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眠画罗汉记
黄淳耀
人教版(选修中国)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正是八仙同过海,独自显神通。”
相传,一次,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众仙齐声附合,并言定各凭道法渡海,不得乘舟。
汉钟离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远处漂去。何仙姑将荷花往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仙姑伫立荷花之上,随波漂游。随后,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也纷纷将各自宝物抛入水中,借助宝物大显神通,游向东海。
李龙眠画罗汉渡江,凡十有八人。一角漫灭①,存十五人有半,及童子三人。
凡未渡者五人:一人值②坏纸,仅见腰足。一人戴笠携杖,衣袂翩然,若将渡而无意者。一人凝立无望,开口自语。一人跽③左足,蹲右足,以手捧膝作缠结状,双屦脱置足旁,回顾微哂④。一人坐岸上,以手踞⑤地,伸足入水,如测浅深者。
为渡者九人:一人以手揭衣,一人左手策杖⑥,目皆下视,口呿⑦不合。一人脱衣,又手捧之而承以首⑧。一人前其杖,回首视捧衣者。两童子首发鬅鬙⑨,共舁⑩一人以渡。所舁者长眉覆颊,面怪伟如秋潭老蛟。一人仰面视长眉者。一人貌亦老苍,伛偻?策杖,去岸无几,若幸其将至者。一人附童子背,童子瞪目闭口,以手反负之,若重不能胜者。一人貌老过于伛偻者,右足登岸,左足在水,若起未能。而已渡者一人,捉其右臂,作势起之;老者努其喙?,缬纹?皆见。又一人已渡者,双足尚跣?,出其履将纳之,而仰视石壁,以一指探鼻孔,轩渠?自得。
按罗汉于佛氏为得道之称,后世所传高僧,犹云锡飞?杯渡。而为渡江,艰辛乃尔,殊可怪也。推画者之意,岂以佛氏之作止语默?皆与人同,而世之学佛者徒求卓诡变幻、可喜可愕之迹,故为此图以警发?之欤?昔人谓太清楼?所藏吕真人画像俨若孔、老,与他画师作轻扬?状者不同,当即此意。
李龙眠画罗汉记
黄淳耀
李龙眠画罗汉渡江,凡十有八人。一角漫灭①,存十五人有半,及童子三人。
凡未渡者五人:一人值②坏纸,仅见腰足。一人戴笠携杖,衣袂翩然,若将渡而无意者。一人凝立无望,开口自语。一人跽③左足,蹲右足,以手捧膝作缠结状,双屦脱置足旁,回顾微哂④。一人坐岸上,以手踞⑤地,伸足入水,如测浅深者。
为渡者九人:一人以手揭衣,一人左手策杖⑥,目皆下视,口呿⑦不合。一人脱衣,又手捧之而承以首⑧。一人前其杖,回首视捧衣者。两童子首发鬅鬙⑨,共舁⑩一人以渡。所舁者长眉覆颊,面怪伟如秋潭老蛟。一人仰面视长眉者。一人貌亦老苍,伛偻?策杖,去岸无几,若幸其将至者。一人附童子背,童子瞪目闭口,以手反负之,若重不能胜者。一人貌老过于伛偻者,右足登岸,左足在水,若起未能。而已渡者一人,捉其右臂,作势起之;老者努其喙?,缬纹?皆见。又一人已渡者,双足尚跣?,出其履将纳之,而仰视石壁,以一指探鼻孔,轩渠?自得。
按罗汉于佛氏为得道之称,后世所传高僧,犹云锡飞?杯渡。而为渡江,艰辛乃尔,殊可怪也。推画者之意,岂以佛氏之作止语默?皆与人同,而世之学佛者徒求卓诡变幻、可喜可愕之迹,故为此图以警发?之欤?昔人谓太清楼?所藏吕真人画像俨若孔、老,与他画师作轻扬?状者不同,当即此意。
李龙眠画罗汉记
黄淳耀
跽(jì) 哂(shěn) 呿(qū)
鬅鬙(péng sēng) 舁(yú) 伛偻(yǔ lǚ)
喙(huì) 缬(xié)纹 跣(xiǎn)
正音
黄淳耀(1605~1645)明末进士、抗清英雄。初名金耀,字蕴生,一字松厓,号陶庵,又号水镜居士,汉族,南直隶苏州府嘉定(今属上海)人。3岁读千字文,5岁读四书五经,14岁县试名列前茅,17岁补博学弟子,人称“黄家千里驹”。由于诗文出众,受到“嘉定四先生”中程嘉燧的欣赏,并推荐给常熟大诗人钱谦益家执教蒙馆。曾组“直言社”,崇祯十六年成进士,归益研经籍。因生性耿直,不满朝廷黑暗,不愿做官,宁愿返乡教书,淡泊一生。弘光元年,嘉定人抗清起义,与侯峒曾被推为首领。城破后,与弟黄渊耀自缢于馆舍。能诗文,有《陶庵集》《山左笔谈》。
作者简介
黄淳耀崇拜陶渊明,故有陶庵号,文章质朴淡雅,如《李龙眠画罗汉记》、《顽山赋》等脍炙人口的佳作,至今仍被人推崇,有的还入选学生课本。钱大昕曾赞言:“公之文章,青天白日;公之心地,寒冰颢月。”
国士无双双国士,
忠臣不二二忠臣。
李龙眠简介
李公麟(1049-1106),北宋著名画家,其白描绘画为当世第一。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庐江郡舒城县(今舒城)人。出身名门大族,家藏古器名画法书甚多,自幼知识渊博,好古善鉴,多识奇字,自夏商以来钟鼎尊彝皆能考订世次,辨别款识。长于诗文,行楷书有晋人风。与王安石、苏轼、米芾、黄庭坚为至交,系驸马王诜之座上客。熙宁三年(1070)中进士,为中书门下省删定官,后官至朝奉郎。居京师十年不游权贵之门,以访名园荫林为乐。元符三年(1100)病痹告老,居龙眠山。一生勤奋,作画无数,人物、史实、释道、士女、山水、鞍马、走兽、花鸟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人物、道释深得吴道子旨趣,运笔如行云流水,造型正确,神态飞动;山水气韵清秀,得王维正传;着色山水追李思训心法;画马过韩干。能集诸家之长,得其大成,师法自然,大胆创新,自成一家,
被后代敬为第一大手笔、百代宗师。传世作品有
《五马图》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临韦偃牧放图》卷、《维摩演教图》藏故宫博物院;
《赤壁图》《蜀川胜概图》流往美国;
《莲社图》轴(南宋摹本)藏南京博物院。
李龙眠画罗汉渡江,凡十有八人。一角漫灭①,存十五人有半,及童子三人。
凡未渡者五人:一人值②坏纸,仅见腰足。一人戴笠携杖,衣袂翩然,若将渡而无意者。一人凝立无望,开口自语。一人跽③左足,蹲右足,以手捧膝作缠结状,双屦脱置足旁,回顾微哂④。一人坐岸上,以手踞⑤地,伸足入水,如测浅深者。
为渡者九人:一人以手揭衣,一人左手策杖⑥,目皆下视,口呿⑦不合。一人脱衣,又手捧之而承以首⑧。一人前其杖,回首视捧衣者。两童子首发鬅鬙⑨,共舁⑩一人以渡。所舁者长眉覆颊,面怪伟如秋潭老蛟。一人仰面视长眉者。一人貌亦老苍,伛偻?策杖,去岸无几,若幸其将至者。一人附童子背,童子瞪目闭口,以手反负之,若重不能胜者。一人貌老过于伛偻者,右足登岸,左足在水,若起未能。而已渡者一人,捉其右臂,作势起之;老者努其喙?,缬纹?皆见。又一人已渡者,双足尚跣?,出其履将纳之,而仰视石壁,以一指探鼻孔,轩渠?自得。
按罗汉于佛氏为得道之称,后世所传高僧,犹云锡飞?杯渡。而为渡江,艰辛乃尔,殊可怪也。推画者之意,岂以佛氏之作止语默?皆与人同,而世之学佛者徒求卓诡变幻、可喜可愕之迹,故为此图以警发?之欤?昔人谓太清楼?所藏吕真人画像俨若孔、老,与他画师作轻扬?状者不同,当即此意。
李龙眠画罗汉记
黄淳耀
请给文章分层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1段:概述画面内容
第2-3段:具体叙述人物的各种情态、神态
第4段:作者所发议论
总领全篇
已渡者
方渡者
未渡者
记叙画面情景
分总
议论阐释哲理
总结议论
李龙眠画罗汉渡江,凡十有八人。一角漫灭①,存十五人有半,及童子三人。
①漫灭: 磨灭看不清。
1.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外貌(包括外貌、神情、姿态、服饰等)、行动、语言(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进行描写的是语言)、心理、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2.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3. 细节描写。通过分析人物的具体细微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人物描写视角
人物形象描写
个性
外在
内在
外貌
动作
语言
神态
心理
品质
气质
方法
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修养
心理
动作
神态
凡未渡者五人:一人值②坏纸,仅见腰足。一人戴笠携杖,衣袂翩然,若将渡而无意者。一人凝立无望,开口自语。一人跽③左足,蹲右足,以手捧膝作缠结状,双屦脱置足旁,回顾微哂④。一人坐岸上,以手踞⑤地,伸足入水,如测浅深者。
②值: 遇到。
③跽(jì):两膝跪着,上身挺直。
④哂(shěn): 微笑。
⑤踞: 倚靠。
较为倒霉,随纸而损
凡未渡者五人:一人值②坏纸,仅见腰足。一人戴笠携杖,衣袂翩然,若将渡而无意者。一人凝立无望,开口自语。一人跽③左足,蹲右足,以手捧膝作缠结状,双屦脱置足旁,回顾微哂④。一人坐岸上,以手踞⑤地,伸足入水,如测浅深者。
凡未渡者五人:一人值②坏纸,仅见腰足。一人戴笠携杖,衣袂翩然,若将渡而无意者。一人凝立无望,开口自语。一人跽③左足,蹲右足,以手捧膝作缠结状,双屦脱置足旁,回顾微哂④。一人坐岸上,以手踞⑤地,伸足入水,如测浅深者。
一人戴笠携杖,衣袂翩然,若将渡而无意者。
急匆匆赶到江边,沐浴着江风,有点飘飘然,但一望那滔滔江水,顿时踌躇、徘徊起来
一人凝立无望,开口自语。
比前一位早到一步,分明已被江上风波和方渡者的艰难“镇”住了,呆呆地站着。口中喃喃自语,嘀咕什么?
凡未渡者五人:一人值②坏纸,仅见腰足。一人戴笠携杖,衣袂翩然,若将渡而无意者。一人凝立无望,开口自语。一人跽③左足,蹲右足,以手捧膝作缠结状,双屦脱置足旁,回顾微哂④。一人坐岸上,以手踞⑤地,伸足入水,如测浅深者。
一人跽左足,蹲右足,以手捧膝作缠结状,双屦脱置足旁,回顾微哂。
已经下定决心,不怕艰险,准备下水,去争取渡江的胜利,但是一方面嘲笑“凝立者”,一方面是为自己壮胆,得意出行
凡未渡者五人:一人值②坏纸,仅见腰足。一人戴笠携杖,衣袂翩然,若将渡而无意者。一人凝立无望,开口自语。一人跽③左足,蹲右足,以手捧膝作缠结状,双屦脱置足旁,回顾微哂④。一人坐岸上,以手踞⑤地,伸足入水,如测浅深者。
一人坐岸上,以手踞⑤地,伸足入水,如测浅深者。
是个有心人,寻找方法,懂得战略上藐视困难,战
术上重视困难,小心翼翼,搞调查研究
凡未渡者五人:一人值②坏纸,仅见腰足。一人戴笠携杖,衣袂翩然,若将渡而无意者。一人凝立无望,开口自语。一人跽③左足,蹲右足,以手捧膝作缠结状,双屦脱置足旁,回顾微哂④。一人坐岸上,以手踞⑤地,伸足入水,如测浅深者。
为渡者九人:一人以手揭衣,一人左手策杖⑥,目皆下视,口呿⑦不合。一人脱衣,又手捧之而承以首⑧。一人前其杖,回首视捧衣者。两童子首发鬅鬙⑨,共舁⑩一人以渡。所舁者长眉覆颊,面怪伟如秋潭老蛟。一人仰面视长眉者。一人貌亦老苍,伛偻?策杖,去岸无几,若幸其将至者。一人附童子背,童子瞪目闭口,以手反负之,若重不能胜者。一人貌老过于伛偻者,右足登岸,左足在水,若起未能。
一人以手揭衣,一人左手策杖⑥,目皆下视,口呿⑦不合。
刚刚下水,有点站不稳, “摸着石头过河”,下意识地动作,目皆下视,害怕恐惧,怯生生、傻乎乎地张着嘴巴
为渡者九人:一人以手揭衣,一人左手策杖⑥,目皆下视,口呿⑦不合。一人脱衣,又手捧之而承以首⑧。一人前其杖,回首视捧衣者。两童子首发鬅鬙⑨,共舁⑩一人以渡。所舁者长眉覆颊,面怪伟如秋潭老蛟。一人仰面视长眉者。一人貌亦老苍,伛偻?策杖,去岸无几,若幸其将至者。一人附童子背,童子瞪目闭口,以手反负之,若重不能胜者。一人貌老过于伛偻者,右足登岸,左足在水,若起未能。
一人脱衣,又手捧之而承以首⑧。一人前其杖,回首视捧衣者。
笨拙
愚蠢,不脱鞋子和衣服
心理上感叹自己没有脱,羡慕别人高明
为渡者九人:一人以手揭衣,一人左手策杖⑥,目皆下视,口呿⑦不合。一人脱衣,又手捧之而承以首⑧。一人前其杖,回首视捧衣者。两童子首发鬅鬙⑨,共舁⑩一人以渡。所舁者长眉覆颊,面怪伟如秋潭老蛟。一人仰面视长眉者。一人貌亦老苍,伛偻?策杖,去岸无几,若幸其将至者。一人附童子背,童子瞪目闭口,以手反负之,若重不能胜者。一人貌老过于伛偻者,右足登岸,左足在水,若起未能。
两童子首发鬅鬙⑨,共舁⑩一人以渡。所舁者长眉覆颊,面怪伟如秋潭老蛟。一人仰面视长眉者。
“长眉者”为何要童子抬?
或地位高
或老
罗汉们不平等
团结友好
过河要涉水,也要“间接”涉水。
为渡者九人:一人以手揭衣,一人左手策杖⑥,目皆下视,口呿⑦不合。一人脱衣,又手捧之而承以首⑧。一人前其杖,回首视捧衣者。两童子首发鬅鬙⑨,共舁⑩一人以渡。所舁者长眉覆颊,面怪伟如秋潭老蛟。一人仰面视长眉者。一人貌亦老苍,伛偻?策杖,去岸无几,若幸其将至者。一人附童子背,童子瞪目闭口,以手反负之,若重不能胜者。一人貌老过于伛偻者,右足登岸,左足在水,若起未能。
一人貌亦老苍,伛偻?策杖,去岸无几,若幸其将至者。
自己奋力过江,有希望和目标,即将到达而感到庆幸
为渡者九人:一人以手揭衣,一人左手策杖⑥,目皆下视,口呿⑦不合。一人脱衣,又手捧之而承以首⑧。一人前其杖,回首视捧衣者。两童子首发鬅鬙⑨,共舁⑩一人以渡。所舁者长眉覆颊,面怪伟如秋潭老蛟。一人仰面视长眉者。一人貌亦老苍,伛偻?策杖,去岸无几,若幸其将至者。一人附童子背,童子瞪目闭口,以手反负之,若重不能胜者。一人貌老过于伛偻者,右足登岸,左足在水,若起未能。
一人附童子背,童子瞪目闭口,以手反负之,若重不能胜者。
俩人化为一体,正在过河中挣扎,令人顿生赞叹与同情之情
为渡者九人:一人以手揭衣,一人左手策杖⑥,目皆下视,口呿⑦不合。一人脱衣,又手捧之而承以首⑧。一人前其杖,回首视捧衣者。两童子首发鬅鬙⑨,共舁⑩一人以渡。所舁者长眉覆颊,面怪伟如秋潭老蛟。一人仰面视长眉者。一人貌亦老苍,伛偻?策杖,去岸无几,若幸其将至者。一人附童子背,童子瞪目闭口,以手反负之,若重不能胜者。一人貌老过于伛偻者,右足登岸,左足在水,若起未能。
一人貌老过于伛偻者,右足登岸,左足在水,若起未能。
还差半步,正在努力
接近成功
为其摇旗呐喊
而已渡者一人,捉其右臂,作势起之;老者努其喙?,缬纹?皆见。又一人已渡者,双足尚跣?,出其履将纳之,而仰视石壁,以一指探鼻孔,轩渠?自得。
而已渡者一人,捉其右臂,作势起之;老者努其喙?,缬纹?皆见。
助人
友爱
布置作业
请细心观察,写一段100字左右描写班上同学的话,下节课我们来猜猜写的是谁?
臣对巨说:“我和你一样的面积,我却有三室俩厅。”
比对北说:“夫妻一场,何必闹别扭。”
0对8说:“胖就胖呗,还扎什么腰带。”
兵对丘说:“看看战争有多残酷,俩条腿都炸飞了!”
占对点说:“哟,生活富裕了,买小轿车了?”
而已渡者一人,捉其右臂,作势起之;老者努其喙?,缬纹?皆见。又一人已渡者,双足尚跣?,出其履将纳之,而仰视石壁,以一指探鼻孔,轩渠?自得。
又一人已渡者,双足尚跣?,出其履将纳之,而仰视石壁,以一指探鼻孔,轩渠?自得。
缺乏友爱之心
胜利者自得其乐
按罗汉于佛氏为得道之称,后世所传高僧,犹云锡飞?杯渡。而为渡江,艰辛乃尔,殊可怪也。推画者之意,岂以佛氏之作止语默?皆与人同,而世之学佛者徒求卓诡变幻、可喜可愕之迹,故为此图以警发?之欤?昔人谓太清楼?所藏吕真人画像俨若孔、老,与他画师作轻扬?状者不同,当即此意。
为何这些罗汉过河不如八仙过河那么轻松呢?
点明画家的用意,是要说明十八罗汉渡江像平常人一模一样,只是被人迷信神化。
深化主题(画意和文意)
按罗汉于佛氏为得道之称,后世所传高僧,犹云锡飞?杯渡。而为渡江,艰辛乃尔,殊可怪也。推画者之意,岂以佛氏之作止语默?皆与人同,而世之学佛者徒求卓诡变幻、可喜可愕之迹,故为此图以警发?之欤?昔人谓太清楼?所藏吕真人画像俨若孔、老,与他画师作轻扬?状者不同,当即此意。
文章主旨
“警发”警醒世人的作用,罗汉过河艰辛和普通人一样,告诉大家不要迷信神佛。与此同时,彼岸是成功者所在,修炼要经历一番艰难的跋涉,才能够抵达成功彼岸。面对困难,积极想办法战胜困难等。
文章连续用了16个“一人”,却刻画出不一样的人物形象,你怎么看这连用的16个“一人”?
看似一个个单独的人,实则每一个通过前后的“回顾微哂”、“回首视捧衣者”、“目皆下视”、“一人仰面视长眉者”、“而已渡者一人,捉其右臂,作势起之”等将十五有半个罗汉联系起来,使得人物之间形成一个个鲜活的画面,读之能够感受画的内容如在眼前,而且人物都活了起来。.
艺术特色
画意与文意结合,浑然天成
本文是一篇为保存李龙眠残卷绘画的人物,将画意转换为文意,而且将画意与文意结合,使得罗汉过河图更加生动形象,很好起到保存名作,也显示了作者惊人的观察力和文笔的精湛。
参考文献
[1] 姚婷婷. 黄淳耀及其诗文研究[D].西南大学,2017.
[2] 石以品. 穷神之艺不妨贤[D].上海大学,2015.
[3] 何永康.机智的品味——读黄淳耀《李龙眠画罗汉记》[J].古典文学知识,1995(02):25-28.
[4] 杨薛华,邹志高.一篇出色的画记[J].语文学习,1986(05):28-31.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