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学设计
课题
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形特点。
2.知道本区是以黑色人种为主的地区。
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运用图片及有关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非洲黑种人文化、风俗的了解,培养学生种族平等的观念和学会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重点
通过相关资料,能够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难点
通过图片和相关资料,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环境等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为什么欧洲人爱吃牛羊肉?
2、请简要阐述欧洲西部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范围?
3、我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有哪些方面可以向欧洲西部各国学习?
二、导入新课
撒哈拉以南非洲,又称亚撒哈拉地区,俗称"黑非洲",意为"黑种人的故乡",泛指撒哈拉大沙漠中部以南的非洲。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区域,其中有31个国家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复习旧知,准备新知。
倾听,思考。
检测上节课的重点问题,温故而知新。
引出主题,吸引学生思考。
讲授新课
明确目标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看图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气候、地形、河湖等自然环境特点。
2.看图了解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环境、外来移民的关系。
3.了解本区单一商品经济带来的危害和解决办法。
4.了解本区人口、粮食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性。
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黑种人的故乡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本目知识点。
请同学阅读非洲的地理位置图,结合教材,分析以下问题:
请介绍本区的满园和海陆位置。
撒哈拉以南非洲位于(
),(
)横穿
中部,绝大部分位于(
)之间;该区被(
)、(
)、红海、撒哈拉沙漠所包围;该区东北是(
),与(
)相邻;五带中该区绝大部分处于(
)。
(2)请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
(3)请简介东非裂谷带。
教师概括如:地壳运动造成断裂而成,现在还在继续扩大。南起赞比西河口,向北穿过东非高原,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死火山),海拔5895米。坦噶尼喀湖是非洲最深而狭长的湖泊。维多利亚湖,为非洲最大的湖泊,由盆地凹陷形成的。
简介刚果盆地
读图: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国家的名称。
归纳本区的河流情况。
为什么说本区是黑人的原住地?
教师总结:非洲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黑种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繁衍生存,曾建立过一些文明国家,创造了独特而又极具活力的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作出了重要贡献。
(8)你知道黑种人哪些艺术天赋?
(9)活动: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目标导学二:快速发展的经济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本目的知识。
2.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以下问题:
非洲被称为“极富开发潜力的资源富饶的大陆”。但是,非洲目前又是世界上经济最落后的大洲。在联合国确认的49个最不发达的国家中,非洲占34个。非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二,但非洲的经济总量仅占世界的百分之一,贸易额仅占世界的百分之二,工业制成品出口则几乎为零。在全世界38个负债最重的国家中,非洲占32个,债务总额逾3
000亿美元。非洲国家每年偿还外债的金额约为230亿美元,占其外汇总收入的百分之三十一。不少非洲国家靠借新债还旧债度日,甚至终年只为偿付外债利息而奔忙。
(1)
非洲拥有如此多的资源,为什么会长期陷入贫困和饥饿之中?
(2)
矿产和热带经济作物等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哪一种价格较高?哪一种价格较低?本区在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中处于什么地位?
(3)位于热带草原地区的国家常受什么灾害的威胁?
(4)说说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
(5)这种气候对非洲的农业有何影响?
(6)深入探究:撒哈拉以南非洲长期贫困落后的原因:
3.深入探究:落后的粮食生产方式限制了非洲粮食的大规模生产。
加纳位于几内亚湾北岸,南濒大西洋。这里矿产和森林资源丰富,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
◎
2008年出口额约52.5亿美元,进口额约102.4亿美元。
◎
长期以来,近90%的外汇收入来自可可、黄金和木材三大传统出口产品。
◎
进口产品包括燃料、化学物品、交通设备及机械等工业制成品。
思考:(1)加纳的主要出口产品是什么?
(2)为什么进口额远远高于出口额?
(3)这种外贸结构对国家经济有利还是不利?为什么?
(4)结合加纳的例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发展经济提出建议。
目标导学三:人口、粮食和环境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出示图示,请学生结合教材,分析以下问题:
请列举环境破坏的原因有哪些?
环境破坏有哪些危害?
如何协调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关系
虽然撒哈拉以南非洲目前还比较落后,但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正在努力摆脱贫困。通过本节的学习,你认为下面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协调人地关系的建议有道理吗?为什么?把下面若干条建议的代号,按最重要(1条)、次重要(2条)、一般重要(3条),填到金字塔形的小方块中,并说出你的理由。
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B.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
C.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问题
D.
尽快走出殖民经济的阴影,建立完善的民族经济体系
E.加强团结与合作,减少种族纠纷和部落冲突
F.
引进人才和技术
学生齐读并理解学习目标。
学生朗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本目的知识,初步勾画知识点。
学生读图分析,如: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自北而南分布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
学生举手介绍如:刚果盆地由于地壳上升,刚果河下切,湖水外泻而成盆地。
刚果河流经刚果盆地,由于流经赤道附近的多雨区,是世界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学生归纳如: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中90%是黑种人,他们有着多种多样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原始的宗教。
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材料,尝试分析回答如: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经济基础不稳定
学生回答:旱灾。
学生举手回答如: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
学生归纳如:1.人口的飞速增长。2.殖民主义在非洲的经营使得非洲形成了单一的经济结构。3.落后的粮食生产方式限制了非洲粮食的大规模生产……
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图示,分析并回答如:开垦草原,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等……
学生列举如:粮食短缺,饥饿贫穷,撒哈拉以南非洲贫瘠的土地……
通过设置问题:如何协调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关系,教育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设计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使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本目主要内容,便于下面的教学与学。
通过表格归纳本区河流的情况,使学生清晰有条理的掌握河流情况,从而进一步引出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问题。
通过材料:“极富开发潜力的资源富饶的大陆”,使学生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资源有所了解,同时引出为何会长期陷入贫困和饥饿之中等问题。
通过深入探究:落后的粮食生产方式限制了非洲粮食的大规模生产,引出本区域的进出口产品等问题,并引导学生发其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通过图示,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增长、环境破坏和危害影响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协调人口、粮食和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复习巩固
1.世界上黑人的故乡在
(
)
A、北非
B、北美
C、欧洲
D、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高原山地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3.非洲最大的岛屿是
(
)
A、冰岛
B、新几内亚岛
C、火地岛
D、马达加斯加岛
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主要地形是
(
)
A、高原
B、平原
C、丘陵
D、盆地
5.非洲最高的山是
(
)
A、乞力马扎罗山
B、德拉肯斯山
C、阿尔卑斯山
D、阿特拉斯山
以组为单位,分析思考问题,并在全班交流汇报,共同完成检测练习。
通过复习巩固环节,检测本节课的教学与内的内容,检查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知道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形特点,我们要树立种族平等的观念。
学生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升华。
板
书
知识导图的方式,呈现本节课的知识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