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宝鸡市陈仓区2021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人民版)试题(卷)
卷面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30道题,每道题2分,共60分)
1.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希腊《每日报》发表题为《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的署名文章中引用希腊文学巨匠卡赞扎基斯有一句名言,“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人类的两张面具,面具之下是同一张人类理性的面孔”。陆九渊说:“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年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由此可推知苏格拉底和孔子、朱熹、王阳明思想的相通之处在于探讨(
)
A.人类的普遍道德标准问题
B.抽象意义上的哲学理论问题
C.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问题
D.对宇宙人生的终极关怀问题
2.电视剧《大秦赋》中韩非子有一段台词:“权贵可以为平民提供庇护,而平民却是生产者与士兵的来源,这是很危险的”。为了杜绝此现象带来的危险,后世君主采取的措施是(
)
A.重农抑商
B.盐铁专营
C.废分封行郡县
D.抑制兼并
3.高二文科班就“学生在校不得使用手机”召开主题班会,有同学借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的治国策略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下列同学发言与该治国策略一致的是(
)
A.甲:循循善诱,耐心说服
B.乙:严肃校规,违者严惩
C.丙:顺其自然,慢慢改正
D.丁:倡导节俭,不买手机
4.“天人合一”的观念最早是庄子阐述,关注的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注重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它把自然之天拟人化,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这说明()
A.黄老之学被汉代统治者采纳
B.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
C.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
D.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
5.儒家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间的两套秩序:社会政治秩序和道德心灵秩序。孔子以后儒家的代表人物,有一位提出了纲常名教,突出了礼;另一位则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思辨化的哲学体系。他们分别是
A.孟子和王阳明?
B.荀子和朱熹?
C.董仲舒和顾炎武?
D.董仲舒和朱熹
6、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
三纲五常
B.
经世致用
C.
万物本源
D.
抗衡佛道
7.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如果不去测量对象(电子),对象(电子)便没有位置,其主旨意在突出微观研究领域的特殊性。这一论断与下列哪一思想主张相似(
)
A.道法自然
B.法天而治
C.心外无理
D.理生万物
8.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世界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9.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秦王说,统一以后要把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文字,秦王赢政统一全国后,将各种文字统一成标准文字,这种标准文字是(
)
A.隶书
B.
行书
C.
小篆
D.
草书
10.右边是南宋画家李唐的作品《踏花归去马蹄香》,他的画卷上根本没画花瓣:马在奔腾着,马蹄高高扬起,一些蝴蝶紧紧地追逐着,在马蹄的周围飞舞。这幅画的主要特征是
A.讲究布局和构图
B.以花鸟为主要素材
C.追求抒情和写意
D.逼真摹写自然景物
11.“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这种“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艺术特征与下列哪一艺术形式最符合(
)
A.唐诗
B.写意画
C.京剧
D.草书
12.著名的史学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风貌和风俗概况。”这句话表明(
)
A.艺术家们都具有趋同性
B.艺术家的作品都描写风俗习惯
C.艺术创作不能超越时空
D.从一件艺术品能看到一个时代的风貌
13.体现现实主义倾向,奠定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基础的是(
)
A.《诗经》
B.《离骚》
C.《窦娥冤》
D.《红楼梦》
14.唐代传奇、北宋风俗画、宋词元曲出现的社会条件相同的是(
)
A.长安、东京、大都的繁荣
B.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固有的文化传统
15.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下列与《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相关的对联是(
)
A.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B.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C.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D.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虑入木三分
16.《中国近代史》中提到:“虽然自强运动的范围有限,其领袖看待中国问题的眼界也颇有局限,但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已远远地超越了他们同辈的士大夫,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征程”。作者如此高度评价洋务运动,主要源于洋务运动(
)
A.开创了政治近代化
B.开启了经济近代化
C.引领了法制近代化
D.实现了社会转型
17.小秦同学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进行了整理,以下是他制作的一张图表。“?”处应该填写的是(
)
A.中体西用思想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毛泽东思想
D.创立民国
18.一首歌颂中国某所高校的诗云:“横空出世非一般,继往开来济世艰。奋舞徳赛自由剑,拨云现日整乾坤。赤胆忠心联众志,指点江山开纪元。铁肩担道行大义,志在高远居巅峰“这所被歌颂的高校应是(
)
A.北京大学
B.北京师范大学
C.复旦大学
D.南开大学
19.1919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在中国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其作者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瞿秋白
20.五四时期,“问题”与“主义”论战的实质,在于要不要(
)
A.多研究一些具体问题
B.多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C.具体谈论理想的主义
D.用理想的主义根本解决问题
21.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时期的发展,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2.规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在(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
2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下列各项最能说明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是(
)
A.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B.
1995年中央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C.共产党员英雄战士孟祥斌舍己救人
D.党中央号召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24.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D.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5.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给予了热切的关怀与鼓励,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这一时期昆曲被“救活”主要是因为(
)
A.“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
B.众多昆曲名家的涌现
C.“依法治教”战略的提出
D.《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26.下列关于“二为”方向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邓小平在中国第四次文代会上提出的
B.适应了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形势
C.以总结文艺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为基础
D.成为了新时期我国文艺工作的总方向
27.邓小平呼吁“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1977年底,政府落实这一呼吁的举措是(
)
A.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恢复中断的全国统一高考招生制度
D.提出“三个面向”的重要思想
28.建国初期,为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中国政府作出的战略决策是(
)
A.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B.发展“两弹一星”
C.研制巨型计算机
D.参与人类基因研究
29.“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的主要成就是(
)
A.培育出杂交水稻
B.研制了“神舟”五号宇宙飞船
C.研制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D.设计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30.“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科技成就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能说明此观点的史实是(
)
A.“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票证制度的普遍实施
B.“南优二号”选育成功、“革命样板戏”广泛流行
C.“银河一号”研制成功、教育战线的“停课闹革命”
D.“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互联网的普遍应用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40分)
31.(16分)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文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言论
出处
“仁者爱人”
《论语》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论语》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
材料一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
明清之际的士大夫,由于饱受国破家亡的沧桑巨变,对学术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他们深刻体会到理学空谈误国,八股科举害人的实质,对中国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了许多具有启蒙意义的思想和观念。
一一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
《孔子改制考》和《新青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和孟子的政治思想。(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提出的具有启蒙意义的思想和观念。(3分)并列出三位他们的代表人物。(3分)
(3)材料三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两次重大运动?(2分)结合史实说明传统儒学在这两次运动中的境遇。(4分)
32.(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ー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
陈独秀《本志罪案答辩书》
材料四
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从“制造之争”到“制度之争”,再到“思想之争”,是中西文化和哲学论争的一个转折、它在某种程度上规定了此后中西论争的基本态势。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代表哪一阶级的观点?概括其主张、目的分别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体现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较之材料一,其进步性表现在哪里?又有何局限?(5分)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呈现的趋势。(3分)
3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提出一系列正确的观点……七大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初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人名日报》社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胜利道路、革命的两个步骤及革命发展前景的基本主张。(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党的哪一次重要会议为起点逐步开创的?(2分)邓小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怎样的贡献?(2分)他就“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作了怎样的阐述?(2分)
宝鸡市陈仓区2021年上学期高二历史(人民版)答案
一.
选择题(共30道小题,共6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A
A
B
B
D
C
c
A
C
C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C
D
A
B
D
B
D
A
A
D
题
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
案
B
C
B
D
A
B
C
B
A
D
二.非选择题(共3道小题,共40分)
31(1)
孔子:“仁”(仁者爱人)、“礼”(克己复礼);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思想观念:批判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提倡工商皆本(3分)。
(4分)
人
物: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3分)
运
动: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2分)
境
遇:①
维新变法时期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儒家思想相结合(托古改制;利用、借助儒学),宣传维新变法;
②新文化运动中,批判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旧伦理道德,宣传民主科学思想(打倒孔家店;批判否定儒家文化)。(4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2(1)
阶
级:地主阶级。(1分)
主
张:“师夷长技以制夷”。(1分)
目
的:维护清朝的腐朽统治。(2分)
(2)
主
张:进行维新变法。(1分)
进步性:要求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2分)
局限性:未触动封建统治基础,表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2)
(3)
趋
势
:从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逐渐深入(3分)
33(1)
道
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分)
步
骤: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2分)
前
景:建立社会主义国家。(2分)
起
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
贡
献:提出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2分)
阐
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分)
三民主义
社会革命:
平均地权
政治革命:
?
民族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