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1届高三3-4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2021届高三3-4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0 19:2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湖南省六校2021届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真正有真情实感的创作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在当今时代,一些写实主义油画家获取图像极为便捷,( ),这样创作的作品就会变得程式化、冷漠化,难以打动人心。黑格尔认为,形式只是内容的容器。有才能的艺术家要走进生活,亲近人民,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感人作品。
文艺工作者要承担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时代责任。几千年前,这种责任就已经被我们的先辈意识到了,并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质兼优的格局与审美。如今,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用鲜明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否定和批判的,使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艺术的根没有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丢掉了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民中去感悟的环节
B.没有将艺术的根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丢掉了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民中去感悟的环节
C.艺术的根没有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民中去感悟的环节被丢掉了
D.没有将艺术的根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民中去感悟的环节被丢掉了
答案:B(括号前语句的主语是“一些写实主义油画家”,而“艺术的根没有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的主语是“艺术的根”,与括号前语句的主语不一致,据此排除A、C两项;B、D项的主语一致,都是“一些写实主义油画家”,而D项后半句改换了主语,故选B。)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答案:A(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了比喻,将“形式”比作“容器”。A项,比喻;B项,拟人;C项,夸张;D项,借代,以“朱门”代指豪门之家。故选A.)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答案:修改示例:几千年前,我们的先辈就已经意识到了这种责任,并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质兼优的主张。(画横线语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偷换主语,“并提出了……的主语应是“我们的先辈”,而不是“这种责任”;二是搭配不当,“提出”不能与“格局与审美”搭配。)(修改一处1分,两处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修改正确,即可参照给分)
湖南省长沙一中2021届高三月考试卷(八)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法是精神的外化。甲 。所谓正,反映在书法上是法度正、气韵正、思想正;所谓大,反映在书法上是气象宏阔、书风( )。正大气象的生成,首先在于书法家思想人格正大。这不仅仅意味着书法创作要彰显书写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责任,还是挥洒笔墨之趣,由此成就书法的风骨。安史之乱平定后,颜真卿怀着对叛军的无比义愤、对为国献身的侄儿的无比悲痛,情不自禁、( ),终写就( )的《祭侄文稿》。
正大气象的生成,还在于书法家创作格局正大。作为中国精神的承载体,中国书法不只是技术,( )文化。像王羲之的行书、颜真卿的楷书等,都在严守法度的基础上,于大疏大密、变化统一、平正险绝的节奏中创造大境界,给人积极向上的审美熏陶。随着书写群体不断扩大,书法展览层出不穷,书法的时代责任更加凸显,更需要倡导正大气象,并使之成为主导社会文化的精神力量,使人们感奋时代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乙 。
18.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雄壮 一气呵成 气吞山河 还是
B. 雄浑 一气呵成 气势磅礴 还是
C. 雄壮 行云流水 气吞山河 而是
D. 雄浑 行云流水 气势磅礴 而是
19. 下面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两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有正大气象的书法作品,才能称得上好作品
乙:这是书法应延续的传统,也是书法家应肩负的时代使命
B. 甲:好的书法作品,必定有正大气象
乙:这是书法家应肩负的时代使命,也是书法应延续的传统
C. 甲:好的书法作品,必定有正大气象
乙:这是书法应延续的传统,也是书法家应肩负的时代使命
D. 甲:有正大气象的书法作品,才能称得上好作品
乙:这是书法家应肩负的时代使命,也是书法应延续的传统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18. B 19. C
20. 这意味着书法创作不仅仅是挥酒笔墨之趣,还要彰显书写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责任,由此成就书法的风骨。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雄壮:雄伟壮观。雄浑:雄健浑厚。语境修饰的是“书风”,应选用“雄浑”。
一气呵成: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流畅紧凑,首尾贯通。行云流水:漂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语境强调的是文章一口气写成,应选所“一气呵成”。
气吞山河:形容气魄很大。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气吞山河”着眼于气魄宏大,常形容人的气概;“气势磅礴”着眼于气势雄伟,常形容事物和山、水等。这里形容书法作品《祭侄文稿》,应选用“气势磅礴”。
“而是”表并列关系,根据语境应选表递进关系的“还是”。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甲处,“好的书法作品”承前面一句,“必定有正大气象”与后面一句衔接;
乙处,应强调“书法家的使命”,与前文的观点吻合。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的位置不当,两个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不仅仅”要放到“书法创作”之后;二是语序不当,“挥洒笔思之趣”与“彰显书写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责任”应调换顺序。
湖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月考试卷(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霍去病墓前的石雕与“马踏飞燕”雕塑凝固了奔腾中的瞬间,静中有动。对于捕捉角色瞬间的动画而言,这些是难得的造型语言资源,可以成为动画造型的关键帧。每个雕塑都可以成为一个动画片场景中的道具,其构成部分,可以是动画的一个角色形象,也可以是动画角色的一个动作,甚至是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
当然,这种思维还只是直接的“剪取”。要做到真正的_______,国产动画从业者还要了解古代这些雕塑形象设计的文化脉络。汉人酷爱骏马,并把骏马看作是民族尊严、国力强盛和英雄业绩的象征。所以,汉代的雕塑是当时人们多年大漠追杀的豪迈记忆与_______的情怀的折射,是对血脉贲张的烈马性情与行为细节的熟知与提炼。这些是如今的动画从业者无法________的。所以,( )。
在国产动画使用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时候,既要能理解其神韵的表达与由来,捕捉一个时代的风格,更要能移用外形。只有对中国传统艺术样式的感观、体验、临摹记忆之后,并迁移到动画角色造型的创作中,其角色才能________,而不只是一个单调麻木的外壳形象。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融会贯通 马革裹尸 感同身受 栩栩如生
B. 举一反三 马革裹尸 身临其境 活灵活现
C. 融会贯通 赴汤蹈火 身临其境 栩栩如生
D. 举一反三 赴汤蹈火 感同身受 活灵活现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转化汉代雕塑为动画角色是熟悉汉代历史的必要前提
B. 熟悉汉代的历史就可以转化汉代雕塑为动画角色
C. 转化汉代雕塑为动画角色的必要前提是熟悉汉代历史
D. 熟悉汉代历史的必要前提是转化汉代雕塑为动画角色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18. A 19. C
20. 国产动画在使用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时候,既要能移用外形,更要能理解其神韵的表达与由来,捕捉一个时代的风格。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横线处,“融会贯通”指参考并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举一反三”指从一件事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此处指融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故选“融会贯通”。第二横线处,“马革裹尸”指军人牺牲在战场。“赴汤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此处指英勇牺牲在战场的情怀,故选“马革裹尸”。第三横线处,“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身临其境”指亲自到了那个环境。此处指这些是如今的动画从业者无法亲见并亲身经历的,故选“感同身受”。第四横线处,“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此处指创造的艺术角色生动逼真,而不是描述或模仿,故选“棚栩如生”。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注意需填充的句子是顺应前文汉代雕塑对后世艺术的影响,排除BD。
根据语境来看,补写的语句应突出“熟悉汉代历史”这个前提,因此应以“熟悉汉代历史”为落脚点,排除A。
另外,AD两项颠倒了条件与结果关系,B项过于绝对。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①主语残缺,介词“在”置于句首,掩盖了主语“国产动画”,②“既要能理解其神韵的表达与由来,捕捉一个时代的风格,更要能移用外形”语序不当,关联词“既……更……”关联的内容应互换,且关联词搭配不当,“既……更……”应改为“既……又……”。
湖南省雅礼中学2021届高三第八次月考试卷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地让我感知到永恒的生命之舟:它散布着高山、河流、平原、盆地和湖泊,像初生的完卵;世界在我眼前完整地呈现,喷薄的生命之流奔涌而出;高山在拥向天空,河流在奔向海洋,湖泊随季节涨落,平原随雨水枯荣。大地仿佛一架巨大的发动机,当我们静心观望,它的各个部位都在一起运转,( )。
那个时刻,我就看到大地孕育出高山,高山化生了河流,河流泛滥出平原,平原有成了湖泊。从这里开始,我读懂了生命。
仿佛诸神播下的种子,人在天地和上苍的恩泽中走来,一个一个从大地上冒出。我们也就始知上苍的恩泽,施惠和赐虐于大地上的生灵。那一刻,人开始走向神的怀抱,或从她怀抱中挣脱出来。人顶着日头,和流水一起上路。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每个部件彰显它运动的能量
B. 每个部件诠释它运动的方式
C. 自然万物显出它自身的生命
D. 自然万物感知到生命的召唤
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B.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C.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D. 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20.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18. C 19. B
20. 人从天地和上苍的恩泽中走来,仿佛诸神播下的种子,一个一个从大地上冒出。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从整个选段看,其核心思想与核心词语应是“生命”,从所填句位置看,作为第一段结句,应紧承领句核心“生命”,才能起到结句的作用,因此首先应排除A.B两项。
从与下文的衔接看,下文中的“孕育、化生、泛滥、育成”,都是生命的呈现,而非“召唤”,且“从这里开始,我读懂了生命”再一次强调“生命”这一核心词,排除D项。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子“大地让我感知到永恒的生命之舟:它散布着高山、河流、平原、盆地和湖泊、像初生的完卵”使用比喻,把“高山、河流、平原、盆地和湖泊”比作“初生的完卵”。
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使用比喻,以“塞上长城”比喻守边御敌的将领。
A.“谁怕”是反问;“一蓑烟雨”双关,既指自然风雨,也指朝堂风雨。
C.无修辞手法。
D.“红衰翠减”借代,“红”代指花,“翠”代指叶。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仿佛诸神播下的种子,人在天地和上苍的恩泽中走来,一个一个从大地上冒出”
第一个问题“在……中走来”搭配不当,应该是“从……中走来;
第二个问题语序不当,“一个一个从大地上冒出”描摹“种子”,此处是把“人”比作“种子”,然后说好似从大地冒出,所以应该改为“人从天地和上苍的恩泽中走来,仿佛诸神播下的种子,一个一个从大地上冒出”。
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1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自神农尝百草而开创草药治病先河,中医药发展至今,其历史可谓( )。这样一脉相承、绵延数千年一直未曾中断的医药文化及文明,为世界医学史所罕见。自古以来,中医药就是古丝绸之路上各国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伴随早期的商贸活动在沿线国家( ),并以不同形态成为沿线民众共享共建的卫生健康资源。经过与近代医药文化的碰撞,从对抗到结合,特别注重从国外先进文化中吸取有用的东西,因而出现了中西汇通,中医药学走向了现代化。中医药始终( )着国人的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突发性、流行性疾病的防治中,中医药具有独特优势。中医药“辩证论治”,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即根据不同人、地理环境、季节气候特点调整治疗策略,一人一方量身订制,更关注体质的个体差异,因而抗击疾病更为( )。同时,中医药“上工治未病”理论,主张相应人群早期干预, ① 主要用中药汤剂积极防治,以期提高人体免疫力,阻断病情发展。面对疫情肆虐致病患骤增的局面,治疗可有区别对待。 ② 对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中医药协同西医救治,退热速度更快、更能起到减轻肺部炎症渗出、减少脏器损害、减少激素用量等作用。 ③ 对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中医药优势体现为可明显改善咳嗽、乏力、腹泻等症状,截断病势,控制病情进展,延缓或阻断患者进展至重症。 ④ 中医药以其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受到国内外民众广泛认可,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7.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波谲云诡 落地生根 守护 精确 B.波谲云诡 开花结果 维系 精确
C.波澜壮阔 落地生根 守护 精准 D.波澜壮阔 开花结果 维系 精准
18.把下面的语句补写在文中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采取早期干预的办法。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经过与近代医药文化的碰撞,从对抗到结合,特别注重从国外先进文化中吸取有用的东西,出现了中西汇通的探索,中医药学走向了现代化。
B.经过与近代医药文化的碰撞、对抗到结合,开始注意从国外先进文化中吸取有用的东西,遂出现了中西汇通的探索,中医药学正在走向现代化。
C.在经历了与近代医药文化的碰撞、对抗、结合之后,开始注意从国外先进文化中吸取养料,就出现了中西汇通,中医药学因此走向了现代化。
D.经历了与近代医药文化的碰撞、对抗,到后来结合,特别注重从国外先进文化中吸取养料,遂出现中西汇通的探索,中医药学正走向现代化。
17.C 解析:波澜壮阔:形容江河湖海水势辽阔,比喻气势宏伟浩大。波谲云诡:好像水波和云彩那样奇形怪状、千变万化,不可捉摸。落地生根:比喻长期安家落户,引申为切切实实、一心一意做好所从事的工作。这里是引申义。开花结果:指经播种耕耘后有了收获,比喻工作有进展,并取得了成果。守护:看守保护。维系:维持并联系,使不涣散。精准:非常准确。精确:精密而准确。
18.D 解析:三种区别对待,视病情依次呈递减排列。
19.B 解析:原句“经过与近代医药文化的碰撞,从对抗到结合,特别注重从国外先进文化中吸取有用的东西,因而出现了中西汇通,中医药学走向了现代化”,依次有四处语病。一是有违逻辑。“碰撞,从对抗到结合”,过程应为“碰撞、对抗到结合”,“碰撞、对抗”是递进关系,应为顿号,改为“碰撞、对抗到结合”,使成对比关系,如此则比较符合事实。二是“特别注重”的判语过重,也有违“中医药学”发展的事实,改为“开始注意”则较为客观。三是强加因果。“出现了中西汇通”与前置分句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前面的内容不仅有“吸取”,再往前看,还有“碰撞、对抗”等,故看成顺承关系更为合理,改为“遂出现了中西汇通的探索”,加宾语“的探索”,表意更准确。四是时态有误。“走向了”应改成“正在走向”。A.“碰撞,从对抗到结合”改为“碰撞、对抗到结合”,“特别注重”改为“开始注意”,“走向了现代化”改为“正在走向现代化”。C.“碰撞、对抗、结合”改为“碰撞、对抗到结合”,“出现了中西汇通”改为“出现了中西汇通的探索”,“因此走向了现代化”改为“正在走向现代化”。D.“经历了与近代医药文化的碰撞、对抗,到后来结合”改为“经过与近代医药文化的碰撞、对抗到结合”,“特别注重”改为“开始注意”。
湖南省长郡十五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21世纪后,机器与人类协同创作的情况日益普遍,各种写作软件( ),用户只需输入关键字就可以获得系统自动生成的作品。对于这些人工智能的作品,人们的评价并不高,更倾向于视为一种由机器或算法完成的文字游戏。它可以模仿逼真,可以快速组合,可以在技能和信息掌握方面超过真正的艺术家,甚至大量生成具有诗或艺术形式的东西,但在自我意识、自我情感方面的天然缺失,导致它的作品从根本上讲就不是其自我情感、自我意识的表达。
诗是思想情感的表达,而思想情感又是因生活而起的。生活的前提是生命,是包括思想情感、意识在内的生命。生命的展开就是生活,生活是生命的体现。人工智能,显然没有生命、没有生活、没有思想情感,它所具有的是算法,是模拟,是生成,是通过算法来模拟诗人 的作品所生成的文字。现在的人工智能所生成的文字还多有不通之处,但未来的人工智能肯定会生成各种合规的甚至生动的文字。单从字面来看,这些文 字也会具有其字面的意义。但一旦用上“( )”的标准,这些作品就可能现出( ),丧失被称为“作品”的资格。
18.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层出不穷 文学审美 原形
B.层出不穷 知人论世 原形
C.不胜枚举 知人论世 原型
D.不胜枚举 文学审美 原型
19.对上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排比、双关、对比 B.对偶、顶真、双关
C.排比、顶真、对比 D.对偶、顶真、对比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湖南省邵阳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对于乡愁而言,还乡是惟一的解药。”年关日近,很多人的思乡情愫也愈发滚烫家是游子的心灵港湾,是浓得化不开的情结。然而古往今来,少小离家建功立业,几乎成为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人生选择与内心情感逆向行驶,并非是因为不眷顾家园亲情,而在于炽烈情怀早已从乡土走向家国。
与其说家国情怀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毋宁说是心灵感触。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抑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 。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
18.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从来都不只是你我心中的精神归属,更是家国情怀的体现
B.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更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
C.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从来都不只是家国情怀的体现,更是你我心中的精神归属
D.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是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
18.【参考答案】D
【解析】整个语段都是谈家国情怀,所以,用“家国情怀”作主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家国情怀的概念小于精神归属,先家国情怀再精神归属构成递进关系。
19.下列各句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9.【参考答案】D
【解析】A对偶、双关(以蚕丝之“丝”暗喻思念之“思”,借助于谐音双关)、比喻、比拟(拟人);B比喻;C对偶,夸张;D比拟(拟物)。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20.【参考答案】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
【解析】①关联词位置不当,前后两句主语相同,主语在关联词前,家国情怀放在句首;
②语序不当,“与其……毋宁……”表达的是选择关系,根据段意,选择的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这样才与整段的语意一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