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小调》教学设计 
 
【课型】 
欣赏课 
【教材内容】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湖北小调》 
【教材分析】 
《湖北小调》是根据湖北民歌《哪有闲空回娘家》改编而成的一首管弦乐曲。全曲的旋律清新明快,洋溢着轻松、爽快、诙谐的情调。乐曲采取五声商调式,2/4拍子。通过描绘农村夜以继日、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表现了勤劳农民当家做主人的精神面貌.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管弦乐曲《湖北小调》,感受乐曲明快爽朗、热烈的风格特征。 
2、能够运用听辨、模唱、打击乐器等方法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感知各部分的形象。 
3、熟悉主题音乐,初步了解乐曲的结构。 
【教学重点】 
听辨乐曲的引子与主题,能感受乐曲明快爽朗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乐曲的结构,能够用各种形式,表现对主题重复的体验。 
【教学准备】课件、打击乐器、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一、导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湖北民歌《哪有闲空回娘家》。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为什么没空回娘家? 
2.师小结:这首轻快活泼、幽默风趣的歌曲,广为流传,而且还被中央乐团改编成了一首管弦乐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赏这首由湖北民歌《哪有闲空回娘家》改编的管弦乐曲《湖北小调》。 
二、欣赏管弦乐曲《湖北小调》 
(一)初听音乐 
1.聆听导入,初听乐曲 
a.乐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 
b.你都听到了哪些乐器? 
(二)引子部分 
1.老师也带来了钹(师出示钹,谁来试试………)。 
2. 播放音乐让学生跟着敲一敲(出示引子部分节奏谱) 
3.这段音乐就是这首管弦乐曲的引子部分,我们来唱唱这段旋律。 
4.学生跟琴视唱。 
5. 复听这段音乐反复出现了几次? 
6. 这段音乐的情绪怎样?你会想象到怎样的场面(师提示:加油的场面) 
(三)第一部分A 
播放主题A音乐。 
1. 听到了哪些乐器? 
2.模仿乐器听一听,奏一奏。 
3.用“咚”模唱这段旋律 
4.复听A段,主题音乐出现了几遍?应该分别放在引子的什么位置? 
5.完整表现A段 
(四)第二部分B 
1.播放B段音乐,(跟着音乐做劳动的动作) 
2.这段音乐应该放在哪个位置呢? 
3.这段音乐有什么特点(选择:舒缓宁静 明快热烈)我们可以把这段音乐叫做B段吗? 
4.完整聆听A段和B段并表演。 
(五)第三部分A’ 
1. 这段音乐在前面哪一部分出现过? 
2. 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热闹欢腾 轻松活泼) 
3.师小结:全曲可以分为三个部分A B A’ 
(六)完整聆听、综合表现 
1.聆听音乐,学生听辨三个段落。 
2. 点评 
3.归纳:曲式结构 
三、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由湖北民歌《哪有闲空回娘家》改编而成的管弦乐曲《湖北小调》。我国地域宽广,民歌种类繁多,同学们可以多了解一些不同风格的民歌,课后可以去找来听听。 
四、延伸 
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热烈欢腾的劳动场面,一起完整地表演:引子(钹伴奏,呐喊助威声加油)。音乐A 段(听到扬琴用演奏动作,双响筒的声音用弹舌)。音乐B段(音乐划旋律线或模仿劳动动作)音乐A’段(重复A段)。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