答案】【甲】真理 【乙】权威
【评阅建议】2分。每填对一处得1分。
北京市朝阳区2021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2.语言基础运用(5分)
电视剧《山海情》刻画了许多为脱贫而努力工作的年轻人形象,吸引了许多年轻观众。剧中的村支书就是一位农校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年轻人参与扶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轻人扶贫,其实更是一次知识与文化的“洗礼”。
沿着扶贫的道路,通过青年群体集体“返乡”,使厚重的中国乡土文化迸发出新的活力。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流动性,可能从未如此之高,这要感谢“信息洪流”与“观念水位”带给贫困地区的巨大影响,更要感谢青年群体对乡村充满感情的注视。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年轻人参与扶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轻人扶贫,其实更是一次知识与文化的“洗礼”。
①让新的理想追求、新的生活方式、新的需求信息像潮水一般涌进贫困地区
②打开了阻碍城市与乡村流动性最关键的“闸门”
③更多的还是他们的年轻、朝气与锐气
④他们给贫困地区带来的除了一些硬性的政策支持之外
A.②①④③ ? ? B. ④③②①? ??C. ①②④③ ? ? ?D.①②③④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22.(5分)
(1)(3分)A
(2)(2分)删除“通过”或“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