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希望,民族有力量。
《
越巫》与
民间信仰
——《中
国
民
俗
文
化》
第六单元
语文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
1.学习、探究《越巫》和一些常见的民间信仰,能初步了解辨析民间信仰真伪,提高认识水平。
2.培养探究辨析的意识,在平常之处发现问题,总结辨析的方法。
3.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知行合一,提升道德修养,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礼记·中庸》
方孝孺
探究明代《越巫》
辨明
民
间
信仰
越巫
方孝孺
越巫自诡善驱鬼物。人病,立坛场,鸣角,振铃,跳掷,叫呼,为胡旋舞禳之。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赀去;死则诿以他故,终不自信其术之妄。恒夸人曰:“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
恶少年愠其诞,瞷其夜归,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候巫过下,下砂石击之。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骇颇定,木间砂乱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复至前,复如初,手栗气慑,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坠,唯大叫以行。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号,求救于人甚哀。
夜半抵家,大哭叩门。其妻问故,舌缩不能言,唯指床曰:“亟扶我寝!我遇鬼,今死矣!”扶至床,胆裂死,肤色如蓝。巫至死不知其非鬼。
《越巫》是方孝孺早年游历吴(今江苏南部)越(今浙江北部)时,依据客人的谈话而写成的一篇寓言。
讲故事:
明寓意:
(一)博学审问:
1.问问身边人,是否算过命、看大仙或大神?为什么去?结果怎样?
2.通过多种渠道(书刊、互联网、电视等)了解哪些是迷信活动?
3.以上这些是不是信仰?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说文》:“祝,祭主赞词者。从示,从人、口。”《玉篇》说:“祝,祭词也。”孔颖达疏:“读策告神谓之祝。”巫,《说文·巫部》谓:“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巫祝者,皆乃上古时期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晓天文、懂地理、知人事,有“神职官员”之称。巫祝有知医者,通晓医术,具有“远罪疾”之祷祠及医术,可愈疾活人。
——
摘自“学习强国八法》”平台
《佛学中的治疗八法》
信仰:
1.(动)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佛教|~马克思主义。
2.(名)相信并奉为准则或指南的某种主张、主义、宗教等:有~|尊重公民的宗教~。
——《现代汉语词典》
(二)慎思明辨:
1.从古至今为什么会有越巫之类的人?
2.某些人为什么会找大神、大仙?
3.“恶少年”的行为引起你怎样的思考?
引经据典
明辨是非: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易经》
·毋不敬。
——《礼记·曲礼》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太上感应篇》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坛经》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大学》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孝经》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魔由心生,亦以心摄。——《西游记》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朱子治家格言》
十无益格言
林则徐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做事乖张,聪明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不惜元气,医药无益
;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注释:
1.乖张:怪癖,不讲情理。
2.阴骘zhì:不求名利不让他人知道的好事。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习近平2016年12月12日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中引用
■原典出处《周易·乾卦第一》
■释义:修积善行的家族,必然留下许多庆祥;累积恶行的家族,必然留下许多祸殃。
■解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说,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易经》中的至理名言来说明德与善的重要,说明家风的重要。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应该注意好家风的培育,牢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古训,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要持之以恒,防微杜渐,自觉为家庭的和美,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付出努力。
——摘自“学习强国”学习平台2016-12-12
(三)笃行传承:
1.你身边人如果遇事想去看大仙、大神之类的,你会如何引导?
2.哪些民间信仰有积极意义?
莆田林氏,先世有老母好善,常作粉团施人,求取即与之,无倦色;一仙化为道人,每旦索食六七团。母日日与之,终三年如一日,乃知其诚也。因谓之曰:吾食汝三年粉团,何以报汝?府后有一地,葬之,子孙官爵,有一升麻子之数。其子依所点葬之,初世即有九人登第,累代簪缨甚盛,福建有无林不开榜之谣。——《了凡四训》
冯琢庵太史之父,为邑庠生。隆冬早起赴学,路遇一人,倒卧雪中,扪之,半僵矣。遂解己绵裘衣之,且扶归救苏。梦神告之曰:汝救人一命,出至诚心,吾遣韩琦为汝子。及生琢庵。遂名琦。
——《了凡四训》
台州应尚书,壮年习业于山中。夜鬼啸集,往往惊人,公不惧也;一夕闻鬼云:某妇以夫久客不归,翁姑逼其嫁人。明夜当缢死于此,吾得代矣。公潜卖田,得银四两。即伪作其夫之书,寄银还家;其父母见书,以手迹不类,疑之。既而曰:书可假,银不可假;想儿无恙。妇遂不嫁。其子后归,夫妇相保如初。
公又闻鬼语曰:我当得代,奈此秀才坏吾事。傍一鬼曰:尔何不祸之?曰:上帝以此人心好,命作阴德尚书矣,吾何得而祸之?应公因此益自努励,善日加修,德日加厚;遇岁饥,辄捐谷以赈之;遇亲戚有急,辄委曲维持;遇有横逆,辄反躬自责,怡然顺受;子孙登科第者,今累累也。——《了凡四训》
常熟徐凤竹栻,其父素富,偶遇年荒,先捐租以为同邑之倡,又分谷以赈贫乏,夜闻鬼唱于门曰:千不诓,万不诓;徐家秀才,做到了举人郎。相续而呼,连夜不断。是岁,凤竹果举于乡,其父因而益积德,孳孳不怠,修桥修路,斋僧接众,凡有利益,无不尽心。后又闻鬼唱于门曰:千不诓,万不诓;徐家举人,直做到都堂。凤竹官终两浙巡抚。
——《了凡四训》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礼记·
中庸》
中国古人说:“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共建“一带一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
——4月26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典故: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道之所在,天下归之;德之所在,天下贵之;仁之所在,天下爱之;义之所在,天下畏之。
——刘向《说苑》
(——摘自“学习强国”平台)
”
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正所谓“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4月30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典故:
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摘自“学习强国”平台)
(三)笃行传承——正信正行
祸福无门
惟人自召
行有不得
反求诸己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积善成德
厚德载物
正信正行
正己化人
智慧阅读: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了凡四训》《平“语”近人》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作业:
在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基础上,写一篇关于民间信仰或青年人信仰的小论文。
积善成德德乃厚
厚德载物物自来
善诚敬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