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病句专题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习中我们要及时改正并发现问题。
B.?读了《匆匆》一文,使我认识到了时间的重要性。
C.?能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D.?老师耐心地纠正了我这次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量的课外阅读,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和写作水平。
B.?同学们都要树立起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习惯。
C.?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充满智慧的历史人物,晏子就是其中的一位。
D.?言行不一是一种极坏的行为。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不好的习惯。
B.?一个连教育都得不到尊重的民族是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C.?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不睡觉,都要守岁。
D.?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和心情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是否有理想和信念,是取得成功的关键。?????B.?我们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方法。
C.?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清明节、儿童节、中秋节。?????????D.?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因为我收罗了这么多东西,所以还缺少许多。
B.?被抛弃在一座可怕的荒岛上,没有重见天日的希望。
C.?尼尔斯认为找小狐仙讲和是最聪明的做法。
D.?他叙述讲述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爸爸虽然很胖,但是行动很麻利。
B.?因为他迟到了10分钟,但是他错过了这趟公交车。
C.?天边偶尔飘过淡淡的白云,犹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D.?我们每个同学在今天的考试中都要发扬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少先队员要发挥革命传统。????????????????????????????B.?冬天,寒风呼啸着拂面而来,吹得人瑟瑟发抖。
C.?听了这段报告,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D.?任何一切困难都不能吓倒有坚强意志的少先队员。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看了这部电视剧,我们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公园新设了由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
C.?我们要做到节约用水的好习惯。?????????????????????????D.?爸爸讲了许多雷锋动人的故事。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同学们坐在宽阔的阅览室里看书。?????????????????????????????????B.?商场里有各种各样种类繁多的玩具。
C.?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意浪费的行为,是可耻的。?????D.?我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
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每个学期,一个班级不超过至少轮到两次。
B.?我笨重的表演,把全场的老师和同学都逗乐了。
C.?老师真是个通情达理的好老师。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爱打篮球和足球。???????????????????????????????????????????B.?我的作业基本全部完成了。
C.?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郊游。??????????????????????D.?我们要认真改正并仔细检查作业中的错误。
1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人民建造和设计的。
B.?《延安,我把你追寻》的作者是祁念曾写的。
C.?通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使我深受启发,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D.?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
13.下面这段文字,其中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2018年10月24日,在浩瀚的大海上,雄伟壮阔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②驾
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的时间大约1小时左右。③港珠澳大桥的美丽、漂亮,世人有目
共睹,但它背后自强不息的故事,却广为人知。
A.?①句中“雄伟壮阔”改为“波澜壮阔”???????????????B.?②句中删去“大约”或“左右”
C.?③句中“漂亮”改为“壮观”?????????????????????????????D.?③中句“广为人知”改为“鲜为人知”
二、语言表达
14.修改病句。
(1)这是一个快乐、愉快、欢乐的班会。
(2)老师忽然渐渐放慢了进度。
(3)他穿了灰色上衣,一顶蓝帽子。
15.按要求写句子。
(1)“不会。”我只好照实说。(改为双重否定句)
(2)我戴上老虎皮和老虎头罩。(修改病句)
(3)我这个配角配不上他。老师没撤换我。(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16.根据要求写句子。
(1)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缩句)
(2)中国人想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要振兴中华。(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3)读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使我深受启发。(修改病句)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早在几千年前,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改为“被”字句)
(2)蔡伦把浆捞出来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加点的字造句)
(3)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修改病句)
(4)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很传神。(改为感叹)
18.按要求写句子。
(1)我把它调慢了,已经适合大约十岁左右孩子们的水平了。(修改病句)
(2)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修改病句)
(3)他的脑子里还在想着她爷爷的爷爷是个小孩子的时候。(缩句)
(4)刚刚读过的那些字仍然停留在原地。(缩句)
(5)清楚整洁的作业本上,打着一个个红勾(改为比喻句)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实现了? 中国人民?? 梦想?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遨游太空?? 的??? (把上面的词语组成通顺的语句)
(2)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缩句)
(3)只要我们都讲卫生,健康和疾病就有保证。(修改病句)
20.根据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改为陈述句)
(2)孤独寂寞的我在家里整整一天等待着妈妈带我出去。(缩句)
(3)我只好一声不吭地站在妈妈旁边看她洗衣服。(改为双重否定句)
(4)《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史铁生写的。(修改病句)
2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段时光不好挨。(改为反问句)
(2)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缩句)
(3)我好几次几乎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修改病句)
22.按要求写句子。
(1)老师忽然渐渐放慢了速度。(修改病句)
(2)狗狗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改写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3)荞麦地里还有两只蝈蝈在叫唤。(缩句)
(4)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成转述句)
(5)老汉凶得像只豹子。(仿写一句话)
23.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改病句)
(2)小鸟在枝头喳喳直叫。(改成拟人句)
(3)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改成陈述句)
(4)爸爸妈妈常严厉地斥责法布尔。? 爸爸妈妈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用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24.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张先生已等候在门口。(改变词序,句意不变。)
(2)信赖,往往制造出美丽的境界。(修改病句)
(3)繁花似锦的烟火在夜空中构成一幅美妙的图案。(缩句)
(4)我们姐弟几个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用带点的词写句子)
2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飞奔而来。(仿写比喻句)
(2)经过学习,大家普遍的觉悟提高了。(修改病句)
(3)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为反问句)
(4)太阳在外面照着,把豆荚晒得暖洋洋的。(改为被字句)
26.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便争论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自己的。(修改病句)
(2)这是一些可爱的小精灵。(改为感叹句)
27.按要求完成词、句练习。
(1)有在“有志者当效此生”这句话中,“有志者”的意思是________,“效”的意思是________,“此生”指________,“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________。
(2)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缩句)
(3)中国人想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中国人要振兴中华。
用关联词连接句子:________。
(4)读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使我深受启发。
(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5)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仿写句子)
(6)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变为“把”字句)
(7)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那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地方吗?为什么不能去呢?”(仿写句子,表示疑惑)
(8)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用划横线词语写句子)
(9)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
28.按要求写词语。
(1)高梁拔节。(扩句)
(2)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缩句)
(3)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改为陈述句)
(4)穿上新雨衣上学,我当然高兴了。(改为反问句)
(5)我打开一看,这是一件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修改病句)
29.按要求写句子。
(1)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改为转述句)
(2)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改为反问句)
(3)闰土回家去了。我还常常想念着闰土。(用关联词联成一句话)
(4)“六一”那天,我迈着轻快的步伐,兴奋的心情来到学校。(修改病句)
30.按要求写句子。
(1)瓢泼似的雨水淌在老汉那清瘦的脸上。(缩句)
(2)看了《英雄儿女》这部电影,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修改病句)
(3)山洪很大,从山谷中迅速地冲出来。(扩句)
(4)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
A:词序颠倒,把“改正”和“发现”互换。
B:缺主语,去掉“使”。
C:表意不明,两面对一面,删掉“能否。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2.【答案】 D
【解析】【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
A:缺主语,去掉“使”。
B: 词语搭配不当,把“树立”改成“养成”。
C:语义重复,删掉后一个“历史”。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3.【答案】 B
【解析】【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
A:不合逻辑,删掉“的人,”。
B:正确。
C:表意不明,删掉“不”。
D:表意不明,删掉“和心情了”。
故答案为:B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4.【答案】 D
【解析】【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
A:多对一,不合逻辑,删掉“是否”。
B:搭配不当,删掉“和方法”。
C:分类不当,删掉“儿童节”。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5.【答案】 C
【解析】【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成分残缺;前后矛盾;用词不当;词序颠倒;搭配不当;语义重复;不合逻辑;句式杂糅;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A:关联词语错用,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把“因为、所以”改为“尽管、还是”,即:尽管我收罗了这么多东西, 还是缺少(了)很多。。
B:缺主语,在句首加“鲁宾逊”,即:鲁宾逊被抛弃在一座可怕的荒岛上,没有重见天日的希望。
C:正确。
D:“叙述”、“讲述”语义重复,删掉其一即可。
故答案为:C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6.【答案】 A
【解析】【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成分残缺;前后矛盾;用词不当;词序颠倒;搭配不当;语义重复;不合逻辑;句式杂糅;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A:正确。
B: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分句前后是因果关系,把“但是”改为“所以”。
C:“偶尔飘过淡淡的白云”与“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前后矛盾。把“千万朵盛开的白莲”改为“像从别的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D:用词不当,把“发扬”改为“发挥”。
故答案为:A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7.【答案】 C
【解析】【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成分残缺;前后矛盾;用词不当;词序颠倒;搭配不当;语义重复;不合逻辑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
A:用词不当,把“发挥”改为“发扬”。
B:把“拂面”改为“扑面”。
C:正确
D:语义重复,“任何”、“一切”删掉其一。
故答案为:C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8.【答案】 A
【解析】【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成分残缺;前后矛盾;用词不当;词序颠倒;搭配不当;语义重复;不合逻辑;句式杂糅;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A:正确。
B:词序颠倒。“由两个英国援建的”改为“由英国援建的两个”。
C:病因是动宾搭配不当,把“做到”改成“养成”,“养成”。改为:我们要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D:词序颠倒。不能说许多雷锋,雷锋就一个。许多应形容故事 改为:爸爸讲了雷锋许多动人的故事
故答案为:A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9.【答案】 C
【解析】【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A用词不当,应把“宽阔”改为“宽敞”。B语义重复,应“各种各样”或“种类繁多"删除。D用词不当,应把”整整齐齐“改为”干干净净“。
故答案为:C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10.【答案】 C
【解析】【分析】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常见的病因有8种:A用词不当;B词语搭配不当;C用词重复;D词序颠倒;E用错关联词语;F句子的意思不完整;G前后矛盾;H不合逻辑。
?A:“不超过”和“至少”重复,可以去掉“不超过”。可改为:每个学期,一个班级至少轮到两次。
?B:“笨重”和“表演”搭配不当,可改为:我笨拙的表演,把全场的老师和同学都逗乐了。
?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
11.【答案】 C
【解析】【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成分残缺;前后矛盾;用词不当;词序颠倒;搭配不当;语义重复;不合逻辑;句式杂糅;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A:搭配不当,在“足球”前加“踢”。B:前后矛盾,删掉“基本”。C:正确D:词序颠倒,把“认真改正”和“仔细检查”互换。
故答案为:C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12.【答案】 D
【解析】【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A词序颠倒,应该是“设计和建造的”。B语义重复,应去掉“写的”。C应去掉“使”。
故答案为:D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13.【答案】 A
【解析】【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A ①句中“雄伟壮阔”不能改为“波澜壮阔” ;雄伟壮阔:气势磅礴、宏伟壮观。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 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二、语言表达
14.【答案】 (1)这是一个快乐的班会。
(2)老师渐渐放慢了进度。
(3)他穿了灰色上衣,戴一顶蓝帽子。
【解析】
15.【答案】 (1)“不会。”我不得不照实说。
(2)我套上老虎皮,戴上老虎头罩。
(3)虽然我这个配角配不上他,但是老师没撤换我。
【解析】【分析】
(1)、把肯定句改为否定句非常简单,直接在表示肯定的词语前加否定词即可。如果说肯定句是数学中的正数,否定句是负数,那么双重否定句就是“负负相乘得正”,双 重否定句不仅可以表达肯定的意思,而且,其肯定的语气较原来更加强烈,“不得不”、“怎能不”、“非不”、“不能不”等。
(2)、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此题搭配不当,应为“套上老虎皮,戴上老虎头罩”。
(3)、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故用“虽然……但是……”。
故答案为:
(1)、“不会。”我不得不照实说。
(2)、我套上老虎皮,戴上老虎头罩。
(3)、虽然我这个配角配不上他,但是老师没撤换我。
【点评】
(1)、句式的变换只要根据各种句式的结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变换后语句通顺,符合要求即可。
(2)、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3)、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16.【答案】 (1)话语博得了喝彩。
(2)中国人如果想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
(3)读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我深受启发。
【解析】【分析】(1)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去掉修饰词,句子主语是“话语”,动词是“博得了”,所以缩句为“话语博得了喝彩。”
(2)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题干中,前后两句是条件关系,所以要用”如果……就……“。写完后,要通读句子,看句子是否通顺。
(3)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题干句子句式杂糅,有两种改法:①读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我深受启发。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使我深受启发。。
故答案为:(1)话语博得了喝彩。
(2)中国人如果想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
(3)读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我深受启发。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掌握方法,注意动词后面的“着、了”也要保留。
(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3)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17.【答案】 (1)早在几千年前,文字被人们写在竹片和木片上。
(2)我的作业本既干净又整洁。
(3)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4)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多么传神啊!
【解析】【分析】(1)考查把字句改被字句。把“人们”与“文字”前后调换,把“把”改成“被”。即成为“被字句”。
(2)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如:“既……又”表示并列关系。秋天既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又是一个凉爽的季节。
(3)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语义重复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此题表意不明,在句尾加“之一”
(4)将陈述句改写感叹句的方法: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啦”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
此题把“很”改“多么”,感叹词句尾加“啊”。将句号改为感叹号。
故答案为:(1)早在几千年前,文字被人们写在竹片和木片上。
(2)我的作业本既干净又整洁。
(3)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4)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多么传神啊!
【点评】(1)掌握把字句改被字句的方法,平时注意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做到表意正确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3)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4)掌握陈述句改写感叹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18.【答案】 (1)我把它调慢了,已经适合十岁左右孩子们的水平了。
(2)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3)脑子里想着时候。
(4)字停留。
(5)清楚整洁的作业本上,打着一个个笑脸般的红勾。
【解析】【分析】(1)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语义重复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大约”和“左右”语义重复,删掉其一。
(2)搭配不当,在“学习态度”前加“端正”。
(3)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删掉“他的、还在、她爷爷的爷爷是个小孩子的”这些修饰限制的成分。
(4)删掉“刚刚、读过的、那些、仍然、在原地”这些修饰限制的成分。
(5)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把“一个个红勾”比作“一个个笑脸”。
故答案为:(1)我把它调慢了,已经适合十岁左右孩子们的水平了。
(2)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3)脑子里想着时候。
(4)字停留。
(5)清楚整洁的作业本上,打着一个个笑脸般的红勾。
【点评】(1)、(2)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3)、(4)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5)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
19.【答案】 (1)中国人民实现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的梦想。
(2)波义耳走去。
(3)只要我们都讲卫生,健康就有保证。
【解析】【分析】(1)句子是由词或词组组成。在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有一定的组合关系,比如:谁是什么。谁怎么样。谁干什么。要把句子说通顺,合情理。
(2)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删掉“英国、著名、化学家、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这些修饰限制的成分。
(3)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成分残缺;前后矛盾;用词不当;词序颠倒;搭配不当;语义重复;不合逻辑;句式杂糅;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健康和疾病矛盾,所以去掉疾病。
故答案为:(1)中国人民实现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的梦想。
(2)波义耳走去。
(3)只要我们都讲卫生,健康就有保证。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连词组句的能力,要把句子说通顺,合情理。平时注意多读,多练。
(2)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3)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20.【答案】 (1)走吧,您说了买菜回来就走的。
(2)我等待着妈妈带我出去。
(3)我不得不一声不吭地站在妈妈旁边看她洗衣服。
(4)《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史铁生。
【解析】【分析】(1)考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①问号改为句号;②删掉疑问词“吗”;③否定“不是说”改为肯定“说了”。
(2)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删掉“孤独寂寞的、在家里、整整一天”这些修饰限制的成分。
(3)考查陈述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把“只好”改成“不得不”。
(4)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成分残缺;前后矛盾;用词不当;词序颠倒;搭配不当;语义重复;不合逻辑;句式杂糅;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句式杂糅,删掉“的作者”或“写的”。
故答案为:(1)走吧,您说了买菜回来就走的。
(2)我等待着妈妈带我出去。
(3)我不得不一声不吭地站在妈妈旁边看她洗衣服。
(4)《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史铁生。
【点评】(1)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2)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3)陈述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①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②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ě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③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④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4)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21.【答案】 (1)这段时光难道好挨吗?
(2)我翻看画报。
(3)我好几次差点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解析】【分析】(1)考查陈述句变为反问句的方法。反问句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也就是明知故问。此题①删掉否定词“不”,在“好挨”前后分别加“难道……吗”,③句号改问号。
(2)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删掉“坐在草丛里、一本”这些修饰限制的成分。
(3)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语义重复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此题语义重复,删掉“几乎”。
故答案为:(1)这段时光难道好挨吗?
(2)我翻看画报。
(3)我好几次差点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点评】(1)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2)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3)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22.【答案】 (1)老师渐渐放慢了速度。?
(2)狗狗就是这样地把土地翻着。土地就是这样地被狗狗翻着。
(3)蝈蝈在叫唤。
(4)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他那儿报名。
(5)妈妈累得直喘气。
【解析】【分析】(1)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此题前后矛盾,删掉“忽然”。(2)将陈述句改成把字句,把字句是用介词“把”构成的表示主动意义的句子,因此句子中要含有“把”这个字,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把乙怎么样。根据“甲把乙怎么样”的句式,解答此题即可。“陈述句”改“被字句”的方法是:A读句子,找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并在词下面加上点。B在句子开头上加一个“被”字。C把动作词后面的全部移到“被”字的前面。(3)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4)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5)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老师渐渐放慢了速度。(2)狗狗就是这样地把土地翻着。土地就是这样地被狗狗翻着。(3)蝈蝈在叫唤。(4)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他那儿报名。(5)妈妈累得直喘气。
【点评】(1)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2)掌握陈述句改写成把字句、被字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3)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4)掌握引述句改转述句的方法。平时多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言之有理即可。
?
23.【答案】 (1)
(2)小鸟悠闲地站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3)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要害更多的人。
(4)虽然爸爸妈妈常严厉地斥责法布尔,但是他们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
【解析】【分析】(1)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成分残缺;②前后矛盾;③用词不当;④词序颠倒;⑤搭配不当。此题前后矛盾,删掉“世界上没有的”。
(2)此题意在明白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把“小鸟”当做人来写,可以说小鸟“唱歌”。
(3)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①删掉疑问词“吗”②把“不是”改“是”。③问号改为句号。
(4)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这句话前一个分句说了一个意思,后一个分句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来,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的意思,和前一个分句完全相反或相对。应该用“虽然……但是……”
故答案为:(1)
(2)小鸟悠闲地站在枝头欢快地歌唱。(3)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要害更多的人。 (4)虽然爸爸妈妈常严厉地斥责法布尔,但是他们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
【点评】(1)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4.【答案】 (1)张先生已在门口等候。
(2)信赖,往往创造出美丽的境界。
(3)烟火构成图案。
(4)他没有好好复习,结果居然考了好成绩。
【解析】【分析】(1)根据原有句子成分,特点,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改变词语顺序。(2)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此题用词不当,把“制造”改“创造”。(3)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4)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故答案为:(1)张先生已在门口等候。(2)信赖,往往创造出美丽的境界。 (3)烟火构成图案。(4)他没有好好复习,结果居然考了好成绩。
【点评】(1)改变词语顺序,使句意不变,一定要理解句意。(2)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3)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4)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意正确,说话完整。
25.【答案】 (1)狂风猛烈,犹如一把把刀割着人们的脸。
(2)经过学习,大家的觉悟普遍提高了。
(3)难道不是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吗?
(4)太阳在外面照着,豆荚被晒得暖洋洋的。
【解析】【分析】(1)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2)语序颠倒,把“普遍的”和“觉悟”互换。(3)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4)把字句改被字句原则是把"把字句"中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被字句,把“把”改成“被”。即成为“被字句”。
故答案为:(1)狂风猛烈,犹如一把把刀割着人们的脸。 (2)经过学习,大家的觉悟普遍提高了。 (3)难道不是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吗? (4)太阳在外面照着,豆荚被晒得暖洋洋的。
【点评】(1)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2)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3)掌握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4)掌握把字句改被字句的方法,平时注意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6.【答案】 (1)改“争论”为“争执”。
(2)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啊!
【解析】【分析】(1)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此题用词不当,把“争论”为“争执”。(2)将陈述句改写感叹句的方法: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啦”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
故答案为:(1)改“争论”为“争执”。 (2)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啊!
【点评】(1)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2)掌握陈述句改写感叹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7.【答案】 (1)指有志向的人;效仿、学习的意思;周恩来;有志向的人就应该向周恩来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话语博得了喝彩。
(3)中国人如果想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
(4)读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我深受启发。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使我深受启发。
(5)获得本次“文明之星”称号的是谁呢?她就是小莹。
(6)洋人的汽车把这个妇女的亲人轧死了。
(7)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不能和班长一样考那么好呢?
(8)你把我的书弄脏了,不但不道歉,反而出言不逊,你这样做对吗?
(9)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都不敢怎么样。
【解析】【分析】(1)“有志者当效此生”出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理解此句应结合语境,当时中华不振,我们总是被帝国主义列强欺负。受到委屈都没人管。中国人不敢帮助中国人。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家里,生活很困难,而洋人却过得很好,还欺负人。中华不振深深刺痛了周恩来的心,所以周恩来才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从此周恩来更加努力学习。所以校长说了“有志者当效此生”这句话。“有志者当效此生”这句话中,“有志者”的意思是指有志向的人,“效”的意思是效仿、学习的意思,“此生”指周恩来,“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有志向的人就应该向周恩来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删掉“周恩来、铿锵有力的、魏校长的”这些修饰限制的成分。
(3)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故选“如果……就……”;
(4)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成分残缺;前后矛盾;用词不当;词序颠倒;搭配不当;语义重复;不合逻辑;句式杂糅;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此句缺主语,删掉“读了”或“使”。
(5)例句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回答,是设问句。此题就是要求仿写一个设问句。 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6)“被”字句改“把”字句原则是把“被字句”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把字句”。把“被”改成“把”。即成为“把字句”。此题把“这个女人的亲人”和“洋人的汽车”互换,把“被”改成“把”即可。
(7)例句问句,此题就是要求仿写一个设问句。 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8)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例句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用关联词语造句。“不但……反而……”是递进关系。
(9)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此题肯定“敢”改为否定“都不敢”。问号改为句号。即: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都不敢怎么样。
故答案为:(1)1、指有志向的人 2、效仿、学习的意思 3、周恩来 4、有志向的人就应该向周恩来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话语博得了喝彩。
(3)中国人如果想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
(4)读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我深受启发。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使我深受启发。
(5)获得本次“文明之星”称号的是谁呢?她就是小莹。
(6)洋人的汽车把这个妇女的亲人轧死了。
(7)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不能和班长一样考那么好呢?
(8)你把我的书弄脏了,不但不道歉,反而出言不逊,你这样做对吗?
(9)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都不敢怎么样。
【点评】(1)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2)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3)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4)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5)考查学生对设问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6)掌握被字句改把字句的方法,平时注意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7)考查学生对疑问句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8)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用关联词语造句,使句子连贯。
(9)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8.【答案】 (1)满地的红高梁在不断地拔节。
(2)夏天是季节。
(3)你向窗外看一眼。
(4)穿上新雨衣上学,我怎么有不高兴呢?
(5)
我打开一看,这是一件透明的新雨衣。
【解析】【分析】(1)考查学生扩写的能力。扩写句子时,在原句中加上修饰语,使句子更为具体形象,充实丰满即可。如:(满地的)(红)高梁(在不断地)拔节。
(2)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删掉“万物生长的”这些修饰限制的成分。
(3)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么……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此题①问号改为句号②删掉疑问词“怎么…吗?”③否定“不向”改为肯定“向”。
(4)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5)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成分残缺;前后矛盾;用词不当;词序颠倒;搭配不当;语义重复;不合逻辑;句式杂糅;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词序颠倒,把“一件”放在“绿色的”之前。
故答案为:(1)满地的红高梁在不断地拔节。
(2)夏天是季节。
(3)你向窗外看一眼。
(4)穿上新雨衣上学,我怎么有不高兴呢?
(5)我打开一看,这是一件透明的雨衣。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扩句的方法,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使句子具体,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3)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掌握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29.【答案】 (1)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他的记性好。
(2)把名字刻人石头的,难道名字不会比尸首烂得更早?
(3)虽然闰土回家去了,但是我还常常想念闰土。
(4)“六一”那天,我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学校。
【解析】【分析】(1)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改逗号,引号去掉。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此题①冒号改逗号,引号去掉。②“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
(2)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3)
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故选“虽然……但是……”。
(4)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成分残缺;前后矛盾;用词不当;词序颠倒;搭配不当;语义重复;不合逻辑;句式杂糅;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此题搭配不当,删掉“兴奋的心情”。
故答案为:(1)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他的记性好。
(2)把名字刻人石头的,难道名字不会比尸首烂得更早?
(3)虽然闰土回家去了,但是我还常常想念闰土。
(4)“六一”那天,我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学校。
【点评】(1)掌握引述句改转述句的方法。注意标点和人称,平时多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掌握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4)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30.【答案】 (1)雨水淌在脸上。
(2)看了《英雄儿女》这部电影,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3)山洪很大,像脱缰的野马从山谷中迅速地冲了出来。
(4)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他这儿报名。
【解析】【分析】(1)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删掉“瓢泼似的、老汉那清瘦的”这些修饰限制的成分。
(2)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成分残缺;前后矛盾;用词不当;词序颠倒;搭配不当;语义重复;不合逻辑;句式杂糅;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此题缺主语,删掉“使”。
(3)考查学生扩写的能力。扩写句子时,在原句中加上修饰语,使句子更为具体形象,充实丰满即可。如:山洪很大,(像脱缰的野马)从山谷中迅速地冲了出来。
(4)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此题①冒号要改为逗号。②删掉引号。③把“我”改“他”。
故答案为:(1)雨水淌在脸上。
(2)看了《英雄儿女》这部电影,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3)山洪很大,像脱缰的野马从山谷中迅速地冲了出来。
(4)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他这儿报名。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2)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扩句的方法,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使句子具体,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掌握引述句改转述句的方法。注意标点和人称,平时多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