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辛村镇三校联考八年级(下)月考生物试卷(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辛村镇三校联考八年级(下)月考生物试卷(Word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4-12 17:4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辛村镇三校联考八年级(下)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类的进化历程可分为(  )
A.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B.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
C.南方古猿、智人、能人、直立人
D.智人、能人、南方古猿、直立人
2.“腐草化萤”、“腐肉生蛆”反映的有关生命起源的观点是(  )
A.自然发生论 B.生生论 C.化学进化论 D.宇宙生命论
3.在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中,各种生物之间共同特征最多的分类单位是(  )
A.门 B.纲 C.科 D.种
4.最初出现的原始生命的生活方式可能是(  )
A.异养、不需氧 B.异养、需要氧
C.自养、不需氧 D.自养、需要氧
5.俗话说“风马牛不相及”,但牛和马也有相似的特征,从分类上看,牛和马同属于一个(  )
A.科 B.属 C.纲 D.目
6.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下列最符合较长时间内鹿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7.公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根据达尔文的观点,现代的公鹿鹿角发达的原因是(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上帝造物的结果
C.代代使用的结果 D.繁衍后代的需要
8.下列现象可以作为对应假说(或学说)的证据的是(  )
①气球的充气膨大实验:大爆炸宇宙论;
②我国的中华龙鸟化石:自然选择学说;
③东非大裂谷的形成:板块构造学说;
④落在澳大利亚的一颗陨石中存在多种氨基酸和有机物:原始生命物质来自外星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以下不属于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的标志的是(  )
A.产生语言,用语言交流 B.使用复杂的工具
C.直立行走,手足分工 D.群体生活
10.在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类祖先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
A.能直立行走 B.使用工具 C.产生了语言 D.脑量增加
11.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外在原因是(  )
A.人工选择 B.天敌的影响 C.环境的改变 D.温度的改变
12.公园里的菊花,千姿百态,吸引了众多游人,菊花的种类很多,其原因是(  )
A.自然选择 B.人工选择
C.环境变化的结果 D.为适应环境而产生变异
13.从生物进化论的观点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进化由低等到高等
B.生物进化由水生到陆生
C.人类由现代类人猿进化而来
D.人类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4.中华白海豚现身佛山东平河,引起同学们对其“身世”的兴趣。下列动物与海豚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鲨鱼 B.娃娃鱼 C.鳄鱼 D.鲸鱼
15.结晶牛胰岛素(一种蛋白质)的人工合成反映了我国在生命起源问题上取得了重大成果.它可以为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提供证据.它能证明的生命进化阶段是(  )
A.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简单的有机物
B.从简单的有机物形成复杂的有机物
C.从复杂的有机物形成更为复杂的多分子体系
D.从复杂的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细胞
16.始祖鸟化石是下列哪一进化过程的证据(  )
A.鱼类→两栖类 B.爬行类→哺乳类
C.爬行类→鸟类 D.两栖类→爬行类
17.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是(  )
A.林奈 B.哈维 C.达尔文 D.沃森
18.下列各项中,与自然选择无关的是(  )
A.鲫鱼的背部是深灰色、腹部是乳白色
B.螳螂的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十分相似
C.一窝小猫的体色有黑色、白色和黄色
D.草原上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
19.下列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大象 B.金丝猴 C.黑猩猩 D.阿拉伯狒狒
20.若△、口、☆表示具有血缘关系三类生物,如图示这三类生物的化石在不同地层中的出现情况,则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  )
A.△→口→☆ B.☆→口→△ C.△→☆→口 D.☆→△→口
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30分)
21.(6分)图一所示的进化树,简要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图二是美国科学家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抽一真空后将甲烷、氮气、氢气从a处泵入玻璃仪器内,再把B中的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在A内放电7天,经b冷却后,产物沉积在C中,产物含有包括氨基酸在内的多种有机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一的进化树中我们可以推测出:a、b、c、d 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   。
(2)在图一中,较a和c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   (选填“近”或“远”)。
(3)图二A装置中的气体相当于   ,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不含有   。正负电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   。
(4)图二中的C 装置里的液体相当于   ,图一中各生物都可能起源于这里。
(5)图二中的模拟试验,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的   。
A.无机物→有机小分子阶段 B.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阶段
C.有机大分子→独立体系阶段 D.独立体系→原始生命阶段
22.(5分)胚胎学的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证据,如图是几种脊椎动物(蝾螈、鸡、黑猩猩、人)胚胎发育过程的模式图.请根据此图回答问题:
(1)几种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早期,形态结构极为相似,这说明它们都有   ,也说明不同物种间存在着或远或近   关系.
(2)几种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早期,形态结构很像鱼,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之一是从   到   ;从图中几种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过程的比较,还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其他趋势是从   到   ,从   到   .
(3)几种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晚期,形态结构出现很大差异,能分出不同的生物,这是长期   的结果.
23.(4分)如表是7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与人细胞色素C的组成差异,请分析表中数据后回答:(已知人的细胞色素C是由104个氨基酸组成)
生物名称 黑猩猩 猴 马 鸡 金枪鱼 小麦 酵母菌
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差别 0 1 12 13 21 35 44
(1)基于这些数据,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组成和生物的亲缘关系是;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组成差异   。
(2)从上表中看,人和   的亲缘关系最远,因为两者的   。
(3)上述研究采用了分子生物学 法,为生物的   提供了证据。
24.(5分)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进化学说分析解释狼的进化过程:
(1)狼群中存在不同种类的个体,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这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而这种特征一般是   ,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
(2)随着环境的改变,鹿的减少,跑得快而凶猛的狼才能获得食物生存下去,这就是   。食物、环境对狼起了选择作用,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   。
(3)狼和鹿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   。
A.能量交流 B.相互竞争 C.共同进化 D.相互选择
(4)狼的进化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
25.(3分)如图是人类进化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人类进化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2)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类,虽然在体质特征上有所不同,但从生物分类学上来说,他们同属于一个物种,即   .
(3)人类起源的最直接证据是   .
26.(4分)在植物园或公园里,经常可以看到如图所示各种植物的标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标牌上“蜡菊”是植物的名称,标牌上的外文字是   文,Helichrysum是此植物的   名,bracteatum 是   名。Helichrysum bracteatum表示该种植物的   名。
(2)这种分类方法是由瑞典博物学家   提出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
27.(3分)识图作答题。
(1)题中的图顺序已被打乱,请按照从小到大的分类等级重新进行排序(用字母表示)   。
(2)列出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生物:   (可用字母表示)。
(3)图B中的分类单位是   。
2020-2021学年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辛村镇三校联考八年级(下)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类的进化历程可分为(  )
A.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B.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
C.南方古猿、智人、能人、直立人
D.智人、能人、南方古猿、直立人
【分析】人类起源森林古猿,古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个阶段。
【解答】解:人类起源森林古猿,古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个阶段。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可见A正确;
故选:A。
2.“腐草化萤”、“腐肉生蛆”反映的有关生命起源的观点是(  )
A.自然发生论 B.生生论 C.化学进化论 D.宇宙生命论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一些基本的生物学常识,腐草化为萤:腐草能化为萤火虫是传统说法、腐肉生蛆:腐烂的肉能化为蛆虫是传统说法.思考解答.
【解答】解:①神创论认为,地球及万物是上帝在大约6000年以前,即公元前4004年10月26日上午9:00 钟创造出来的。自从被上帝创造出来以后,地球上的生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在那个时代,大多数人相信世界是上帝有目的地设计和创造的,由上帝制定的法则所主宰,是有序协调、安排合理、美妙完善且永恒不变的。并且,那个年代所有著名的学者都毫不怀疑地相信圣经的字面解释,神创论的思想对那个时代的科学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②自然发生论与神创论差不多同样的古老,人们根据自己双眼对许多表面现象的观察,如腐肉会产生蛆,久不洗澡会生虱子等,得出了低等生物是由非生命物质自然产生的。这叫做自然发生论或自生论。
③生生论:生物只能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
④宇宙发生论认为宇宙中有无数的星球,生命可能起源于其他星球。人们提出地球生命来源于别的星球或宇宙的“胚种”,根据是地球所有生物有统一的遗传密码及稀有元素埋在酶系中持有特殊重要作用等事实。
故选:A。
3.在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中,各种生物之间共同特征最多的分类单位是(  )
A.门 B.纲 C.科 D.种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解答】解: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在“门、纲、科、种”中,“种”的分类等级最小,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因此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的是种。
故选:D。
4.最初出现的原始生命的生活方式可能是(  )
A.异养、不需氧 B.异养、需要氧
C.自养、不需氧 D.自养、需要氧
【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生命起源的四个阶段都是在原始海洋中进行的。
【解答】解: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刚形成的原始生命,体内不含叶绿素,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其营养方式是异养的可能性较大,又因为原始大气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生命的呼吸方式是无氧呼吸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原始生命,它的新陈代谢类型最可能是异养、厌氧型。
故选:A。
5.俗话说“风马牛不相及”,但牛和马也有相似的特征,从分类上看,牛和马同属于一个(  )
A.科 B.属 C.纲 D.目
【分析】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据此答题.
【解答】解: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动物的亲缘关系越近,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马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马种。牛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偶蹄目、牛科、牛属、牛种。可见牛和马同属于哺乳纲。
故选:C。
6.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下列最符合较长时间内鹿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
【解答】解:在食物链“植物→鹿→狼”中,若是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鹿因缺少天敌会增多,植物(鹿的食物)随着鹿的增多而减少,后来鹿的数量随着植物(鹿的食物)的减少而减少。当鹿超过一定数量后,因食物不足而数量减少,然后趋相对于稳定。因此最符合较长时间内鹿的数量变化的曲线是D.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公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根据达尔文的观点,现代的公鹿鹿角发达的原因是(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上帝造物的结果
C.代代使用的结果 D.繁衍后代的需要
【分析】此题考查了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和运用.
【解答】解: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
公鹿的鹿角由于经常在争夺配偶中作为武器,这样鹿角发达的公鹿一般都能找到配偶,其性状经过逐代积累,而形成现在鹿角发达的公鹿类型。而鹿角不发达的公鹿由于得不到配偶,其性状得不到传递,而被淘汰。
故选:A。
8.下列现象可以作为对应假说(或学说)的证据的是(  )
①气球的充气膨大实验:大爆炸宇宙论;
②我国的中华龙鸟化石:自然选择学说;
③东非大裂谷的形成:板块构造学说;
④落在澳大利亚的一颗陨石中存在多种氨基酸和有机物:原始生命物质来自外星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1)在研究生命起源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化石,证明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
(2)、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生命起源于原始的海洋,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3)“生命起源于宇宙”的推测虽然缺乏严密的逻辑关系,但是也有了一些证据.如陨石中发现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最近发现火星除两极有少量冰以外,深处还埋有水等.都能够证明“生命起源于宇宙”的观点.
【解答】解:①大爆炸宇宙论到目前人类还没有验证这一结论的证据,①错误;
②我国的中华龙鸟化石:自然选择学说,②正确;
③东非大裂谷的形成:板块构造学说,③正确;
④落在澳大利亚的一颗陨石中存在多种氨基酸和有机物:原始生命物质来自外星球,④正确。
故选:D。
9.以下不属于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的标志的是(  )
A.产生语言,用语言交流 B.使用复杂的工具
C.直立行走,手足分工 D.群体生活
【分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解答】解: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
故选:D。
10.在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类祖先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
A.能直立行走 B.使用工具 C.产生了语言 D.脑量增加
【分析】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解答时可以从人类进化的过程、直立行走的意义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学会用火。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所以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能否直立行走。
故选:A。
11.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外在原因是(  )
A.人工选择 B.天敌的影响 C.环境的改变 D.温度的改变
【分析】达尔文认为生物在生存中要适应各种各样的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就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选择者,具体的自然条件不同,选择者就不同,选择的结果也不同.
【解答】答: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
A:人工选择是生物进化原因的一个方面,实质上也是在改变生物的生存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B:生物的天敌是生物生存环境的一部分,生物进化的原因不可能仅仅是天敌的影响,故不符合题意。
C: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温度的改变可能会影响一些生物的生存,但不会是所有生物进化的原因。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公园里的菊花,千姿百态,吸引了众多游人,菊花的种类很多,其原因是(  )
A.自然选择 B.人工选择
C.环境变化的结果 D.为适应环境而产生变异
【分析】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管理条件下,原始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是所选择的形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
【解答】解:首先人工选择的方向是人们的需求和喜好。菊花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其花瓣呈舌状或筒状。菊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达三千余种。因此,公园里的菊花,千姿百态,吸引了众多游人,菊花的种类很多,其原因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故选:B。
13.从生物进化论的观点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进化由低等到高等
B.生物进化由水生到陆生
C.人类由现代类人猿进化而来
D.人类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物的进化.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据此作答.
【解答】解:通过研究证明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来的;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化石是生物进化的最直接的证据,化石在地层出现具有一定顺序,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越是晚期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所以选项中观点错误的是人类由现代类人猿进化而来。
故选:C。
14.中华白海豚现身佛山东平河,引起同学们对其“身世”的兴趣。下列动物与海豚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鲨鱼 B.娃娃鱼 C.鳄鱼 D.鲸鱼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胎生、哺乳
【解答】解:鲨鱼属于鱼类,娃娃鱼和鳄鱼是两栖爬行动物,鲸鱼是哺乳动物,海豚也是哺乳动物,它们都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因此,鲸鱼与海豚亲缘关系最近。
故选:D。
15.结晶牛胰岛素(一种蛋白质)的人工合成反映了我国在生命起源问题上取得了重大成果.它可以为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提供证据.它能证明的生命进化阶段是(  )
A.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简单的有机物
B.从简单的有机物形成复杂的有机物
C.从复杂的有机物形成更为复杂的多分子体系
D.从复杂的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细胞
【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解答】解:结晶牛胰岛素是一种活性蛋白质,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成功证明了在生物体外可以将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为有机大分子物质。可见是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二步,B正确。
故选:B。
16.始祖鸟化石是下列哪一进化过程的证据(  )
A.鱼类→两栖类 B.爬行类→哺乳类
C.爬行类→鸟类 D.两栖类→爬行类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始祖鸟化石。解答时可以从始祖鸟化石的特征和意义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始祖鸟化石,表明始祖鸟具有鸟类的特征,前肢特化为翼,已经具有羽毛,而且羽毛也有了分化,具有飞翔,并且掌骨和腕骨有了愈合;又具有爬行动物的特征,翼的末端有爪,口内有齿。始祖鸟化石最明显的特征是它的第二个脚趾可以过度伸展,与小盗龙、鸟脚龙等恐龙的脚部几乎一样;此外,始祖鸟的第一个脚趾向内生长,不像鸟类的脚趾那样向外伸展;而且它的颚骨向四方放射生长,有明显的兽脚恐龙遗传特征。科学家说,这具化石不仅显示出鸟类起源于兽脚恐龙。即鸟类是有爬行动物进化来的。
故选:C。
17.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是(  )
A.林奈 B.哈维 C.达尔文 D.沃森
【分析】生物进化论,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地球上原来无生命,大约在30多亿年前,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其后,生物不断的进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着170多万个物种;生物进化论最早是由达尔文提出的,其在著《物种起源》时有详细的论述;进化论有三大经典证据: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和胚胎发育重演律。
【解答】解:林奈,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制命名法;威廉?哈维英国医生,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根据实验,证实了动物体内的血液循环现象,并阐明了心脏在循环过程中的作用,指出血液受心脏推动,沿着动脉血管流向全身各部,再沿着静脉血管返回心脏,环流不息;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 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沃森,一九二八年四月六日生于美国芝加哥,由于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而获得一九六二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称谓DNA之父,美国生物学,美国科学院院士。
故选:C。
18.下列各项中,与自然选择无关的是(  )
A.鲫鱼的背部是深灰色、腹部是乳白色
B.螳螂的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十分相似
C.一窝小猫的体色有黑色、白色和黄色
D.草原上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
【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即性状的差异。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解答】解:AB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鱼的背部是深色、腹部是白色,螂的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相似,草原上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ABD不符合题意;
C、小猫的毛色不同,体现了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性,因此这是一种变异现象,与自然选择无关,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9.下列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大象 B.金丝猴 C.黑猩猩 D.阿拉伯狒狒
【分析】人与黑猩猩有很多相似的形态结构和行为习惯,并且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森林古猿.据此解答:
【解答】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类人猿没有尾巴、颊囊和屁股上的胼胝,狒狒、猴子都有尾,不是类人猿。大象更不是。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20.若△、口、☆表示具有血缘关系三类生物,如图示这三类生物的化石在不同地层中的出现情况,则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  )
A.△→口→☆ B.☆→口→△ C.△→☆→口 D.☆→△→口
【分析】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解答】解: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从图中可以发现△在底层出现的较单一,说明生物较简单、低等,上一层出现“口”较高等,最上一层出现
☆说明更高等,因此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口→☆
故选:A。
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30分)
21.(6分)图一所示的进化树,简要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图二是美国科学家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抽一真空后将甲烷、氮气、氢气从a处泵入玻璃仪器内,再把B中的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在A内放电7天,经b冷却后,产物沉积在C中,产物含有包括氨基酸在内的多种有机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一的进化树中我们可以推测出:a、b、c、d 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 f 。
(2)在图一中,较a和c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 近 (选填“近”或“远”)。
(3)图二A装置中的气体相当于 原始大气 ,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不含有 氧气 。正负电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 闪电 。
(4)图二中的C 装置里的液体相当于 原是海洋 ,图一中各生物都可能起源于这里。
(5)图二中的模拟试验,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的 A 。
A.无机物→有机小分子阶段 B.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阶段
C.有机大分子→独立体系阶段 D.独立体系→原始生命阶段
【分析】(1)分析进化树可以得出,f是a、b、c、d、e五种生物的共同祖先,在地层中出现的最早;a和b在同一分支上,a和c不在同一分支上,所以较a和c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近;c一般应该比a高等。
(2)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水蒸气、氨气、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解答】解:(1)进化树表示几种生物的进化过程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得出f→b→a;f→e→d→c.因此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
(2)从图中得出生物进化的历程是:f→b→a,f→e→d→c.因此,比较a和e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近些。(3)图二这一实验装置是米勒设计的,米勒是美国青年学者。A装置中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正负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了条件。
(4)图二中的C装置里的液体相当于原始海洋。图一中各种生物都可能起源于这里。
(5)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答案为:(1)f;
(2)近;(3)原始大气;氧气;闪电;
(4)原始海洋;
(5)A。
22.(5分)胚胎学的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证据,如图是几种脊椎动物(蝾螈、鸡、黑猩猩、人)胚胎发育过程的模式图.请根据此图回答问题:
(1)几种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早期,形态结构极为相似,这说明它们都有 共同的祖先 ,也说明不同物种间存在着或远或近 亲缘 关系.
(2)几种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早期,形态结构很像鱼,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之一是从 水生 到 陆生 ;从图中几种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过程的比较,还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其他趋势是从 简单 到 复杂 ,从 低等 到 高等 .
(3)几种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晚期,形态结构出现很大差异,能分出不同的生物,这是长期 自然选择 的结果.
【分析】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叙述怎样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胚胎,从而了解各种动植物发育的特点和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也可广义地理解为研究精子、卵子的发生、成熟和受精,以及受精卵发育到成体的过程的学科.胚胎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
【解答】解:(1)一切高等动植物的胚胎发育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这说明高等生物起源于低等的单细胞生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和人,彼此间的区别十分显著,但是它们的胚胎在发育初期都很相似,这种现象说明了它们都有脊椎,这也说明同不物种间存在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2)脊椎动物的进化趋势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可见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
(3)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几种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晚期,形态结构出现很大差异,能分出不同的生物,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答案为:
(1)共同的祖先,亲缘
(2)水生、陆生,简单、复杂,低等、高等
(3)自然选择
23.(4分)如表是7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与人细胞色素C的组成差异,请分析表中数据后回答:(已知人的细胞色素C是由104个氨基酸组成)
生物名称 黑猩猩 猴 马 鸡 金枪鱼 小麦 酵母菌
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差别 0 1 12 13 21 35 44
(1)基于这些数据,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组成和生物的亲缘关系是;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组成差异 小 。
(2)从上表中看,人和 酵母菌 的亲缘关系最远,因为两者的 细胞色素C的组成差异大 。
(3)上述研究采用了分子生物学 法,为生物的 进化 提供了证据。
【分析】分析表格信息可知,与人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小,与人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大。
【解答】解:(1)大多数生物都具有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细胞色素C,这说明这些生物之间都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小,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人类与黑猩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最小是0,因此二者的亲缘关系最近。
(2)通过上表数据的比较可知:人类与酵母菌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最大是44,因此人类与酵母菌的亲缘关系最远。
(3)上述对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比较,是从分子生物学方面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证据。
故答案为:(1)小;
(2)酵母菌;细胞色素C的组成差异大;
(3)进化。
24.(5分)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进化学说分析解释狼的进化过程:
(1)狼群中存在不同种类的个体,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这说明生物具有 变异 的特征,而这种特征一般是 可遗传的 ,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
(2)随着环境的改变,鹿的减少,跑得快而凶猛的狼才能获得食物生存下去,这就是 生存竞争 。食物、环境对狼起了选择作用,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 方向 。
(3)狼和鹿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 C 。
A.能量交流 B.相互竞争 C.共同进化 D.相互选择
(4)狼的进化过程是通过 自然选择 实现的。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解答】解:(1)达尔文认为,遗传是生物的普遍特征,生物有了这个特征,物种才能稳定存在;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每一代都存在变异,没有两个生物个体是完全相同的,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因此,狼群中存在不同种类的个体,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这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的特征,而这种特征一般是可遗传的,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
(2)随着环境的改变,鹿的减少,跑得快而凶猛的狼才能获得食物生存下去,这就是生存竞争。食物、环境对狼起了选择作用,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3)狼和鹿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共同进化,鹿跑的越来越快,越来越灵活;而狼跑得更快而凶猛。故选C。
(4)在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因此狼的进化过程是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的。
故答案为:
(1)变异;可遗传的;
(2)生存竞争; 方向;
(3)C;
(4)自然选择。
25.(3分)如图是人类进化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人类进化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制造工具和使用火 .
(2)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类,虽然在体质特征上有所不同,但从生物分类学上来说,他们同属于一个物种,即 智人种 .
(3)人类起源的最直接证据是 化石 .
【分析】1、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能够证实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主要是化石.
2、人类起源森林古猿,古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个阶段.
【解答】解:(1)(2)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的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如:“露西”少女属于 南方古猿阶段;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脑容量基本与现代人相同的是智人.从生物分类上来说,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类同属于一个物种即智人种.
(3)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根据现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在非洲的发现,可以说非洲是人类的发源地.因此人类起源的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
故答案为:(1)制造工具和使用火; (2)智人种.(3)化石;
26.(4分)在植物园或公园里,经常可以看到如图所示各种植物的标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标牌上“蜡菊”是植物的名称,标牌上的外文字是 拉丁 文,Helichrysum是此植物的 属 名,bracteatum 是 种 名。Helichrysum bracteatum表示该种植物的 学 名。
(2)这种分类方法是由瑞典博物学家 林奈 提出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
【分析】此题可以从双名法以及标牌的内容方面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林奈,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被称为“分类学之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制命名法.物种的正式名称必须由两个拉丁词构成,属名在前,种加词在后,后面还常常附有定名人的姓名和定名年代等信息.在生物学中,双名法是为生物命名的标准.正如“双”所说的,为每个物中命名的名字有两部分构成:属名和种加词(种名).所以:
(1)在标牌上“蜡菊”是植物的名称,标牌上的外文字是拉丁文,Helichrysum是此植物的属名,bracteatum是种名.Helichrysum bracteatum表示该种植物的学名.
(2)这种分类方法是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提出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
故答案为:
(1)拉丁;属;种;学.
(2)林奈.
27.(3分)识图作答题。
(1)题中的图顺序已被打乱,请按照从小到大的分类等级重新进行排序(用字母表示) C、B、D、E、F、A 。
(2)列出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生物: B (可用字母表示)。
(3)图B中的分类单位是 属 。
【分析】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为了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弄清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我们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生物的分类依据有很多,我们要灵活的对其进行分类
【解答】解:(1)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其中种是最小的单位,界是最大的单位。题中的图中C为马种,B为马属,D为马科,E为哺乳纲,F为脊椎动物亚门,A为脊索动物门,图按照从小到大的分类等级重新进行排序为:C、B、D、E、F、A。
(2)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图中B中两种动物的亲缘关系最近。
(3)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图中C为马种,B为马属。
故答案为:(1)C、B、D、E、F、A;
(2)B;
(3)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