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西洲曲》
南朝乐府民歌
南朝时期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的总称。
这四个朝代存在的时间都相对较短。其中最长的不过59年,最短的仅有23年,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更迭较快的一段时间。
此时,中国正处于南北分裂的时期
历史上南朝与北方的北齐、北魏、北周等国合称为“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众思想开放
汉末以来,传统道德规范失去了束缚力,魏晋南北朝成为一个思想较为开放的时代,追求人生的快乐、感情的满足,成为人们普遍的愿望。
不但男子,妇女也往往逾矩不驯。
干宝《晋纪·总论》说,晋时女子每每“先时而婚,任情而动,故皆不耻淫佚之过,不拘妒忌之恶”。从中可以窥见时代的风气。
在这样的风气下,专门歌咏男女之情的民歌自然容易被人们喜爱和接受。
“南朝民歌”是产生于三国吴和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民歌的统称。
那里山明水秀,经济发达,民众情感细腻而委婉,社会观念较为开放,加之帝王和贵族追求歌舞艺术的享受,南朝民歌便是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产生的。
南朝民歌较清丽缠绵,现存的大多为情歌。体制小巧,清新自然,大多为五言四句。大量运用双关语,表达情感委婉含蓄。
现存的吴声歌中,以《子夜歌》、《子夜四时歌》、《华山畿》和《读曲歌》最为重要。
吴声歌曲多为女性的吟唱,其内容或表现对于爱情的渴望:
子夜歌
今夕已欢别,
合会在何时?
明灯照空局,
悠然未有期。
子夜歌
始欲识郎时,
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
何悟不成匹。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傅抱石《打起黄莺儿》
南朝民歌情感炽烈,但在热烈中依然保持一种含蓄和优雅。如表现坚贞不渝的爱情
: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子夜四时歌·冬歌》)
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
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华山畿》)
北朝民歌则不同,表达情感多率直热烈,粗犷豪放。
北朝民歌——《木兰诗》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
“驱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唤天。
(《地驱乐歌》)
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
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
(《折杨柳枝歌》)
解题
《西洲曲》,最早著录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它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被视为代表作,可以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媲美。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追述女子曾在去年早春梅花盛开的季节和情人相会定情于西洲,现在又到了春天,女子思念恋情,折梅寄给江北的恋人。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沉浸在爱情中的女孩如此美丽。
杏子和鸦雏都能让人联想到春日可爱的事物,由此可想见春天陷入恋爱中的女孩楚楚动人的姿态。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女子在仲夏日暮时对情人的思念和等待
仲夏日暮时分,伯劳鸟求偶孤独鸣叫,女子沉浸于对情人的忆念、相思中。
风吹乌桕树,飒飒有声,使她误以为是情人足音,于是“门中露翠钿”,从门缝中探出头,看看是否是情人到来了。
一个“露”字,刻画出急切又略带羞涩的少女情怀。但情人依旧无影无踪,女子的失望之情可想而知。
为了消除邻人的猜疑,她只好借口自己开门是去采莲。此刻的她,百感交集:
深切的思念,失落的感觉,受窘为难的尴尬。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诗歌通过巧作掩饰的动作描写,刻画出女子细微隐蔽的心理——女子含羞的姿态,渴望与情人相聚的心情,掩饰不住的尴尬和失落。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女子在秋日南塘采莲时痴情的相思
采莲
是一种文化仪式,
更一种爱情风俗。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朱自清《荷塘月色》)
女子日日思念情人,转眼之间,又到了秋天。
“莲花”
“莲子”
“莲心”
由外而内
“彻底红”了。
“莲子”即“怜子”,怜爱你;
“莲心”即“怜心”,怜爱的心。
“彻底红”即红得透彻。
用莲心的娇艳绯红,比喻女子爱情的炽烈和赤诚,语意双关。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写女子深秋登楼凭栏远眺,盼望情人早日到来。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雁可以传情,然而,到了“鸿飞满西洲”的季节,却依然没有传来情人的音讯,女子只有怅惘地独上高楼。
“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极写登临眺望,相思之深,令我们想起很多相似的眺望相思情境。
转眼又是“鸿飞满西洲”的深秋了。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温庭筠《望江南》
描写栏杆之曲折,语意双关。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十二曲”象征女子愁肠百结的心绪。
“明如玉”,三字极写女子之肤色之美。
描写栏杆之曲折,寓意双关。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明如玉”,三字极写女子之肤色之美。
“十二曲”象征着女子愁肠百结的心绪。
读一读:描写女子的美有那几句诗句?
如此美貌的女子,却只能在高楼怅惘凝望,愈发衬托出她失望惆怅的心情。
女子的美最典型的体现于衣裳、头发、肤色及楚楚动人的情态上。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垂手明如玉
”
为什么要渲染女子的美貌?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女子秋冬之际凭栏凝望,终究无法和恋人相见,只能寄希望于梦中相会。
“海水摇空绿”写季节转换,又是初冬之际。
“海水梦悠悠”你我彼此无法相见,愁怨如“海水悠悠”一般无穷无尽。
女子只能祈祷上天,待到明年南风起,能够让她做个与情人相会的好梦。
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秋冬,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真挚的感彩,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民间特色和纯熟的艺术技巧。
西洲曲
艺术特点: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
“海水梦悠悠”
1、借物起兴,托物寄情
折梅表达思念之情,以梅花起兴
借莲子表达自己的清纯的爱意,同时又是顶针、谐音双关。
借飞鸿寄托相思之苦
比喻终年的相思没有穷尽
早春
春夏之交
仲夏
初秋
仲秋
深秋
初冬
2、巧妙借季节变迁,刻画终年相思之情。
折梅
穿单衫
伯劳飞
采红莲
弄莲子
望飞鸿
海水摇空绿
全诗基本上四句一韵,读来宛转流畅,清新自然,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之美。
3、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音乐美。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古典诗词中的爱情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赠邻女
鱼玄机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1、分析《西洲曲》的艺术特色?(可简答或论述)
2、赏析以下诗句: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课堂:
结合古典诗词中优雅的爱情描写,写一篇《西洲曲》的读后感,谈谈你心目中的爱情。
结合元稹的生平,阅读《离思五首之曾经沧海难为水》,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二选一
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