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巩固】
2NO+ O2 = 2NO2
3NO2+ H2O = 2HNO3 +NO
三、环境污染与防治
一、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
二、氮氧化物的性质
1.硝酸型酸雨
2.光化学烟雾
3.臭氧层破坏
NH3
N2
NO
NO2
HNO3
专题7 氮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重要的含氮化合物
氨气 铵盐
化学
1
资料2:1800年未使用化肥每公顷耕地生产0.73吨粮食,1978年开始使用化肥每公顷耕地生产4.63吨粮食。
从0.73到4.63,产生这么大的飞跃的原因是什么呢?
资料1:
(NH4)2SO4
NH4NO3
NH4HCO3
NH4Cl
CO(NH2)2
常 见 氮 肥
都来源于NH3
一、氮肥的基础——氨的工业制法
N2 + 3H2 2NH3
催化剂
高温、高压
弗里茨·哈泊
二、氨气的性质
1、氨气的物理性质:
(1)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极易溶于水(1:700),水溶液叫“氨水”;
(3)氨沸点-33.34℃,易液化→“液氨”,常作致冷剂。
【操作】在干燥的烧瓶内充满氨气,塞上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少量水)的胶塞。组装实验装置。
①挤压胶头滴管,
②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观察现象。
形成红色喷泉,溶液几乎充满烧瓶
【实验结论】氨气的溶解性极大
氨气水溶液呈碱性
【实验现象】
实验1
大部分NH3与水结合成 NH3·H2O:
所以氨水显 。
弱碱性
(1) NH3与水的反应
2、NH3的化学性质
NH3+H2O NH3·H2O(一水合氨)(不稳定)
NH3·H2O可以小部分电离成NH4+和OH-。
NH3·H2O NH4++OH-
1.在做NH3的喷泉实验时,发现水上喷无力,喷泉结束后,溶液仅占烧瓶少量体积,你认为造成实验不理想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①收集的NH3不纯净 ②烧瓶不干燥或气体未干燥
③装置漏气
喷泉实验探究问题
2.有一位粗心的老师组装好实验仪器后发现橡皮塞上没有胶头滴管(如图),该装置能否进行喷泉实验,如果你认为可以,该如何操作?
喷泉实验探究问题
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氨水可作氮肥,
氨水作为氮肥的缺点是什么?
农业上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思考: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产生白烟
氨水具有挥发性,与挥发性酸反应产生白烟
NH3+HCl = NH4Cl
2NH3+H2SO4 = (NH4)2SO4
NH3+HNO3 = NH4NO3
NH3+CO2 +H2O= NH4HCO3
——氮肥的制备(铵盐)
故常将氨气与酸反应制备各种固态铵态氮肥加以使用。
实验3
操作:使两根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不要接触)
(2)氨与酸的反应
(3)氨具有还原性
氨催化氧化制硝酸
4NH3+5O2 4NO+6H2O
催化剂
△
讨论:1、少量的 NH3 与足量的 Cl2 反应的产物是什么?
2NH3 + 3Cl2 = N2 + 6HCl(少量的NH3)
2、过量的NH3与少量的Cl2反应的产物又是什么?
8NH3 + 3Cl2 = N2 + 6NH4Cl(过量的NH3)
(1)氮肥
3.氨的用途:
(3)化工原料:
(2)致冷剂
无机:生产硝酸、铵盐和纯碱等
有机:合成纤维、塑料、染料和尿素等
讨论:氨气如何检验?
1、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试纸变蓝
2、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
产生白烟
思考1:下列物质能用来干燥NH3的是( )
A、浓硫酸
B、五氧化二磷固体
C、氯化钙固体
D、碱石灰
D
注意:无水CaCl2不能干燥NH3(形成CaCl2· 8NH3)
思考2:通过氨气的喷泉实验得到启发,我们该如何设计一个CO2的喷泉实验。
NaOH溶液与 Cl2/SO2
水与SO2/HCl/NH3
NaOH溶液与CO2
题1、利用右图装置
下列组合能形成明显喷泉
并充满烧瓶的是( )
A干燥气体
B 液体
A
NO2
水
B
CO2
4 mol/L NaOH 溶液
C
Cl2
饱和食盐水
D
NH3
1mol/L HCl溶液
A
B液体
BD
题2、如何分离NaCl晶体和NH4Cl晶体?
N2+3H2 2NH3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O + O2 = 2NO2
3NO2 +H2O = 2HNO3 +NO
0
-3
+2
+4
+5
N2
NH3
NO
NO2
HNO3
H2
H2O
O2
O2
4NH3+5O2 4NO+6H2O
催化剂
△
写出工业制硝酸的流程:
氨氧化法制硝酸
根据4NH3+5O2 4NO+6H2O
催化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