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辽西育明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锦州市辽西育明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4-11 06:5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辽西育明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地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I卷和II卷两部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按要求填写信息,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专生需将答案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I卷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城,II卷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相对应的位里。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同学用实验模拟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现象:甲同学打开伞,抬头面视伞面内侧,顺时针转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程。据此完成1--2题。
1.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 )
A.先偏右后偏左 B.先偏左后偏右 C.向右偏转 D.向左偏转
2.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
①未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现象 ②未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
③未模拟出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 ④伞面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9年10月1日上午10时,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盛大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阅兵活动时长约为80分钟,首次亮相的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最后登场。下图示意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接受检阅。读图,完成3-5题。
3.阅兵期间( )
A.巴黎(东一区)夜色深沉 B.悉尼(东十区)夕阳西下
C.里约热内卢(西三区)旭日初升 D.纽约(西五区)艳阳高照
4.该日,北京比洛杉矶(34°03'N,118°15' W)( )
A自转角度速度快 B.黑夜时间短 C.正午太阳高度大 D.日出时间晚
5.图中导弹运载车辆的前进方向应为( )
A.北方 B.南方 C.西方 D.东方
大连金石滩地质公园的地层主要由石灰岩和页岩组成,这里海岸奇石林立,岩石形态千奇百怪。图中为某游客拍摄的金石滩地貌景观图片。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6一7题。
图甲 图乙
6.该景点的岩石属于图乙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7.图示景观的形成过程是( )
A.沉积作用一地壳抬升一海浪侵蚀 B.岩浆喷发一地壳抬升一海浪侵蚀
C.沉积作用一地壳抬升一流水侵蚀 D.岩浆喷发一地壳抬升一流水侵蚀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 )
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 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
c.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 D.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
9.图中区域( )
A.a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水条件 B.b处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
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D.d区的石灰岩形成咯斯特地貌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 )
A.甲地山高谷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陡峻峡谷 B.乙地地势低平,风力沉积作用形成深厚土层
C.丙地河水湍急,侵蚀作用使瀑布向下游移动 D.丁地河网密布,流水沉积作用强形成冲积扇
11.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 )
A.库区上游河段的含沙量减小 B.大坝下游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C.黄河中游的流域面积会增大 D.黄河入海年径流总量会增加
图1示意北半球部分地区某一时刻地面天气系统图(单位:百帕),图2示意某天气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12--14题。
图1 图2
12.图1中甲、乙、丙、丁四条线,能形成图2中所示锋面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3.图2中锋面过境时,戊地天气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A.常出现连续性降水或雾 B.常出现晴朗天气,万里无云
C.常出现雨雪天气,气压降低 D.常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14.图1中丁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正确的是( )
下图为沿20°E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和某季节的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5-17题。
15.该经线附近的地形特征是( )
A.以高原、盆地为主 B.山高谷深,崎岖不平
C.东西高,中部低 D.北部多火山、地震
16.甲、乙、丙三地中( )
A.甲和乙都为热带草原气候 B.乙和丙都是热带沙漠气候
C.乙和丙都是热带草原气候 D.甲为地中海气候,丙为热带沙漠气候
17.此季节( )
A.甲地高温少雨 B.乙地草木枯黄 C.丙地森林茂盛 D.丁海区台风频繁
金砖国家(BRICS),引用了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中国(China)、和南非(South Africa)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语单词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国家”。自金砖国家合作以来,金砖国家领导人已实现十二次会晤。当前,“金砖国家”已经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一块闪亮招牌,是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治理、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力量。读图,回答18-19题。
18.关于金砖国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俄罗斯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B.印度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化水平高
C.南非农业机械化程度低,专业化较高 D.巴西从甘蔗、大豆、油棕榈等作物中提炼燃料
19.假如有一艘游轮于6~8月,沿图中航线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发,途径汕头、马六甲海峡、印度金奈、南非开普敦,巴西福塔莱萨。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描述可信的是( )
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C.经开普敦时,气候炎热干燥 D.到达巴西福塔莱萨时,草地枯黄
读三种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完成20--21题。
20.甲代表的水体是( )
A.地下水 B.冰川融水 C.雨水 D.海水
21.鄱阳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由此导致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
A.a变大 B.b变稳定 C.a在丰水期变小 D.b在枯水期变大
读“洋流模拟实验(北半球)示意图”,完成22--24题。
22.该实验中,茶叶的运动轨迹模拟的洋流分布规律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3.图中,甲洋流的性质及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
A.暖流,降温增湿 B.暖流,增温增湿 C.寒流,增温减湿 D.寒流,降温减湿
24.由于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渔场最可能位于( )
A.a附近 B.b附近 C.c附近 D.d附近
读下图,完成25--26题。
25.“海一气”的物质与能量交换不包括( )
A.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 B.海洋是地球上太阳能的重要存储器
C.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 D.海底板块的扩张和碰撞
26.下列海域“海一气”物质与能量交换最突出的是( )
A.波罗的海 B.加勒比海 C.渤海 D.红海
下图是“某地区地理环境要素联系示意图”,据此完成27-28题。
27.图中①——④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A.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B.粮食产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
C.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
D.洪涝灾害加剧、调蓄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28.围湖造田使该地生态环境恶化,体现了( )
A.自然环境的生产功能 B.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点
C.自然环境的稳定功能 D.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特点
下图为“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理论上的对应关系图”。读图,完成29--30题。
29.与图中④甲所代表的自然景观类型分布相一致的地区是( )
A.我国华北地区 B.巴西高原地区 C.西伯利亚地区 D.我国江南丘陵地区
30.下列诗词最能体现①~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才从塞北踏雪来,又向江南看杏花
C.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D.夏秋天水一色,冬春草洲无边.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读下面三幅图,其中图1和图2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完成下列问题。(8分)
图1 图2 图3
(1)图1所示节气为北半球的________,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A、B、D三点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________,这时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与图3所示a、b、c三条曲线中的________曲线相符(填字母)。(4分)
(2)图1中BAC线为晨昏线中的________线(填晨或昏);此时锦州市某中学教室内时钟显示的时间为________。(2分)
(3)当地球由图2中③位置向④位置移动期间,锦州市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________,地球的公转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2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 分)
材料一 由于全球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如厄尔尼诺、拉尼娜、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对全球造成巨大的损失。
材料二 厄尔尼诺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其基本特征是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而赤道太平洋西部海域水温下降。结果造成一些地区干旱,一些地区暴风骤雨。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
材料三 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信风的减弱相联系,而拉尼娜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
(1)下图为赤道太平洋上空甲、乙两种大气环流形式图,属于厄尔尼诺年份的是________图。(2分)
甲 乙
(2)在“拉尼娜”盛期,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发生台风的次数将增多还是减少?请联系影响我国台风的发源地简要加以分析。(6分)
3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 分)
材料 1534年,组芬兰渔场由西欧航海家寻找西北航道时意外发现。异常丰富的渔业产量为纽芬兰渔场赢得了“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美名,纽芬兰数量惊人的鳕鱼供应不仅解决了欧洲人的温饱问题,还为欧洲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强悍的海员。但在几个世纪的肆意捕捞之后,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型机械化拖网渔船开始在渔场作业后,纽芬兰渔场渐渐消亡,九十年代之后已不可见。现今纽芬兰渔场已成为历史,但中国各版本地理教科书中,仍将其标明为世界著名渔场之一。
材料二 下图为纽芬兰渔场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1)分析纽芬兰渔场曾经有“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现象的原因。(6分)
(2)描述圣劳伦斯河的水文特征并说明成因。(6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阿特拉斯造山带位于阿尔及利亚北部,地中海与撒哈拉地台之间,从北向南可以划分为5个构造带:内带、泰勒隆起带、前渊带、大高原和撒哈拉阿特拉斯构造带。新生代时期构造带的地质变化促使阿特拉斯山脉形成,隆起的阿特拉斯山脉像一道绿色的屏障,使山脉东南和西北两侧形成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图1为阿尔及利亚北部阿特拉斯造山带构造分带图,图2为沿AB线的阿特拉斯造山带构造演化剖面图。
(1)简述阿特拉斯造山带形成的地质过程。(6分)
(2)说明阿特拉斯山脉隆起对其东南和西北两侧自然环境差异的影响。(6分)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C
A
D
C
B
A
D
D
A
B
C
D
A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D
B
A
C
C
D
B
D
B
A
B
C
B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每空1分,共8分)。
(1)夏至日°;(23° 26' N,90° W)°;A>D>B; c°
(2)昏;2时。
(3)先变短后变长;先变快后变慢。
32.(共8分)。
(1)甲(2分)。
(2)增多(2分)。影响我国的台风发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2分);在“拉尼娜”盛期,赤道太平洋西侧海水比往常更加温暖,上升气流更加旺盛,故更容易形成台风。(2分)。
33.(共12分)。
(1)沿海为浅海区域,光照充足,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流速变慢,营养物质汇集,有利于渔场的形成;大河注入海洋,带来丰富的饵料;开发历史晚,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等。(共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2)地处湿润气候区,流量较大,流域范围内生态环境较好,含沙量小;有湖泊的调节作用,流量较稳定;纬度高,有结冰期,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秋末和初春有凌汛现象等。(共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34.(共12分)。
(1)阿特拉斯造山带处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使岩层断裂,岩块上升形成大高原(2分);在挤压作用下,撒哈拉阿特拉斯构造带上升到撒哈拉地台之上,内带上升到泰勒隆起带之上(2分);泰勒隆起带发生强烈的挤压变形,形成褶皱隆起带,众多突起构造共同构成阿特拉斯山脉体系(2分)。
(2)山脉阻挡了大西洋水汽的输送,山脉东南侧形成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山脉西北侧盛行西风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降水较多,形成地中海气候;东南侧地表植被稀疏,以荒漠景观为主,西北侧植被覆盖率高,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东南侧河流稀少,西北侧河流较多,地表水资源丰富;东南侧以荒漠土为主,西北侧土壤发育较好(肥沃)。(共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