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期中考试题(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六年级下期中考试题(一)(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4-11 09:1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六年级下期中考试题(一)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电视机或计算机屏幕画面由_____、_____、_____三种颜色组成。
2、昆虫的头部都有一对像“天线”的______能感触物体,嗅到气味,还能平衡身体。
3、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_______;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_______。
4、在______第一个发现细胞之后,许多学者都开始研究起细胞。
5、在放大镜下花岗岩由______、______和______等矿物晶体组成。
6、往米饭和淀粉里分别滴加几滴_____,米饭和淀粉都出现______物质。
7、小苏打和醋混合时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这种气体是_______。
8、铁生锈是_____和_____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9、硫酸铜溶液是一种_____的溶液,能与铁钉发生反应。
10、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会有白色的沉淀物产生,是_____变化。
1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一些现象。如改变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5分)
1、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的。( )
2、苍蝇在光滑的玻璃上不掉落和它脚上的结构有关。( )
3、自然界中的晶体都是有一定的规则。( )
4、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放大倍数增大。( )
5、第一台显微镜的制造者列文虎克最早发现了细胞。( )
6、叶表皮上的气孔也是一种细胞。( )
7、我们可以利用干草来培养微生物。( )
8、霍乱、肺结核、伤寒这些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
9、水变成水蒸气,它的形态发生变化,但没有产生新物质。( )
10、调味品和蔬菜混合后,蔬菜形态和之前不一样了,所以发生了化学变化。( )
11、白糖吃起来是甜的,所以白糖也一定含有淀粉。( )
1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能灭火。( )
13、铁片的颜色和铁锈的颜色是一样。( )
14、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铁钉表面会附着一层红色的铁锈。( )
15、对铁的表面进行电镀,可以减缓铁的生锈速度。(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透明玻璃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2、昆虫头上的( )就是它的鼻子
A.触角 B.复眼 C.鼻子
3、下列方法能使食盐溶液产生晶体的是( )
A.在食盐溶液中加入水分
B.继续加入食盐溶解
C.将食盐溶液放在阳光下蒸发
4、有关显微技术发展历史的过程正确的是( )
A.放大镜——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B.放大镜——光学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5、下列方法中,观察到的图像放得最大的是( )
A.移动放大镜与被观察物体之问的距离
B.移动放大镜与观察者眼睛之间的距离
C.调整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6、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 )

A.细胞核 B.细胞膜 C.液泡
7、下面四幅图是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基本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③④② B.②④①③ C.②③①④
8、使用显微镜时的正确步骤是( )。
①调节准焦螺旋和光线,看清标本。 ②把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 ③将显微镜向着光摆在平坦的桌面上。 ④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 ⑤调节反光镜,能从目镜内看到一个亮的光圈。
A.③⑤②①④ B.③②⑤④① C.③②④⑤①
9、( )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 B.生物进化论 C.地心说
10、下列在自然界里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是( )
A.蚜虫 B.变形虫 C.苍蝇
1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 )有关。
A.凸度 B.材料 C.面积
12、下列变化中,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是( )
A.火柴燃烧 B.蜡烛燃烧 C.水结冰
1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B C
14、将碘酒滴在下列物质中,能呈现蓝色的是( )
A.鸡蛋清 B.面包 C.酱油
15、如图所示,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倒向燃烧的蜡烛火焰,火焰会( )
A.立即熄灭 B.缓慢熄灭 C.不会熄灭
16、铁生锈的速度比小苏打和醋的反应速度( )
A.快 B.慢 C.一样快
17、下列探究实验中,可确认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18、如图所示,铁钉生锈最严重的部分是( )
19、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
A.复眼 B.单眼 C.双眼
20、显微镜的目镜放大倍数是2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这个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
A.30倍 B.200倍 C.2010倍
四、连线题:微生物连线。(4分)

五、实验探究题(12分)
1、显微镜(每空1分,共8分)
(1)在图中标出相应部分:载物台、目镜、反光镜、物镜、调节旋钮。
(2)这台显微镜的目镜上标有10×,物镜上标有40×,则这台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将被放大_____倍。
(3)如果实验中需要调节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那么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______(选填“物镜”或“目镜”)。
(4)你在目镜中观察到的物体图像在左上方,如果要将图像移到中央,你认为应该把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
2、铁生锈实验(每空1分,共4分)
某科学活动小组的同学们想探讨铁生锈的条件,于是做了如下实验:
(1)在第Ⅰ支试管中插入一根干净铁钉,注入蒸馏水,注意不要浸没铁钉。
(2)在第Ⅱ支试管中插入一根干净铁钉,注入刚煮沸过的蒸馏水(赶走水中的空气)至浸没铁钉。然后在水面上注入一层植物油。
(3)将第Ⅲ支试管用酒精灯烘干,放入一根干净铁钉,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每天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试管工中的铁钉_______了,试管Ⅱ、Ⅲ中的铁钉__________。
请你分析铁钉生锈与_____、_____有关。
六、综合题(9分)
1、某科技活动小组搞军事通讯游戏。“司令员”用米汤在信纸上写上“偷袭阵地”几个字。米汤干了以后,字就看不见了。“前沿阵地指挥员收到信后,用棉花蘸了一种液体涂上去,信纸上就出现了蓝色的字。
(1)这种液体可能是什么?(1分)
(2)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这种现象。(2分)
2、美丽的雪花(每题2分,共6分)
雪花是由空气中的尘埃引起水分子层层凝结而形成的。尽管每一朵雪花都呈六边形,但是细心观察,我们却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雪花。有的雪花晶体矮矮胖胖,有的雪花晶体纤细修长,有的雪花晶体扁平如板,也有的雪花晶体带着精致的枝权。雪花的结构取决于雪花晶体穿越高空大气层时经历的温度、水汽及气流的变化情况。
(1)雪花是由( )集合而成的。
A.雪花晶体 B.雨水 C.尘埃
(2)雪花的结构取决于( )
A.雪花晶体穿越高空大气层时下落的速度
B.雪花晶体穿越高空大气层时经历的温度、水汽及气流的变化情况
C.雪花晶体穿越高空大气层时遇到的空气阻力
(3)雪花晶体的形状是( )
A.四边形 B.三角形 C.六边形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红 蓝 绿 2、触角 3、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4、罗伯特 虎克 5、长石 云母 石英
6、碘酒 蓝色 7、二氧化碳 8、水 空气 9、蓝色 10、化学 11、发光发热 产生气体 产生沉淀物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三、选择题
1、C 2、A 3、C 4、C 5、C 6、A 7、B 8、A 9、A 10、A 11、A 12、C
13、C 14、B 15、A 16、B 17、B 18、C 19、A 20、B
四、连线题
五、实验探究题
1、(1)从上往下依次是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2)400 (3)物镜 (4)左上方
2、生锈 没变化 空气 水
六、综合题
1、(1)碘酒 (2)“司令员”用米汤在信纸上写字,米汤中含有淀粉,“前沿阵地指挥员”收到信后,用棉花蘸了一种液体涂上去,信纸上就出现了蓝色的字,说明他用的是碘酒,因为碘酒遇到淀粉会生成蓝色的物质。
2、(1)A (2)B (3)C
_21?????????è?????(www.21cnjy.com)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