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7.3 歌谣六首《西洲曲》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7.3 歌谣六首《西洲曲》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9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1 10:0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西洲曲
(南朝乐府民歌)
导入
爱情是古今中外文学艺术中永恒的主题,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纯真,清新的爱情诗。
文学常识
1
乐府的含义
2南朝乐府民歌
南朝民歌产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那里山青水秀,物产丰富,商业发达,南朝民歌便是这种自然环境和生活的反映。清丽缠绵,现存的大多为情歌清新自然,大多为五言四句。大量运用双关,表达情感委婉含蓄。
3北朝乐府民歌
北朝乐府民歌产生于长期处于混战状态的北方的各个民族,因此反映现实生活的意义比南朝乐府民歌要远为深广。其中以反映战争、徭役和人民流离失所的诗篇最多;辣,这就形成了北朝民歌刚健豪放的风
格,与南朝民歌的艳丽柔弱迥然不同。
其次是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表现壮烈牺牲,歌颂战斗英雄的,如《木兰诗》;还有少数诗篇写婚姻恋爱和北国风光的,如《敕勒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南朝民歌所不能比的。北朝民歌语言朴素,感情直率,就是情歌也大都大胆泼
4乐府“双璧”
北朝的《木兰辞》和南朝的《孔雀东南飞》
《西州曲》属于南朝乐府民歌中的西曲。它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南朝文学研究的“歌德巴赫猜想”
朗读
(范读
齐读
自读)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译文
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
(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
文本探究
通读全诗,诗中主人公的情感是什么?

问:主人公因何而愁?如何来表达这种愁的?
思念之愁
古人是如何写愁的
1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形象
2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用形体和面容的变化来写愁
3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
4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5云中谁寄锦书来,燕子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
《声声慢》
研读前3句
问:是什么事物引起了她对情人的思恋,西洲,江北是何地方?
明确:”梅”
西周是曾经约会的地方,江北是情人现在所在的地方。
文中用了四个场景表达思恋之愁,请分析
场景一:露翠钿
析:“伯劳”喻女子孤单的处境。风吹乌桕树发出莎莎的响声,误认为是情人回来了,开门去窥探,一个“露”写出了女子急切又略带羞涩的少女情怀。
场景二:采莲
析:“莲子”与“怜子”谐音双关,“莲心”和“怜心”谐音,即爱情之心。此处用“采莲”“弄莲”“置莲”三个动作来表达思念之情
场景三:望鸿
析:鸿雁可以传书,望鸿就是望郎。
场景四:登楼
析:登楼是为了望郎,望不见就只能长久的倚靠栏杆忧愁。
赏析诗句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这两句写景,与表达相思主题有何关联?
析:借景抒情。天之高远,水之宽广,衬托思绪的无边无涯,流露出望郎不至的空寂和失望。
文中的女子有何特点?找出相应的句子。
单衫杏子红
衣着
双鬓鸦雏色
头发
垂手明如玉
肤色
纯情
姣好
美丽
课堂小结
《西洲曲》描写了一位纯情,美丽的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彩。
写作特色
1.托物寄情
借物起兴
2.以动作展现心境
3.顶真,谐音,双关等手法的大量运用。
4巧妙反应季节的变迁,刻画终年相思之情。
5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音韵美。
课外补充
长相思·汴水流
唐代: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宋代: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