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单元过关卷(6)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时间:120
满分:120)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下面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4题每句1分,第5题1分,第6——7题每题2分;
第8题每小题1分)
1.驿外断桥边,
。(陆游《卜算子·咏梅》)
2.
,辗转反侧。(《诗经·关雎》)
3.《送友人》诗中写出了友人即将远行他乡,漂泊不定的未来生活让诗人无比担忧的诗句是:“
,
。”
4.《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
,
。”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①漫漫人生路,我们知道,害怕退却,没有出路__
(;
。)②我们也知道,中途抛锚又要
(耽误
推迟)时间;③我们更知道,任其飘摇,就有触(jiāo)
沉没的危险。④所以,“超越”是我们的必经之路,唯有越过“极限”的高山,我们才能看到旷世奇景!
(1)在第①句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标点符号。
(2)请在第②句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3)根据第③句中括号内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6.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人们早就听腻了这套说教,但是他仍然强聒不舍。
B.
我花了大半天的工夫才给妈妈做好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C.
先生在大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D。经过多年的锻炼,他变成了一个身强体壮、形销骨立的阳光青年。
7.下面句子中存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不足,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昨天半夜里,我被一阵敲门声惊醒,接着是救护车的警报声。
①不足:
②改正:
8.欣赏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完成下题。
(1)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运笔章法严谨,流畅洒脱
B.
线条变化自如,粗细适当。
C.笔墨干净利落,浓淡相宜。
D.布局整齐有序,彰显楷书气势。
(2)下面与“宁静致远”中“致”字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
淋漓尽致
B.
闲情逸致
C.
学以致用
D.
专心致志
二、阅读(47分)
(一)古诗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3题。(10分)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本文选自《
》,作者韩愈,字
,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策之不以其道
。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12.文中说“天下无马”的人喻指怎样的人?(2分)
13.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人才需要具备哪些条件?(3分)
(乙)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16题。(5分)
春暮
曹豳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①遍天涯②。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注释】①冉冉:慢慢地,指柔软下垂的样子。②天涯:天边,此指广阔大地。
14.“绿阴冉冉遍天涯”中“绿阴”在诗中的意思是
。(1分)
15.诗歌一、二两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暮春景色的什么特点?(2分)
16.“青草池塘独听蛙”中的“独”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16分)
最后的铁匠
①铁匠比那些城外的农民,更早地闻到麦香。在库车,麦芒初黄,铁匠们便打好一把把镰刀,等待赶集的农民来买。铁匠们知道,这些东西打早了没用。打晚了,就卖不出去,只有挂在墙上等待明年。吐尔洪吐迪是这个祖传十三代的铁匠家庭中最年轻的小铁匠。他十三岁跟父亲学打铁,今年二十四岁。
②吐尔洪的父亲吐迪艾则孜也是十二三岁学打铁,是库车城里有名的铁匠,一年四季,来定做铁器的人络绎不绝。父亲说,我们就是干这个的,祖宗给我们选了打铁这一行都快一千年了,多少朝代灭掉了,我们虽没挣到多少钱,却也活得好好的。只要一代一代把手艺传下去,就会有一口饭吃。吐尔洪吐迪从父亲手里学会了打制各种农具。父亲去世后,他又把手艺传给四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们又接着往下一辈传。
③铁匠家有自己的规矩,每样铁活都必须学到师傅满意了,才可以另立铁炉去做活。不然学个半吊子手艺,打的镰刀割不下麦子,那会败坏家族的荣誉。但吐迪艾则孜知道,有些很微妙的东西,是无法准确地传给下一代的。每一代间都在失传一些东西,尽管手把手地教,一双手终究无法把那种微妙的感觉传给另一双手。
④一把镰刀面对广阔田野中各种各样的人,都会不一样,因为每一只用镰刀的手不一样。打镰刀的人,也靠一双手,给千万只不一样的手打制如意家什。铁匠的每把镰刀,都针对他想到的某个人。从一块废铁烧红,落下第一锤,到打成成品,铁匠心中首先成形的是用这把镰刀的那个人。在飞溅的火星和叮叮当当的锤声里,那个人逐渐清晰,从远远的麦田中直起身,一步步走近。这时候铁匠手里的镰刀还是一弯扁铁,但已经有了雏形,像一个幼芽刚从土里长出来。铁匠知道它会长成怎样的一把大弯镰,铁匠的锤从那一刻起,变得干脆有力。
⑤不论什么情况,打镰刀的人都会将这把镰刀打好,挂在墙上等着,不管这个人来与不来,铁匠活儿不会放坏。它们在铁匠铺黑黑的墙壁上,挂到明年,挂到后年,有的一挂多年。有一回,吐迪的太爷掌锤时,给一个人打过一把歪把大弯镰。那人交了两块钱定金,便一去不回。直到太爷临终前,终于等来了这个人。铁匠每年都取下挂在墙上的镰刀敲打几下,每次都能看出镰刀的欠缺处:这个地方少打了两锤,那个地方敲偏了。手工活就是这样,永远都不能说完成,打成了还可打得更精细。随着人的手艺进步和对使用者的认识理解不同,一把镰刀可以永远地敲打下去。那些锤点,落在多少年前的锤点上。叮叮当当的锤声,在一条窄窄的胡同里流传,后一声仿佛前一声的回音,一声比一声响亮、悠远
⑥吐迪.艾则孜打镰刀时眼皮低垂,眯成细细弯镰的眼睛里,只有一把逐渐成形的镰刀。吐迪家的每把镰刀上,都留有自己的记痕。那些记痕留在不易磨损的镰刀臂弯处,像两排月牙儿,千年以来他们就这样传递记忆。那把千年前的镰刀,又被握在某个人手里,他用它割麦子、割草、芟树枝、削锨把儿和鞭杆百年来,就是这些永远不变的事情在磨损着一把又一把的镰刀。
⑦打镰刀的人把自己的年年月月打进黑铁里,铁块烧红、变冷、再烧红,锤子落下、挥起、再落下。那些从铁匠铺里,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镰刀,就像一弯过时的月亮,古老,却永不会沉落。这些看似简单、千年不变的手艺,也许一旦失传便永远地消失了,我们再不会找回它。
17.结合全文说出第③段中“微妙的东西”具体指什么?
18.读了第⑤段,你从铁匠身上看到了怎样的精神?
19.请品析文中第⑥段画线语句的妙处。
20.联系题目谈一谈如何看待传统手工艺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1—23题。(11分)
何
尊
①这是一件青铜尊。它造型凝重雄奇,纹饰严谨又富有变化。此刻,它被安置在国宝最高展台。
②三千年前的日落,在大地上映射出两个年轻人的身影。他们一个建立了一座至今依旧繁荣的都城,一个铸造了一件记载荣光跨越十几个朝代不朽的青铜器。他们的父辈曾经浴血并肩奋战,建立了新的王朝——周朝。
③这两个青年一个是周武王之子,刚刚继位五年的周成王姬诵,另一个是同宗的贵族何。虽然王朝新的领袖姬诵才十几岁,但已经在他四叔姬旦(一位令后世孔子都尊崇的儒学先驱)辅佐下开始励精图治,并依照父王姬发临终的遗愿,为保江山永固,在距离当时王城西安三百多公里以外的洛阳建立了新的都城,这些事迹使得同是年轻人的何热血沸腾,父亲的业绩得到一国之君的认可,自己又被新王看重,为此,他也要做一件热血的事情。在得到批准后,何铸造了一件青铜尊,在尊底有限的范围里最大限度地记载了父辈们和新王的功绩,以及新王对自己的告诫。
④考古学家在一百二十二字铭文里发现“宅兹中国”四个字的时候,无异于在方寸之间看到了埋藏了千年的谜底。这是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宅兹”是居住在这里的意思。在城邦的中心会树立旌旗,金文的“中”字由此而来;家园需要有护城河阻挡外来入侵,并在军队的护卫下才能得以安宁,因此金文的“国”字有兵戈守护。尊里的中国所指的是当时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新建的都城成周,是现在的洛阳一带。
⑤这些写给祖先的字迹,更像是写给数千年后十三亿中国人的信。
⑥三千年历史演进、朝代更替,“中国”一词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的含义,继而又被赋予了王朝统治正统性的意义。直到清末,中国一词被用作国名出现在官方正式文书当中。
⑦三千年过去,那对年轻的身影早已不在,太多故事也被黄土掩盖,但洛阳城繁华依旧。同样被黄土掩埋的青铜尊于1963年在陕西的一处土崖中被发现,后被命名为何尊。虽没有了最初夺目的光泽,但尊底的一百二十二字铭文却没有辜负它主人的期望,跨越三个千年,将祖先的丰功伟绩展现在后人眼前。
⑧中国,三千年前被镌刻于方寸之间,深埋于地下。三千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它命名,叫作:中国。
21.贵族何铸造这件青铜尊的目的是什么?
(3分)
22,何鼎铭文中的“中国”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4分)
23.请结合全文说说何尊为什么被称为国宝?
(4分)
(三)名著阅读(5分)
24.
(1)下列作者和作品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
老舍——《骆驼祥子》
B.吴承恩——《三国演义》
C.
蒲松龄——《资治通鉴》
D.巴金——《朝花夕拾》
(2)下列故事不是《西游记》中的一项是(
)(1分)
A.
诸葛亮出师北伐
B.
三打白骨精
C.真假美猴王
D.
大闹天宫
(3)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齐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而减少了我一部分罪过。可是结果是一回事,当年的事实又是一回事: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
①以上选段出自名著《
》,作者是
。(1分)
②理解画线句中加点词语“埋葬”的含义。(2分)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8分)
(一)综合性学习(8分)
25.
你所在的学校正在举办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书法赏鉴】同学们搜集到一幅书法作品,关于字体和字体特征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①正楷;②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结构严谨、字形定型
B.
①行楷;②形体自由、笔画简约、结构随意、字形灵动
C.
①正楷;②形体自由、笔画简约、结构随意、字形灵动
D.
①行楷;②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结构严谨、字形定型
(2)【活动二:文化探究】中国自古不乏自强不息风骨的作品,下列诗文名句中不能体现这种精神的一项是(
)(3分)
A.?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C.?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书愤》?其二)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3)【活动三:对联编撰】2020年的春天,面对新冠疫情的肆虐,无数医护工作者选择勇敢逆行。他们用坚实的背影,诠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体现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下面是一位同学创作的一副对联,歌颂逆行者们勇敢忘我的高尚品质和家国情怀。请你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词语。(2分)
上联:疫情袭华夏,
,至诚攻坚扬赤胆
下联:天使请长缨,为国为民,
显仁心
(二)写作(50分)
26.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题目:生命中的一朵浪花
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小仲马未成名前寄出的稿子总是碰壁。一天,大仲马对他说:“如果你在寄稿时,附言说你是大仲马的儿子会好多了。”小仲马却固执地说:“不,我不想站在你的肩膀上摘苹果,那样得来的果实没有味道!”后来,小仲马用别名寄出的《茶花女》出版后,获得法国文坛的一致好评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5)文中不得出现本人姓名以及学校名。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单元过关卷(6)参考答案
1.
寂寞开无主
2.
悠哉悠哉
3.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4.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5(1);(2)耽误(3)礁
6.
A【解析】A.正确;B.
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句中指的是菜不好吃,所以使用有误;C.
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D.身强体壮与形销骨立前后矛盾;因此选择A。
7.
①
分句间缺乏统一的话题来关联。②要么以“我”为话题,改为:“昨天半夜里,我被一阵敲门声惊醒,接着听到救护车的警报声。”要么以“声音”为话题,改为:“昨天半夜里,我先听到的是一阵敲门声,接着是救护车的警报声。”
8.(1)D【解析】图中文字不是楷书,故D错误。
(2)C【解析】“宁静致远”中“致”的意思是到达。A项极点;B项情趣;C项到达;D项含义为尽。“宁静致远”与“学以致用”中的“致”都表示结果,故选C。
9.
韩昌黎文集校注;退之
10.
(1)只,仅
(2)正确方法
11.
鞭打马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马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12.
没有眼光,才能平庸,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统治者。
13.
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是适应环境,发挥潜能。
14.
绿树浓荫
15.
描写的景物:落花、绿阴。万木葱茏,充满生机。
16.
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以及春天即将逝去的淡淡的忧伤之情。
17.【解析】(1)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掌握。对于铁匠来说,打铁的程序可以传授给儿女,但是在打铁过程中火候的大小,锤打力度等这些经验性的东西是没法用语言来准确表述的,也就无法直接传授给子女了。
答案:(1)指打铁时诸如火候大小、锤打力度等经验性的东西。
18.【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段落的理解掌握。根据第五段中的“直到大爷临终前,终于等到了这个人”可知铁匠的诚信守信。根据“手工活儿就是这样,永远都不能说完成,打成了还可打得更精细。”可知铁匠对自己活计的精益求精。
答案:看到了铁匠那种诚信守约,对自己的活计精益求精的精神。
19.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细读划线句可知,这句话把铁匠的眼睛比作弯镰,把记痕比作月牙儿,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前者表现了吐迪?艾则孜打铁时神情的专注。后者把眼前吐迪?艾则孜打铁的情景上升为传统手艺的传承,使主题得到了升华。
答案:使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写出了吐迪?艾则孜的神态(外貌),突出了他做活时的专注;把记痕比作月牙儿,记痕传递的是一种手艺和精神;作者巧妙地由实到虚,将眼前情景和铁艺传承历史联系起来,使主题得以升华,为我们带来更好体验和深刻感悟。
20.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启示。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是即可。作答本题时,围绕工匠精神,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我们应珍视并传承来表述。
答案: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打铁这类手艺日渐衰微甚至消失,题目“最后的铁匠”意即如此。在一种技艺中,融入的是自己和几代人的生命,铸就的是一种工匠精神,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这是我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当珍视、继承并发扬光大。
21.
【解析】阅读全文可知,答题区间在第三段,根据“在得到批准后,何铸造了一件青铜尊,在尊底有限的范围里最大限度地记载了父辈们和新王的功绩,以及新王对自己的告诫。
答案:记载父辈们建国的功绩,新王迁都的成就,以及新王对自己的告诫。
22.
【解析】阅读全文可知,答题区间在第四段,根据“尊里的‘中国’所指的是当时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
答案:中指的是城邦中心,国指的是家园需要保护。“中国”一词在何鼎铭文中指的是当时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
23.
【解析】本文主要从三方面介绍何尊,外形,历史由来以及价值作用。本题正式考察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梳理和筛选能力,从这三方面入手,就更较为清晰的明确答案要点。
答案:①造型凝重雄奇,纹饰严谨又富于变化,是艺术瑰宝;②记载了周朝祖先的丰功伟绩,历史悠久,是历史瑰宝;③何尊中关于“中国”的记载,传承更迭,文化底蕴丰厚,是文化瑰宝。
24.(1)A(2)A(3)①傅雷家书;傅雷②“埋葬”在这里指遮掩,傅雷先前的严厉要求虽然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每每回想起对孩子的伤害,总让自己愧炸。
25.(1)A(2)D【解析】此句写自中举后,酣畅淋漓地抒发了诗人的得意之情。(3)无私无畏;最美逆行。
26.作文
例文:
生命中的一朵小浪花
如果说生活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那么大海中的每一朵小浪花就是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而令我最难忘的则是其中的一朵小浪花。
我上学时,和同桌是一对好朋友,我也还有一个对我很好的朋友,我们仨都是互相的朋友。每到课间就会聚在一起,一起玩、一起讨论老师出的题目。一天我的同桌病了,就我一个人去看她问“你怎么了?”她笑着说:“没什么,小病而已,”其实我们彼此都在希望着另一个朋友的出现。正在此时,电话“叮铃铃”地响起来,我急忙跑过去拿起电话,只听那头说:“对不起,跟小心说一下,我要和妈妈去逛街,不能来了。”“哦!”我冷不丁地说。于是,我去向我的同桌解释了她没来得原因。同桌虽然那天没再说什么,但是从那天起,课间就多了争吵声。每次我听到的都是:“我生病了,你为什么不来看我?”“有事!”“有事就不来了?”……有一天,她们对我说:“你要和谁绝交?我不想和她待在一起。”我那天被突如其来的.追问给问傻了。我本来想劝阻的,但是这样的选择真的让我措手不及,所以我沉默了。第二天,我对她们说:“我们大家都是朋友,为什么就为那么点事情过不去呢?”她们听了,羞红了脸。我看见了,又接着说:“你们俩都有错。应该互相道歉吧!”她们的脸更加红了,红的像是柿子。她们不约而同地说:“对不起,我错了。”听了对方的道歉她们和好了。我重重地拍了拍她们的肩膀,乐呵呵地说:“别发呆了,我们一起去玩吧!”经过这件事情,我发觉我们的感情比以前更加牢固了。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也成了永远的朋友。这就是我生命中其中的一朵小浪花。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