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件(共38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件(共38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1 07:18:08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
2.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
3.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知识目录
壹、繁华的都市生活
贰、宋词和元曲
140万
2万
4万
10万
公元12-13世纪东西方城市人口对比(人)
东京
(开封)
伦敦
巴黎
威尼斯
50万
大马士革
124万
临安
元大都
110万
1.城市发展
说一说,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繁华的都市生活
地位: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1.城市发展
与唐都长安相比,宋朝商业区在地域分布上有什么变化?
1.城市发展
打破坊市格局
与唐都长安相比,北宋开封城商业区在时空分布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2.城市风貌
[北宋]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灯笼
在规范严格的宵禁制度管理下,白天的长安是一个繁荣热闹的大都市,夜晚来临,就成了一幅“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的清冷景象。
——梅雪,湛芬《唐代宵禁制度与唐传奇的时空建构》,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9月
与唐都长安相比,宋朝商业区在营业时间上有什么变化?
唐都长安店铺营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前击钲(zhēng)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
——《中国古代史》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东京梦华录》
营业的时间界限被打破
2.城市风貌
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层正式产生的时代,……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
——詹子庆《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宋朝城市中阶层有什么变化?
市民阶层是一群有
、有
、又有
的群体。


生活情趣
2.城市风貌
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宋]吴自牧《梦梁录》
瓦子:又名瓦舍、瓦市,是城市中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3.瓦子
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
……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
——《燕翼贻谋录》
3.瓦子
表现
飞禽猫犬、珍禽奇兽
——整理自《相国寺内万姓交易》
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
王道人蜜煎、赵文秀笔、潘谷墨
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花样、袱头帽子、特髻冠子、绦线
——徐苹芳复原的北宋相国寺平面图
宠物市场
日用百货市场
文化市场
手工艺品市场
书籍、玩好、图画
书籍古玩市场
“诸军作乐”
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545亩
——徐苹芳复原的北宋相国寺平面图
3.瓦子
表现
宠物市场
日用百货市场
文化市场
手工艺品市场
书籍古玩市场
——徐苹芳复原的北宋相国寺平面图
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荟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他物者,必由于此。
——[宋]王栐《燕翼贻谋录》
3.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表演的圈子,称为“勾栏”。
栏杆
戏台
观众席
勾栏形制示意图
4.勾栏
唱曲
说书
猴戏
蹴鞠
角抵
杂剧
想像一下你可以在勾栏中看到哪些表演呢?
百戏有蹴球……杂旋,狮子,弄枪,铃瓶,茶碗,毡龊,醉剑,踏索,上竿,筋斗……打弹丸之类。
——《宋史》
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东京梦录》
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
——《中风俗通史》
4.勾栏
瓦子
勾栏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瓦子
你能用图形表示出瓦子和勾栏的关系吗?
4.勾栏
文娱发达
5.临安
瓦子内说书
傀儡戏
蹴踘图
杂技
6.市井生活
合作探究: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的原因?
材料一:北宋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占据当时世界的80%。
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唯一一个工商税超过农业税的朝代。
材料二:东京、临安等大城市人口多达百万,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材料三: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商人具有城市意识的官吏、士人、地主、农民等成为市民阶层的组成部分。

经济的繁荣

城市的发展

市民阶层壮大
桃符: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
你猜我猜:诗词中的宋代节日与习俗
7.节日与习俗
《青玉案·元夕》
南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宝马雕车香满路。…一夜鱼龙舞…
元宵节
《生查子·元夕》
北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7.节日与习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北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即月亮)。
中秋节
7.节日与习俗
《六幺令·天中节》
宋·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端午节
挂艾叶、菖蒲
7.节日与习俗
合作探究:我们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2005年,韩国将“江陵端午祭”提交申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件事情在中国引起的巨大的社会轰动,也激发了中国对于端午节的正名活动。
过节无非就是吃吃吃,像春节吃年饭,元宵节吃元宵,中秋吃月饼。现在人们生活水平高了,这些东西平常也能吃到,所以过不过节都没有影响。要说有影响,无非就是那难得的几天假期。
面临新环境的挑战,
对传统文化重视不够。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词,按照乐谱也有一定的格式要求,这些要求叫做词牌。
词的内容开始时大多是描写女性伤感怨别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到了宋代才有了较大的变化,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概念
出现与发展
格式
内容
宋词是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宋词和元曲
1.宋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宋词真我境界
1.宋词
宋词
著名词人及代表作
词人
生活时期
词风
代表作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北宋
两宋之交
南宋
豪迈飘逸
委婉、细腻、清秀
豪放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如梦令》《醉花阴》
《声声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1.宋词
组成
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元代杂剧人物
明白如话
著名杂剧家
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元杂剧的结构
楔子——序幕
第一折——开端
第二折——发展
第三折——高潮
第四折——结局
2.元曲



著名杂剧家
关汉卿
(约1220年─1300年)
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
“元曲四大家”之一,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他多才多艺,了解民间疾苦,熟悉民间语言,使得他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昂扬的斗争精神。
2.元曲



《窦娥冤》描写年轻寡妇窦娥遭受无赖陷害,被贪官判处死刑的故事她临刑前对苍天发下三桩誓愿,陈述冤情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实现,冤情昭雪。
血染白绫
六月飞雪
大旱三年
地也,
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
你错勘贤愚枉为天!
——窦娥在刑场的唱词
2.元曲
与他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窦娥冤》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汉宫秋》
郑光祖
《倩女离魂》
白朴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王实甫
《西厢记》
“元曲四大家”
2.元曲
唐___
宋___
元___



可以唱的文学形式
可以演的文学形式
自由化、通俗化
适应了市民阶级的文化需要
上层文化与平民文化的交融发展
思考宋元时期的文学形式发展变化特点?
2.元曲
作者
体例
内容
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
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司马光
编纂目的
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3.《资治通鉴》
地位
书名称
年代
作者
体例
记述时间
《资治通鉴》
北宋
司马光
编年体
通史
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16个朝代
《史记》
西汉
司马迁
纪传体
通史
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噢......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通鉴》里写战争,真是写得神采飞扬,传神得很,充满了辩证法。
——?毛泽东自称曾十七次批注过《资治通鉴》
3.《资治通鉴》
一、宋元京都,盛世繁华
二、宋词元曲,万世流芳
三、史学巨著,鉴往知来
经济繁荣
城市发展
市民阶层兴起
平民化
世俗化
大雅大俗
继承发展文化自信
变迁与延续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