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2021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科学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2021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科学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4-11 18:2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六年级科学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 )。
A. 不变 B. 折射 C. 反射
2. 凸透镜是( ? )、透明镜片。
A. 中间厚边缘薄 B. 中间薄边缘厚 C. 一样厚
3. 下面学说中,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是( )。
A. 细胞学说 B. 动力学说 C. 仿生学说
4. 蟋蟀的耳朵在( )。
A. 头部 B. 足的内侧 C. 腹部
5. 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倍。
A. 200 B. 2000 C. 200万
6. 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方向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A. 相同 B. 相反 C. 无关
7.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材料必须( )。
A. 干燥的 B. 新鲜的 C. 薄而透明的
8.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 )对足。
A. 2 B. 3?? C. 4
9. 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 )越小。
A 放大倍数 B. 焦距 C. 视野
10. 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物体,可以获得 (??? ) 的信息。
A. 更少???? B. 同样多??? C. 更多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 ),而( )的发明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12. 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 ),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 )等。
13. 我们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________。
14. 放大镜把通过透镜所能观察到的范围称为( )。
15.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越________。
16. 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2.5×、40×,那么物体图象将被放大_________。
17. 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________,就是它们的“鼻子”。
18. 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 ),那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空1分,共10分)
19. 圆柱形和球形的器具装水也有放大功能。( )
20.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同它的面积大小有关。( )
21. 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
22. 鱼缸里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的缘故。( )
23. 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
24. 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3毫米的微小物体。( )
25. 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
26. 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
27. 微生物是生物,也由细胞组成。( )
28. 碱面是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物质。( )
四、连线题:(每个连线1分,共5分)
29. 将下列昆虫与它的触角类型连起来。
蚕蛾 棒状
天牛 丝状
蝴蝶 鞭状
蚂蚁 羽状
蝗虫 膝状
五、科学探究。(45分)
30. 按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在空括号中填上序号。
( )调整细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 )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 )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 )调节粗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 )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标本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
( )一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光摆在平整的桌面上。
( )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距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要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并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31. 小明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时就碰到了两个难题,请你帮他找出错误并改正、
(1)从目镜里往下看,发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错误之处:________。
改正:________。
(2)标本玻片已经放在载物台上了,可从目镜里只能看到亮圈,却看不到洋葱内表皮细胞。
错误之处:________
改正:________。
我们曾经制作过洋葱内表皮细胞的切片标本,请完成下面题目:
32. 将材料与相应的作用连起来:
镊子? 盛放多余的洋葱片
滴管 夹取实验材料
载玻片? 吸取少量液体
培养皿 染色
烧杯 放置切片标本
碘酒? 吸取多余的水分
裁纸刀 盛放液体
吸水纸 切割洋葱
33. 利用以上材料,将洋葱内表皮细胞标本的制作过程写下来。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六年级科学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 )。
A. 不变 B. 折射 C. 反射
[答案]B
[解析]
[详解]凸透镜之所以能够放大,是因为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点睛]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2. 凸透镜是( ? )、透明的镜片。
A. 中间厚边缘薄 B. 中间薄边缘厚 C. 一样厚
[答案]A
[解析]
[详解]凸透镜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凸透镜分为双凸、平凸和凹凸或正弯月形等形式,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故又称会聚透镜,较厚的凸透镜则有望远、会聚等作用,这与透镜的厚度有关。
3. 下面学说中,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是( )。
A. 细胞学说 B. 动力学说 C. 仿生学说
[答案]A
[解析]
[详解]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4. 蟋蟀耳朵在( )。
A. 头部 B. 足的内侧 C. 腹部
[答案]B
[解析]
[详解]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象的功能,用放大镜能看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人们通过放大镜观察到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5. 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倍。
A. 200 B. 2000 C. 200万
[答案]C
[解析]
[详解]电子显微镜有与光学显微镜相似的基本结构特征,但它有着比光学显微镜高得多的对物体的放大及分辨本领,它将电子流作为一种新的光源,使物体成像。自1938年Ruska发明第一台透射电子显微镜至今,除了透射电镜本身的性能不断的提高外,还发展了其他多种类型的电镜。如扫描电镜、分析电镜、超高压电镜等。结合各种电镜样品制备技术,可对样品进行多方面的结构 或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深入研究。显微镜被用来观察微小物体的图象。常用于生物、医药及微小粒子的观测。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6. 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方向与目镜里看到方向( )。
A. 相同 B. 相反 C. 无关
[答案]B
[解析]
[详解]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应该相反。
7.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材料必须是( )。
A. 干燥的 B. 新鲜的 C. 薄而透明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只有让光透过被观察的物体,才能看清物像。因此,在观察生物材料前,要将其处理得薄而透明,并制成玻片标本。选项C符合题意。
8.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 )对足。
A. 2 B. 3?? C. 4
[答案]B
[解析]
[详解]昆虫的身体的特征有: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3对足。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 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 )越小。
A. 放大倍数 B. 焦距 C. 视野
[答案]A
[解析]
[详解]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放大镜的镜片是中央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具有放大的功能。放大镜能放大的倍数和镜片的中央的凸度有关,中央越厚,放大的倍数越大;中央越薄,放大的倍数越小。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放大倍数越小,所以A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凸透镜,要求学生掌握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放大倍数越小。
10. 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物体,可以获得 (??? ) 的信息。
A. 更少???? B. 同样多??? C. 更多
[答案]C
[解析]
[详解]略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 ),而( )的发明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答案] (1). 放大镜 (2). 显微镜
[解析]
[详解]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放大镜,而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2. 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 ),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 )等。
[答案] (1). 晶体 (2). 味精
[解析]
[详解]像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称为晶体。常见的晶体有立方体、金字塔形、针形等形状。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晶体,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味精等。
13. 我们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________。
[答案]细胞
[解析]
[详解]细胞是生命体的最小单位,肉眼无法观察到,但是我们可以借助显微镜观察它们的结构。
14. 放大镜把通过透镜所能观察到的范围称为( )。
[答案]视野
[解析]
[详解]放大镜也叫凸透镜,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它具有放大功能,用它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凸度有关。放大镜把通过透镜所能观察到的范围称为视野。放大镜的倍数越大,视野越小。
15.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越________。
[答案]小
[解析]
[详解]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就越大,而人的视野是有限的,相应的能看到的物体范围就越小。
16. 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2.5×、40×,那么物体图象将被放大_________。
[答案]500
[解析]
【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少、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多、越小。 据此可知,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2.5×、40×,那么所观察的物体被放大了12.5×40=500(倍)。
[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学生要掌握物体图象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即可正确解答该题。
17. 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________,就是它们的“鼻子”。
[答案]触角
[解析]
[详解]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18. 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 ),那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
[答案]叶绿体
[解析]
[详解]叶,是维管植物营养器官之一。其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有蒸腾作用,提供根系从外界吸收水和矿质营养的动力。气孔是由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小孔。气孔在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汽的通路,当气孔闭合时空气无法进出,光合作用得不到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也无法获得氧气都无法顺利进行;同样水蒸汽无法通过气孔散失,蒸腾作用进行不畅。当气孔张开时,光合、呼吸、蒸腾作用都得以顺利进行。空气和水蒸汽的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空1分,共10分)
19. 圆柱形和球形的器具装水也有放大功能。( )
[答案]√
[解析]
[详解]凡是具有中间厚两边薄结构的透明物体,都是凸透镜。圆柱形和球形的玻璃器皿具有中间厚,两边薄的结构,属于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的功能。
20.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同它的面积大小有关。( )
[答案]×
[解析]
[详解]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象的功能,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小。
[点睛]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的增加与放大镜的镜面凸度有关。
21. 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
[答案]×
[解析]
[详解]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22. 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的缘故。( )
[答案]√
[解析]
[详解]鱼缸长时间不换水,鱼的排泄物使得鱼缸中的养料增加,导致大量的绿藻类生物繁殖生长,漂浮于水中,粘附在鱼缸壁或者水草叶表面,使水质变绿。
23. 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
[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微生物对人类的益处有:1.很多菌种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对人类疾病非常有用的抗生素。如绿色丝状菌产生的青霉素;2.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3.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4.由于微生物生长周期短,繁殖迅速等特点,被用于遗传育种上,具有重要意义。5.利用微生物改良和净化土壤等。微生物对人类有危害,也有好处,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对人类有危害,也有好处。
24. 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3毫米的微小物体。( )
[答案]×
[解析]
[详解]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感觉器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 1/5(0.2)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25. 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
[答案]√
[解析]
[详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6. 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
[答案]√
[解析]
[详解]大多数昆虫身体较小,肉眼不容易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我们发现蝴蝶的翅膀上布满了彩色的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27. 微生物是生物,也由细胞组成。( )
[答案]×
[解析]
[详解]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生物都由细胞组成,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但是病毒就是一种非细胞生物。
28. 碱面是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物质。( )
[答案]错误
[解析]
【分析】晶体是由大量微观物质单位(原子、离子、分子等)按一定规则有序排列的结构,因此可以从结构单位的大小来研究判断排列规则和晶体形态。
[详解]碱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尽管是粉末状的,但是它也属于晶体。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四、连线题:(每个连线1分,共5分)
29. 将下列昆虫与它的触角类型连起来。
蚕蛾 棒状
天牛 丝状
蝴蝶 鞭状
蚂蚁 羽状
蝗虫 膝状
[答案]
[解析]
[详解]蚕蛾的触角是羽状;天牛的触角是鞭状;蝴蝶的触角是棒状;蚂蚁的触角是膝状;蝗虫的触角是丝状。
五、科学探究。(45分)
30. 按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在空括号中填上序号。
( )调整细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 )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 )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 )调节粗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上面。
( )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标本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
( )一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光摆在平整的桌面上。
( )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距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要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并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答案] (1). 6 (2). 3 (3). 2 (4). 5 (5). 7 (6). 1 (7). 4
[解析]
[详解]显微镜属于精密的仪器,可以帮助我们获取物体更多的信息。我们在使用时应该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保护好显微镜。
31. 小明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时就碰到了两个难题,请你帮他找出错误并改正、
(1)从目镜里往下看,发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错误之处:________。
改正:________。
(2)标本玻片已经放在载物台上了,可从目镜里只能看到亮圈,却看不到洋葱内表皮细胞。
错误之处:________。
改正:________。
[答案] (1). 反光镜没有调整。 (2). 调节反光镜,直到能从目镜里看到一个亮的光圈 (3). 没有调节细准焦螺旋。 (4). 调节细准焦螺旋,将镜筒上升或下降,直到看到标本。
[解析]
【分析】
[详解](1)从目镜里往下看,发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那是因为反光镜没有调整,反光镜的作用就是提供光源,调节光强,使所观察视野范围内的目标的反射光增强,以便从目镜看到的观察物更加清楚;所以我们应该调节反光镜,直到能从目镜里看到一个亮的光圈就可以了;
(2)标本玻片已经放在载物台上了,可从目镜里只能看到亮圈,却看不到洋葱内表皮细胞。这是因为没有调节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的作用就是让显微镜载物台缓慢地上下移动,较小范围地调整观察物象的适当距离;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将镜筒上升或下降,直到看到标本。
我们曾经制作过洋葱内表皮细胞的切片标本,请完成下面题目:
32. 将材料与相应的作用连起来:
镊子? 盛放多余的洋葱片
滴管 夹取实验材料
载玻片? 吸取少量液体
培养皿 染色
烧杯 放置切片标本
碘酒? 吸取多余的水分
裁纸刀 盛放液体
吸水纸 切割洋葱
33. 利用以上材料,将洋葱内表皮细胞标本的制作过程写下来。
[答案]32.
33. (1)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2)用裁纸刀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上划一小块
(3)用镊子从内测取一小块透明薄膜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用镊子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缓慢放下盖在水滴中的材料上
(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在另一侧用纸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解析]
【分析】根据制作玻片标本的认识,镊子是夹取实验材料,滴管用来吸取少量液体,载玻片是切片放置标本,培养皿盛放多余的洋葱片,烧杯盛放液体,碘酒染色,裁纸刀切割洋葱,吸水纸吸取多余的水分。制作洋葱玻片标本要遵循一定的顺序。
【32题详解】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用到了多个工具,每种工具有各自的功能。镊子是夹取实验材料,滴管用来吸取少量液体,载玻片是切片放置标本,培养皿盛放多余的洋葱片,烧杯盛放液体,碘酒染色,裁纸刀切割洋葱,吸水纸吸取多余的水分。
【33题详解】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切片标本:①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②在洋葱内表面轻轻划一个“#”字,取下洋葱表皮;③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④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注意不要有气泡;⑤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吸掉多余的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