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化学用语
【重难考点】
考点一
元素符号的意义与书写问题
【重难考点】
在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和化学式前面加数字时,只具有微观方面的意义,不再具有宏观方面的意义,如"3H"只能表示“三个氢原子",不能表示“氢元素","2Mg2+"表示两个镁离子,"2N2"表示两个氮分子。
【方法指导】
书写元素符号时,要注意“一大二小”的原则,即由一个字母组成的元素符号,这个字母要大写;由两个字母组成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元素符号既可表示一种元素,又可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元素符号还能表示该物质。
【易错警示】
书写元素名称时,应注意汉字偏旁部首,如“锰”不能写成“猛”,“碳”不能写成“炭"。
考点二
离子符号的意义与书写问题
【重难考点】
1、化学用语中数字的含义
2、离子所带电荷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
【方法指导】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往往会得失电子而形成离子,在此过程中,核内质子数不变,故元素种类不变。在书写离子符号时,要注意分清离子是原子得几个电子还是失几个电子形成的,得几个电子就带几个单位的负电荷,失几个电子就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
【易错警示】
①书写离子符号时,电荷数应写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不能与元素化合价书写混淆;
②离子带一个单位电荷时,“1”常省略不写。
考点三
化学式的意义与书写问题
【重难考点】
1、化学式的意义
化学式既能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又能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同时还具有“量”的含义。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我们可以了解读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各原于之间的个数比等,同时还可以进行有关化学式的各种计算。
2、化学式的书写
(1)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大部分非金属固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非金属气体单质,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加上数字来表示所含原子的个数。
(2)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金属元素写在左边,非金属元素写在右边。
(3)氧化物的化学式一般把氧的元素符号写在右边,另一种元素的元素符号写在左边。
(4)对于较复杂的化学式,其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团,书写这部分时要添加括号,将原子团个数写在括号右下角。如氢氧化钙Ca(OH)2、硝酸镁Mg(NO3)2、硫酸铵(NH4)2SO4。
【方法指导】
1、十字交叉法书写化学式
一排:元素符号(或根)一般按正价左,负价右顺序排列;
二标:标出各元素(或根)的化合价;
三交:将元素化合价(或根)的绝对值交叉写在另一元素符号(或根)的右下角;
四约:将各元素(或根)的原子数约成最简整数比;
五查:检查正负化合价代数和是否为零。
2、化合物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
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
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价数和为零。
【易错警示】
在描述化学式的含义时,不能将微观和宏观混淆,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氢、氧原子构成的,或水分子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考点四
化学式与化合价的问题
【重难考点】
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一价钾钠氯氧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正负变价要牢记,莫忘单质都为零
2、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原子团名称
铵根
氢氧根
硝酸根
硫酸根
碳酸根
磷酸根
符号及化合价
【方法指导】
化合价是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相互化合时所表现出的性质。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先写“+”“-”,后写数字,化合价中的1不能省略。
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的化合价或根据化合价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是中考常考的题型之一,所给的物质以高科技、新材料的物质为主。解题依据是“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易错警示】
化合价是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因此,在单质里,元素化合价为0。
考点五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与书写问题
【重难考点】
化学方程式描述的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因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遵守两条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并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使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
【方法指导】
1、化学方程式既能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又能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首先要掌握书写原则,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然后再根据书写步骤和要求进行书写。
2、书写化学方程式巧记口诀
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
写准化学式,计量数配平;
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明;
生成气体和沉淀,上下箭头来标明。
【易错警示】
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常见错误:
①未配平;
②漏写或写错反应条件;
③忘记标注"↓"或"↑";
④写错物质化学式等。
考点六
质量守恒定律应用的问题
【重难考点】
【方法指导】
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要抓住概念中的“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这四个关键词,要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即原子的“三个不变”来理解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则要理解其“六个不变"。
【易错警示】
“质量守恒定律”与“质量不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物增加的质量。不能把"质量守恒定律”简单地认为“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跟踪试题】
1.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锰、钛
B.氩、金
C.铅、铂
D.氦、汞
2.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A.O
B.
C.Fe
D.CO
3.下列物质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都正确的是( )
A.碳酸钠()
B.硫酸铁()
C.硫化锌(ZnS)
D.硝酸银()
4.依据氧化铁化学式,某同学做出的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
A.氧化铁由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2
C.氧化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
D.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
5.在化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H
②③④O
⑤⑥⑦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6.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对①~④所示化学符号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①?
②?③
④
A.
①②都表示一个分子
B.
③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C.
④表示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
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7.《茉莉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苏南民歌。茉莉花香气的成分有多种,乙酸苯甲酯()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乙酸苯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酸苯甲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
g
B.乙酸苯甲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乙酸苯甲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0∶2
D.乙酸苯甲酯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分子构成
8.钒(V)被誉为金属中的“维生素”,其氧化物中钒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3
C.+5
D.+7
9.稀土元素铕(Eu)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的材料。已知氯化铕的化学式为,则氧化铕的化学式为(
)
A.EuO
B.
C.
D.
10.某元素X的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而Y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则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
)
A.
B.
C.
D.
1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2X+Y=2Z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Z一定是化合物
B.若agX与bgY充分反应,生成Z的质量可能为(a+b)g
C.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D.在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2:1:2
1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符合题意的是(
)
A.用胃舒乳治疗胃酸过多:
B.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
13.煤油中含有噻吩(用X表示),噻吩是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则噻吩的化学式为( )
A.
B.
C.
D.
14.有反应(其中A、D是化合物,、是单质)。若13.6
g
A
与21.3
g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2.1
g
D
,已知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14
B.16
C.32
D.35.5
15.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10
3
90
0
反应后质量/g
3.2
3
待测
3.2
A.W可能是单质
B.Y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
16.某密闭容器中只有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容器中乙、丙、丁的质量随甲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的值为12
B.丁属于化合物
C.当丁为5g时,容器中乙的质量为11g
D.当甲为2g时,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12:5
17.甘肃优秀学子、华东师范大学姜雪峰教授被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遴选为“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代表”。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甲所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乙所示:
(1)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的数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硫元素和钠元素可形成硫化钠,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正确的化学用语表示下列加点部分的含义。
①构成某硫单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硫原子易得电子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今后学习常见物质时,会从“价”和“类”两个方面进行学习。下图表示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含铁物质类别的关系。
(1)X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含铁化合物属于上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某同学想用物质a制取物质b,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物质a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乙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向盛有溶液甲的烧杯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烧杯中溶液质量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锰、钛、氩、金、铅、铂、氦、汞”的元素符号分别为:Mn、Ti、Ar、Au、Pb、Pt、He、Hg。正确答案为A。
2.答案:C
解析:A、O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符号是氮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Fe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一单质,故选项符合题意。
D、该符号是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C
4.答案:B
解析:A.根据氧化铁化学式?可知,其由铁、氧两种元素组成,A正确;B.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B错误;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氧化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C正确;D.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可得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D正确。
5.答案:C
解析:①中表示的是原子个数,②表示的分子个数,③、⑦表示的分子中原子的个数,④表示的是化合价,⑤表示的是离子所带电荷数,⑥表示的是离子个数,故选C。
6.答案:B
解析:A、①②表示的是一个原子,不是分子,错误;
B、③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正确;
C、④表示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错误;
D、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但是化学性质不同,错误;
7.答案:B
解析:A.
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
B.
由化学式可知,乙酸苯甲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正确;
C.
乙酸苯甲酯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故错误;
D.
乙酸苯甲酯是由分子构成的,乙酸苯甲酯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的,故错误。
故选:B。
8.答案:C
9.答案:B
解析:在氯化铕中氯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为零可计算出铕元素显+3价。所以氧化铕的化学式为。所以应选B项。
10.答案:A
解析:X元素的原子外电子层有3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Y元素的原子外电子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X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Y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由X、Y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故选:A。
11.答案:C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胃酸成分为盐酸,不是硫酸,A错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正常雨水偏酸性,化学方程式为,B正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条件为点燃,生成物为四氧化三铁,C错误;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D错误。
13.答案:D
解析:根据可知,反应前有12个氧原子,反应后有4个碳原子、1个硫原子、4个氢原子、12个氧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故X的化学式为。
故选D。
14.答案: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若13.6
g
A
与21.3
g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2.1
g
D,则生成的质量为13.6
g
+
21.3
g
-
32.1
g
=
2.8
g
,设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则
15.答案:D
解析:A.
根据分析,题中反应为X→W+Z,分解反应的生成物可能是单质,所以W
可能是单质,选项A正确;
B.
Y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能确定其是否是催化剂,因为在有些反应中溶剂水的质量也不变,所以Y可能是催化剂,选项B正确;
C.根据分析,题中反应为X→W+Z,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因此该反应是分解反应,选项C正确;
D.根据分析,Z物质是生成物,所以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90g+3.6g=93.6g,选项D错误。故选D。
16.答案:D
解析:分析题中图像信息,可知最初甲的质量为0g、乙的质量为10g、丙的质量为6g、丁的质量为10g,当甲的质量变为8g时,乙的质量为ag,且a>10,丙的质量为6g、丁的质量为0g。分析可知甲、乙是生成物,丁是反应物,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与该反应无关的物质,该反应可简单表示为丁→甲+乙,为分解反应,则丁是化合物,B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有10+10+6=a+6+8,解得a=12,A正确;反应中丁、乙的质量比为10:2,则丁为5g时,生成乙的质量为1g,容器中乙的质量为10g+1g=11g,C正确;反应中甲、丁的质量比为8:10,当甲为2g时,消耗丁的质量为2.5g,则容器中丁的质量为10g-2.5g=7.5g,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比为6g:7.5g=4:5,D错误。
17.答案:(1)32.06
(2)8
(3)
(4)①
②
解析:
(1)由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
(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题图所示结构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所以,则。
(3)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6,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是-2,钠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1,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硫元素和钠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4)①由题意可知该硫单质的一个分子是由8个原子构成的,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数字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②硫原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所以硫原子形成的硫离子的符号为。
18.答案:(1)单质
(2)d
(3);NaCl;
D
解析:(1)X中铁的化合价为0,则X是单质铁。
(2)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是硫酸亚铁,为+2价亚铁盐,属于图中的d。
(3)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溶液甲中含有氯化铁和盐酸,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盐酸和氯化铁都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故溶液乙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根据“先中和后沉淀”的原则,先发生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此过程中溶液质量增大;后发生氢氧化钠和氯化铁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每12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参与反应生成107份质量的氢氧化铁沉淀,溶液质量仍然增大,但增幅减小,氯化铁完全反应后,增加的质量为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故D能正确表示烧杯中溶液质量的变化