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菩萨蛮》
菩萨蛮敦煌曲子词
此词写爱情的盟誓,充满了磐石般的信念和火焰般的热情。它以不可实现之事,示不可变异之心,新颖泼辣,奇特生动,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菩萨蛮①
敦煌曲子词
枕前发尽千般愿,
要休且待青山烂。②
水面上秤锤浮,
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③
北斗回南面,④
休即未能休,⑤
且待三更见日头。
注释
①近水杨宁益《零墨新笺》考证《菩萨蛮》为古缅甸曲调,唐玄宗时传入中国,列于教坊曲。变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 ②休:罢休,双方断绝关系。 ③参(音申)辰:星宿名。参星在西方,辰星(即商星)在东方,晚间此出彼灭,不能并见;白天一同隐没,更难觅得。 ④北斗:星座名,以位置在北、形状如斗而得名。 ⑤即:同“则”。
作者
本世纪初,大量五代写本被发现于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随之而重新问世的唐五代民间词曲,或称为敦煌曲子词,或称为敦煌歌辞。它们是千年词史的椎轮大辂,内容广泛,形式活泼,风格繁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词兴起于民间时的原始形态。敦煌词的辑本,有王重民的《敦煌曲子词集》,饶宗颐的《敦煌曲》,任二北的《敦煌歌辞总集》等。
赏析
汉乐府民歌中有一首《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其命意与构思或为此词所本。但《上邪》是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此词中的誓言发自男方抑或女方,却任人想象,因而更见灵动活泼。不言而喻,此词的抒情主人公是在两情最为浓烈与炽热的欢娱之际向对方陈词的。发愿于“枕前”,表明他们是已结连理的伉俚。而所发誓愿多达“千般”,则见出主人公发愿时为激情所驱滔滔不能自已,作者再现于笔端的只不过是其中的片言 语罢了:他时而指譬日月星辰(“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三更见日头”),时而引喻河流山川(青山烂、黄河枯),时而又从生活中信手拈来实例(“水面上秤锤浮”),而它们无一例外,都是绝无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借以比况拳拳爱心的坚贞不渝,是极为确切而又富于联想的。作者省略了比喻之词,而直接托出喻体,一气排开,直贯到底,不稍停顿,使人于目不暇接之际留下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这正是此词在艺术上显著特点。同时,此词无意象文人词那样追求含蓄蕴藉之致,其抒情方式以直率、热烈、大胆、泼辣见长,遣词造句亦不假雕饰,形同白话,充分表现出民间歌辞的拙朴、自然的本色。
菩萨蛮
︳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菩萨蛮,为词调中之最古者,即以五七言组成。双调,四十四字,一句一换韵,前后阙均两仄韵转两平韵。
韦庄,字端己,五代前蜀词人,今陕西西安人。时值黄巢起义,攻占长安,他身陷兵火,弟妹失散,后流落江南,后入蜀为西蜀节度使王建掌书记。唐亡,王建称帝,庄为宰相,终于蜀,谥文靖。
????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为其代表作,人称“秦妇吟秀才”。
????
其词尤具特色,内容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离乱、思乡怀旧之感,风格清新明朗,与温庭筠其并称“温韦”,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之一。
写作背景
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本词为第二首。黄巢起义之后,藩镇混战,韦庄避乱江南长达十年之久。本词就是他避乱江南时期所作(一说早年浪游江南时所作)。
《白雨斋词话》说:“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
花间词派: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共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秾艳为主,史称花间词派。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香软浮艳,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
请展开想象,用散文笔调描绘其中的意境。
注意点:
⒈想象合情合理
⒉想象优美丰富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人说美丽女性的骨肉是水做的,若真如此,那么我想,必是江南的春水造就了美丽女性风情万种的骨肉。因为只有江南的春水,才会那么迷人,碧绿得比蓝天还要妩媚;只有江南的春水,才会那么醉心,清新得比白云还要柔情。柔情似水,水似柔情,在春日的闲暇里,与二三知心文友租一只画舫,在温柔的江南烟波里,任意西东。江南不缺春雨的潇潇,在品酒论诗之余,相互枕藉舟中,静聆江南丝雨无数双纤手轻叩船篷的柔情蜜意。销魂,当此际,当睡意悄然袭来,江南春眠梦亦芳……
是在这样朦胧温暖的光晕中,似弯小月牙儿般的身影款款行来,霜雪皓腕捧上江南的米酒。客官请用。客官醉了?哎呀客官,你为何凝视着人家再也不放??
怎么能放手?酒未至,人已醉。明明是历尽了沧海,怎当她低回里秋波一转。求也求不到的因缘,天上人间,竟然、竟然也能叫人遇上??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
画船听雨眠。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江南的水澄明碧绿,可与蓝天媲美;躺在画船上,看江南蒙蒙雨景,听着细细雨声悠悠入梦。
既抓住了江南水乡的特点,又凸显了江南水乡生活的悠闲自在。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当垆卖酒的女子(
酒家女郎)面貌光彩皎皎照人,洁白的双腕如霜雪凝成,如卓文君般美丽。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为什么只提酒家女呢?游人要添兴,不入酒家又往何处?而那个时代的诗酒风流生活,是少不了女子的。
酒家女操作用手,所以特写其“皓腕”。
洁白的手腕如霜雪凝成,其美貌自不难想见。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白雨斋词话》说:“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
披文入境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在充分了解有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作品提供的语言材料的仔细揣摹,发挥想象,进入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中,正确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景美
春水碧于天
从视觉角度写:描绘春水色彩,突出水之清,水之绿,令人心旷神怡。
生活美
画船听雨眠
从听觉角度写:聆听着淅沥的雨声,渐渐入眠,十分惬意闲适。
诗词从哪些方面写“江南好”
?
①
“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风景美。
③“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物美。
②“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水乡人们的生活美。
《诗经·硕人》中表现手法
“比”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1)好在景美
(2)好在生活美
(3)好在人美
江南好
春水碧于天
从视觉角度写:描绘春水色彩,突出水之清,水之绿,令人心旷神怡。
从听觉角度写:聆听着淅沥的雨声,渐渐入眠,十分惬意闲适。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比喻生动贴切,极言其皮肤之白皙、细腻,因为卖酒女子用手打酒,手臂的动作格外引人注目,所以作者对皓腕加以特写。
画船听雨眠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
??
全诗主旨意境:
在谋篇布局上,上片开首两句与下片结尾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全词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1.语言疏朗秀美、明白晓畅。
2.抒情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
3.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却又清新明丽。
艺术特点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得相逢!。??
两人的词都用简洁清新的语言勾勒了江南风光秀丽的图画,并融进了深深热爱、依恋江南的感情。
韦词在依恋江南的同时,还表达了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情。
白词是用清丽淡雅的语言勾勒江南山水,而韦词把人物形象的刻画也纳入其中,更有了一种冶艳意味。
可以说,白词呈现的是江南山水图,而韦词是江南仕女图。
?????????????????
黄遵宪
今别离
(其一)
黄遵宪
知人论世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他主张“我手写我口”,要求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成为“诗界革命”旗手。其诗作真实生动地记录了晚清绝大多数重大历史事件,因此生前即有晚清“诗史”之誉。
黄遵宪
“今别离”题目来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从题目选择看,黄遵宪是有意与《古别离》相对举。唐代诗人孟郊有《古别离》:“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今别离》(其一)用韵和句意均从孟郊《车遥遥》诗来。
黄遵宪
今别离(其一)
黄遵宪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去矣一何速,
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已经
片刻、短时间
火车与轮
船之轮
顷刻间
疾速,忽然
缠绵不断的离别之情
即舵
通“否”
单从题目来分析,这是一首什么诗?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找出你认为有新意或者想要与大家分享的诗句。
全篇为什么集中突出一个“快”字?全篇怎么集中突出了一个“快”字?
这是一首近代诗歌,在表现离情别绪方面与《雨霖铃》有什么不同?
古代诗人描写离别情景的常用意象(常表达留恋、安慰、嘱咐、祝愿、伤感、惆怅、期待的情感)
芳草
长亭
柳
酒
夕阳
离愁
别恨
古道
笛声
山
今别离(其二)
黄遵宪
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
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
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
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门前两行树,离离到天际。
中央亦有丝,有丝两头系。如何君寄书,断续不时至?
每日百须臾,书到时有几?一息不相闻,使我容颜悴。
安得如电光,一闪至君旁!
寻常家书
电码
电线杆
铜丝
两座电讯大楼
送别?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今千里
酒一杯
声声喋喋催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