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1 17:0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1.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形势,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2.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战役,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基本特点。
3.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及影响,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动。
19C末20C初英、法、美、德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迅速发展
垄断组织出现
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材料一: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谈到英德矛盾的尖锐化时说:
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末,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
——教材83页史料阅读
结合所学指出“德国商贩”与“英国行商”彼此竞争的主要目标和背景。
市场、原料、投资场地——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教材82页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情境探究】表格反映了什么基本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取决于什么?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现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取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利用程度。
影响:后起的德国等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列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英、德、法、美的工业发展和殖民地占有情况
国家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材料一: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谈到英德矛盾的尖锐化时说:
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末,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
——教材83页史料阅读
材料二: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教材83页
两则史料的观点有何不同?你同意哪一种,谈谈你的理由。
“商战”
OR
“帝国主义之战”?
“争夺商业利润”
OR
“争夺世界霸权”?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英德矛盾
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英德矛盾逐渐激化
法德矛盾
法国与德国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 
德俄矛盾
德国与俄国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
奥俄矛盾
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桶”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如今,大多数历史学家已能分清曾在数十年里一直起作用的背景原因和在1914年6月28日弗兰兹·斐迪南大公被刺后的紧张的数星期中开始起作用的直接原因。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巴尔干问题
突尼斯问题





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巴尔干问题
普法战争后果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一战前夕欧洲列强的主要矛盾
矛盾的实质是什么?
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集团形成
目的
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表现
20世纪初,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
影响
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材料一: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谈到英德矛盾的尖锐化时说:
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末,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
——教材83页史料阅读
大战的借口为什么是“萨拉热窝”?(结合教材84页地图)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①地理:巴尔干半岛位于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交界地带,是沟通三大洲的交通要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②内部:民族矛盾尖锐
③外部:俄国奥匈帝国对巴尔干的争夺
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到新被吞并的波黑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这次演习是以塞尔维亚做为假想敌人的,引起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极大愤怒,他们组织暗杀小组,在6月28日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刺客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射杀了斐迪南夫妇。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偶然的灾难,假如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不刺杀奥匈帝国皇储夫妇,一战就不会爆发。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谈谈你的看法。
“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德皇威廉二世
“去巴黎吃早饭!一刺刀挑死一个法国人”这就是在运送德军去首都的火车上乱涂的字。这是1914年8月,天气睛好,部队的士气也很好。政府说过,战争会迅速结束。
【结合教材84页地图】梳理第一次世界战的主要战役
阶段
战役或重大事件
特点及影响
第一阶段1914
西线
马恩河战役
东线
东普鲁士战役
第二阶段1915-1916
东线
胶着状态,德奥军队在东线和南线取胜
西线
海上
日德兰海战
第三阶段1917-1918
第一次世界
大战以同盟
国失败告终
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凡尔登战役(绞肉机)
索姆河战役(地狱)
美国参加对德作战
俄国退出大战
中国等参加协约国作战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战略主攻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马恩河战役:1914年9月,法、德在西线的马恩河展开的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战略决战,持续8夭,双方参战人数150多万,以法英联军取得胜利而结束。这次战役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个转折点,标志着以施里芬计划为代表的德军速决战的破产。德国必须面对它最不愿面对的东西两线作战的现实,而协约国希望早日取胜的打算也已落空。此后战争转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战争处于胶着状态。
1916年2-12月在西线进行的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时间中破坏性最强,耗时最长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索姆河战役:为了减轻凡尔登的压力,法英联军于1916年6月发动了索姆河战役。新式武器坦
克首次被英军用于实战。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一次消耗战,该战役对德军在凡尔登的攻势有所牵制,却未能达到突破德军防线的战略目标。
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英、徳之间爆发了日德兰海战。这是大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战,英国出动约150艘军舰,德国出动约100艘军舰。交战结果,英国的军舰损失数大于德国,但仍掌握着制海权。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材料一:
在以后三年的战争中,尽管双方动用了大量的武器,再三发动攻势,但在这条战线上任何一方的移动都未超过10英里。……西线的战斗这时变成了阵地战和消耗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为攻克凡尔登,德军集中炮火,猛烈轰击,先后投入46个师的兵力,出动了飞机和飞艇,使用了毒气弹...为了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6月下旬,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发动了索姆河战役......在索姆河战役中,英国首次使用了自己的新武器——坦克。
——人民版《战争与和平》11页?
(1)交战双方没有一方具有绝对优势(2)现代武器更有利于防守一方
(3)欧洲实力强劲,参战国家众多(4)利益之争,不忍放弃(5)本能
的爱国情感
……
大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他们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陷入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变成了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
——教材84页学习聚焦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1918年11月11日,德国政府代表在福煦车厢签署了《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德国宣布投降。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1918年----盟国崩溃,
战争结束

次世界规模的大战
直接或间接卷入战争的国家达

1
33
造成
人死亡,
人受伤
1000万
2000万
战火影响的人口达
之多,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
15亿
2/3
直接经济损失达
美元
2700亿
“我是外交官”:请选择担任以下(英国、法国、美国、日本、中国)的一名首席外交官发言,谈谈本国的诉求及依据。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进而称霸世界。”
吞并已到手的德国殖民地和土耳其一些领地,扩大和巩固大英帝国版图。
“削弱乃至肢解自己的宿敌德国,把中、东欧国家纳入防御德国的‘体系’,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同时扩大在非洲等地的殖民地。”
攫取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以便进一步侵略中国,并占领战前德国在太平洋上控制的岛屿。
“收回山东主权,取消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主要摘自人民版《战争与和平》24页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四大帝国解体
重划德国疆界和重新分配德国殖民地
新诞生一些民族国家
开始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长期对峙
通过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主力舰
52.5
52.5
31.5
17.5
17.5
航空母舰
13.5
13.5
8.1
6
6
《五国海军条约》规定的各国主力舰和航空母舰吨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在一个时期内给了日本帝国主义以独霸中国的机会……一九二二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
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列强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秩序。
《四国条约》埋葬了英日同盟,《五国海军条约》美英平分海上霸权,《九国公约》共同支配中国,这样帝国主义调整了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制定《国际联盟盟约》,成立国际联盟...
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主要摘自教材85页
《凡尔赛条约》
《九国公约》
《五国条约》
材料一:一战后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了新秩序,却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教材85页学习聚焦
材料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帝国主义在东西方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调整,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师说》2015—2016高中历史第2单元
1.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2.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理由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祸根:
①英法主导性:欧洲仍是中心,操纵国联
②体系片面性:排斥苏俄、美国未加入国联、中国未签字
③体系脆弱性:德国复仇情绪滋长、国联失去行动可能性
④体系反动性:委任统治、门户开放、中国山东问题
进步性:
①民族自决原则、国联的启示意义
德国街头的游行
中国的五四抗争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战后初期欧洲城市废墟
一战后的美国
一战期间妇女在炮弹厂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3.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谈谈一战的影响
①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政治危机,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②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也使日本获得了发展和扩张的良机;③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觉醒④摧毁了德意志、奥斯曼、俄罗斯、奥匈四大帝国⑤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⑥促进政府机构改变只能⑦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平主义思潮盛极一时。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帝国主义与世
界大战的酝酿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
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表现:帝国主义列强矛盾重重
结果: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
一战爆发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一战的开始
一战的进程(1914-1918)
一战的结束(1918.11.11)
【一战的影响】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标志:
主要内容
国际联盟:地位、宗旨、决议原则、评价
课后
思考
《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6月28日)
第二十二条
凡殖民地及领土于此次战争之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足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下实行自治,则应适用于下列之原则:即将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视为文明之神圣任务,此项任务之履行应载入本盟约。
实现此项原则之最妥善途径。莫如将此种人民之管理。委诸各种资源上.经济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责任且乐于加以接受之各先进国。该国即以受任统治之资格。为联盟施行此项管理。
委任统治之性质应依该地人民发展之程度、领土之地势、经济之状况及其他类似地形之情形而区别之。——王铁崖、田如萱编《国际法资料选编》
你如何认识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
一战中的
战胜国将战败国视为落后的国家,认为战后他们不能获得独立,而需将她们委任给英法进行统治。盟约对于委任统治的性质没有做出统一的规定,而是根据委任地区的发展程度,由英法等战争国安排。
请在此输入标题
【拓展提升】
多角度认识国际联盟的建立
从出发点看
美国的倡议迎合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人民渴望根除战争、保障和平的愿望;为美国介入国际事务、争夺世界霸权创造条件
从进步性看
国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政治性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各国之间的国际合作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它的出现标志着世界人民反战运动的兴起
从局限性看
一方面,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没有参加,严重削弱了国联的权威性。另一方面,沦为了英法维护其霸权的工具,最终未能制止侵略,局部战争终于走向了世界大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