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与形状》教学设计
教材:辽海出版社美术教科书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课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辽海出版社美术教科书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课,属于第一单元《形色体验》部分的内容。课程设计意图是使学生感受不同色彩、图形组合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创造的能力。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懂得了欣赏和识别形状和色彩,了解了一些形状和色彩的知识。能够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能够学习使用多种工具,体验绘画媒材的效果。能够感受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创造欲。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形状和色彩,尝试运用形状和色彩知识,运用美术工具、材料和美术语言创作具有一定想法,表达一定情感、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美术形象。
过程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探究发现、分析归纳、创作实践、展示评价的过程中亲身去感知、领悟形状和色彩知识,积累思维经验,形成探究和解决美术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美术认识的整体性发展。
情感态度目标: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大胆想象、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学习习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形状和色彩知识,形成探究和解决美术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图形的组合和色彩的安排。
教学方法:充分而理性的利用信息化资源。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综合使用讲授法、演示法
、讨论法、练习法、个别指导法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
教师:教科书、信息化教学设备、毛笔、颜料、宣纸。
学生:教科书、毛笔、颜料、宣纸、平板电脑。
课前练习:
教师通过空间通与学生进行空间通条件下的教学互通应用。内容包括生活图像采集、图像转化和绘画训练。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课时40分钟。导入新课5分钟,探究新知8分钟,知识体系梳理2分钟,训练与提升18分钟,课堂评述5分钟,拓展延伸1分钟,课堂小结1分钟。
1、导入新课:(5分钟)
出示课题
师生活动:教师展示学生分组采集的图像。师生共同分析采集到的图像。
2、探究新知:(8分钟)
课前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学生空间平台资源中的图稿进行了自主练习。教师通过家校互动指导学生学习,并将学生学习成果进行采集、整理。
课堂上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设备将学生的探究成果分享给全体学生。师生一同用探究的方式分享学生学习成果。
师生互动:(1)、图像转化和色彩置换练习作品评析。
(2)、学习色彩知识,了解色彩对人类心理的影响。
(3)、学习形状知识,了解形状对人类心理的影响。
(4)、形状与色彩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以感受和联想为主要方式进行理解学习。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剖析,把如何观察分析的学法规律渗透给学生。培养学生建构形状与色彩思维、明确形状与色彩在绘画中的重要意义和强大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技能不足以解决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完成任务,进而使学生认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知识系统梳理(2分钟)
进一步明确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形状与色彩构成的。不同的形状与色彩具有不同的特征,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和遐想。
4、训练与提升:(18分钟)
(1)、欣赏名家作品及教材中的内容。组织学生分析《螺形图案》这件作品,和学生讨论看到的色彩和形状,谈谈对画中色彩和形状的理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让学生亲身去感知、领悟形状和色彩知识,积累思维经验,获得直接体验。通过教学把如何观察分析的学法规律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形成探究和解决美术问题的方法。拓宽学生美术视野,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素养。
(2)、组织学生用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或不规则形,画一幅画,并涂上不同的颜色。要求学生大胆的将色彩与形状进行排列组合。结合学情对学生提出不同层度的练习要求。
结合学情进行分层练习
①、有挑战性、有探究性,在掌握本课学习内容的基础之上适当进行拓展延伸、扩充学习内容。利用两种以上的方法,创作表达一定意图的作品。
②、在获得基本知识,运用技能,表现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的特征和感受。)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技能的掌握。引导学生利用形状和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或表现物象。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创意实践素养。
5、课堂评述:(5分钟)
展示教师和部分学生作品。教师首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述,然后组织学生对各自作品进行互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色彩、形状方面谈谈感受。锻炼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美术学科及跨学科知识与技能解决与表述问题的能力。
6、拓展延伸:(1分钟)
造型和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色彩和形状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7、课堂小结:(1分钟)
8、宣布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