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1 10:2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南省高二年级联考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齐国王室田骈曾在齐国稷下学宫任职,因有人向齐王进谗言而被迫出走至薛地,颠沛流离之际得到孟尝君的收容和礼遇。被孟尝君问及是否怀念国都的生活时,田骈说自己格外想念那个进谗言的人,并解释说自己能够投在孟尝君门下,吃、穿、行条件远胜于昔日,多亏此人。田骈的解释体现了( )
A.儒者独善其身的追求 B.墨家重视贤才的主张
C.法家对名与利的推崇 D.道家福祸相依的理念
2.据史料记载,楚汉战争时每石米的价格突破了万钱,汉文帝时谷价多为每石数十钱,甚至出现过“(每石)粟至十余钱”的低价纪录。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汉初休养生息的成效 B.大商人对物价的操纵
C.刘邦抑制豪强的努力 D.重农抑商政策的作用
3.据记载.唐代韩愈首先发现《大学》(《礼记》中的一篇)的价值,并阐明其说,以“天竺为体,华夏为用”。韩愈的门徒李翱作《复性书》阐释性、情之别,认为人性本善,而受情之累不得发扬,因此修养的目标是“复性”,破除情欲,达到“清明”“至诚”之境界。韩、李二人的思想( )
A.力图实现儒家和佛教的兼容 B.体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的潮流
C.为宋代理学发展提供了启迪 D.是新的经济因素发展的产物
4.自先秦以来,土地神“社”和谷物神“稷”常作为国家的象征,社稷神的祭坛遍及各地。宋代以来,被看作是城市守护神的“城隍”信仰逐渐流行。程颐评价说:“土地之神,社稷而已,何得更有土地(守护神)邪?只恐骇众尔。”这表明宋代( )
A.城市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宗庙社稷祭祀体系瓦解
C.儒学背离封建统治需要 D.土地兼并割裂城乡信仰
5.元朝建立后,曾长期停止科举并对汉人实行严格的从业限制,民间流传着“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读书人的社会地位低于传统的市井小民。这一状况客观上( )
A.反映了商业的发达 B.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C.促进了元曲的兴盛 D.削弱了政府的权威
6.黄宗羲指出“古人之君”“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这一理念( )
A.批判了明末的逐利风气 B.肯定了人民的主体地位
C.蕴含着以民为本的情怀 D.为辛亥革命提供了借鉴
7.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记载某国“选官举贤,皆自下始”(重大决策)三占从二,舍独徇同”“其章程(宪法)可垂奕世而无弊”,由此可知,该国最可能是( )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美国
8.图1所示为某年5月5日刊登在天津《益世报》上的一幅漫画。作者借此强烈控诉( )
A.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B.国民政府出卖国家利益
C.中国主权遭到列强侵害 D.抵制日货运动日益高涨
9.1924年8月,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实行民生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对于资本(主义)制度只可以逐渐改良,不能够马上推翻。”这表明此时的孙中山( )
A.“节制资本”思想逐渐成熟 B.认同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
C.着力扫除国共合作的障碍 D.放弃了“平均地权”的做法
10.毛泽东在一次给宣传工作的批示中指出,国家最要紧的是多炼钢铁,多产煤炭、煤油和电力,多造机器。只有工业发达了,国家才能多造新农具和农业机器来帮助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才能多修铁路、公路来把城市和农村连接,才能多修水利来发展农业。由此可知,这一批示应出现于( )
A.1972~1975年 B.1965~1968年 C.1961~1964年 D.1953~1956年
11.1951年10月,居里夫妇的女婿——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委托即将回国的中国放射化学家杨承宗转告毛泽东:“你们要反对原子弹(侵略),你们就必须要有原子弹。”据此可推知,中国研制核武器的目的之一是( )
A.加快技术引进 B.维护国家安全 C.促进经济发展 D.推动科技进步
12.古典时期的希腊戏剧虽然不少取材于神话传说,但都不是对故事的简单照搬,如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在《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中将宙斯描绘成专制而凶残的暴君,索福克勒斯在《安提戈涅》中塑造了一个以自我意志为城邦意志的刚愎自用的僭主形象。由此可知,上述戏剧中的人物特征体现了古希腊( )
A.人文主义的萌芽滋生 B.源远流长的宗教崇拜
C.轮番而治的民主传统 D.崇尚浪漫的戏剧理论
13.图2所示是1477年波提切利根据圣经故事创作的《三博士朝圣》,居于画面中心位置的三位博士的形象直接取材于赞助画家创作的美第奇家族中的三位成员。这幅画反映了当时( )
A.宗教题材绘画的衰落 B.崇尚写实的创作原则
C.奢靡拜金的社会风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14.经济危机期间,胡佛要求国会通过降低所得税的法令以帮助企业缓和资金压力,通过农产品销售法以帮助合作社周转资金,通过调整耕地面积的法令以防止农业、企业继续破产。由此可知,胡佛政府( )
A.为缓和危机进行了有限度的干预 B.主要通过立法的形式调整经济
C.彻底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对农业发展情况给予重点关注
15.1947年9月,在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大会上发表的《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简称“宣言”)明确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两个阵营:一个是帝国主义反民主阵营,另一个是反帝国主义民主阵营。宣言号召世界反帝民主阵营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同盟者。可见,这一宣言( )
A.为中国制定外交政策提供了指导 B.成为欧洲一体化运动兴起的借口
C.表明美苏两国同盟关系岌岌可危 D.表达了对世界反殖民斗争的支持
16.奥地利文学家卡夫卡被视为某一文学流派的“开山祖师”,他在其代表作《变形记》中综合运用想象和象征等手法,讲述了一个职员家庭的故事,展现了被社会发展所异化的人性。下列各项中,与《变形记》属于同一文学流派的作品是( )
A.《红与黑》 B.《巴黎圣母院》 C.《老人与海》 D.《战争与和平》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南宋时,民间出现“苏常(泛指苏南一带)熟,天下足”的谚语,也作“苏湖(湖,指湖州,在太湖流域)熟,天下足”。此谚语反映的是南宋时期该地农业生产发展较快,所产粮食甚多,除满足本地需要外,还运销广大地区。明代中期以后,洞庭湖南北和四川等地粮食生产发展较快,谷米沿水路集中于汉口、岳阳、长沙等城市。清康熙帝曾说:“谚云:湖广熟,天下足。江浙百姓全赖湖广米粟。”乾隆时期,又有“湖南熟,天下足”的谚语。这表明湖南在清代盛期已成为主要商品粮产地之一。
——摘编自何盛明《财经大辞典》
材料二
1936年5月,粤汉铁路全线通车。此后,南北交通局面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湖南经粤汉铁路输往广州的物产大大增多,而不是像以往那样输往汉口再转运至各地或海外,湘粤之间的经济联系空前增强。除湘米运粤外,湖南所产之桐油、茶油、茶叶、矿砂等也开始经粤汉铁路直接运往广州出口,相比原先经上海走海路可缩短一大半路程,故节省的运费颇为可观。据记载,“湖南的矿产物多已改由铁路运至广州、香港,而关于改善各种采掘的机械,也由香港、广州输入”;铁路开通后,每月有10个车皮装运生猪、谷米等农副产品发往广州销售。
——摘编自张卫东《粤汉铁路与近代区域经济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宋至明清时期,南方主要粮食产区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粤汉铁路全线通车对当时湖南地区经济的影响。(7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18世纪,英国三部海洋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和《蓝登传》在叙事模式上存在两个共同点:“离家—海上漂泊—返家”的循环叙事结构和频繁的海洋空间位移与空间嵌套中的家园构建。在“障碍”与“消除障碍”的循环中,海洋叙事得以展开。在物理空间的快速转换中,海洋流浪汉们实现了家园构建和财富积累。18世纪英国的海洋殖民活动使英国国内的民族分歧转移,复杂的民族矛盾得到缓解,英国社会转型期间的民族认同最终得以实现。
——摘编自李明明《18世纪英国海洋小说叙事模式研究》
材料二
明后期,小说批评重“情”的情理观念与明后期主情论的文学思潮息息相关。这个时期,情与理作为一对重要的小说批评用语得到最广泛的承认,而情与理的关系也成了最热门的话题,很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伦理观、教育观等都蒙上了“尊情”的色彩。著名文人汤显祖如此演绎他的“至情”观;“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不止如此,他还明确提出“理有者情必无,情有者理必无”的“以情反理”的思想。
——摘编自王路成《明清小说批评中的“情理论”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8世纪英国海洋小说和中国明后期小说的创作背景。(8分)
(2)综合以上材料,简析中西文学作品的共性,并据此谈谈你对文学作品史学价值的认识。(7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1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表(部分)
项目
简介
蹴鞠
古人用脚蹴,踢、踏皮球的活动,是古代民间流行的娱乐性游戏,不存在竞争性。
太极拳
中国武术中的拳法,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及中医经络学,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龙舟竞渡
中国历史上具有浓郁的汉族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
射箭
即箭术,是非对抗、柔和用力的运动。
表2 西方传统体育项目表(部分)
项目
简介
田径
指由走、跑、跳跃、投掷等运动项目及其组成的全能运动项目的总称。该运动强度大、比赛紧张激烈、竞争性强。
拳击
格斗运动项目。
球类运动
棒球、排球、篮球、曲棍球、乒乓球、手球、羽毛球、网球、冰球、足球等,大多起源于近代欧美国家,具有对抗性、集体性和观赏性等特点。
——整理自崔乐泉《论民族传统健身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等
阅读材料,从表1、表2中提取一组有关中西传统体育不同特征的信息,据此得出启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提取的特征,启示与特征关系紧密,阐释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0.[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商鞅专一于农战的思想,大力加强和发展农业生产,制定了一整套的粮食贸易政策:一是“开阡陌封疆”,实际上是在并村并乡、集邑成县后,对广阔的田地、居民住地、人口等进行有序的管理;二是招徕其他诸侯国的农民,对秦国非农业人口进行限额,控制山泽,使劳动者非农无以为生;三是加重酒肉等的捐税,减少商人利润,迫使部分商人改业为农;四是对朝廷官员实行“廪食”制度,由官府计口供粮,国家除按田亩征收赋税外,还可高价收购农民的余粮,不许民间粮食贸易往来。诚然,商鞅这样做,绝不单纯是为了保证社会粮食供应,而更重要的是为了国家把粮食完全控制起来,为实现统一霸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汤标中《商鞅变法中的粮食经济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粮食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粮食贸易政策的积极影响。(4分)
21.[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上甘岭战役是美军发动的、旨在冲破五圣山(位于朝鲜半岛中部)的阵地,进而摧毁中朝军队中部战线的重大战役。战役从1952年10月14日开始至11月25日结束,历时43天,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志愿军共击退“联合国军”900多次冲锋,最终取得胜利。在战役开始前,志愿军一方面通过宣传进一步强化官兵积极防御的思想,另一方面进行了粉碎敌“秋季攻势”的政治动员,增强了部队保卫阵地的决心;同时,构筑了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工事,增强了志愿军的防守韧性。上甘岭战役中,山地攻防的特性决定了火炮的远程攻击不可或缺;而残酷持久的坚守特性,则决定了充分的后勤供应不可或缺。在实战中,志愿军针对上甘岭战场的环境和敌我具体情况,创造并运用了依托坑道、反复争夺的系统战法。有人说过,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是从上甘岭战役开始的。
——摘编自张陈《上甘岭战役的制胜机理》
(1)根据材料,概括志愿军取得上甘岭战役胜利的主观原因。(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志愿军取得上甘岭战役胜利的意义。(6分)
22.[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也是人类教育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学家之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人本性善论和感觉论,而法国当时一度盛行的“积极教育”成为卢梭萌发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直接现实动力。卢梭倡导归于自然、顺应自然的教育,以实现培养自然的自由人之目标,主张对15~20岁的青年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博爱教育”,青年的主要特征是“性情的变化,频繁的愤怒,心灵的不断激动,使得孩子难以管理”,集中体现为“反对被控制”。卢梭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其《爱弥儿》著作中,散见于《忏悔录》《波兰政府论·教育章》以及《新爱洛漪丝》等著作。
——摘编自尹达《论卢梭“博爱”青年教育观及其实现路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作为教育学家的主要成就。(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卢梭能够成为“最伟大的教育学家之一"的时代背景。(6分)

湖南省高二年级联考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D 2.A 3.C 4.A 5.C 6.C 7.D 8.C 9.A 10.D 11.B 12.A 13.D 14.A 15.D 16.C
17.(1)变化:从长江下游、太湖流域,转移到洞庭湖南北(长江中游、上游地区)。(2分)
原因:长江中下游人口持续增长,人均耕地减少,成为缺粮区;明代中后期,长江中下游工商业市镇发展迅速,耕地缩减;元朝以来,棉花等经济作物在长江下游推广种植,粮食播种面积减少;明清两朝政府鼓励垦荒,湖广地区广泛围湖造田,农业发展快;长江水运的发展及沿江城市粮食市场的发展。(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影响:使湖南和广东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加速了湖南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湖南近代工矿业的发展;也导致湖南地区经济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7分,答出三点得6分,四点得7分)
18.(1)背景:
英国:海外殖民扩张和贸易活动频繁;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4分,答出两点即可)明末中国:阳明心学兴起,程朱理学逐渐僵化;封建君主专制强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共性:都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都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4分)
认识: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的反映,所以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史学参考价值;同时,文学作品往往含有艺术加工的成分,对文学作品中的史料信息应辨别真伪,谨慎考证。(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9.示例:
信息:中国传统体育偏向于修身养性,西方偏重竞技。(1分)
启示:中西体育项目基于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2分)
阐释;中国传统的蹴鞠和龙舟竞渡,注重娱乐性,规则简单,均强调参与性和团队合作;太极拳和箭术等,以锻炼身心为主,注重养生。这反映了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以及“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它根植于中国数千年农耕文明,共同开发、兴修水利所形成的和衷共济的传统。西方的竞技性体育传统可追溯到古希腊的奥林匹亚运动,繁荣的工商业经济、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催生了注重个人价值、崇尚冒险精神的西方人文主义。地理大发现后,探险与殖民活动频繁,列强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类极限的挑战和对国家强盛的追求,共同构成了近代西方的竞技文化。工业革命后,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资本投资娱乐行业,为现代球类运动的兴旺提供了物质基础。(8分)
总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西方传统体育项目,植根于各自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合作与竞争等方面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取向。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发展,不断丰富着人类文明多样性。(1分)
提示:学生还可以从随着时代发展体育项目数量和种类变化方面的信息,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归纳有关中西文化的启示,并加以阐释。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评分标准)
20.(1)内容;废除井田制,强化土地和户籍管理;增加农业人口,限制非农业人口数量;抑制民间商业发展;由政府垄断粮食配给与贸易。(6分,答出三点即可)
(2)积极影响: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保证了粮食供应,适应了兼并战争的需要;提升了秦国国力,为实现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为后世粮食贸易提供了借鉴。(4分,答出两点即可)
21.(1)主观原因:坚持正确的战略方针;充分的思想政治动员;构筑了坑道防御工事;充分利用火炮攻击及保障后勤供应;创新作战方法和指挥艺术。(4分,答出四点即可)
(2)意义:打退了美军(“联合国军”)的进攻,沉重地打击了敌人;加速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进程;展示了志愿军将士的顽强作风,增强了必胜的信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6分,答出三点即可)
22.(1)成就:对法国“积极教育”等教育思想进行继承和创新;将启蒙运动时期的自然哲学与社会哲学运用于教育,完善了教育学理论体系;以人为本的论述方式,丰富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留下了众多理论著述。(4分,答出两点即可)
(2)时代背景: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思想解放运动不断深入;教育的世俗化、功利化不断发展;法国封建统治对人性的束缚;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不断壮大;国际学术交流的发展;近代传媒业及出版业的发展。(6分,答出三点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