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课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课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1 22:0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课练——10青山处处埋忠骨
一、根据拼音写字词。
1.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给毛主席?qiān?zì(
)。
2.毛泽东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duàn?liàn(
)。
3.诗中的每一句话,都表达出他对故土的深深juàn(
)恋。
4.写字台上放着由司令员péng(
)德怀nǐ(
)定的电报。
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冒:①向外透,往上升;②不顾恶劣的环境或危险;③不加小心,鲁莽、冲撞;④用假的充当真的,假托。
1.傍晚,农家小院冒着缕缕炊烟。(
)
2.今天我不应冒犯爷爷。(
)
3.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
)
4.这个人想冒名顶替。(
)
选词填空。
逝世
牺牲
殉职
1.在这次抗洪救灾中他以身(
)了。
2.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
)的。
3.老人昨夜(
)了,噩耗传来,家人十分悲痛。
四、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反问句,是的打“√”,不是的打“×”。
1.他为什么要躲躲藏藏呢?(
)
2.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
)
3.战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
)
4.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
五、按要求写句子。
1.地下党的同志们把孩子送到他身边。(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裏尸还。”这里的“忠骨”指___________________,
称之为“忠骨”是因为他是为革命牺牲的。“马革尸”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长子在战争中光荣牺牲,毛泽东听到这个噩耗后_______
的心情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_______的情感,_______的胸怀。
七、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主席,志愿军司令部来电请示中央军委,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秘书凑近毛主席,轻声说,“朝鲜方面向主席表示慰问,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春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紫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内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朝鲜方面对安葬毛岸英遗体的意见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最后的决定是什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的写作目的是(
)
A.说明毛泽东是个爱儿子的好父亲。
B.说明毛泽东是为朝鲜人民着想的国际主义战士。
C.说明毛泽东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
D.说明毛泽东具有为革命事业献出一切的伟大胸怀。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毛泽东和杨开慧是1920年在北京婚的。
自结婚以来,毛泽东和杨开慧可以说是形影不离。其间也有过短时的分高,但很快又聚到一起。但这次却不同了,毛泽东深知兵凶战危的道理,再说依目前的敌我力量对比看,以后的斗争必然是异常曲折、复杂、激烈。此一走,还能否和杨开慧再见上面,实在是一件很难预料的事。毛泽东一想至此,心里非常难过,只有强忍悲痛安慰杨开慧:“霞,你肩上的担子也很重,要保重身体。”
二人面临生离死别,有说不尽的情话。眼看鸡叫三遍了,毛泽东拿起雨伞说:“霞,我得走了。”杨开慧开门先看看外面,见无异常动静,才招呼毛泽东出了屋。杨开慧把毛泽东送到杨家下屋的后山,毛泽东止住她:“霞,你回去吧。”杨开慧止住步,眼看着毛泽东进了松林,看不见了,オ回到屋里来。二人万没想到,此一别却成永诀。
1931年春,毛泽东在指挥红军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后,立即采取对策,领导红军跳出外线,开始了打破国民党蒋介石的第二次“围剿”的战斗。当部队行进到闽西的一个小镇时,毛泽东从一张小报上看到了一则令他悲痛欲绝的消息“共党匪首毛泽东之妻杨开慧昨日在长沙被处决。”
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后,毛泽东一直感到非常痛苦和内疚。但是,当时正处在第二次反“围剿”的关健时刻,作为一个历史巨人,他暂时把自己心中的痛苦搁在一边,全身心投到指挥第二次反“围剿”的斗争中。
不久,第二次反“围剿”取得伟大胜利,红军也回到驻地休整。只有到这时,毛泽东才再次想起了自己的爱妻。他要警卫员找来笔墨,给杨开慧的堂弟杨开明写了一封信,对杨开慧的死表示无限的怀念和追思,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并在一张纸上为杨开慧写了碑文:“毛母杨开慧墓。男岸英、岸青、岸龙刻。民国十九年冬立。”
1.为什么毛泽东把自己心中的痛苦搁到一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题“开慧之死,百身莫赎”,是从何而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表现了毛泽东的什么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碑文结尾,这样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签字2.锻炼3.眷4.彭

二、1.①2.③3.②4.④
三、1.殉职2.牺牲3.逝世
四、1.×2.√3.×4.√
五、1.孩子被地下党的同志们送到他身边
2.毛泽东吸着烟。
3.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
六、1.毛岸英烈士的遗体用战马的皮将尸体包裹起来战士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
2.极度痛苦
毛岸英的遗体是否归葬
常人
伟人
七、1.葬在朝鲜。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
2.把岸英安葬在朝鲜。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不能因为岸英是国家主席的儿子,就要搞特殊;岸英是毛泽东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3.D
八、1.因为当时正处在第二次反“围剿”的关键时刻,作为个历史巨人,他只能暂时把自己心中的痛苦搁在边,全身心地投到指挥第二次反“围剿”的斗争中。
2.是从毛泽东给杨开慧的堂弟杨开明写的一封信中而来的。
3.亲人为革命牺牲,毛泽东以革命事业大局为重,把革命事业看得高于一切。
4.这样结尾既照应了文章标题,又表达了毛泽东对爱妻牺牲的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