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长
干
曲
——南朝民歌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学习民歌的特色。
2.能力目标: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描绘诗中的画面,体会情感,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
2.
教学难点:“诗中有画”的品诗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
“乐府”一词,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汉代人把乐府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也称为“乐府”。同时,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有合乐有不合乐的,也一概称为“乐府”。继而在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乐府诗的某种特点写作的诗,被称为“新乐府”,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代表。
《长干曲》是乐府中“杂曲歌辞”调名。原为南京一带民歌,内容多写江上渔家生活。
南朝民歌概况
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里。存世400余首。主要包括吴歌326首,西曲142首、神弦歌18首三类。
或写彼此爱慕、或写会面愉悦、或写离别时的依恋、或写别后相思、或写诅咒负心人。
总之,现存南朝民歌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多为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婚恋自由,但反映的社会生活过于狭隘。
自学指导
自己反复朗读,尝试翻译
小组讨论,赏析情感
诗意初探
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迎面的风浪有意相邀,采菱的小舟不怕风摇。
妾家就住在扬子江畔,随时可以拨弄广陵潮。
描绘出一幅江南风情画。风里来浪里去的弄潮女子不惧水浪汹涌,驾着一叶菱舟前行的画面跃然纸上。
情感探微
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女主人公作为渔家女子,对江上风浪的偏爱以及对自己驾船本领的信心,更可见出一个痴情女子欲于心上人约会的急切心情。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从容镇定、敢斗风浪、勇敢执着追求爱情的渔家女子形象。
如何抒发?
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南朝民歌的特色
南朝民歌的特色
(1)南朝民歌体制小巧,多为五言四句。
(2)民歌的语言,具有出语天然,明朗巧妙,清新自然,委婉含蓄的特点。
(3)这类情歌表现的感情真挚细腻,情调艳丽柔弱,哀怨缠绵。
(4)多用比兴、象征、谐音、双关等手法
诗中有画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
对比学习
自主探究
小组翻译诗句。
讨论:这两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你家住在哪儿?我家就在横塘。停船暂且相问,或许我们还是同乡呢。
我家临着江水,来往在江边。我们虽然同是长干人,从小却没有见过面。
这两首诗歌描写的是同乡男女一问一答的温馨画面。
表现了男女之间纯真的感情,感人至深,具有非凡的艺术力。
诗中有画
在诗中表现画境,以画境来传达悠远的意境、飞扬的诗情,从而激发欣赏者的联想和想象活动,品味出诗的意味,达到审美的目的。这在诗歌的创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王维《使至塞上》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李白《望天门山》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夜泊》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对比学习
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