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二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武威第二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4-11 11:4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武威二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二地理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单选题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发展低碳经济最主要应对的环境问题是( )
A.臭氧层变薄 B.全球气候变暖 C.酸雨扩散 D.地震频发
2.上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人类大规模开采、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能源 ②氟氯烃类化合物的大量使用
③大规模的砍伐、破坏森林植被 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的大量排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丹江口水库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2013年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水库岸线更加曲折,形成大量库湾,同时水库沿线出现大面积消落区(即水库季节性水位涨落使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出露于水面的区域)。汉江最大支流甲在2019年某季的水质状况为Ⅲ类,河水浑浊度相对较大,经过处理后才能供生活饮用。下图示意汉江流域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与①处相比,②处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风频次低 B.年降水量较少 C.水体温度较高 D.水体流动性差
4.推测2019年甲支流水质状况为Ⅲ类时的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为确保水源地水质优良,消落区开发利用最适宜( )
A.种植农作物 B.发展水产养殖 C.发展畜牧业 D.种植林草植被
2020年6月1日,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湖北省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规定湖北省生活垃圾将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进行分类,个人将生活垃圾混合投放、拒不改正,可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城市垃圾量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有( )
①商品消费量的增加 ②城市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③城市机动车的迅速增多 ④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城市垃圾分类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城市生活垃圾量 B.提高资源利用率
C.促进垃圾相关企业的发展 D.降低垃圾处理的成本
PM2.5因直径微小又称“可入肺颗粒”。当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时,PM2.5会长期滞留在低空,达到250微克/立方米以上即为空气严重污染。据分析,我国北方某城市大气污染物PM2.5主要来自汽车尾气,下图示意该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时段与气温日变化分布。据此充成下面小题。
8.该城市大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段是( )
A.0-4时 B.6-10时 C.12-16时 D.16-20时
9.大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段发生时影响该城市的气象条件为( )
A.冷锋过镜,西北风较强
B.近地面气温较高,大气不稳定
C.雨雪较多,空气湿度增加
D.冷空气活动减弱,风速较小
2018年12月10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潍坊抽水蓄能电站(把下水库的水抽到上水库以势能的形式蓄能)正式通过山东省发改委批复,该项目位于临朐嵩山生态旅游区,设计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可有效提高电网调峰能力和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消纳能力,促进资源有效利用。
下图示意抽水蓄能电站工作原理,据此完成下题。
10.潍坊市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主要原因是( )
A.增加电网发电量 B.促进新能源利用
C.增加水资源储存量 D.循环利用水能资源
11.建成后抽水蓄能的主要时段是( )
A.19:00~ 21:00 B.9:00~11:00
C.14:00~16:00 D.2:00 ~4:00
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永久基本农田。2020年财政部已安排702.05亿元,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2年要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国家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最主要目的是( )
A.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B.改善农田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C.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D.提高土壤肥力,生产绿色农产品
13.依据我国自然环境特点,推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中处于优先位置的是( )
A.田间道路交通建设 B.平整土地,集中成片
C.农田防护林网建设 D.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14.下列属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省区是( )
A.河南 B.上海 C.陕西 D.贵州
下表为甘肃甘南天然草地(玛曲县、碌曲县、夏河县)的草地生产潜力和载畜量表。气候生产潜力主要受降水条件的制约,气温对返青期的影响较大。草地生产潜力是指在现实光温水土条件下草地可以达到的最大生产力。载畜量是指草地适度利用条件下,单位面积可以承载的放牧家畜折绵羊单位数。完成下面小题。
区域
年均温/(C)
年均降水量/(mm)
气候生产潜力/(Kg.hmi^a')
草地生产潜力(Kg.hm°a")
草地现实生产潜力/(Kghm^:al)
草地适宜载畜量(*10*羊)
实际载畜量(*10*羊)
玛曲
2.5
718
12566
7868
5280
168
304
碌玛
2.6
687
12737
7334
5017
72
130
夏河
4.1
513
16532
8962
4924
121
180
15.造成草地现实生产潜力低的主要原因是( )A.载畜量超标 B.返青期低温 C.降水量制约 D.草地质量低
16.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土壤盐碱化 B.全球变暖 C.草地退化 D.水土流失
“黄河之肾”玛曲湿地,位于甘肃甘南西南部、青藏高原东端。黄河流经此处,形成天下著名的“黄河首曲”,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高寒沼泽湿地。近年来,湿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引起了政府和人们的关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玛曲湿地形成的原因是( )
①地下冻土广布,水分不易下渗②地势周高中低,排水不畅③地处高纬地区,蒸发微弱④河曲发育,湖泊众多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为加强当地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A.消灭高原鼠害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退牧还草 D.草方格沙障治沙
2015—2018年,青藏高原在全国城市流动人口互动中的地位持续上升,人口流动量提升了8.2%,高值期日均人口流动量提升了57.8%。其中,成都、北京、兰州、重庆与青藏高原之间的人口流动数量全年最多。下图示意青藏高原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人口流动相对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11月至次年1月青藏高原人口流动规模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很低 B.路面结冰 C.太阳辐射强 D.氧气更稀薄
20.影响成都与青藏高原人口流动数量全年最多的主导因素是( )
A.经济 B.文化 C.政策 D.位置
21.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延庆举行,截止6月5日,园区已累计接待游客189.47万人次。据此世园会对北京延庆的积极作用有( )
①增加了就业机会 ②提升了国民素质
③拉动力经济增长④加剧了交通拥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拉萨河流城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布达拉宫的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制约该景点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差 B.市场距离较远
C.旅游接待能力较弱 D.旅游承载能力较低
23.许多夏季到西藏的旅游者都携带防晒用品,与夏季青藏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关联性最小的地理要素是
A.海拔 B.大气湿度 C.纬度 D.白昼时间
24.近年来,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下列做法合理的有
①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 ②利用河滩低地布局文化建筑
③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 ④防治湿地退化 ⑤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所谓贵州旅游业的“盆地现象”,是指贵州旅游业发展总体水平远远落后于云南、四川、重庆、湖南、广西等周边省市区,像一块下陷的“盆地”,被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形象地称为“盆地现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在目前以大众观光旅游为主的阶段,下列不属于贵州旅游业“盆地现象”原因的是
A.贵州旅游资源难以发挥优势
B.旅游产品薄弱
C.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落后于用边省份
D.旅游资源少,开发程度低
26.贵州旅游业形成“盆地现象”既有历史因素,更有工作的不足。为了冲出“盆地”,贵州省应该
A.充分利用本省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的优势,促进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B.加大开放程度,利用与国际交流、合作的机会,接受更多的新观念和管理经验
C.保护古朴自然的山水风光、多姿多彩的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不得开发
D.推出拳头产品,大力发展奇山异水、滨海风光、风俗民情等重头戏
皖南山区西部的黟县有大量的明清民居、祠堂、牌坊、园林,当地古建筑均为粉墙青瓦,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素有“东方古代建筑艺术宝库”的美誉。以大学生为主的写生游客定期来此,每次平均10天左右。下图为写生游客满意度——重要性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黟县吸引写生游客的主要因素是( )
A.古建筑 B.交通 C.服务质量 D.自然环境
28.黟县为健康发展写生旅游,最应该先完善设施或服务的是( )
A.食宿接待设施 B.写生环保设施
C.公共服务设施 D.管理与服务
29.影响旅游地选择的最主要的主观因素是( )
A.旅游者的动机和偏好
B.旅游者的资金和闲暇时间
C.旅游者的出游方式
D.旅游地的美学价值
30.旅游景区规划的基础是 (??? )
A.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B.旅游者旅游过程中的旅游需求
C.旅游审美原理
D.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31.[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
位于新疆的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周边有广阔的湿地。但是随着入湖河流沿岸灌溉农业的快速发展,博斯腾湖湖水已不能外流进入下游河道,生态环境遭到了巨大的破坏。
分析入湖河流沿岸灌溉农业快速发展对博斯腾湖生态环境的主要危害。
32.[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方式比较落后,大多数垃圾进行简易填埋: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在自然条件下,利用坑、塘、洼地将垃坡集中堆置在一起,不加掩盖,未经科学处理的填埋方法。下表为“世界部分国家垃级处理方式的比较表”。
国家
填埋(%)
堆肥(%)
焚烧(%)
回收(%)
美国
63
8
10
19
德国
46
2
36
16
中国
70
20
5
5
比较美国等发达国家与我国在垃圾处理方式上的异同,并指出简易填埋垃圾的主要危害。
3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白水运动,是指在激流卷起白浪的江河中漂流或嬉戏,是一种极富挑战性、刺激性和乐趣的运动。目前,云南省立足白水资源优势,通过建设休闲旅游漂流基地,拉动经济增长,助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下图示意云南省水系分布。
说明云南省建设休闲旅游漂流基地的有利条件和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3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字化,让文物遗产重生——石窟壁画的永久性保存与保护是国际考古与科研方面的一大难题:为此,敦煌研究院从1993年就开始了“数字化保护”方面的探索,敦煌30个洞窟中,10个朝代4430平方米的壁画,都展示在“数字敦煌”的项目中。如今,敦煌文物的数据与过去的文献资料一同汇总成数字化资源库,在互联网上向全世界共享。
简述“文物遗产数字化”对敦煌莫高窟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的有利影响。
1.B2.C3.D4.B5.D6.C7.B8.B9.D10.B
11.D12.C13.D14.A15.A16.C17.D18.B19.A20.D
21.B22.B23.B24.B25.D26.B27.A28.C29.A30.A
31.大量引水灌溉,导致湖泊(湿地)面积萎缩;淡水收入减少,灌溉退水盐度较高,水分蒸发旺盛,(水分不能外流)盐分无法排出,导致湖泊咸化;农田灌溉退水中的农药,导致湖泊水体污染;农田灌溉退水中的化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湖泊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32.相同点:以填埋为主。不同点:中国回收利用与焚烧处理比重小,堆肥较多;美国等发达国家回收利用与焚烧处理较多,堆肥较少。危害: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释放有害物质,使水体水质、大气质量恶化、土壤污染等);危害人体健康。
33.有利条件:云南省委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河流众多,且径流量大;地形起伏较大,河流流速快,白水资源丰富。积极作用:基地建设可扩大旅游市场,提升当地白水资源的知名度;休闲旅游漂流基地可满足不同的旅游需求,扩大客源,通过基地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接待能力等。
34.有利于文物的永久“保存”。使文物免遭自然灾害的影响与破坏;能够避免自然风化、人为破坏;“文物遗产数字化”可疏散或减少高峰期游客数量;缩短市场距离,打破时空限制,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能让更多的原来限制开放的资源展现在广大游客面前;也是敦煌莫高窟走向世界的良好途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