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十章 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10.1 神奇的电磁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在我们周围空间存在电磁波,知道电磁波有频率、波长和波速。
(2)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能用公式c=λ??计算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
(3)了解电磁波谱的组成,初步了解电磁波谱中各种电磁波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测电磁波”的“动手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和水波、机械波类比的方法引出电磁波的概念。
(3)通过计算收音机中某电台的波长,并同收音机上的标度进行比较,来认识和使用电磁波的波速公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测电磁波”的“动手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勇气号”火星车发回的火星照片和电磁波谱中电磁波的应用,展示电磁波的应用价值。
(3)通过“探测电磁波”观察“收音机的刻度盘”,“计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波长”等活动,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现象认识电磁波,以及了解电磁波谱中各种电磁波的应用。
教学难点:
对电磁波概念的理解和电磁波波速公式的运用。
教学用具:
两个手机、收音机、电源、开关、锉、导线等
教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文件,内容包括:人通过收音机收听广播节目;用遥控器打开电视机;电视塔向全国各地传递电视节目信号;通过手机与别人联系;“勇气号”火星探测器向地球发回图像信号……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这些现象中,人们是通过什么传递信号的吗?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
通过阅读教材,或者根据以往经验,得出答案:通过电磁波传递信号。
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
(一)认识电磁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总结并提问:在以上现象中,人们通过电磁波进行联系。那么,什么是电磁波呢?它跟我们接触过的水波、声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呢?
教师:下面,就先让我们来认识,什么是电磁波。
拿出一个收音机、一根导线和一节电池。进行如教科书P46图 10 - 1 - 2 的实验,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听一听”电磁波。实验中需注意:把收音机调至没有节目的位置。引导学生观察过程中的几个细节:什么时候,“听”到的电磁波信号最大?当导线与电池正极完全接触或者完全脱离时,电磁波信号如何?
教师:电磁波其实并不神秘,刚才我们通过收音机收听到的就是电磁波。通过刚才我们的观察,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呢?
请一些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水波的形成,是因为波源位置的水面受到了扰动;声波的形成,是由于声源发生了振动。我们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如果电流发生了变化,它周围的磁场也会发生变化;而磁是能生电的……这样循环下去,就形成了波动,这就是电磁波。刚才的实验现象也清楚地告诉我们: 电流的变化,会激起电磁波。
?
解答学生的疑问。
展示水面的波动过程,以及简约的波动图像。
提问:这是水波的波动过程,当水面的这一点(波源)振动一个来回时,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波形向前移动了一定距离。物理上把这个距离称为“波长”,而把单位时间波源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在声学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到了这些概念。那么电磁波也是一种波动,它的“波长”和“频率”是多少呢?
教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再来仔细观察我们手上的收音机。
展示手中的收音机,并引导学生观察外壳上标注的数字。
提问:这些数字表示的什么意思呢?
转动调谐按钮,并收听到一个电台节目。(最好是自己知道这一节目的频率,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波 1161 kHz )
(二)电磁波谱
提出问题: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电磁波?
学生回答熟悉的电磁波,如: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
(三)波的特征:波速、波长、频率。
讨论、交流、回答
1.所有的波都具有波速、波长和频率,电磁波也一样,什么是电磁波的波速、波长和频率呢?
2.介绍频率的单位,推导出:波速=波长×频率
介绍:在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一定,所以电磁波带的频率与波长成反比关系。波长越长,频率越低;反之,波长越长,频率越高。
3.可见光的频率范围
引导学生观看课本P47图10-1-15电磁波谱。
学生观看图,引导学生计算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回答可见光的频率范围为0.4-0.7μm
4.你知道电磁波有哪些应用吗?
(四)电磁波污染:大气、水质、噪声、电磁波四大公害。
(五)例:某手机的频率为98MHz,求手机的波长是多少?
已知:波速c=3×108m/s,频率ν=98MHz=98×106Hz=9.8×107Hz
求:波长λ
解:∵c=λ?
∴波长λ=。
答:手机的波长为3.0m。
三、板书设计 整合提升
四、大海扬帆,尝试远航
1、当导体中有 的 时,在其周围的空间就会有电磁波向外传播, 通信就是利用电磁波传输信息的。
2、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都是 波的家族成员,只是它们有不同的 和 范围。
3、光是一种 ,在真空波速为 。振动一次传播的距离叫 。
4、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是 ,波长越长,频率越 ,波长越短,频率越 。
参考答案:1、电流,变化,移动。2、电磁,波长,频率。3、电磁,3×108m/s,波长。4、波速=波长×波速,低,高。
五、作业 P49 自我评价
实践活动
根据教材的“家庭实验室”,通过制造“干扰信号”,进一步理解电磁波的本质。注意,“干扰信号”太强,以免对电视机产生不良影响。
教学反思
电磁波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较为抽象,课程标准对于此部分内容的知识要求并不高。教学中,可以利用前面所学声波和学生日常所见的水波进行类比,使概念的形成较为顺畅。本节课的学生动手活动并不多,而涉及到的新概念“波长”并不属于初中阶段物理教学的重点概念,因此在此如果放手让学生推导 c 与 f、 λ 的关系,在帮助学生理解三者关系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推导能力,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概念结构。
课题 10.2 电磁波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磁波可携带信息,也可以帮助人们获得信息。
(2)了解电磁波在电报、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等方面的应用。
(3)知道电磁波能量在太阳能、激光、γ射线等方面的应用。
(4)了解电磁波在医疗、机械加工、科研等领域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可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出电磁波的应用分为信息和能量两个方面的观点。
(2)经历观察与思考过程,了解电磁波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电磁波在生活、科研中的广泛应用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将来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电磁波在无线电广播、电视、医疗方面的应用,以及太阳能、激光的应用。
教学难点:
电磁波的调制和解调。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电磁波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从无线电波、可见光、X射线到γ射线,不同频段的电磁波,既具有共同的性质,又有不同的特征。因此,电磁波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基本集中电磁波的信息特征和能量特性。
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
(一)电磁波在信息方面的应用
首先,可以通过课前复习,让学生多举出一些电磁波在生活、生产上应用的例子。然后,讨论在这些应用中哪些传播的是信息,哪些是利用电磁波的能量。进而引导出第一个教学板块——电磁波在信息方面的应用。
在这一板块中,教科书把电磁波在信息方面的应用分成三种类型,并展示了三组照片。电磁波携带信息的第一组照片的三个例子,学生会感到比较陌生。教师可以简要地解释一下,并指出利用光谱(或射线谱)分析的方法获知物质组成,探索未知领域,是人类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对于电磁波的检测功能的第二组照片,学生对雷达和 X 射线可能有所了解,但认识比较模糊。可以简要地介绍一些雷达探测和用 X 射线拍照的最基本的原理。并对于电磁波帮助人们获得信息的情况,启发学生再举出一些例子。如:在地球上向月球表面发射激光精确地测量月地距离,红外摄影等。
教科书图 10-2-4 中电磁波是信息载体的三个例子,学生比较熟悉,也容易激起他们的兴趣,但对其原理并不一定了解。这里,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把电磁波同车或船相类比,把调制和解调与装船和卸船相类比,使学生了解广播和通讯中电磁波发射与接收的基本过程。应当知道,正是电磁波承载了各种信息,利用信息技术,才使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对于电磁波是信息载体的情况,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尽可能多举出一些例子。如无线电报、遥控器的应用等。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投影仪等,通过大量图片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感受到电磁波的应用价值。
(二)电磁波能量特性的应用
对于电磁波能量特性的应用,重点是太阳能和激光的应用。对于学生非常熟悉的太阳能,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1) 我们使用的哪些能源来自于太阳能? (2) 太阳能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3) 你所了解的都有哪些种类的发电站,其中哪些是直接或间接利用了太阳能?
对于激光,可以指出激光是一种能量集中、方向性极好的特殊的电磁波,属于可见光的范畴。除了激光通信、激光探测等信息方面的应用以外,在能量方面的应用也很广泛。激光手术、激光钻孔、激光刻录等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
三、板书设计,整体提升
四、大海扬帆,尝试远航
1、电磁波的应用主要在 和 方面。
2、电磁波在信息方面早期的用途主要电报、 和 。电磁波可以通过“调制”,把文字、 、 等各种信息加入其中,并传到远方。用户可以通过 和
等装置“解调”,把信息还原,收到优美的 ,精彩的 节目。
3、如图下列电器,哪种情况利用了通过无线方式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哪些情况不是利用电磁波。
(1) 用遥控器打开空调器 ???????(2) 打电话 ????????????(3) 使用微波炉
?
(4) 用验钞机检查假币 ???????(5) 使用无绳电话 ??????(6) 登录网上邻居
?
图 1 哪种情况利用了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
参考答案
1、信息、能量。2、广播、电视,图像、声音,收音机,电视机,音乐,电视。3、略。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较好,需要准备幻灯片、多媒体课件。
课题 10.3 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
(2)初步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激光笔和玻璃做的小实验,知道激光在玻璃中传播的特点,加深对光纤通信的理解。
(2)通过对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和移动通信的了解,认识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心信息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产生学好知识技能,利用信息技术为国家社会服务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和移动通信等实例,理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对移动通信的原理及数字蜂窝系统的理解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玻璃棒、激光笔。
教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现代通信网络已经覆盖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在太空,有数亿百计的通信卫星环绕着地球;在高山之巅,有数不清的通信发射塔;在高楼大厦的天台,有无数大大小小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在地下和海底有密如蜘蛛网的通信线缆。这就形成了一个从空中、陆地到海底的立体通信网络结构。现代通信网络连接了亿万部电话、电脑和大型的数据库,将整个世界从国家、地区到家庭、个人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地球村”。现代通信网络包括卫星通信、光缆通信和移动通信。
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
(一)卫星通信: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波,进行通信。
地球已经被一张电磁波的大网严严实实第罩起来,通过这个通信网络,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信息即时发送,瞬间传遍全球。
(二)光缆通信:利用光的传播特性,把光限制在光的内部,用光信号取代电信号,实现信息传送。
光纤具有传输距离长、高抗干扰等特性。
光——激光:频率单一,能量大。
光纤:玻璃丝——华人高锟发明的,2010年获世界诺贝尔奖。
(三)移动通信:数字蜂窝系统由移动台、
基站和移动交换中心组成。
移动台——手机
基站——固定无线电台,将收到的手机信息信号传递
到电话网,也可以将信号从电话网传递到手机。
(四)信息革命与人类社会
物质、能源与信息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三大要素。
古代——烽火台进行远距离紧急信息的传播。
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对促进人类文明的作用,也是对本节的概括和总结。首先可以用提问和讨论的方式,通过从古到今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信息。然后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现代生活中作用。对雷达、半导体技术、集成电路、网络技术以及纳米技术等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或录像辅助教学,也可以通过海湾战争、英阿(阿根廷)马岛战争中生动的例子,说明信息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板书设计,整体提升
四、大海扬帆,尝试远航
1、现代通信网络主要包括 、 和 通信等主要方式。
2、卫星通信利用 作为中继站,转化 ,进行通信。
3、光纤通信把光能限制在 内部,用 信号取代电信号,实现信息传递。光纤具有传输 , 等特性。激光是频率单一、能量大、抗干扰强的 波。
4、移动通信的数字蜂窝系统主要由 、 和移动交换中心组成。
5、 、 与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三大要素。
参考答案:1、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2、人造地球卫星,无线电波。3、光纤,光,距离长,抗干扰,电磁。4、移动台,基站。5、物质、能源、信息。
五、作业
计算频率为3GHz的手机的波长。已知1GHz=109Hz。
教学反思:
知识积累:切换与漫游
当移动台在通话中经过两个小区相邻边界的时候,由于两个小区的信道不一样,移动台通话的前半段时间在一个基站的某一个无线信道上,而后半段时间已经进入另一个基站的覆盖范围,须转换到另一个基站所指定的信道上去,这就是信道的过区切换。这种切换在 100ms 内即可完成,并且自动切换,通话人完全觉察不到。
如果移动台脱离了本管区的范围,移动到其他管区去了。当其他用户呼叫这个移动台的时候,仍拨它原来的局号和电话号码。若该通信系统能将此电话接到已脱离本管区,到了其他管区的移动台,这种功能称作漫游。比如你的手机卡是北京移动或北京联通的号码,当你旅行到上海时,你的手机仍能通过当地移动通信网享受到所有的语音及数据业务。漫游功能对于在全省全国活动的用户是非常重要的。
课题 第十章 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在我们周围空间存在电磁波,知道电磁波有频率、波长和波速。
(2)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能用公式c=λ??计算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
(3)了解电磁波谱的组成,初步了解电磁波谱中各种电磁波的应用。
(4)知道电磁波可携带信息,也可以帮助人们获得信息。
(5)知道电磁波的应用分为信息和能量两个方面。
(6)知道什么是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
(7)初步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测电磁波”的“动手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和水波、机械波类比的方法引出电磁波的概念。
(3)通过计算收音机中某电台的波长,并同收音机上的标度进行比较,来认识和使用电磁波的波速公式。
(4))通过对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和移动通信的了解,认识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测电磁波”的“动手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勇气号”火星车发回的火星照片和电磁波谱中电磁波的应用,展示电磁波的应用价值。
(3)通过“探测电磁波”观察“收音机的刻度盘”,“计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波长”等活动,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关心信息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产生学好知识技能,利用信息技术为国家社会服务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现象认识电磁波,以及了解电磁波谱中各种电磁波的应用。
通过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和移动通信等实例,理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对电磁波概念的理解和电磁波波速公式的运用。对移动通信的原理及数字蜂窝系统的理解。
一、知识梳理
二、基础练习
1、当导体中有 的 时,在其周围的空间就会有电磁波向外传播, 通信就是利用电磁波传输信息的。
2、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都是 波的家族成员,只是它们有不同的 和 范围。
3、光是一种 ,在真空波速为 。振动一次传播的距离叫 。
4、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是 ,波长越长,频率越 ,波长越短,频率越 。
5、电磁波的应用主要在 和 方面。
6、电磁波在信息方面早期的用途主要电报、 和 。电磁波可以通过“调制”,把文字、 、 等各种信息加入其中,并传到远方。用户可以通过 和
等装置“解调”,把信息还原,收到优美的 ,精彩的 节目。
7、现代通信网络主要包括 、 和 通信等主要方式。
8、移动通信的数字蜂窝系统主要由 、 和移动交换中心组成。
9、 、 与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三大要素。
参考答案:1、电流,变化,移动。2、电磁,波长,频率。3、电磁,3×108m/s,波长。4、
波速=波长×波速,低,高。5、信息、能量。6、广播、电视,图像、声音,收音机,电视机,音乐,电视。7、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8、移动台,基站。9、物质、能源、信息。
三、例题解析
[例题1] 下列有关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可见光是电磁波
D、超声波是电磁波
【解析】电磁波是一个很大的家族,可以分成很多的波段,如长波、中波、短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以及X射线、γ等,由此可见,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都属于电磁波,它们的传播都不需要介质,但声波(包括超声波与次声波)不是电磁波,它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另外,电磁波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例如电磁波(光)传递内能,电磁波传递声音和图像等电视信号。
【答案】C
【点评】对于知识点的考查有多种方式,本题属于传统的知识排列式考查,对于这样的题目,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采用逐项分析的方式,对于错误的选项我们要知道它错在什么地方,正确的表述应是什么样的,经过改正后的表述和题目中本来就正确的表述可以作为“零散”的知识点来掌握,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应试和应用能力。
【例2】2010年1月17日零时12分,中国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它标志着我国卫星导航工程有取得了重大进展。卫星导航在传递信息过程中主要依靠( )
A.光导纤维 B.超声波 C.次声波 D.电磁波
【解析】卫星导航在传递信息过程中是依靠电磁波来完成的;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太空中无传播声音的介质;用光导纤维是携带信息的激光在光导纤维内部通过反射传递信息的,需要有光导纤维连接,但是卫星和地面之间的不可能连接光纤。
【答案】D
【点拨】新科技信息以及新发明的应用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是中考考查的热点,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搜集整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新科技、新发明信息,拓宽知识面的广度,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达标练习
1、(2011年株洲市)关于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微波炉加热食品 B.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
C.使用手机打电话 D.做“B超”检查
2、(2011年广州市)已知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长λ微波>λ红外线>λ紫外线,则它们的频率
A.f微波 = f红外线= f紫外线 B.f微波>f红外线>f紫外线
C.f微波<f红外线<f紫外线 D.f紫外线<f微波<f红外线
3、(2011年益阳市)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时断时续的电流能够产生电磁波 B.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电磁波能传递信息 D.根据c=λf得,频率越高的电磁波波长越短
4、(2011年昆明市)下列材料中符合大功率、远距离输送电能要求并最具有应用前景的是
A.铝质材料 B.超导体材料 C.纳米材料 D.半导体材料
5、(2011年成都市)图5所示,是中国第五代隐形重型歼击机—歼20。2011年1月11日12时50分,歼20在成都实现首飞,历时18分钟。下列与歼20及其试飞过程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飞机质量大约为100 kg
B.飞机长度大约为1.5 m
C.飞机飞行速度大约为1.5×10 8 m/s
D.飞行过程中飞行员通过电磁波与地面通话
6、(2011年衡阳市)下列有关物理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微波炉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
B.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
C.坐在行驶火车上的乘客以车厢为参照物看到窗外的人往后退
D.在客厅能闻到厨房里的饭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7、(2011年长沙市)目前,很多汽车的驾驶室内装有一个叫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接受的装置。GPS接收器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实现对车辆的精确定位并导航。卫星向GPS接收器传送信息依靠的是
A.红外线 B.紫外线 C .电磁波 D .激光
8、(2011年长沙市)纳米陶瓷作为高新科技材料应用广泛,它具有耐磨、耐腐蚀、耐高温、防渗透、完全无磁性等特点,但它不可以应用于下列哪项技术中
A.公交IC卡 B.纳米陶瓷刀
C.“嫦娥二号”外表涂层 D.装浓硫酸的容器
9、(2011年郴州市)我国通信卫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当湖南卫视信号从长沙发出后在郴州被接收,这个过程中信号的传递是依靠
A.声波 B.紧外线. C电磁波 D.红外线
10、(2011年清远市)2011年5月8日—15日在荷兰举行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比赛所用的乒乓球是由一种叫胶棉材料制成.如图1所示,这种胶棉材料具有较好的
A.绝缘性 B.弹性 C.导热性 D.导电性
11、(2011年清远市)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板是由非晶态硅制成的,它能把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其主要材料是
A.磁性材料 B.纳米材料 C.半导体 D.超导体
12、(2011年牡丹江)电磁波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电磁波的说法错误的是 ( )
13、(2011年黑龙江)日本地震引发海啸,核电站等设施遭到破坏,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环境污染。核电站的建设是为了利用核能,核能属于 (填“可再生”“不可再生”)能源。日本灾难实况通过卫星传遍全球,引起全球人民的关注,通讯卫星是利用 传递信息的。
14、(2011年玉溪市)今年3月1日,日本福岛发生9. 0级强烈地震,随后引发巨大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各国电视台和因特网以 的形式传播信息,这种信息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15、(2011年天门市)广播电台是通过 传递信息的;江汉人民广播电台的频率是750kHz,它的波长为 m。
16、(2011年昆明市)广播电台通过________将信息传播给千家万户。某收音机的面板上有“AM”,和“FM”两个波段(如图2所示),其中波长较长的是________波段。
参考答案:1、D。2、C。3、B。4、B。5、D。6、B。7、C。8、A。9、C 。10、B。11、C。12、B。13、不可再生 电磁波.14、电磁波 3xlO8。15、电磁波 400。16电磁波、AM。
教学反思:
本章属于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第二个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下的第一个二级主题“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和第四个二级主题“电和磁”下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如下:
(1) 能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 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4) 调查电磁波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