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好:
赏析“春水碧于天”句
主要意象(景物):
春水
特点:
绿
感受:
美
“春水碧于天”
景美
(视觉 )
(水静)
以点代面
赏析“画船听雨眠”句
画面:
一条装饰得很好的乌蓬船,荡漾在水面,船中有一人听着细细雨声,悠悠入梦……
美
感 受
“画船听雨眠”
生活情趣美
(心静)
视觉,听觉
一点代面
赏析“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人美
怎么来写卖酒女的美的?
卓文君
整体概写
局部特写
月
手腕
霜雪
视觉
以点代面
(境静)
女人当垆卖酒
江南好
垆边人似月好腕凝霜雪
画船听雨眠
春水碧于天
景美 (视觉,以点代面)
情趣美 (视、听觉,以点代面)
人美 (视觉,以点代面)
(心静)
(境静)
(水静)
思考:面对江南的好,作者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思考:江南为什么 能这么好呢?
思考:面对江南的好,作者怎么会断肠呢?
赏析“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个“乡”是指哪里?
谁未老不要还乡?
这个“乡”是的谁的“乡”?
能回到家乡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么?为什么回乡要断肠?
谁能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韦庄的身份?
游人
为什么说韦庄是“游人”呢?韦庄是江南人么?
如果不是江南人,那又是哪里人?
注释①: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唐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他生活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59岁举进士,72岁帮助王建创建“前蜀”小朝廷,并任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因他有反映黄巢义军攻入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他在词坛上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作家,著有《浣花集》。菩萨蛮,词牌名。作者早年曾避难江南十年之久,这首词为作者此时所作。
韦庄是江南人么?
如果不是又是哪里人?
韦庄不是江南人,是京兆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韦庄现在在哪里?
客居江南十年之久
韦庄为什么不呆在家乡而客居江南十年之久呢?
战乱不断,民不聊生,他在江南避难
战乱不断
故乡 民不聊生
(江北) 破败不堪
断肠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江南为什么 能这么好呢?
江南没有战乱,社会安定太平,人们生活平静有序,百姓安居乐业!
韦庄明知家乡有战乱,也明知江南好,但因为心爱故乡,还是想着要回去,因为他知道“梁园虽好,终非吾乡”,于是他准备行囊,准备还乡,但此时他身边的许多朋友就来劝说他:你不要回去呀,江南多好呀,江南才是你终老的地方!但是韦庄不听朋友劝说,执意要回去,此时他身边的许多朋友又说:年轻的时候莫回去呀,回去的话,目睹家乡的战乱破败,你一定会肝肠寸断——痛呀!
赏析:“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句
景美 (水静)
生活美 (心静)
人美 (境静)
江南好
战乱不断
破败不堪
民不聊生
断肠(痛)
只合
江南老
反 衬
乐景衬哀情
岁月静好
(江北) 故乡破
为什么要写江南好呢?
写什么 —
写江南的好;
用江南的好反衬故乡的战乱破败,来表达自己爱乡,思乡,却又难归的痛!
运用视觉听觉等感官,以点代面,通过反衬或乐景衬哀情的手法来写的
为什么写—
怎么写 —
小结:
试比较韦庄的《菩萨蛮》(其二)和白居易的《忆江南》在写作手法上和作者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作业: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菩萨蛮》(其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