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 课件4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 课件41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4-11 19:3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构造地貌的形成
人教版 2019新课标 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节
目录
第二章 第2节
构 造 地 貌的形成
前 言
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海拔5900米处发现一块阔叶树的树叶化石。经鉴定,这是高山栎树叶化石,年龄为200多万年。然而这类阔叶树现在在同纬度生长的海拔上限是3000米。这一重要发现表明,青藏高原在近200多万年中发生了大幅度抬升。是什么力量驱使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的?
地质构造和地貌
第二章 第2节
构 造 地 貌的形成
岩层变形
岩层变位
地质构造
常见
褶皱
断层
一、褶皱
第二章 第2节
构 造 地 貌的形成
一、褶皱:1、概念
第二章 第2节
构 造 地 貌的形成
地壳运动时,在强大的内力挤压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形变,产生的一系列波状弯曲(褶曲),叫做褶皱山。
一、褶皱:2、组成
第二章 第2节
构 造 地 貌的形成
褶皱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褶曲,褶曲分为向斜和背斜。
背斜
向斜
一、褶皱:3、褶皱的基本形态:①正常褶皱
第二章 第2节
构 造 地 貌的形成
正常褶皱(形成初期的褶皱):
背斜成岭(向上拱)、向斜成谷(向下凹)
成因:内力挤压
一、褶皱:3、褶皱的基本形态:②倒置褶皱
第二章 第2节
构 造 地 貌的形成
倒置褶皱(外力充分侵蚀后):
背斜成谷(向下凹)、向斜成岭(向上凸)
成因:外力侵蚀(正常的背斜,顶端受张力,岩石脆弱,易被外力侵蚀成谷;正常的向斜,中心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当周围被侵蚀时,中间坚硬的岩石保留,形成山岭。)
思考:
第二章 第2节
构 造 地 貌的形成
如何判别和区分向斜和背斜?
一、褶皱:3、向斜和背斜的判别
第二章 第2节
构 造 地 貌的形成
①内部岩层曲线判断法:向上凸→背斜; 向下凹→向斜
一、褶皱:3、向斜和背斜的判别
第二章 第2节
构 造 地 貌的形成
②岩石新老判断法(判别向斜和背斜最科学、最本质的方法)
背斜:中间老,两边新 向斜:中间新,两边老
注意:一定不能按照外部地形轮廓来判别背斜、向斜
一、褶皱:4、向斜背斜的应用:①背斜
第二章 第2节
构 造 地 貌的形成
一、褶皱:4、向斜背斜的应用:②向斜
第二章 第2节
构 造 地 貌的形成
二、断层
第二章 第2节
构 造 地 貌的形成
二、断层:1、概念
第二章 第2节
构 造 地 貌的形成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压力和张力过于强大,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层就会破裂并沿断裂面(位移线)发生明显的位移,称为断层。
水平位移
垂直位移
位移方向
不同方向上的错断地貌
二、断层:2、判断依据
第二章 第2节
构 造 地 貌的形成
看岩层之间是否出现不连续面(如下图所示):
如何判断岩层是否出现断层呢?
二、断层:3、影响
第二章 第2节
构 造 地 貌的形成
会错断原有地貌,形成新的地貌。
地垒(断块山)
地堑
地垒(相对上升部分) (断块山)典型:华山、泰山
地堑(相对下沉部分) 典型: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断块山:华山
第二章 第2节
构 造 地 貌的形成
地堑:
第二章 第2节
构 造 地 貌的形成
汾河谷地
渭河平原
二、断层:4、意义
第二章 第2节
构 造 地 貌的形成
①利用断层找地下水:
岩层断裂时,地下水露出地表
②大型工程,应避开断层带修建:
断层带地质不稳定
③要及时对断层附近的工程采取加固措施
活动:结合自然景观分析褶皱和断层形成过程
第二章 第2节
构 造 地 貌的形成
岩层的变形、变位,往往都是地壳运动的反映。下图所示变形的岩石出露在美国圣安德斯断层所经区域的公路旁。
1、在图中找出褶皱,并判断向斜和背斜。
2、在图中找出断层,判断断层两侧岩层相对运动方向。
3、分析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
三、板块构造与地貌
第二章 第2节
构 造 地 貌的形成
思考:
第二章 第2节
构 造 地 貌的形成
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海底绵延的山脉和狭长的海沟是如何形成的?
三、板块构造与地貌:1、六大板块
第二章 第2节
构 造 地 貌的形成
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各自不断漂移。地壳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之间的交界比较活跃。
张裂(背离运动,形成裂谷)
挤压(相对运动,形成褶皱山系)






三、板块构造与地貌: 2、构造运动与地貌
第二章 第2节
构 造 地 貌的形成
探究:红海是如何形成和扩张的?
四、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第二章 第2节
构 造 地 貌的形成
四、山地对交通的影响:1、山地交通合理布局重要性
第二章 第2节
构 造 地 貌的形成
科学合理布局
降低工程造价
最大限度保障交通线路和交通运行的安全
四、山地对交通的影响:2、最合理方式
第二章 第2节
构 造 地 貌的形成
山地交通以哪种交通运输方式为主?为什么?
四、山地对交通的影响:2、山地交通选线原则
第二章 第2节
构 造 地 貌的形成
四、山地对交通的影响:3、科技和生产力水平对山地交通的影响
第二章 第2节
构 造 地 貌的形成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山区交通线路建设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桥(梁)隧(道)相结合的方式(图2.24 ),不仅能够缩短里程,提高通行速度,减少通行时间,而且能够有效地避免自然灾害的威胁,但是,桥隧比例的增加,也会大规模增加建设费用。
活动:了解影响山区公路选线的因素
第二章 第2节
构 造 地 貌的形成
1、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哪些自然因素?又是如何处理与这些自然因素的关系。
2、山区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个地形单元中,与公路线的选择是否有关?这种现象说明了公路线的选择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内容回顾
第二章 第2节
构 造 地 貌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