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学——1.3 耳和听觉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导学——1.3 耳和听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02-20 07:46:35

文档简介

1.3 耳和听觉(1)
点击要点:
1.耳是人的 器官,耳的结构分外耳(包括 )、中耳(包括 )、内耳(包括 ),其中,
是起到振动并放大作用的, 内有听觉感受器。
2.听觉形成: 能收集空气中的声波,声波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 ,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 振动,听小骨把 放大后传人 。当声音传到耳蜗,耳蜗内的液体亦会产生 ,听觉感受器便把这种信息沿听神经传到 ,形成了听觉。耳不仅有听觉的功能,还有 的功能。
3.听觉的损失: 耳聋和 耳聋。
4.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也不相同。因此人可凭此判断声源的方位。
课堂讲练:
例1 听觉的形成过程中,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部位是 ( )
A.耳蜗 B.鼓膜
C.听觉中枢 D.半规管
巩固训练1 人的听觉产生于 ( )
A.听觉感受器 B.耳蜗
C.听觉中枢 D.鼓膜
例2 (2011广东)某同学坐过山车时,因为害怕而闭上眼睛,但仍能感觉到过山车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和减速,与此有关的结构是 ( )
A.耳蜗和前庭 B.前庭和半规管
C.半规管和鼓膜 D.鼓膜和听小骨
巩固训练2 看书打瞌睡,头部下垂时会立即惊醒。此过程中接受刺激的感受器是( )
A.鼓室和半规管
B.前庭和耳蜗
C.半规管和耳蜗
D.前庭和半规管
跟踪练习:
一、选择题
1.当我们听到声音时,耳的下列结构中没有随声波振动的是 ( )
A.鼓膜 B.听小骨
C.耳蜗内的液体 D.听神经
2.人的听觉形成于 ( )
A.耳蜗 B.听觉感受器
C.听神经 D.脑部听觉中枢
3.(2011兰州)用手掌托住耳廓后边,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大,这说明耳廓能够( )
A.产生声波 B.传递声波
C.收集声波 D.感受声波
4.构成内耳的结构是 ( )
A.半规管听小骨耳蜗
B.鼓膜 前庭 耳蜗
C.半规管前庭 耳蜗
D.鼓膜 前庭 耳蜗
5.用尖锐的器具挖耳朵可能会损伤( )
A.鼓膜 B.听觉中枢
C.耳廓 D.听神经
6.某人失聪后(丧失听觉能力),经检查耳的结构没有损伤,那么发病的部位可能是( )
A.中耳 B.听神经和听觉中枢
C.鼓膜 D.内耳
7.发生晕车、晕船等症状,其原因是( )
A.由于睡眠不足引起
B.小脑调节平衡的能力弱
C.躯体感觉中枢受到了过强的刺激
D.前庭和半规管受到过强或长时间的刺激
8.放爆竹和礼花时,你若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 )
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9.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
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
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
D.声波传人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感觉细胞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到脑部
10.对某一声音,人的右耳中听到的声音比左耳强,则可判断( )
A.声源在人的左方
B.右耳先听到声音
C.两耳感受到振动的步调相同
D.两耳同时听到声音
二、填空题
11.下图是人耳的结构图,请读图填空:
(1)①是 ;④是 ;⑤是 ;它们共同构成了 。
(2)⑦内有 感受器;⑧内有 感受器;这两类感受器神经纤维合在一起组成了听神经。
(3)声波引起鼓膜振动, 传到内耳。
(4)当飞机下降时乘客常要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使 开放,使空气由咽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12.听觉的形成过程:声波→耳廓→外耳道→ →听小骨→ 内的听觉感受器→ →大脑的 。
13.耳朵除了有听觉作用外,还具有保持 的作用,因为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位于内耳中的 。某同学乘车、乘船时经常发生头晕、恶心,甚至呕吐,这是因为 。
三、实验、简答题
14.巨大的声响会对耳朵造成伤害,甚至引起耳聋。当遇到声响时,我们应该怎么办?说明你这样做的原因。
15.同学们平常肯定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听录音机放出自己的录音,会觉得不像自己的声音,但是听别人录下的声音,却很像?(提示:可从声音传播到耳内的介质去考虑)
16.某班级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就为什么要用两只耳听声音,建立了如下猜测:
①用两只耳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大,可以听得更清楚;
②用两只耳听声音,可以辨别声源的方向;
③左耳听左边的声音,右耳听右边的声音。
(1)为了验证其猜测①的正确与否,同学们设计并做了
如下实验:
在离同一声源同样远近的条件下,同一人用两只耳听声音,然后再用一只耳听声音(另一只耳道用耳塞塞住)。若猜测①是正确的,则实验结果应该是 。实验中同学们应用了科学探究中的 的方法。
(2)为了验证其猜测②的正确与否,同学们又做了实验且结果如下:
让一同学蒙上眼睛,用两只耳听某一声源发出的声音,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正确,然后改用一只耳听(声源换了方位),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错误。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断定猜测②是 。
1.3耳和听觉(1)
【点击要点】
1.听觉 耳廓、外耳道 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 耳蜗、前庭、半规管 听小骨 耳蜗
2.耳廓 鼓膜 听小骨 振动 耳蜗 振动 大脑 位觉
3.传导性 神经性
4.双耳效应
【课堂讲练】
例1 A解析:鼓膜能感受声波的刺激,但不能产生兴奋(神经冲动);听觉中枢是产生听觉的地方,而不是产生兴奋的地方;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最终感受刺激,是产生兴奋的结构。
瑰固训练1 C解析: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遗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通过三块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从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听觉应产生于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例2 B 解析: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耳蝻内有听觉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位觉感受嚣。过山车行驶速度变化和左右转动都将刺激位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最终在大脑产生感受。
巩固训练2 D
【跟躁演练】
1.D 2.D 3.C 4.C 5.A 6.B 7.D 8.B 9.B 10.B
11.(1)鼓膜 听小骨 鼓室 中耳 (2)位觉 听觉(3)听小骨(4)咽鼓管
12.鼓膜 耳蜗 听神经 听觉中枢
13.身体平衡 前庭和半规管半规管和前庭受到过强或过长的刺激或过敏
14.应该张开嘴巴,捂住耳朵。张开嘴巴是使咽鼓管内外气压相等,而捂住耳朵可以阻碍声波的传人,避免鼓膜受损。
15.听到的自己的声音是由头盖骨和空气传入耳中的,而听录音机里的声音是由空气传人人耳的
16.(1)一只耳朵听时,声音轻,听不清楚控制变量
(2)正确的
1.3 耳和听觉(2)
点击要点:
1.声音的三个特征: 、 和 。声音的音调有高有低,音调的高低由 决定,频率越 ,音调越 ;响度与 和跟人离声源的 有关。音色是声音的音质,跟发声物体 、 以及发声的方法有关。
2.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频率大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 ,频率低于 的声波叫次声波。
3.声音大小的单位用 表示,一般声音的等级高于 则视为噪声。噪声的防止一要在 减弱,二要在 中减弱,三要在 处减弱。
课堂讲练:
例1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巩固训练1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耳朵得到信息。平时我们往热水壶中灌开水时,开始由于水的落差大、撞击力大、瓶里空气多,瓶里会发出大声的并且低沉的咕咕声。而当热水壶内灌满水时,发出的是小声的且尖细的吱吱声。我们是根据什么判断水的多少( )
A.音色和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响度和音调
例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音乐声再大也不是噪声
B.声音的响度只与振幅有关
C.频率越高的声音响度也越大
D.人说话的声音的音色是可以变化的
巩固训练2 用硬纸片,一端稍微伸入自行车的钢丝里,然后转动踏脚板,当转速逐渐增加时,声音的音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并作出解释。
跟踪演练:
一、选择题
1.(2011临沂)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2.关于音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声体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B.发声体振幅越小,音调越高
C.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高
D.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3.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赫。人们把低于20赫的声音叫次声波,把高于20000赫的声音叫超声波。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赫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赫
4.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
B.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
C.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5.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6.如图,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7.演奏同一乐曲时,能够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节奏不司
8.(2011绵阳)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9.码头上的轮船汽笛声能传到很远的地方,这是因为 ( )
A.汽笛发声的频率较高
B.汽笛发出的声音的音色较好
C.汽笛发声的振幅较大
D.汽笛声的传播速度较大
10.“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
11.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 )
A.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
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
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
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
12.(2011广东)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音污染有作用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
13.(2010临沂)如图所示,用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时,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不相同的,这一实验表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某人说话声音很大,这里说的“很大”是指声音的 (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4.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其频率高于20000赫的声波称为 。列举一个利用这种声波的实例: 。
15.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 。
16.噪声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其中有三大
部分: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居民噪声。请你分别举出一个实例,工业噪声: ,交通噪声: 。
上图所示的是摩托车引擎后安装的消声器的结构图,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采用 的方法来减弱噪声的。
三、实验、简答题
17.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厘米)
横截面积(平方毫米)
A

60
0. 76
B

60
0.89
c

60
1.02
D

80
0.76
E

F

100
0.76
G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提高班习题精选
1.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 ( )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道
2.形成听觉的正确路径为 ( )
A.声波→外耳→中耳→内耳
B.声波→外耳→中耳→耳蜗
C.声波→外耳→听小骨→耳蜗
D.声波→耳→听神经→神经中枢
3.内耳的主要作用是( )
A.形成听觉和接受头部位置变化
B.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听觉和感受头部位置变化
C.形成听觉和接受头部位置变化的刺激,产生兴奋
D.接受声波刺激和感受头部位置变化
4.当你自己在嚼松脆的饼干时,会感到咀嚼的声音大得惊人。但是,在你旁逝的人却感觉不到多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 )
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
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
C.你自己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传导过来的
D.饼干太脆了
5.(2011天津)如图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时上下推拉活塞。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
6.当声音从空气中发出经过水面传入水中时,一定不变的是( )
A.响度 B.传播速度
C.音色 D.音调
7.某市政府决定从今年6月份起禁止摩托车在市区内载客营运。从噪声的角度考虑,你认为会( )
A.减少噪声的传播距离
B.减少噪声源的数量
C.减小噪声的传播速度
D.消灭噪声
8.表中列出的是一组音乐的频率,同学们通过讨论总结出下面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音符
1
2
3
4
5
6
7
音名
do
re
mi
fa
sol
la
si
频率(赫)
256
288
320
341.3
384
426.7
480
A.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大,响度越大
B.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C.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低
D.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色越好
9.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
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ruai (2)”
“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
序号是( )
A.丙、乙、甲、丁
B.乙、丙、甲、丁
C.甲、乙、丙、丁
D.丁、丙、乙、甲
10.(2011哈尔滨)某同学对下列声现象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11.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呜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12.(2011聊城)夏天,教室外蝉的叫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蝉能发声是由其腹部下方一层薄薄的发音膜 引起的。老师把教室的门窗关起来,大家听到的声音明显减小,这是在声音 过程中减弱噪声。
13.(2011广安)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秒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 赫,人类 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14.用塑料尺在木梳的齿上划过,木梳能发出声音。改变塑料尺划动的速度,实际上是改变了的快慢。划得越快,则发出的声音的 越高。
15.(2011菏泽)很多同学有过疑问“声音具有能量吗?它具有的能量与声音的响度和频率是不是有关呢?”某同学对其中两个问题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为一个圆筒,它的一端用中间剪有圆孔的纸粘牢,另一端用塑料薄膜包住并绷紧,用橡皮筋扎牢。B为一只点燃的蜡烛。
(1)完成表中的内容:
探究内容
“声音是否具有能量”
“声能与响度是否有关”
小孔距烛焰
的距离
3厘米
做法
观察内容
(2)为保证每次实验声音的频率相同,你的做法是

1.3耳和听觉(2)
【点击要点】
1.音调 音色 响度 频率 大 高 发声体的振幅 远近 性质 形状
2. 20赫~20000赫 超声波 20赫
3.分贝 85分贝 声源处 传播过程 人耳
【课堂讲练】
例l B解析:音调、音色、响度是乐音的三种特性。“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锤敲得越重,振幅越大,响度当然也越大。“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不同人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墙壁传播。
巩固训练l D解析:音调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根据题意,刚开始声音大,之后声音小,前后的响度不同;而声音由”咚咚”变为“吱吱“,说明前后的音调发生变化。而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决定的。
例2 D解析:凡是干扰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因此A选项错误。声音的响度除与振幅有关外,还与发声体的距离远近有关,故B也是错的。濒率的大小决定了音调的高低,与响度无关,因此C选项也是错的。人说话的声音的音色是可以变化的,它会随着年龄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巩固训练2解析:音调的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当转速逐渐增加时,纸片的振动频率会不断加快,因此声音的音调会越来越高。
【跟踪演练】
1.C 2.D 3.D 4.D 5.D 6.C 7.C 8.B 9.C 10.B 11.C 12.D
13.频率 响度
14.20~20000赫超声波声呐(或超声波雷达测速仪、B超等)、雷达、超声波探伤(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15.(1)振动(2)振幅越大声音越响
16.工厂机器的运转声(或通风机吸排气声、材料的锯割、冲压、切削声)机动车辆的呜叫声(或汽车发动机的振动声、排气声、汽车全身的振动声)在声源处减弱
17. (1)A B C A D F 80(100) 1.02 (2)调节同一琴弦的松紧程度进行实验
【提高班习题精选】
1.B 2.D 3.D. 4.C 5.A 6.C 7.B 8.B 9.A 10.D 11.A
12.振动 传播
13.300 能
解析:频手指的是1秒内振动的次数,=300Hz,而人耳的听觉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所以人类能听到该声音。
14.木梳齿振动音调 15.(1)填表如下;
探究“声音是否具有能量”
探究“声音的能量与响度是否有关”
小孔距烛焰的距离
3cm
做法
后拍塑料膜
轻拍、重拍塑料膜
观察内容
烛焰是否摆动
烛焰摆动幅度是否改变
(2)拍一次或每次拍的快慢相同
1.3 耳和听觉(1)
点击要点:
1.耳是人的 器官,耳的结构分外耳(包括 )、中耳(包括 )、内耳(包括 ),其中,
是起到振动并放大作用的, 内有听觉感受器。
2.听觉形成: 能收集空气中的声波,声波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 ,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 振动,听小骨把 放大后传人 。当声音传到耳蜗,耳蜗内的液体亦会产生 ,听觉感受器便把这种信息沿听神经传到 ,形成了听觉。耳不仅有听觉的功能,还有 的功能。
3.听觉的损失: 耳聋和 耳聋。
4.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也不相同。因此人可凭此判断声源的方位。
课堂讲练:
例1 听觉的形成过程中,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部位是 ( )
A.耳蜗 B.鼓膜
C.听觉中枢 D.半规管
巩固训练1 人的听觉产生于 ( )
A.听觉感受器 B.耳蜗
C.听觉中枢 D.鼓膜
例2 (2011广东)某同学坐过山车时,因为害怕而闭上眼睛,但仍能感觉到过山车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和减速,与此有关的结构是 ( )
A.耳蜗和前庭 B.前庭和半规管
C.半规管和鼓膜 D.鼓膜和听小骨
巩固训练2 看书打瞌睡,头部下垂时会立即惊醒。此过程中接受刺激的感受器是( )
A.鼓室和半规管
B.前庭和耳蜗
C.半规管和耳蜗
D.前庭和半规管
跟踪练习:
一、选择题
1.当我们听到声音时,耳的下列结构中没有随声波振动的是 ( )
A.鼓膜 B.听小骨
C.耳蜗内的液体 D.听神经
2.人的听觉形成于 ( )
A.耳蜗 B.听觉感受器
C.听神经 D.脑部听觉中枢
3.(2011兰州)用手掌托住耳廓后边,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大,这说明耳廓能够( )
A.产生声波 B.传递声波
C.收集声波 D.感受声波
4.构成内耳的结构是 ( )
A.半规管听小骨耳蜗
B.鼓膜 前庭 耳蜗
C.半规管前庭 耳蜗
D.鼓膜 前庭 耳蜗
5.用尖锐的器具挖耳朵可能会损伤( )
A.鼓膜 B.听觉中枢
C.耳廓 D.听神经
6.某人失聪后(丧失听觉能力),经检查耳的结构没有损伤,那么发病的部位可能是( )
A.中耳 B.听神经和听觉中枢
C.鼓膜 D.内耳
7.发生晕车、晕船等症状,其原因是( )
A.由于睡眠不足引起
B.小脑调节平衡的能力弱
C.躯体感觉中枢受到了过强的刺激
D.前庭和半规管受到过强或长时间的刺激
8.放爆竹和礼花时,你若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 )
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9.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
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
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
D.声波传人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感觉细胞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到脑部
10.对某一声音,人的右耳中听到的声音比左耳强,则可判断( )
A.声源在人的左方
B.右耳先听到声音
C.两耳感受到振动的步调相同
D.两耳同时听到声音
二、填空题
11.下图是人耳的结构图,请读图填空:
(1)①是 ;④是 ;⑤是 ;它们共同构成了 。
(2)⑦内有 感受器;⑧内有 感受器;这两类感受器神经纤维合在一起组成了听神经。
(3)声波引起鼓膜振动, 传到内耳。
(4)当飞机下降时乘客常要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使 开放,使空气由咽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12.听觉的形成过程:声波→耳廓→外耳道→ →听小骨→ 内的听觉感受器→ →大脑的 。
13.耳朵除了有听觉作用外,还具有保持 的作用,因为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位于内耳中的 。某同学乘车、乘船时经常发生头晕、恶心,甚至呕吐,这是因为 。
三、实验、简答题
14.巨大的声响会对耳朵造成伤害,甚至引起耳聋。当遇到声响时,我们应该怎么办?说明你这样做的原因。
15.同学们平常肯定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听录音机放出自己的录音,会觉得不像自己的声音,但是听别人录下的声音,却很像?(提示:可从声音传播到耳内的介质去考虑)
16.某班级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就为什么要用两只耳听声音,建立了如下猜测:
①用两只耳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大,可以听得更清楚;
②用两只耳听声音,可以辨别声源的方向;
③左耳听左边的声音,右耳听右边的声音。
(1)为了验证其猜测①的正确与否,同学们设计并做了
如下实验:
在离同一声源同样远近的条件下,同一人用两只耳听声音,然后再用一只耳听声音(另一只耳道用耳塞塞住)。若猜测①是正确的,则实验结果应该是 。实验中同学们应用了科学探究中的 的方法。
(2)为了验证其猜测②的正确与否,同学们又做了实验且结果如下:
让一同学蒙上眼睛,用两只耳听某一声源发出的声音,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正确,然后改用一只耳听(声源换了方位),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错误。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断定猜测②是 。
1.3耳和听觉(1)
【点击要点】
1.听觉 耳廓、外耳道 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 耳蜗、前庭、半规管 听小骨 耳蜗
2.耳廓 鼓膜 听小骨 振动 耳蜗 振动 大脑 位觉
3.传导性 神经性
4.双耳效应
【课堂讲练】
例1 A解析:鼓膜能感受声波的刺激,但不能产生兴奋(神经冲动);听觉中枢是产生听觉的地方,而不是产生兴奋的地方;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最终感受刺激,是产生兴奋的结构。
瑰固训练1 C解析: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遗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通过三块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从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听觉应产生于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例2 B 解析: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耳蝻内有听觉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位觉感受嚣。过山车行驶速度变化和左右转动都将刺激位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最终在大脑产生感受。
巩固训练2 D
【跟躁演练】
1.D 2.D 3.C 4.C 5.A 6.B 7.D 8.B 9.B 10.B
11.(1)鼓膜 听小骨 鼓室 中耳 (2)位觉 听觉(3)听小骨(4)咽鼓管
12.鼓膜 耳蜗 听神经 听觉中枢
13.身体平衡 前庭和半规管半规管和前庭受到过强或过长的刺激或过敏
14.应该张开嘴巴,捂住耳朵。张开嘴巴是使咽鼓管内外气压相等,而捂住耳朵可以阻碍声波的传人,避免鼓膜受损。
15.听到的自己的声音是由头盖骨和空气传入耳中的,而听录音机里的声音是由空气传人人耳的
16.(1)一只耳朵听时,声音轻,听不清楚控制变量
(2)正确的
1.3 耳和听觉(2)
点击要点:
1.声音的三个特征: 、 和 。声音的音调有高有低,音调的高低由 决定,频率越 ,音调越 ;响度与 和跟人离声源的 有关。音色是声音的音质,跟发声物体 、 以及发声的方法有关。
2.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频率大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 ,频率低于 的声波叫次声波。
3.声音大小的单位用 表示,一般声音的等级高于 则视为噪声。噪声的防止一要在 减弱,二要在 中减弱,三要在 处减弱。
课堂讲练:
例1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巩固训练1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耳朵得到信息。平时我们往热水壶中灌开水时,开始由于水的落差大、撞击力大、瓶里空气多,瓶里会发出大声的并且低沉的咕咕声。而当热水壶内灌满水时,发出的是小声的且尖细的吱吱声。我们是根据什么判断水的多少( )
A.音色和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响度和音调
例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音乐声再大也不是噪声
B.声音的响度只与振幅有关
C.频率越高的声音响度也越大
D.人说话的声音的音色是可以变化的
巩固训练2 用硬纸片,一端稍微伸入自行车的钢丝里,然后转动踏脚板,当转速逐渐增加时,声音的音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并作出解释。
跟踪演练:
一、选择题
1.(2011临沂)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2.关于音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声体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B.发声体振幅越小,音调越高
C.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高
D.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3.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赫。人们把低于20赫的声音叫次声波,把高于20000赫的声音叫超声波。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赫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赫
4.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
B.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
C.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5.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6.如图,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7.演奏同一乐曲时,能够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节奏不司
8.(2011绵阳)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9.码头上的轮船汽笛声能传到很远的地方,这是因为 ( )
A.汽笛发声的频率较高
B.汽笛发出的声音的音色较好
C.汽笛发声的振幅较大
D.汽笛声的传播速度较大
10.“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
11.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 )
A.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
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
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
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
12.(2011广东)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音污染有作用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
13.(2010临沂)如图所示,用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时,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不相同的,这一实验表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某人说话声音很大,这里说的“很大”是指声音的 (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4.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其频率高于20000赫的声波称为 。列举一个利用这种声波的实例: 。
15.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 。
16.噪声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其中有三大
部分: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居民噪声。请你分别举出一个实例,工业噪声: ,交通噪声: 。
上图所示的是摩托车引擎后安装的消声器的结构图,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采用 的方法来减弱噪声的。
三、实验、简答题
17.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厘米)
横截面积(平方毫米)
A

60
0. 76
B

60
0.89
c

60
1.02
D

80
0.76
E

F

100
0.76
G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提高班习题精选
1.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 ( )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道
2.形成听觉的正确路径为 ( )
A.声波→外耳→中耳→内耳
B.声波→外耳→中耳→耳蜗
C.声波→外耳→听小骨→耳蜗
D.声波→耳→听神经→神经中枢
3.内耳的主要作用是( )
A.形成听觉和接受头部位置变化
B.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听觉和感受头部位置变化
C.形成听觉和接受头部位置变化的刺激,产生兴奋
D.接受声波刺激和感受头部位置变化
4.当你自己在嚼松脆的饼干时,会感到咀嚼的声音大得惊人。但是,在你旁逝的人却感觉不到多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 )
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
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
C.你自己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传导过来的
D.饼干太脆了
5.(2011天津)如图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时上下推拉活塞。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
6.当声音从空气中发出经过水面传入水中时,一定不变的是( )
A.响度 B.传播速度
C.音色 D.音调
7.某市政府决定从今年6月份起禁止摩托车在市区内载客营运。从噪声的角度考虑,你认为会( )
A.减少噪声的传播距离
B.减少噪声源的数量
C.减小噪声的传播速度
D.消灭噪声
8.表中列出的是一组音乐的频率,同学们通过讨论总结出下面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音符
1
2
3
4
5
6
7
音名
do
re
mi
fa
sol
la
si
频率(赫)
256
288
320
341.3
384
426.7
480
A.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大,响度越大
B.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C.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低
D.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色越好
9.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
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ruai (2)”
“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
序号是( )
A.丙、乙、甲、丁
B.乙、丙、甲、丁
C.甲、乙、丙、丁
D.丁、丙、乙、甲
10.(2011哈尔滨)某同学对下列声现象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11.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呜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12.(2011聊城)夏天,教室外蝉的叫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蝉能发声是由其腹部下方一层薄薄的发音膜 引起的。老师把教室的门窗关起来,大家听到的声音明显减小,这是在声音 过程中减弱噪声。
13.(2011广安)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秒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 赫,人类 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14.用塑料尺在木梳的齿上划过,木梳能发出声音。改变塑料尺划动的速度,实际上是改变了的快慢。划得越快,则发出的声音的 越高。
15.(2011菏泽)很多同学有过疑问“声音具有能量吗?它具有的能量与声音的响度和频率是不是有关呢?”某同学对其中两个问题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为一个圆筒,它的一端用中间剪有圆孔的纸粘牢,另一端用塑料薄膜包住并绷紧,用橡皮筋扎牢。B为一只点燃的蜡烛。
(1)完成表中的内容:
探究内容
“声音是否具有能量”
“声能与响度是否有关”
小孔距烛焰
的距离
3厘米
做法
观察内容
(2)为保证每次实验声音的频率相同,你的做法是

1.3耳和听觉(2)
【点击要点】
1.音调 音色 响度 频率 大 高 发声体的振幅 远近 性质 形状
2. 20赫~20000赫 超声波 20赫
3.分贝 85分贝 声源处 传播过程 人耳
【课堂讲练】
例l B解析:音调、音色、响度是乐音的三种特性。“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锤敲得越重,振幅越大,响度当然也越大。“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不同人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墙壁传播。
巩固训练l D解析:音调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根据题意,刚开始声音大,之后声音小,前后的响度不同;而声音由”咚咚”变为“吱吱“,说明前后的音调发生变化。而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决定的。
例2 D解析:凡是干扰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因此A选项错误。声音的响度除与振幅有关外,还与发声体的距离远近有关,故B也是错的。濒率的大小决定了音调的高低,与响度无关,因此C选项也是错的。人说话的声音的音色是可以变化的,它会随着年龄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巩固训练2解析:音调的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当转速逐渐增加时,纸片的振动频率会不断加快,因此声音的音调会越来越高。
【跟踪演练】
1.C 2.D 3.D 4.D 5.D 6.C 7.C 8.B 9.C 10.B 11.C 12.D
13.频率 响度
14.20~20000赫超声波声呐(或超声波雷达测速仪、B超等)、雷达、超声波探伤(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15.(1)振动(2)振幅越大声音越响
16.工厂机器的运转声(或通风机吸排气声、材料的锯割、冲压、切削声)机动车辆的呜叫声(或汽车发动机的振动声、排气声、汽车全身的振动声)在声源处减弱
17. (1)A B C A D F 80(100) 1.02 (2)调节同一琴弦的松紧程度进行实验
【提高班习题精选】
1.B 2.D 3.D. 4.C 5.A 6.C 7.B 8.B 9.A 10.D 11.A
12.振动 传播
13.300 能
解析:频手指的是1秒内振动的次数,=300Hz,而人耳的听觉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所以人类能听到该声音。
14.木梳齿振动音调 15.(1)填表如下;
探究“声音是否具有能量”
探究“声音的能量与响度是否有关”
小孔距烛焰的距离
3cm
做法
后拍塑料膜
轻拍、重拍塑料膜
观察内容
烛焰是否摆动
烛焰摆动幅度是否改变
(2)拍一次或每次拍的快慢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